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生高考選擇引熱議,考古學真的很「冷」嗎?

2020-08-06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題:留守女生高考選擇引熱議,考古學真的很「冷」嗎?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近日,高考成績676分的湖南女孩鍾芳蓉選擇北大考古學專業引發熱議。有人為其以高分選擇「冷門」專業感到遺憾,甚至擔心她未來不好找工作。

對不少人來說,考古學是一門冷僻、小眾的學科。學考古好不好?考古學真的那麼「高冷」嗎?考古系學生畢業後就業情況怎麼樣?「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考古學界的相關專家。

(小標題)考古學「漸熱」

多名高校招生負責人表示,相比熱門的理工、金融等學科,考古的確顯得有點「冷門」,因為考古學是考究古物的,與日常經濟社會活動離得相對比較遠。

但從招生人數、專業設置等方面來看,「冷門」的考古學已經有「漸熱」的趨勢。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副教授趙俊傑說,近年來,全國多家高校考古學專業招生人數不斷擴張,吉林大學考古學院目前每年招生在60人左右。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黨委書記陳建立說,北大考古文博學院10多年前每年招生20多人,現在每年招生40多人。

與此同時,設置考古學相關專業的高校數量也在不斷增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開設「文物與博物館學」本科專業的高校約50所,開設「考古學」本科專業的高校近30所,開設「文物保護與修復」和「文物保護技術」本科專業的高校約20所。

陳建立說,近年來,北大加強了科技考古、文化遺產保護、外國考古和實驗考古等方面課程;在田野教學方面加大建設力度,還建立了考古虛擬仿真教學實驗室,「過去墓葬、遺址等發掘完就無法重現,現在則可以多次呈現、教學,讓學生們身臨其境地學習。」

「考古學學科內容與時俱進,增加了很多特色課程,還出現了文物保護、文化遺產等學科發展新方向,與自然學科和其他人文學科的交叉融合也更密切。」趙俊傑說。

(小標題)「蠻酷」的專業

記者採訪發現,與十幾年前不同,現在高考第一志願報考考古學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多。

「20年前吉林大學考古學專業的學生中,第一志願報考的比例很小,現在比例已超過一半。」趙俊傑說。

「憑我的高考成績,本來可以選擇一些所謂的熱門專業,比如計算機、金融等。但我對這些專業沒多大興趣。去年報考時,我多方面了解考古學發展情況,尤其是現在蓬勃發展的科技考古,便決定報考考古學專業。」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學生李廣澤說。

第一志願報考吉林大學考古學院的耿默蘭說,在年輕一代眼中,考古其實「蠻酷」的。「考古不是挖寶,而是『證經補史』,真正做到『探人類之過往,溯文明之源流』,所以我覺得它是很神聖的一門學科。」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考古學不僅「有趣」,也很「有用」。江蘇吳中博物館館長陳曾路說,隨著科技的發展,考古已不再是大家想像中「拿小鏟子、小刷子埋頭幹」的形象;「既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又具備工程師的技能」是很多考古系學生的感受。

陳建立說,考古學對於厚植文明基因、闡發傳統價值、培育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北大考古文博學院也旨在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中華遺產的保護者、中華文明的詮釋者、中華文化的傳播者。

近年來,國家對文物保護工作越來越重視,出臺了《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等政策。

與此同時,近年來文博熱持續升溫,文博經濟蓬勃發展。《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等節目的熱播,吸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發布的《2019博物館文創產品市場數據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博物館文創市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2019年整體規模相比2017年增長了3倍。

業內人士表示,國家政策鼓勵文博與文創產業發展,各大博物館也在開展各類探索,這也讓更多的年輕人對考古學產生了興趣。

(小標題)就業前景如何?

不少人會問:學考古,以後好找工作嗎?

記者梳理發現,考古學專業就業方向比較廣闊,包括考古所、文物局、博物館、文保中心、高校、勘探公司、拍賣行、新媒體行業等。

趙俊傑表示,吉林大學考古學專業畢業生中,大都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而從收入來看,文博行業收入雖然不能與網際網路、金融等行業相比,但整體看處於中等水平,一些體制內單位也更為穩定。

「全國考古人員基數較小,人才缺口仍然很大。」陳建立說,全國每年有幾千處田野發掘工地,而田野考古一線人員僅千人左右,與法國、日本相差很大。在一些省級考古所,田野考古專業人員只有十幾個人,根本跑不過來。

據國家文物局統計,我國現有不可移動文物76.7萬處、國有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以及數量眾多的民間收藏文物。根據文博系統開展的調研估算,2015年,全國文物保護修復人員缺口約為26000人。2017年發布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公報顯示,近四成文物需要修復,超過16%的文物殘缺或嚴重殘缺。

「目前國內博物館超過5000家,每年要做數萬個展覽,考古工作存在大量人才缺口,無需擔心就業問題。」陳曾路說。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對歷史文化感興趣的人會越來越多,考古領域專業人才還將繼續存在缺口。

未來需要怎樣的考古人才?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館員張瑞說,在考古實踐工作中,越來越需要能不斷吸收新思想、綜合運用各方面技術的專家型人才,需要兼備傳播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的複合型人才。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研二學生王晨暉說,對於想從事考古工作的同學來說,「技多不壓身」,如無人機操作、攝影、電腦繪圖、建模、視頻製作等技能,對就業都會大有幫助。

陳曾路認為,大學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通過訓練思維方式、培養核心競爭力,讓學生擁有更多選擇和可能性,更好地享受和利用好人生。(記者舒靜、張博宇、宋佳、魏夢佳,參與記者:施雨岑)(完)

相關焦點

  • 留守女生高考選擇引熱議,考古學真的很「冷」嗎?
    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題:留守女生高考選擇引熱議,考古學真的很「冷」嗎?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近日,高考成績676分的湖南女孩鍾芳蓉選擇北大考古學專業引發熱議。有人為其以高分選擇「冷門」專業感到遺憾,甚至擔心她未來不好找工作。對不少人來說,考古學是一門冷僻、小眾的學科。學考古好不好?考古學真的那麼「高冷」嗎?
  • 留守女生高考選擇引熱議:考古學真的很「冷」嗎?
    原標題:報考北大考古學留守女孩:歷史成績不算突出,數學最好,老師對她報考古學很意外  「 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 」、「 留守學生 」、「 報考北大考古學 」 是鍾芳蓉身上最受關注的標籤,有人對她的選擇不理解,也有人為她的理想而感動。
  • 高考676分留守女生專業選擇引熱議,考古學真的「冷」嗎?
    近日,高考成績676分的湖南女孩鍾芳蓉選擇北大考古學專業引發熱議。有人為其以高分選擇「冷門」專業感到遺憾,甚至擔心她未來不好找工作。對不少人來說,考古學是一門冷僻、小眾的學科。學考古好不好?考古學真的那麼「高冷」嗎?考古系學生畢業後就業情況怎麼樣?「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考古學界的相關專家。
  • 觀瀾|湖南留守女生報考考古專業引熱議,你可知考古學其實「不冷」?
    今年高考,湖南耒陽留守女生鍾芳蓉考了676分的好成績,名列湖南省文科第4名,她在接受採訪時透露要報考北大考古系。鍾芳蓉的志願選擇,被有的網友質疑:「沒有前途,應該選一個能幫助家裡解決經濟困難的務實專業。」有網友評論,如此分數報考冷門專業實屬浪費。對此,鍾同學回應:「我覺得喜歡就夠了呀!」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系引熱議「冷門專業」不是真的「冷」
    來源:湖南民生網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高考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一方面,有人憂心「頗為冷門的考古專業沒『錢』景,還可能不好就業」;另一方面,則是眾多文博界的專家學者力挺,並紛紛贈送禮物和鼓勵,使這位留守女孩儼然成為「團寵」。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系引熱議 「冷門專業」不是真的「冷」
    一方面,有人憂心「頗為冷門的考古專業沒『錢』景,還可能不好就業」;另一方面,則是眾多文博界的專家學者力挺,並紛紛贈送禮物和鼓勵,使這位留守女孩儼然成為「團寵」。事件回顧湖南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專業惹爭議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 考古學真的很「冷」嗎?
    近日,高考成績676分的湖南女孩鍾芳蓉選擇北大考古學專業引發熱議。有人為其以高分選擇「冷門」專業感到遺憾,甚至擔心她未來不好找工作。對不少人來說,考古學是一門冷僻、小眾的學科。學考古好不好?考古學真的那麼「高冷」嗎?考古系學生畢業後就業情況怎麼樣?「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考古學界的相關專家。
  • 湖南留守女孩高考676分,全省文科排名第4,卻選擇北大考古學專業
    今年,湖南耒陽的高考狀元鍾芳蓉就刷爆了朋友,鍾芳蓉除了是農村家庭的孩子,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留守學生。在2020年湖南省高考中,鍾芳蓉以676分的成績排在全省文科第四名,同時也摘下耒陽市文科高考狀元的桂冠。在第一時間,鍾芳蓉所讀高中的校長帶領該校50餘名老師連夜趕到了她的村莊報喜,村裡人更是放鞭炮慶祝。
  • 留守女生報考古專業引熱議:現代意義的考古學是如何興起的呢
    導語: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高考被推遲了一個月,網友們也因此紛紛喊話是「見證歷史」了。如今高考已經過去了,除卻分數最讓人關心的便是專業填報,對於應考學子更是如此,如何挑選學校、挑選想要學習的專業更是重中之重。近日以來,一則關於專業填報的新聞消息可謂是刷爆了網絡,引起了多方關注,有人「質疑」也有人支持認同。
  • 留守女孩鍾芳蓉北大報到,他們在考古學裡找到畢生所愛
    高考成績676分選擇北大考古的湖南女孩鍾芳蓉開學了在得知錄取結果時,曾有人為其以高分選擇「冷門」專業感到遺憾,甚至擔心她未來不好找工作。那麼,考古學到底學什麼?考古學好就業麼?今天我們就從學科的角度一探考古學究竟。
  • 留守女生高考成績676分,選擇北大的考古系,網友:這分數浪費了
    近日,留守女生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引熱議。有的人覺得高考考這麼高的分數,可以選擇北大一個熱門的專業,沒有必要報考一個這麼冷門專業,而且這個專業男多女少,女生不適合報考;也有的人覺得無論報考什麼專業只要感興趣就行。
  • 留守女孩高考676分,卻選擇北大考古學專業,這個專業怎麼樣?
    2020年高考成績早已公布,各地高考狀元也相繼出爐。其中,湖南省耒陽市的文科狀元——鍾芳蓉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甚至登上了各大熱搜榜單。鍾芳蓉以農村留守兒童的身份打破了人們對「寒門難出貴子」的看法,為無數農村學生樹立了榜樣,她的事跡理應受到宣傳。2、鍾芳蓉放棄熱門專業出乎了人們的意料。在鍾芳蓉成為當地的文科狀元後的第一時間,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招生人員便來到了她的身邊,為她選擇專業提供幫助。
  • 留守女孩鍾芳蓉最新素顏照,白裡透紅有內涵,氣質不輸給城裡人
    2020年高考,湖南省最出名的考生,不是高考狀元,而是文科第四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原因在於,文科第四名考生有一個身份——「留守女孩」。一名留守女孩,長期和父母聚少離多,卻能在高考中一鳴驚人,成為了佼佼者,這樣的成績,確實更勵志,也更值得關注。更為關注的是,這名女孩,在今年高考填志願時,勇敢地選擇了北大的考古學專業。要知道,考古學專業,即便是在「最高學府」北大,也算是典型的冷門專業。
  • 留守女生高考676分,選擇北大考古專業引發熱議,甚至慘遭嘲諷
    前言2020年的高考志願填報已經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很多省份的報考工作也都已經接近尾聲。今年有這樣一位女生,她的高考分數為676分,熱度甚至蓋過了考700多分的同學,還受到了記者的專訪,關注度居高不下,具體情況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留守女生高考676分,選擇北大考古專業引發熱議,甚至慘遭嘲諷
    前言2020年的高考志願填報已經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很多省份的報考工作也都已經接近尾聲。今年有這樣一位女生,她的高考分數為676分,熱度甚至蓋過了考700多分的同學,還受到了記者的專訪,關注度居高不下,具體情況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辛識平:專業選擇鑑照初心
    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 題:專業選擇鑑照初心辛識平最近,湖南農家女孩鍾芳蓉以高分填報北京大學考古學專業引發熱議。儘管有「考古沒錢途」「不好找工作」等議論,但人們更多的還是對這一選擇給予理解和支持。在一些人看來,一個家境普通的農村學子,高考考了高分,卻填報了相對冷門的考古專業,多少有些出乎意料。
  • 全省第4報考北大考古引熱議,都希望留守的鐘芳蓉幸福,這是好事
    今天,就和這兩天備受網友們關注的事件和人物,是來自湖南耒陽的留守女孩考出了文科676分,全省第四的成績,在經歷了學校的校長帶著50多位老師連夜到村子裡登門恭喜、與清華以及北大招生老師面談之後,最終選擇了北京大學考古系女孩鍾芳蓉。
  • 留守女孩鍾芳蓉高考676分:寒門學子選擇冷門專業考古學錯了嗎
    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高考676分,湖南高考文科第四。成績出來後,清華北大的招生老師都親自上門搶這個難得的高分學生。鍾芳蓉最終選擇了北京大學的考古專業。她的選擇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有人認為像她這樣的寒門學子應該選擇有更大發展「錢途」的專業,例如金融學、經濟學之類的,而不是考古這種冷門的專業。
  • 近期引發關注的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學,北大考古學實力究竟如何
    這幾天是全國各地高三學子填報志願的時間,也是所有高三家長最為關心的事,在近期的志願事件中,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學專業引起了大家廣泛關注,據悉鍾芳蓉今年文科高考分數為676分,這個分數也是非常之高的。這個報導出來了迅速引起了網絡上的熱議,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當然更多人還是非常贊同的。而為了表達對鍾芳蓉的支持,各地的博物館、考古機構和工作者紛紛送來了自己的心意。
  • 留守女生高考676分,真的不容易
    大家都知道留守孩子指的是家長外出務工,而孩子留守在家,由老人照顧長大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留守兒童一般學習成績並不是太出色,但是鍾曉蓉的高考成績卻好到爆炸。一、留守兒童問題多1孤單成長留守兒童,守,這個字就是守護的意思,一般是家長出門打工,孩子則被留在家庭,由一些長輩看護上學、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