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許多中國人還不習慣聚餐使用公筷

2020-12-11 紅商網

  美國《紐約時報》5月26日文章,原題:病毒威脅著中國使用筷子和家庭用餐的傳統  與世界其他地方一樣,分享食物是中國人傳遞情感的重要特徵。父母夾起精心挑選的小塊食物放在孩子的碗裡,作為愛的表達;孩子們給祖父母夾菜以示尊敬;老闆給員工夾菜是慷慨的姿態。

  現在,人們越來越擔心,分享食物的傳統也可能加速新冠病毒的傳播。政府瞄準了一個無處不在的餐具:筷子。

  從公盤裡夾食物、自己吃飯或給別人夾菜,一筷多用的情況很常見。但政府希望引導人們改變這個習慣,使用公筷。官方媒體稱其為「餐桌革命」。各地政府部門都打出這樣的標語:「你與文明飲食的距離,差一雙公筷。」

  一些餐館和就餐者已經響應了這一號召。他們為使用公筷的顧客提供折扣。在杭州,100多家餐飲名店組成了「公筷聯盟」。北京一家川菜餐館的店主估計,自從4月中旬重新開張以來,半數以上的客人要求提供公筷,而在疫情之前,這一比例還不到5%。「以前大家覺得公筷太麻煩,但現在大家都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慢慢也開始適應了。」

  但阻力仍然很大。許多人認為,用自己的筷子分享食物是中國社會文化和重視家庭的真實表達方式,就像擁抱對美國人或親吻臉頰對法國人一樣不可或缺。公筷通常出現在正式場合,比如宴會,以及同陌生人吃飯。與家人和朋友分享食物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公筷被認為會破壞這種親密的表達。

  雲南教師舒曉(音)說,去年當地出現腸胃炎疫情的報導後,她的家人就開始在家裡使用公筷了。她說,和朋友出去吃飯時,她不好意思索要公筷。「朋友們已經覺得我在家用公筷有點奇怪了」,她說,「所以我只能按照大家的意思來,儘管我心裡是有一點不認同的。

  (來源:環球網 作者 Amy Qin)

搜索更多: 公筷

相關焦點

  • 使用「公筷公勺」,校園用餐正確打開方式
    成華區學校大力開展「文明餐桌·公筷公勺」健康行動為深入推進「美食成都,美在文明」—文明餐桌·公筷公勺行動,進一步引導廣大師生、家長提高文明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養成良好的安全用餐、健康用餐、文明用餐習慣,成華區中小學(幼兒園)紛紛結合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積極開展「文明餐桌·公筷公勺
  • 分餐不分愛,公勺公筷總關情!
    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個人防控措施空前深入民心、家喻戶曉,就連聚會聚餐都有詳細的健康提示。分餐制,突然間變得格外切合當前健康生活的實際。無論是元旦還是春節,一家人和親朋好友久別團圓會餐,相互夾菜勸酒,就能正確表達親情、友情嗎?「分餐制,文明新禮節,健康好習慣!」
  • 25人中22人不願用公筷?「裝」「麻煩」「不習慣」是拒絕高頻詞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將使用公筷頻頻提到嘴邊。隨著疫情防控成效不斷顯現,這個衛生習慣推行得如何?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對重慶市民進行了隨機採訪。大家對使用公筷的態度不一,大多數人平時聚餐時並沒有主動用公筷的習慣,但如果席間有人提出,也會樂意支持使用。
  • 教育部:「聚餐用公筷」「見面作揖禮」進校園等建議切合時宜
    12月2日,教育部官網公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6591號建議的答覆》 ,稱「關於全面推行『聚餐用公筷』『見面作揖禮』『不隨地吐痰』的建議」收悉,「你們關於『將三項舉措納為校園文化教育、家庭禮儀教育、思想品德教育、黨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等建議,切合時宜,對中小學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具有借鑑意義
  • 北京「公筷行動」將滿月!一菜一公筷眼下正流行,餐飲習慣得慢慢培養
    以花家怡園為例,從前一桌餐食只配一兩雙公筷。如今,酒店嚴格執行起了「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的制度,服務員不但主動提醒顧客使用公筷,必要時還會提供分餐服務。在王府中環的一家粵菜館,餐廳還特別定製了黑色公筷,與此前的白色私筷區分開。一黑一白,兩雙筷子分別放在顧客左右兩側,顯得非常別致。在不少火鍋店,除了公筷之外,還特意準備了生食專用筷。
  • 「公筷」的英文可不是public chopsticks!別再說錯了!
    外國人吃飯多用刀叉,而我們中國人吃飯一般用筷子,多人聚餐時,還常常備有公筷。
  • 公筷公勺分餐制現消退跡象 傳統就餐習慣妨礙推廣
    在推廣和使用中,蘭州市還明確,消費者和餐飲經營者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夾」負有「同樣責任和義務」,消費者應「積極配合」「自覺使用」。據蘭州市文明辦主任崔峰巍介紹,蘭州的政策是分類分步實施推進,從大、中型餐館入手,逐步向集體聚餐場所、小型餐館拓展延伸。
  • 多地推行分餐制,公筷「夾」出「新食尚」
    在北京一家粵式餐廳就餐的張小姐發現,與之前相比,每個餐位上都多擺了一雙公筷;點餐時,工作人員也會宣傳「公筷行動」。這些做法讓張小姐和朋友衷心「點讚」。 「今年五一假期期間,我們一家人在外聚餐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家裡的老人率先帶頭用公筷,還要求我們一起使用。」蘭州市民劉玉說,「剛開始我還有點不習慣,有時吃著吃著就會忘記用公筷。
  • 「公筷」的英文是什麼?
    近年大家越來越注重餐桌禮儀文化除了「不扒菜」、「不吧唧嘴」聚餐時使用公筷,也是現代人都非常在意的一個習慣了~公筷不僅可以用來為自己夾菜,也可以為他人夾菜,起一個「服務」的作用,所以「公筷」就被翻譯為「Serving chopsticks」.
  • 在一起,筷行動|「公筷公勺我愛你!」富陽歌手為推廣公筷寫歌,還...
    浙江降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等級,富陽區文明辦發出倡議——堅持分餐分食,自覺使用公筷公勺,與他人保持間隔一米……欒京樺打心底支持這個倡議,「轉機出現了,但好不容易控制下來的戰果,得鞏固好。」在文明辦倡議的各項舉措中,欒京樺覺得使用公筷公勺似乎有點難。「在中國人的傳統意識裡,大家共用一個器皿是溝通感情的方式。
  • 成都首批100家餐飲企業承諾:全面提供、倡導、使用公筷公勺
    良好的餐飲習慣關乎市民的生命健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成都市文明辦為有針對性地開展精神文明教育,引導全市人民提高文明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近日,成都市文明辦等五部門聯合發布「美食成都,美在文明」全面使用公筷公勺倡議書。
  • 使用公筷公勺,提倡分餐制!金堂、青羊、邛崍、新都、大邑推這些措施
    積極推動「公筷公勺」進家庭,倡導家庭聚餐「一菜一筷,一湯一勺」,帶動更多親朋好友參與其中,以實際行動推廣使用公筷公勺,用「小餐桌」帶動「大文明」。採取黨建引領、協會倡導、商家承諾、考核激勵「四大舉措」,發動餐飲門店設置提示牌和宣傳語,根據用餐人數、菜品數量配備相應的公筷公勺,在有條件的餐廳為客人提供分餐分食制。全區還將開展豐富的線上線下活動宣傳引導市民就餐使用「公筷公勺」,養成文明就餐新習慣。
  • 餐廳公筷使用調查:「太麻煩」成食客拒用高頻詞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將公筷、分餐再次推向餐飲的最前沿。北京、上海、廣州等諸多城市陸續發出使用公筷公勺和推行分餐制的倡議,避免「病從口入」。其中,北京將公勺公筷分餐制納入了《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進行推廣,條例於2020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此次公筷公勺、分餐制會成為公眾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嗎?
  • 文明用餐從我做起 成都市新都區讓公筷公勺成為用餐標配
    3月13日,記者從成都市新都區了解到,當前新都區內部分餐飲單位已率先推行使用公筷公勺,糾正不健康的餐飲習俗,助力疫情防控。 「尊敬的顧客,你們好,在用餐之前,我給你們介紹一下瑪歌莊園使用公筷公勺倡議。第一雙筷子是鍋裡涮燙使用,然後第二雙筷子是直接入口使用,多一份公筷,多一份健康,謝謝你們。」
  • 公筷抗疫,紹興市民如何響應?
    小品表演者之一、來自柯橋區安昌街道安華村的文藝愛好者壽國君說,許多家庭吃飯時都是混用筷子的,拿到哪雙用哪雙。在外聚餐,不少人也是習慣直接將筷子伸到盤裡,甚至用自己的筷子給別人夾菜,以此表示熱情和尊重。殊不知,這一習慣卻存在著很大的健康隱患。「我們還將用蓮花落、越劇等藝術形式來宣傳使用公筷公勺的好處。」
  • 使用公筷公勺等於分餐制嗎?吃火鍋時還需要用嗎?「公筷公勺20問...
    下一步,全市有關部門還將通過社會宣傳、行業推進、標準制定和加快修法等舉措,多管齊下,形成合力,早日讓使用公筷公勺成為餐飲服務的「標配」、市民家庭的自覺,讓公筷公勺成為「健康新食尚、餐飲風向標」。公筷公勺不是新生事物,可具體怎麼用,不少市民仍有疑惑——弄混了怎麼辦?同桌人不願意怎麼辦?
  • 筷子,中國人最驕傲的發明;公筷,為什麼最近被提倡
    中國人使用筷子至少有3000年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無論是口頭傳說還是文學作品中,都能找到「筷子」的蹤跡。關於筷子的起源,傳說中認為大禹、姜子牙、妲己都有可能是筷子的發明者。因為年代久遠,到底是誰發明了筷子,可能最終也不能下確切結論,但是,新時器時代後,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烹飪技術的提高,用手抓食或者單用勺進食很不方便,筷子也就應運而生了。
  • 「公筷」英語怎麼說,是public chopsticks嗎?
    我們吃飯習慣用筷子其實當一桌人用各自的筷子在餐盤裡夾菜時有潛在的病菌傳播風險鍾南山院士曾呼籲聚餐時儘量用公筷今天的知識點來啦「公筷」用英語怎麼說?chopstick /tɑp.stk/筷子public /pb.lk/大眾、公眾的很多小夥伴都學過上面兩個單詞想當然的以為拼湊起來「公筷」就是public chopsticks(×)
  • 甘肅推「公筷公勺公夾」及大型聚餐宴席自助分餐
    張婧 攝 中新網蘭州5月21日電 (張婧)「餐飲服務單位要為食客配備差異明顯的『公筷公勺公夾』等公用餐飲具,使之成為每張餐桌的『標配』,推行大型聚餐及農村紅白宴席以自助分餐用餐,摒除『一雙筷子吃天下』的舊習,養成分餐、分食的良好習慣,有效防控食源性疾病傳播風險。」21日,甘肅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王慶邦作如上表示。
  • 公筷公勺怎麼用? 白銀市率先出臺《「公筷公勺」服務規範》
    但是,還有一個生活小細節往往被忽視,那就是家人、朋友聚餐時,餐桌上少了一副公筷,隱藏著巨大的交叉感染風險。因此,推行文明餐桌、公筷公勺勢在必行,而公筷公勺如何使用?有哪些使用標準?白銀市率先制定出臺了《「公筷公勺」服務規範》指導餐飲企業規範「公筷公勺」的使用管理。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一米線」已經成為許多白銀市民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