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碟」換飲料減少2成溼垃圾 滬上醫院高校垃圾分類有妙招

2020-12-16 新民晚報

圖說:市一醫院棉球丟棄處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 攝(下同)

醫廢垃圾桶總有人扔幹垃圾,怎麼辦?專用「棉球丟棄箱」和「口罩回收櫃」,小心思破解了大煩惱;各病區垃圾分類效果如何追溯?桶上編號碼,袋上貼標籤,誰丟的一目了然;高校食堂如何減少溼垃圾?與「光碟行動」結合,六次光碟就能換一瓶扶貧飲料……

去年上海市推行垃圾分類以來,高校和醫院因人流龐大、成員複雜,源頭分類效果常不盡人意。但「後進生」也能奮起直追,記者今天採訪獲悉,滬上各醫院和高校都動了不少腦筋,推動「新時尚」逐步成為「好習慣」。

特製容器避免幹垃圾誤入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門診大廳的驗血窗口邊,放著兩臺黃色「棉球丟棄箱」,每個投放口才幾釐米見方,能「篩除」一波幹垃圾。總務處副處長施慧介紹,垃圾分類實施以來,醫療廢棄物桶內,總會被投入幹垃圾,讓院方很傷腦筋。改造了棉球丟棄箱放在驗血處後,效果很好,每天光棉球就能收集清運四五次。

病區內的「廢棄口罩回收櫃」,則是疫情後新增的。醫院內的口罩有別於院外,需按醫療廢棄物處理。口罩機不僅能回收口罩,還可消毒,讓病患和家屬的口罩「有處可去」。

醫院科室和病房眾多,如何追溯分類效果?多家醫院都採用了「編號標註」的方法。在市一醫院的垃圾箱房,記者看到,垃圾桶上均寫有編號。「我們共有240升的乾濕垃圾桶120個、120升的桶15個、60升的桶320個,從去年7月1日起全部編了號。」負責人表示。

圖說:瑞金醫院保潔阿姨為垃圾貼上標籤

圖說:瑞金醫院工作人員指導丟垃圾

瑞金醫院也是如此,心內科病房內,保潔阿姨正在標籤上寫下當天日期和收運的科室病房,貼在每一袋垃圾上。「護士長和工勤人員是醫院推進垃圾分類很重要的環節,目前約有110名護士長和170名工勤人員參加了培訓。瑞金的病人來自全國各地,我們自製了垃圾分類宣傳單頁發放給住院病人,並在門診等處循環播放科普片,指導外地病人正確分類。」瑞金醫院總務處副處長沈貽萍介紹,與去年6月相比,今年6月瑞金醫院的溼垃圾從440kg/日增至2400kg/日,可回收物從590kg/日增至736kg/日,幹垃圾從13750kg/日減至10000kg/日,有害垃圾從2.7kg/日增至21.3kg/日。

光碟換飲料減少2成溼垃圾

生源來自五湖四海,高校在垃圾分類推進中也面臨不少「痛點」。但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9月11日開學以來,食堂溼垃圾產生量已減少約20%。後勤保障中心吳向軍介紹,開學兩周內,後勤保障中心聯合網絡信息中心推出「光碟換飲料」活動。用餐後,同學們只需當場拍下光碟照片並上傳「交大V卡」,通過AI識別後就可領取紅包,集滿六次還可兌換一瓶學校對口幫扶的雲南省洱源縣核桃乳。「活動以來,已有6.4萬人次參與,2800多人成功兌換飲料。」吳向軍說。

後勤保障中心吳琦告訴記者,徐匯校區約有學生3000多人,外籍學生有五六百名。針對這一特點,學校專門改造了三個垃圾箱房,每天早、中、晚開放,並在箱房上張貼了英語版分類投放指南。「根據前期調研結果,我們中午增設了2小時的投放時段,方便早出晚歸的學生。」她說。

記者注意到,垃圾箱房除了裝有除臭、排風、煙感噴淋、紫外線消殺等設備外,溼垃圾投放口改造成了「一口雙投」。投口內有乾濕兩個箱體,可直接將破袋後的塑膠袋扔進幹垃圾桶,不用再開一次幹垃圾投放口,也避免垃圾袋輾轉投放造成地面髒臭。

據悉,為了讓來自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同學了解上海分類標準,交大在新生大禮包中附加了《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指導手冊》,今年首次印刷了英文版,方便大家「入鄉隨俗」。在今年上半年度高校垃圾分類實效綜合考評中,徐匯校區和閔行校區均獲優秀。

圖說:交大徐匯校區的垃圾箱房張貼了英文版投放指南

多管齊下上好「分類第一課」

除了從學校機制層面推動外,高校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特長,推進垃圾分類從「新時尚」變為「好習慣」。

比如上海師範大學充分結合師範專業特色,將垃圾分類融入勞動教育中。生活園區管理中心在寢室區設垃圾分類體驗館,展示學生的科創作品和藝術作品。人文學院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情景劇《垃圾分類我先行》,信機學院學生自主研發BIACID-智能分類垃圾桶,美術學院學生則創作了妙趣橫生的《美術生的垃圾分類日常》海報,環地學院學生團隊撰寫了「高校寢室樓垃圾分類試點方案」,還深入社區幫助大家學習分類知識。據統計,上師大徐匯校區2019年幹垃圾日均收集量比2018年同期減少約10.5%。

上海市學校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市教委學校後勤保衛處處長張旭介紹,為了推動高校開展垃圾分類,市教委開展了多項工作。比如,將垃圾分類宣傳資料與錄取通知書同步發送給大一新生,利用軍訓、入學教育等上好「垃圾分類第一課」。又如,每月對高校開展一次全覆蓋第三方現場測評,結果予以通報,並約談推進不力的高校。解決區域標準化和學校個性化統一的問題,提升高校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水平。同時,將大學生生態文明志願服務納入學校垃圾分類考核測評,建立高校生態文明志願分支機構。

截至8月,本市高校在生活垃圾分類第三方測評中,優秀率已從46.77%提升至89.2%,達標率從70%升至100%,進步明顯。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

相關焦點

  • 醫院高校如何做好垃圾分類?「金點子」助力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
    看似簡易的裝置,實則是養成患者垃圾分類好習慣的用心之舉。去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但對人流龐雜的醫院與高校而言,垃圾分類並非易事。昨天,記者跟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每月一訪」活動,走訪滬上多所醫院與高校。記者發現,面對難題,醫院與高校迎難而上,不少「金點子」讓垃圾分類變得簡單、高效了。
  • 上海垃圾分類出新招
    新華社上海10月3日電(記者楊有宗 王默玲)垃圾分類需要久久為功,尤其是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以來,上海的一些醫院和高校,在加強宣教的同時,探索「土發明」和「小妙招」,讓上海垃圾分類正迭代升級為更為精細的「2.0版本」。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樓採血窗口前,來自江蘇的患者周女士採血並按壓止血後,將使用過的棉球投放入標註有「棉球丟棄處」的柱狀黃色垃圾箱。
  • 光碟行動、垃圾分類可免費換禮品,滬上這個市集讓環保成為新時尚
    做好垃圾分類就能免費換禮品,上海推行的"綠色帳戶"你了解嗎?近年來,低碳生活已經成為一種新風尚。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不僅能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也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綠色力量。
  • 垃圾分類「家」行動丨生活垃圾分類「小妙招」學起來!教你做「最美...
    垃圾分類「家」行動丨生活垃圾分類「小妙招」學起來!為更好地宣傳和普及推廣垃圾分類工作,日前,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社區工作組面向各成員單位開展了生活垃圾分類「小妙招」徵集活動,按照創新、可推廣等標準,最終篩選出四大類43個「小妙招」。近期市婦聯將陸續發布這些「小妙招」,激勵和引導更多婦女和家庭學習掌握垃圾分類減量、廢物利用的巧妙方法,倡導家庭文明健康新生活,推動形成首都垃圾分類「新時尚」!
  • 上海高校垃圾分類情況如何?達標率已躍升至100%
    自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已一年有餘,高校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做得如何?近日,界面新聞記者走訪了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今年新生報到日,結合「節約糧食」主題活動,上海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與後勤保障中心合作,在食堂推出「光碟」換好禮,文明「益」起來」專題活動。「交大V卡」用戶在指定時間打開「交我辦」APP-虛擬卡或小程序「交大V卡」,於就餐結束後上傳「光碟」照片,通過AI判斷成功後,即可領取「交大V卡」用餐紅包。
  • 踐行「垃圾分類」「光碟行動」 北林大將環保理念帶上服貿會
    踐行「垃圾分類」「光碟行動」北林大將環保理念帶上服貿會志願者本報訊(記者 劉婧)「早餐是否需要粥?」「中午米飯量是1兩還是2兩?」「飲食適量取,每一餐都不浪費,光碟行動,從我們做起」,北林大學生志願者領隊夏薇佳告訴北青報記者,在每晚的工作總結會上,她也會帶領大家重溫「光碟行動」,提醒大家在吃飯時要按需索取,杜絕浪費糧食的行為出現。
  • 垃圾分類有啥妙招?「知行合一」推進垃圾分類 「新時尚」變成「好...
    垃圾分類有啥妙招?「垃圾分類益處多,從我做起把頭帶……」走在履坦的大街上,廣播宣傳用普通話和鄉音交替播報,讓蹣跚學步的幼兒到古稀老人都對垃圾要分類、分好類的理念耳濡目染。10月10日5時30分,履坦鎮正式進入垃圾分類兩定四分模式。
  • 1公斤廢塑料可換一瓶冰爽飲料,台州玉環垃圾分類積分用途越來越廣了
    孩子們都很喜歡,每天主動拉著我一起做垃圾分類工作……」今天(8月8日)上午,在省級高標準垃圾分類示範小區——綠地財富中心,市民董服全手拿易拉罐來到垃圾分類智能設備前,輕刷智能垃圾分類卡投放後獲取積分,隨後到一旁的自助冰鎮飲料機前兌換飲料。
  • 企業職工餐廳:「光碟」積分換禮品 廚餘垃圾減半
    王蓉 攝餐桌上的浪費難題怎麼破解?記者昨天在揚傑電子職工餐廳了解到,為了激勵大家不浪費糧食,餐廳向員工發放了「文明餐桌」積分卡,就餐後可憑「光碟」換積分兌禮品。為職工餐廳提供服務的江蘇百潤餐飲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偉介紹,自施行「光碟」兌禮品活動一周以來,廚餘垃圾比以往減少了一半。「你好,請幫我蓋個章。」
  • 分類遊戲、知識競賽、光碟行動……濟南多家幼兒園舉行垃圾分類...
    &nbsp&nbsp&nbsp&nbsp大眾網 海報新聞記者 陳洋洋 濟南報導&nbsp&nbsp&nbsp&nbsp垃圾分類遊戲、知識競賽、光碟行動……為了讓孩子們從小樹立環保意識,了解垃圾對環境的危害,學習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
  • 手帳風、可愛風……你家附近的店家垃圾分類走哪種風格?
    而這些店所提供的餐飲在丟棄時該怎樣做到「按規矩分類」也成了垃圾分類工作的一個重點。上海全面實施垃圾分類政策已近一個月,這些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店都為垃圾分類做了哪些改變?有哪些小妙招呢?  便利店:萌萌噠音樂唱起「垃圾分類小課堂」  走進全家便利店,就能聽到一個萌萌噠音樂無限循環:「垃圾分類小課堂,全家午飯來幫忙。
  • 當海外學子遇到「倒垃圾」 如何學會垃圾分類?
    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滬上垃圾分類進入最嚴格的歷史時期。據悉,繼上海之後,也有其它城市將跟進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這則消息引發了不少海外學子的關注,回想初到國外適應當地垃圾分類的日子,可謂五味雜陳。「沒想到還沒被學習壓力壓垮,反而先讓垃圾分類來了個下馬威。」這道出了不少海外學子的心聲。
  • 德國垃圾分類的6個細節
    仗著在德國短暫的留學生活經歷,前段時間上海掀起全民學習垃圾分類熱潮,家中男女老少一起上陣的時候,筆者卻十分淡定。全球垃圾分類最嚴格的國家都待過了,我怕啥?更何況,從表面上看,上海的垃圾類別和德國頗有可比照之處。
  • 長沙縣泉塘街道:環保酵素手工製作,垃圾分類有妙招
    星辰在線6月21日訊(通訊員 誾蕊)「環保酵素,就是混合了糖和水的廚餘垃圾厭氧發酵後產生的棕色液體,今天就教大家用瓜果蔬皮製作環保酵素」。6月21日,長沙縣泉塘街道星港社區在社區會議室開展「垃圾分一分 環境美十分」宣教活動,轄區居民60餘人參與。
  • 武漢、廣州小學生空中聯誼,分享垃圾分類生活妙招
    你信中提到的廣州垃圾分類活動,武漢也正在進行呢!」近日,漢陽區鍾家村小學新區分校四(1)班劉雨柯給廣州怡園小學陳芝林寫信,分享垃圾分類生活妙招。疫情期間,兩校師生通過網絡課堂空中聯誼,書寫兩地少年愛國、勤學、文明的故事,讓不少孩子成為了筆友。 兩地學生分享垃圾分類妙招 劉雨柯同學在信中這樣描述家庭垃圾分類的做法:「各種顏色的垃圾桶,裝點著我的家。
  • 「光碟」換水果 定陶一中鼓勵節約有妙招
    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近日,定陶一中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厲行節約,光碟行動」活動。活動現場學校從學生的一日三餐入手,發起了"光碟"的學生可以憑藉光碟換取酸奶、水果等獎勵活動。當學生走進餐廳就可以在滾動屏上看到醒目的「光碟行動從你我做起,憑空盤到餐具回收處領取獎勵」「勤拿少取,拒絕浪費,不夠吃拿餐盤可再添飯菜」的提示語。同學們也一改往日的就餐習慣,少打少拿,不夠再取,浪費現象明顯改善。此次活動影響力大,參與範圍廣,學生自覺性強。自開展活動以來,學校餐廳的剩菜剩飯減少了三分之二,定陶一中的餐廳管理人員紛紛表示:「這個辦法非常好!」
  • 垃圾分類光碟行動
    學生們以數快板的形式宣傳垃圾分類。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廣州各所學校在防疫不鬆勁的同時,開展了防疫知識講座、垃圾分類小課堂、光碟行動倡議等形式多樣的「開學第一課」活動。歡聲笑語中,同學們開始了新的學習旅程。踏上七彩路開心上學昨天上午,廣州天河區華陽小學的同學們一走到校門,就發現了驚喜:一條絢爛的七彩路,從校門口一直延伸到了教學樓。
  • 高校花式妙招助力「光碟行動」
    8月28日,該校啟動「光碟免費送水果」活動,食堂採購了2000斤西瓜,全天有專門人員給學生發放。活動期間,用光碟換領水果的學生絡繹不絕,同學們直呼「終於,我們也是別人口中的學校了」。近期,為培養學生養成節約糧食的習慣,全國各地高校食堂紛紛開展「光碟行動」,通過「光碟」有獎勵、推出半份飯菜、製作高校首款食堂主題表情包、打造「智慧食堂」等花樣形式,助力「光碟行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 今天,你學會垃圾分類了嗎?垃圾分類小妙招分享
    實現垃圾分類有什麼好處? 為了避免將來被社區阿姨管制,我們首要要知道垃圾如何分類才對,先來幾張上海垃圾分類的官方圖給大家感受下: 上海市四種垃圾基本分類圖:
  • 憑「光碟」換飲料
    「恭喜你,這是你的光碟抵用券。」正準備離開的他收到了一張小卡片。仔細一看,原來是學校專為「光碟」(餐盤內飯菜無剩餘)師生發放的「光碟抵用券」。憑這張券可以免費獲得飲料或酸奶一杯。近日,浙江財經大學食堂正在開展「光碟行動」,學生都說學校的做法有意思,易於接受,方式也接地氣。如果想多吃幾種菜卻因飯量小吃不完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