專訪李文妤 | 「3分鐘一個小衝突,十幾分鐘一個大故事」,這是網綜!

2020-12-11 骨朵網絡影視

文 │酸菜

《放開我北鼻2》首集在上周播出後,兩個小時播放量突破5000萬,節目的製片人李文妤問出品方騰訊視頻工作人員:「為什麼第一集播完以後沒有過億。」對方回答:「兩個小時5000萬已經很好了,過億?你有沒有搞錯,你做夢吧。」

但事實證明單集點擊量過億並非遙不可及,如今李文妤開玩笑時說出的小目標在節目的首期已經實現。

李文妤從小在電視臺長大,父親是上海電視臺第一代導演,東方衛視的《媽媽咪呀》、《天籟之戰》、《花樣爺爺》、《花樣姐姐》等高收視率節目都由他操刀製作。在製作《放開我北鼻1》時,伴隨電視行業成長的李文妤首次觸網做網綜,節目被贊「網綜中的清流」,如今第2季一播出,節目再次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縱觀李文妤此前的經歷,她是個太地道的傳統電視人——地道得讓人懷疑她首次觸網能否適應,但結果卻有些出人意料。到底如何做好一檔網綜或綜藝節目,或許就像她解釋的做節目的邏輯一樣簡單,「3分鐘一個小衝突,十幾分鐘一個大故事,從頭到尾一個貫穿的故事線,這個對於網綜來說也是成立的。」

明星+萌娃,沒有親子關係是難點

自2013年《爸爸去哪兒》爆火後,與「萌娃」有關的節目越來越多。不過有意思的是,在首季《放開我北鼻》製作前,一邊是《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這類展現親子關係的節目大火特火,另一邊卻是嘗試明星與素娃非親子混搭的《閃亮的爸爸》反響平平。不禁讓人懷疑,非親子節目少了家人間能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的互動,還能有什麼看點?

即使是科班出身,有著多年的節目導演、製片人經驗,這個問題對於李文妤來說也仍是一個難點。最初做節目時,她對於「明星+素娃」這層非親子的關係心存疑問,「有很多事情、很多情感,非親子關係之間是產生不了的。」

經過從第一季到第二季的磨合,她逐漸摸索出方向,認為這類主題,明星與萌娃間新鮮的人際關係製造出的喜劇衝突是一大看點,「人際關係越新鮮,中間就會出現越多的衝撞火花,製造出越多想像不到的喜劇環節。」

比如林更新在首期中是唯一一個完全沒有帶娃經驗的嘉賓,他的各種神坑般的表現,對節目組來說反而是意外之喜,「親子節目中,小朋友對父母是完全信任依賴的,不會產生不安全感。但是我們節目中的小朋友對這些哥哥的依賴感是慢慢養成的,所以前兩天這些哥哥會手忙腳亂,甚至有時候會踩地雷,比如說出現林更新這樣的神坑,因此他成為了節目的搞笑擔當。當然因為他本身的努力和責任感,也成為了節目裡最具有成長感的一位哥哥。」

除了新鮮的人物關係,這一季的《放開我北鼻》還確定了一個方向:喚起觀眾的共同記憶。

「導演組會挖取很多小時候的經歷,然後把這些經歷過的事情放到節目裡面,比如我們小時候玩過的遊戲踢毽子、運動會等,後面的節目還會看到搬家--從兩棟別墅搬到一棟裡面去,這些都是我們小時候共同經歷過的事情。在看這個節目的同時,觀眾也會回想自己的童年。」

「做節目不單純靠消耗嘉賓,是我們追求的境界」

萌娃節目說到底還是看那些古靈精怪、充滿童真的孩子,憑藉森蝶、康總、東北宋仲基等個性鮮明的萌娃,《爸爸去哪兒》火了一季又一季;時而逗逼時而暖心的甜馨也讓《爸爸回來了》脫穎而出,《放開我北鼻》節目組在選擇孩子上也十分有「原則」:顏值要爆表。「當初我們在挑選小朋友的時候特別注重顏值標準,挑選的每一個顏值都是在80到85分以上的。」李文妤笑著說道。

至於在明星嘉賓的挑選上,「綜藝感、個性化」這是骨朵認為真人秀選嘉賓最關鍵的點,李文妤卻給出了一個聽起來有點主觀的選人標準:人品好,真實真誠。她解釋說這是真人秀的硬性需求,「真人秀這個東西長時間連續拍攝,裝不起來,它和演戲不一樣,所以人品好是最起碼的標準。」她甚至認為即使是缺乏綜藝感的新人都無傷大雅,因為只要能在娛樂圈成為大家喜歡的藝人,智商和情商就不會低,綜藝感總能學會,比如內向的易烊千璽參加真人秀的經驗並不多,還是深受節目組喜愛。

在拍攝期間,節目組會不斷幫助新人進入真人秀的狀態,「千璽他本身自己就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特別內向,也沒有什麼參加真人秀的經驗,不會在節目中主動表達。剛開始的時候,他不會自己去找事,看到真的有事了才會去做,所以在我們會提醒他,比如說我們看到二樓的小朋友哭了,可能在一樓聽不到,我們就會跟他說你去二樓看一下,好像有小朋友哭了,我們會不停地從監控裡看到其他的角度提醒他。因為這個孩子很聰明,所以他慢慢的也就知道了做這些事情。」

李文妤認為在選嘉賓上,從來不是非誰不可,所以明星哄抬價位的現象會影響到節目,但不是不可解的問題。「對於我來說,一個節目並沒有覺得非誰不可,有的時候我的回答是隨便誰都可以。我希望可以做到的是,來參加節目的明星,通過節目可以讓更多人了解他美好和真實的一面,做到嘉賓和節目雙贏,而不是單純的消耗明星,這是一個導演真正可以做到的,是我們想做到的最高境界。」

做真人秀,最好懂點心理學

十多年的節目製作經歷中,從棚內到戶外真人秀,李文妤算得上是打通任督二脈的通才,特別是在近幾年,通過製作《花樣姐姐》、《花樣爺爺》系列,積累了不少做真人秀的經驗。

在說到做好真人秀節目的關鍵時,李文妤給了骨朵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我看過一篇文章說真正的真人秀導演,必須是懂心理學的,我覺得這個特別重要。」

她認為在做戶外真人秀特別是旅行類或親子類真人秀的時候,因為不可控性更高,懂心理學才能及時做出預判。「參加節目的嘉賓有不同的性格,看他們表現時,基本要可以預判這一位嘉賓大概在什麼時候會有怎樣的情緒爆發點。在他快要爆發之前我們就要判斷,是希望他情緒爆發,還是接下來的事需要他以比較緩和的情緒去做。如果沒有這個預判或者觀察能力的話,那麼這個人只要他一旦情緒崩潰或者爆發,劇情就進行不下去了。」

李文妤自己對心理學非常感興趣,甚至上學期間還想過要選擇這個專業,後來在製作節目中慢慢發現,對心理學有了解確實對做真人秀幫助很大。

另外,她還提到了應變能力。「因為做真人秀其實現場會突發很多情況,或者說跟你原來想的完全不一樣,應對這個現場突發的應變能力就特別重要。」在《放開我北鼻》錄製時,因為小朋友的不可控,就經常發生一些無法按照計劃進行的情況,「比如我們設計了一些做遊戲的環節,哥哥們說,『來,小朋友我們來做遊戲吧』,小朋友說我不要,然後哥哥就垮掉了。」

這種臨時的突發狀況其實不止發生在鏡頭記錄的地方,在鏡頭之外,同樣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花樣姐姐》在國外拍攝期間,就發生過無數次臨時航班取消的情況,可是100人的團隊、幾個小時後卻必須移動到下一個城市開始拍攝,「那個時候就完全不知道怎麼辦,真的是對一個團隊巨大的考驗,所以應變能力特別重要。」

臺網間的轉換,把握變與不變

越來越多的傳統製作人看到網絡風靡的大趨勢,紛紛選擇投身這個市場,但結果並非皆大歡喜,而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結果。這是不是意味電視綜藝與網絡綜藝之間,確實存在一條鴻溝,需要製作者摸索、跨越過去?

去年製作《放開我北鼻》時,電視綜藝出身的李文妤同樣是首次觸網,她在接受採訪時曾提到過,不確定臺綜和網綜的差異在哪。今年再次製作網綜,她告訴骨朵已經摸到了方向。她認為網綜區別於臺綜的最大特點一是必須要更好玩,更搞笑;二來就是想像空間或者說腦洞更大。「如果在電視節目裡面,放一個穿著卡通衣服的熊很多人會接受不了,但是在網絡上可以這麼做,對於網絡上的人來說,他們喜歡看動畫片,喜歡看漫畫,他們可以接受這種有點腦洞的方式。」

不過與此同時,對於電視綜藝和網絡綜藝來說,內容邏輯是不變的。

「對於很多網絡節目來說,還是需要有比較完整的內容邏輯,所以實際上對於我們這些傳統媒體人來說,當初在學校裡面學習的最傳統的戲劇編劇,不管是電影、電視劇還是綜藝,都是共通的。那個時候就說3分鐘要有一個小衝突,十幾分鐘要有一個大故事,從頭到尾要有一個貫穿的故事線,其實這個對於網綜來說也是成立的。」

雖然有很強的電視人基因,不過李文妤從來不是一個「兩耳不聞網上事,一心只為做電視」的傳統70後,近期她迷戀上了遊戲《王者榮耀》、還開了公號記錄自己生活,喜歡網絡的她說會不斷嘗試做網綜。她認為網綜市場到了2017年,會慢慢沉澱下來,「網綜這兩年的勢頭特別好,但是我覺得2017年開始,網絡市場會慢慢的沉澱,進行整頓,會越來越多的出現一些好的東西。隨著很多傳統電視人,一些真正有底子、認真做節目的團隊開始往網絡市場轉移後,網綜會慢慢的沉澱下來。」

相關焦點

  • 對話《令人心動的offer》編劇李文妤,綜藝編劇是做什麼的?
    在導演和編劇分工更加細緻的當下,包括人物小傳、製作邏輯、核心賽制,以及故事線和場景的設計,都被囊括於編劇工作的範疇之內。在這其中,李文妤最為看重的環節是設計故事線。「觀眾對真人秀『劇本』的理解往往偏頗。」 與影視劇的劇本不同,綜藝中強調的「幾分鐘一個小故事,十幾分鐘一個大劇情」,來源於每一次錄製之前就埋好的5、6條故事線,並伴隨人物的性格展露而凸顯。
  • 《喜歡你我也是》製片人李嘉煒:觀察類網綜心法與方法
    讓受眾像「追劇」一樣追網綜是這檔節目的典型特徵。相比其他節目,節目的剪輯手法更加電視劇化,有很強劇情懸念感,因為前後連貫每期節目更新也會帶動上一期的回看,這個熱度數量非常可觀。網綜歷來有「3期節目定生死」的規律,但這句話我覺得就觀察類節目而言不準確,一檔好的觀察類節目通過三期內容才能把觀眾黏著積累。
  • 3分鐘?1分鐘?15秒?短視頻做多短才好看
    一般介於15秒至5分鐘之間,有15秒、30秒、1分鐘、3分鐘、5分鐘等經典時長。人們熟悉的微信朋友圈小視頻是15秒,抖音短視頻的標準時長是15秒。此次閱兵報導,中國軍網乘融合東風,以3分鐘、1分鐘、15秒為限,打造出170條內容新、形式活、看點多的短視頻,部分作品成為「網紅」產品、「爆款」之作。
  • 如何在三分鐘講好一個故事-《故事課》
    接下來第二部分,討論如何講一個好故事。三分鐘,一分鐘,甚至十秒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講法。首先,故事的公式是什麼?一個完整的故事可以分為七個步驟。它們是:目標、障礙、努力、結果、事故、轉折和結局。無論在任何時候,在世界各地,無論是小說、電影還是動畫片,只要它的核心是故事,大多數都會遇到這七個步驟。
  • 投資越來越大的就一定是超級網綜了嗎?產業化升級的關鍵詞都在這
    日前,在上海舉辦的「網綜產業化升級」主題論壇上,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高級總監宋秉華透露了一個好消息:今年以來總投資超過3個億的網綜,已經超過8個,下半年製作預算超過5個億的項目,也將有1到3個出現。網綜,早就不差錢了,在子彈充足的情況下,如何將子彈用到實處?
  • 籃球十幾分鐘精疲力盡,足球90分鐘悠哉悠哉!
    足球的入門級別較低,上場人數較多,基本整場比賽都在運動場上,而一場比賽基本分上下兩場,共計九十分鐘。反觀籃球比賽很少會在60分鐘以上,平均一場也就十幾分鐘,而且相比足球比賽,籃球比賽隊員替換頻率更快。看起來足球比賽似乎更辛苦一些,畢竟比賽場地要大得多,耗時也長,但有人卻認為籃球比賽更耗費精力,更累,這又是為什麼呢?
  • 網紅榴槤餅就是這麼簡單,不用烤箱,一個電餅鐺,10來分鐘就做好
    今天做的這款榴槤餅是個網紅,外賣店、朋友圈都非常盛行,味道非常好,外皮金黃焦脆,內餡香甜拉絲,真是無法拒絕的誘惑!製作也相當簡單,不用電烤箱,用電餅鐺或平底鍋都可以,比烤箱還省事、省時間,十幾分鐘就做好,跟著魚兒一起來製作吧!
  • 《三分鐘》講一個走心的好故事,過一個暖心的團圓年
    剛剛在優酷上線的,由陳可辛導演通過iPhoneX拍攝的短篇作品《三分鐘》,同樣將故事的背景設置在了火車站,不過這一次,不是離別,不是回家,而是一次短暫的團聚。說其短暫,是因為這場於中途站的會面,只有短短的三分鐘。三分鐘的時間,可以做什麼?
  • 一個箱子的轉接牽動世界神經:十幾分鐘就可發動核打擊
    核戰爭曾被認為是「末日戰爭」,冷戰時期對核戰爭的恐懼,成為美蘇兩大軍事集團維持冷和平的重要因素。而隨著世界的局勢的動蕩,特別是美國做出一系列違反人類和平的舉動,如退出《中導條約》,擴充核武庫等,核威脅似乎再一次逼近。
  • 視頻:馬雲CBS《60分鐘》深度專訪(中英對照)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聽力視頻>演講視頻>正文視頻:馬雲CBS《60分鐘》深度專訪(中英對照) 2015-10-16 15:20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發麵別只懂得用酵母粉了,教你一個「妙招」,十幾分鐘發滿盆
    而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很多人的生活節奏。父母成為了助教,老師成為了主播,而全民都成為了廚師。疫情期間,很多人在家中研究出來各種各樣的美食。從陝西的涼皮,到全國的炸油條,再到電飯煲麵包簡直是應有盡有,感覺這個時期徹底激起了人們對做美食的欲望。而在這期間,有幾種麵食的做法也悄然地發生了改變。
  • Figure張悅:給我100分鐘,講一個普通人怎樣活著的故事
    12月份,由程工、任長箴擔任導演,Figure聯合出品,張悅擔任影片製片人、聯合發行人講述「人在困境中奮力生活」的非虛構電影《生活萬歲》將於各大院線上映。這是程工、任長箴兩位在紀錄片領域有十餘年創作經驗的導演在院線電影的第一次嘗試。不做大IP,沒有流量明星,不收「情懷票「,不炒作話題,曾執導《極地》的程工導演和執導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國》任長箴導演想用好故事打動人心。
  • 如何三分鐘做一個讓人難忘的自我介紹
    什麼意思,好萊塢的編劇教父羅伯特·麥基認為,故事之所以能夠打動人,跟講故事的人技巧有多高關係不是那麼大,這是人類幾百萬年的進化已經決定的一個機制,故事是最符合人類心智的溝通方法,是人類從遠古時期就必備的生存工具。弄清這一點,你就明白為什麼說故事才是最有效的廣告手段,直到今天還是,未來也是。自我介紹就是自己的一個廣告,請一定用給它穿上故事的外衣。
  • 《約吧大明星2》:一個撩心網綜引發的蝴蝶效應
    國內綜藝市場,最近有一檔溫情收官的網綜節目,在社會上也引發了不同凡響的「蝴蝶效應」,她就是陪伴網友們度過了3個月撩心好時光的騰訊視頻《約吧大明星2》。 一隻網綜「蝴蝶」究竟引發了多大的社會效應,「以小博大」的神逆轉是如何形成的呢? 熱播滲透力:史上最民主節目造就「熱搜收割機」 「我們這裡是流浪貓狗救助站,義工實在太少了,吳阿姨已經67歲,照顧100多條流浪狗,80多隻流浪貓有點力不從心。希望萬事幫來幫幫我們。」
  • 《小說課Ⅱ》:教你三分鐘講好一個故事
    套公式講故事      試試到底靈不靈這個故事的公式真的這麼神奇?學到這個公式,不試試怎麼知道它有說服力,於是我就上個月加姐留給我的作業,試著寫一個故事吧。加姐的作業是「一位年輕的母親」,那我就套公式試試。一位年輕的母親名叫薇薇安。
  • 佛系小故事 | 一個屠夫的頓悟
    他說,幹他們這一行的,在每次「行刑前」,心裡都念叨這麼一句話:別人不吃我不宰,別人不吃我不宰。即使是這樣,他仍常做噩夢。有一年冬天,張順很便宜就從市場買了一頭驢,盤算著到了春節殺了它,賣個好價錢。 日子到了,他拎著一把長刀衝著驢就過去了,驢就到處躲藏。
  • 專訪第4期:一個面試一個實習一個TC
    嘉賓回答: 篩簡歷這一關跟HR個人的關係很大,跟律所的人力資源戰略也有關係。我曾經問過HR,為什麼我績點不高也給了我面試機會。HR小姐姐說,她讀法學院的時候(她是澳洲律師)曾經也成績不好,所以願意給沒考好的同學一個機會。而就在招我進去不久後,那位HR小姐姐就離職創業追求人生意義去了。。
  • 紅遍Ins的日本厚鬆餅,3分鐘學會這好吃又健康的網紅甜品!
    點上方藍字關注烘焙天地一個專注0基礎免費學烘焙的平臺微信號:bake360
  • 蹲廁所別超過3分鐘
    華龍網2月14日15時00分訊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肛腸疾病、坐便比蹲便更易導致肛腸問題、如廁時不斷刷微博會「憋」出來痔瘡……關於肛腸方面的幾條新聞把網友們雷得外焦裡嫩。那麼,這些顛覆我們「三觀」的問題,是否屬實呢?
  • 孟靈:一個故事3分鐘讓你明白什麼是分享經濟,什麼是社交電商?
    一、當下社交電商大爆發,身邊很多朋友紛紛參與進來做做副業,辛辛苦苦上班搬磚一個月五六千元,結果簡直副職業做做社交電商一天兩三千元。做的好一點的朋友一天的收益就是五六千。月收入超過10萬元。他們也不過是普通上班族,如何做到的呢?二、那麼社交電商到底是什麼呢?又是如何賺錢的呢?我們通過一個故事,讓你分分鐘鍾搞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