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北漂青年詩人的《小白菊》靜靜讀詩

2021-02-15 瀟湘晨報橙消費

點上方藍字立馬關注,和辣利姐勾搭起來。

瀟湘晨報橙消費微信號:xxcbcxf 

這裡是瀟湘晨報橙消費微信平臺!做最明白的消費客!我是橙辣利,辣利姐就是我!

靜靜最近對"讀詩"又有了新計劃,繼上次六一迎來了一批萌寶寶把自己活生生逼成了一坨老臘肉之後,這次又迎來了一位詩歌界知音,這位朋友愛好寫詩,他給靜靜發來了最新的作品,於是這一期,靜靜就這麼沒有一點點防備地,要把這首《小白菊》獻給他的詩歌界知音—一位北漂青年。


小白菊

任緒成

冬日的小白菊

盡情享受著陽光的照耀

仿佛一個小嬰兒

躺在媽媽暖暖的懷抱

純淨的心靈一塵不染

甜美的氣息四處飄搖

在你目光的溫柔注視裡

它靜靜地綻放出純真的微笑

【作者有話說】

我的《小白菊》這首詩作於2010年11月15日,那時我正在家鄉為實現自己的詩歌理想而努力。

那天我騎著自行車去鎮上的郵局寄信,從村裡的鄉村公路邊經過時,我一眼瞥見商店門外的幾盆花,其中有一盆小白菊,菊花小小的,白白的,靜靜地沐浴在晚秋的陽光中,仿佛是躺在太陽媽媽懷裡的小嬰兒,趁陽光好,好好曬曬太陽。

它那樣純潔可愛,我從它身邊經過,它仿佛在對我微笑。就是這一瞥,讓我瞬間感受到了這盆小白菊的美好,寄信回來後我便書寫下了這首詩作。

我是一名沂蒙青年,上初二時,我們無比瀟灑的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無比優雅地給我們朗誦了徐志摩先生的《再別康橋》,老師的深情朗誦打動了我的心靈,讓我愛上了詩歌。大一上學期我開始創作詩歌,2008年畢業後為了發展自己對詩歌的愛,我沒有找工作,而是回到了家鄉沂蒙,在那裡我感悟人生,閱讀書籍,創作詩文,堅守理想。

2011年10月我被首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組委會聘到湖南長沙,三個月的聘期結束後我回到家鄉沂蒙繼續為實現詩歌理想而奮鬥。2013年2月,為了更好地實現理想,我來到首都北京。

現在我來北京已經有兩年多了,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我為理想而奮鬥,雖然生活很清苦,但我的心裡很快樂,因為我的詩歌理想在我的努力下正在一點點實現,逐漸變為現實。

青春是青年最珍貴的財富,為了實現理想,我會繼續勇往直前。不負青春,此生無悔!

【編者推薦】

我就是在這座城市北漂著!

我們當中有一些人選擇做一個旁觀者,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和自己熟悉的群體周圍,並未想過融入這個城市。和這座城市完全脫鉤並非不可以,但是走不出自己的世界。

在新與舊的衝擊下,年輕的人和古老的城,相互排斥著,留下的是「北漂」如此悽美的名詞。

回顧自己在北京的這幾年,閒暇時走在北京的街頭巷尾還是感到那麼一絲莫名的陌生感,很清晰地感覺到自己不屬於這裡,這城市快速的腳步也排斥著不屬於這裡的人。

不過,這種感覺也並不是我們在京的外地人所擁有的。長期在外而缺乏了歸屬感,是很多在北京的年輕人的共同感受。在這裡,我們都是默默無聞的過客。而人們給予這種過客一個很悽美的稱號:北漂。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也是文化、科學與技術的中心。許多來自中國其他省份的年輕人都嚮往著來北京,試圖在這座城市裡找尋機會立足。大量的外來人口,匯聚在北京,為了自己的夢想,事業而所去奮鬥著,也想在這美麗北京,屬於有一個自己的小天地,就是因為這樣,我們也被人叫著外地人!

之所以以「北漂」來稱呼我們,一方面是由於我們來京初期都很少有固定的住所,搬來搬去的,給人漂浮不定的感覺。更重要的是,在這座城市裡,年輕人的心理上也是一種漂的狀態,缺少一種心靈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或許我很能夠體會北漂的這種心情,因為即使身處北京,但對於這種城市的情感還是非常的複雜。

或許因為北京作為一座城市的重要性,因此沒有人真正去關注這一種所謂的歸屬感的問題。所奉行的是一種很現實的適者生存,反正大把人搶著擁有這個機會,因此無法感覺的歸屬感似乎已經不重要了。

在日常的生活裡,我們每天跟著北京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吃著快餐,不規律的生活節奏方式,每天早上擠著人最多的地鐵,坐著最堵的公交,吃著5塊錢的煎餅,拿著不高不低的薪資,晚上加班到很晚,走在北京最繁華的CBGD商圈,仰望著,看著北京最繁華的地帶,心裡也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受

然而在一切美好的表面背後,留下的是在這裡「活著」的真實感。而這種真實感告訴我們自己不屬於這裡。漂泊,這就是這座城市的年輕人最貼切的寫照。也是這座城市當中靚麗的一道風採!

@外地人在北京----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編輯|辣利姐)

相關焦點

  • 《給青年詩人的信》:百年前的青年指南,今天還讀嗎
    他們聊到詩和藝術,談及兩性的愛,論到生活和職業的艱難——這些青年心裡時常起伏的問題;逾百年之後,這些書信又出現在今天年輕人的書架上——裡爾克《給青年詩人的信》。    給詩人的信,給所有青年的信    1931年春天,26歲的馮至第一次讀到這個德文書信詩的小冊子。
  • 青年詩人匯聚豫園 讀一首寫給上海的詩
    今年,已走過8年的復旦詩歌節首次設立豫園分會場,以「寫給上海的詩」為主題,徵集到了數百篇詩歌與散文。昨天(12日),作家孫甘露、文學評論家陳思和、詩人肖開愚,以及數百名熱愛詩歌的高校在讀生匯聚在豫園海上梨園,以詩朗誦代替頒獎典禮,在紛紛細雨下談論上海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以詩意來表達對上海的一片深情。圖說:孫甘露與肖開愚暢談新舊文學 主辦方供圖現場,人手一本青年學子所作的詩集。
  • 康輝口中「一字千金」的北漂者,一首詩換京都一座房,詩寫得如何
    當「北漂」這個詞語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腦海裡面便會不由地浮現出一幅年輕人住在陰暗的出租屋、每天吃著沒營養的泡麵的畫面。有很多身懷夢想的年輕人為了能夠出人頭地選擇「北漂」,這是一條艱辛而又迷茫的道路。可是在我國的歷史上,就有一位「牛人」,僅僅憑藉自己的一首詩,就換到了「京城」裡面的一套房,簡直是妥妥的「一字千金」啊!一首詩便得到了許多人奮鬥一生的東西,但這些是需要勤奮和才華加持的,要嘔心瀝血很多年才有這樣的成就。這位詩人就是人盡皆知的白居易,年紀輕輕便名聲大噪。果然應了那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首詩便是大名鼎鼎的《長恨歌》。
  • 宋朝詩人寫下一首奇詩,正反表達的意思不一樣,女人需要反著讀
    無名詩人「迴文詩」《兩相思》這名詩人叫做李禺,雖然他在當時詩人輩出的時代不算非常優秀,也一直默默無聞,但是他也有一首詩非常有代表性,而且也彰顯了他的才華,因為這首詩非常獨特,因此還被後人稱為千古第一奇詩,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都好奇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了吧,那接下來就一起說說吧。
  • 唐詩裡一首非常孤獨的詩,詩人寫得無比孤獨,讀了令人百感交集!
    當然唐詩的各類非常的多,各種各樣的題材都有,譬如有的詩人專門描寫田園風光,有的詩人則是喜愛描寫愛情,有的則是喜歡描寫自身的一個遭遇,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進了詩裡,這樣也就使得唐詩,有了不一樣的生命力。小編要為大家推薦一首唐詩非常孤獨的詩,詩人寫得無比的孤獨,一開篇便是令人感受到了詩人筆下的孤獨,那便是柳宗元的《江雪》。
  • 《青年詩人》專欄|詩祝六一:要穿過陽光摘取露珠兒
    有作品發表於《人民日報》《文化藝術報》《作家報》《鴨綠江》《參花》《西部散文選刊》《西南文學》《北漂詩篇》《中國漢詩》等多家刊物媒體,並獲得《中國詩人》2019年度優秀提名獎。安徽省詩歌學會會員,合肥市作家協會會員,《青年詩人》詩刊副主編,《中國漢詩》編委,媒體人,藝術評論家,導演。
  • 唐代詩人在夏天寫的一首詩,短短四句,清新自然,寧靜悠閒
    「即使太陽讓我黑三度,我卻依然愛夏天」古代詩人們也很喜歡夏天,在他們的筆下,有許多夏天的經典詩作。「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讀著這些詩,你也能感受到「無風自清涼」的夏日美景。今天我們就來讀一首最適合夏天的詩,光看題目你就能感到夏天的陣陣清幽。
  • 北漂姐姐家孩子的背詩秘訣,一年背詩100首,拿走不謝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北漂芳姐,今天我跟大家聊一聊關於孩子背誦古詩詞的事情,我家大寶今年要上四年級了,大體上背了300多首古詩詞了吧,其中還包括《蜀道難》《將進酒》等這樣的長詩。雖然比起中國詩詞大會上的那些小選手還有一些差距,但是在小學生中也算背的多的了,今天我就把我們家壓箱子底的背詩秘訣,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寫了很多詩,你卻只記得住他一首詩的詩人
    今天,我們翻閱古籍,一塊來看看那些寫過很多詩,但你只背過他一首詩的詩人。唐代:駱賓王、孟郊「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如果列一個七歲兒童必背詩清單,定少不了《詠鵝》,一同上榜的還會有《靜夜思》《登鸛雀樓》《春曉》《憫農》等作品。
  • 「《北漂詩篇》(第三卷)新書發布會暨讀者見面會」詩人詩作展
    詩刊社「新世紀十佳青年女詩人」。獨立或合作主編有《中間代詩全集》《北漂詩篇》《臥夫詩選》。出版有詩集《極地之境》《美學診所》《萬物奔騰》及隨筆集《女性主義者筆記》《人間書話》等。詩作入選《中國當代文學專題教程》《中國新詩百年大典》《中國新詩百年志》等。現居北京。供職於作家網。得此機緣,和師力斌兄一起主編《北漂詩篇》年選,我感覺我的北漂有了意義、有了價值。感謝中國言實出版社!
  • 清代女詩人的一篇奇文,順著讀是一首美詞,倒著讀卻成了一首妙詩
    而在詩詞中還有一種很有趣的形式,那就是「回文體」,這是一種可以回還往復,正讀倒讀都能成章成句的一種詩詞形式,也算是我國文化中獨有的「一朵奇葩」。其中比較有名的就像宋代李禺所寫的《兩相思》,正讀是一首丈夫思念妻子的詩,而倒著讀就是一首妻子思念丈夫的詩。「回文體」其實詩詞都有,不過基本都是正著讀是詩或者詞,那倒著讀也是詩或者詞。
  • 草堂讀詩|朗誦:武強華《夜行或一首詩的誕生》《蘋果的羞愧》
    夜行或一首詩的誕生夜晚,走一條山路汽車像螢火蟲,在天地間費力地搬動著一小塊光亮夜色黑如瀝青,黏稠膠著仿佛只有衣裳單薄,寒冷刺骨迷路,顛簸,眩暈,嘔吐……才配得上這一場未知的生死才值得,在山窮水盡時為遠方那針尖般刺眼的光亮淚流滿面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 「草堂讀詩
  • 現場│安琪《美學診所》漳州讀詩會實錄
    大多數書友可能知曉,曉風書屋府埕店搬遷在即,安琪《美學診所》讀詩會是曉風府埕店址的最後一場讀書會,今夜,我們相聚於此,只為了生活中的詩意和未來的遠方。安琪老師69年出生在漳州。她喜歡寫詩,作文,畫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新世紀十佳青年女詩人。詩作入選《中國當代文學專題教程》《中國新詩百年大典》《百年中國長詩經典》等。合作主編有《第三說》《中間代詩全集》《北漂詩篇》。
  • 每天讀一首詩,孩子們的差距可能就這樣被拉開了!
    給孩子讀詩 今天給大家推薦這本《給孩子讀詩》,或許你已經通過韓寒、董潔等明星知道了這本詩集 那我覺得小朋友從小接觸這些也是一種薰陶,不需要讓他們死記硬背,喜歡呢就讓他們自己讀詩背詩,不喜歡聽聽就好,我覺得抱著這種心態就很好。」 ——作家韓寒
  • 劉明生:詩與詩人
    詩與詩人文/劉明生   圖/網絡       一心想為別人寫的東西,經常會不為別人所接受。       詩是美的,詩的美並不需要多麼華麗的修飾,但一定要藏著深刻。詩人的深刻,有時來源於思考,有時來源於勇敢。勇敢到敢於揭開身上已經結痂的傷疤,深刻到能夠打開內心最隱蔽的柔軟處,真誠的給所有人看。
  • 有一首千古奇詩,男人順著讀,女人卻必須倒著讀
    比如,寫出「唐朝第一詩」的人既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而是代表作《春江花月夜》的張若虛; 又比如,宋朝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詩人李禺,寫出了一首千古奇詩《兩相思》。
  • 蘇東坡最厲害的一首詩, 正、反讀都是千古名句
    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刪除文/柿子蘇東坡最厲害的一首詩,正著讀是千古名句,反著讀還是千古名句現在學生們背誦的古詩都是來源於古時的朝代,現在回想一下我們當學生時,背誦的古詩大部分都是宋朝的,在這些宋朝的詩人中,我們背誦的差不多都是蘇軾的詩,蘇軾真是一位很高產的詩人,同時也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人,他的很多詩作都流傳了下來,並且被後人一直傳頌。
  • 大唐詩人一首詩,讓古老的文化再興輝煌!
    號稱吳中四才子,事跡卻流傳不多大唐時代許多詩人是一首詩出名的,但能靠寫一首詩而喚醒一個古老的體裁的詩人,卻並不多。而大唐初期的詩人張若虛,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張若虛是吳中的人,有關的事跡卻不多,而且都散落在其他人的傳記中,這種現象讓人感到不解。
  • 一首男人應該順著讀,女人應該倒著讀的奇詩,怎麼讀都滿是愛意
    中華三千年詩詞文化,誕生了無數著名的詩人,也誕生了無數經典的佳作。當然也有一些,並不出名的詩人,寫出過流傳千年的經典。今天就來說說,一個叫李禺的小詩人,和他的千古奇詩《兩相思》。李禺《兩相思》李禺宋朝人,其他不詳,算是個不知名的小詩人吧。史料上他的記載非常少,就連強大的搜尋引擎都搜不到他多少信息。就是這麼一個不知名的詩人,卻寫下過一首千古奇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