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為什麼不care「做題家」?原因你怕是猜到了

2020-08-25 江蘇立思辰留學

最近的流行詞之一,非「做題家」莫屬,一般指擅長考試的學霸,在面對現實挑戰時,總是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而美國大學一般在錄取中是不願意看到申請者總是強調自己有多麼愛學習,多麼會學習,也就是說招生官根本不想錄取「做題家」,今天小編就從申請程序、招生官視角、中美教育差異三方面來解釋這個觀點。

前幾天,我聽文書老師聊到某學生申請美國大學的個人文書。

她說,這個學生不論寫什麼題材,最終都會回歸到一個中心思想:強調自己有多麼熱愛學習。但問題是,美國大學並不喜歡這種「三好學生」類的文章,這令她很頭疼。

在一旁偷聽的我,忽然想起當年我申請美國大學,老師也一再跟我強調:「你千萬別在文書裡提及自己愛讀書、成績好。」

我很困惑:「我不是要去美國大學念書麼?為什麼不能聊學習啊?」

她告訴我,這種文書寫出來很cliché(陳詞濫調),美國招生官連看都不想看。當時我的老師是從申請策略的角度去跟我解釋這個問題的。

後來,我去美國留學才漸漸意識到:原來,美國大學不想錄取「做題家」。

01

首先,我想解釋一下「做題家」這個概念。

「做題家」是最近的流行詞,專指國內學習認真、擅長考試、通過高考進入985/211的學霸,在面對留學或就業等現實的挑戰面前,因人際交往能力偏弱、社會競爭力不強等多方面因素,導致這群人自上大學起就遇到了很多學業以外的障礙。

於是他們自嘲,從大學入學到畢業,自己最擅長的只有做題。

這個詞最初起源於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該組成員通常稱自己為five,即「廢物」的諧音。

他們聚集在這裡不全是因為對未來失去了希望。在現實生活中,這群學生還是非常要求上進的。不少人正處於找工作、留學、考證考公的過渡階段。而在豆瓣小組上,學生們聚在一起抱團取暖,通過講述失敗經歷,並得到其他five們的包容、理解和支持。

儘管「做題家」的廢物身份不一定是真,但他們在大學所感受到的那股強烈落差感是真實存在的。

很多學霸從小就被告知:你只要好好學習,考高分,進一個好大學就ok了。因此在成年之前,不少學生非常習慣應試教育這套遊戲規則,習慣用「標準化考試的分數」去衡量、定義一個人的價值。

但進入大學後,遊戲規則變了。

與應試考試不同,大學裡的很多事情是沒有標準答案可言的:社交、社團、實習、出國交換。突如其來的變量打破了原先單一維度的生活讓習慣了埋頭念書的「做題家」一下子無所適從。

可問題是,從來沒有人教過他們「認識你自己,成為你自己」,高中的應試體系也沒有為此做好準備。當&34;被推搡著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時,很多人瞬間迷茫了。

02

那麼,為什麼美國大學不想錄取「做題家」呢?我想從申請程序、招生官視角、中美教育差異三方面來解釋這個觀點。

首先,從申請程序的角度來看,美國大學的申請體系由多個因素構成:學術成績、標化考試成績、課外活動和獎項、申請文書、推薦信、面試…如果你想申請美國頂尖名校,以上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你的錄取結果。

美國大學希望通過這些因素去檢驗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而標化考試成績只能檢驗你的語言、學術和數學能力,所以它對於錄取結果的作用並不是一錘定音的。標化成績只能保證你在美國大學申請中不佔劣勢,卻沒法保證你比別的申請者更有優勢。

因此在成績之外,招生官也引入了其他因素去評估你的能力:你是否在課外活動中展現對某一學術領域的濃厚興趣?你文書有沒有展現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你是否在面試中與校友面試官談笑風生?

如果你光有好的標化成績,卻拿不出什麼精彩的課外活動,申請文書寫得平平無奇,面試面得磕磕絆絆,那美國名校招生官大概率會無情拒絕你,因為他們想錄取的不是只會學習的「做題家」,而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03

這就要提到第二點了,在招生官的視角下,他們想找能給校園帶來能量和活力的學生。

招生官知道,你在大學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種各樣的事。一方面,學校是象牙塔,它會儘可能滿足你對學術科研的追求;另一方面,它是社交場所,你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培養興趣愛好和審美趣味。

因此,招生官希望ta招進來的學生會合理利用各種資源,盡情享受校園生活,與同學們產生智力和友情上的連結,而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

前幾年哈佛大學亞裔歧視案鬧得沸沸揚揚,其中引起爭議的Personality Index(個性指數)也證實了這一點:招生官會根據你申請材料展現出的個性,來決定要不錄取你。

如果招生官只能從你的材料中讀出「做題家」這樣的刻板印象,那麼ta沒有辦法想像你在校園裡如魚得水的未來,更別提向你拋出橄欖枝、給你發offer了。

04

第三點,我們可以從美國大學的申請體系看出,美國推崇的並不是一個「唯分數論」的教育制度。

我們看到,在「唯分數論」的體系中,學習、分數與知識的關係是本末倒置的。原本學習只是獲取知識的手段,分數只是檢驗學習的工具,知識才是最應該被重視的結果。

但現在呢?學習成了一種被歌頌、浪漫化的舉動,分數成了加速內卷、助長慕強的競品。在「唯分數論」的體系下,對知識單純的好奇心似乎已經沒法滿足應試教育的胃口了,能讓「做題家」實現自我價值的,似乎只有盲目學習、苛求高分。

而在美國大學的申請體系中,不論是AP考試,還是像SAT、ACT這樣的標準化考試,學習和分數永遠是服務於知識本身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掌握了基礎知識和相應的答題邏輯,你在成績上獲得的回報是與你的付出是成正比的。

美國大學的考試不是為了難倒你而出題目的,分數也不是為了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而存在的,它的申請體系更不像高考那麼簡單一刀切,而是用個性化的方式,從人數眾多、複雜多元的申請者中挑選最合適的學生。

這是因為美國大學知道,「做題家」已經沒法順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更沒有辦法滿足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了——

畢竟,能在社會中立足的人不是「標榜自己熱愛學習、實則被分數束縛」的學生,而是善於利用社會資源,習慣團隊合作,擁有明確的個人規劃,強大的執行力和主觀能動性的人。

相關焦點

  • 美國大學為什麼不愛「做題家」?
    前幾天,我聽文書老師聊到某學生申請美國大學的個人文書。她說,這個學生不論寫什麼題材,最終都會回歸到一個中心思想:強調自己有多麼熱愛學習。但問題是,美國大學並不喜歡這種「三好學生」類的文章,這令她很頭疼。
  • 美國的nerd和中國的做題家
    我所在的加州理工學院,是美國最nerd的學校,沒有之一。這也是為什麼生活大爆炸會把主角——以Sheldon為首的四個nerd安排在加州理工學院。我本人在很多方面符合美國語境下的nerd,但卻是小鎮做題家的反面。
  • 美國為什麼沒有「小鎮做題家」?
    在最需要玩、最需要跟同齡人接觸的青少年時期,中國學子悶頭做題,等大學畢業,家長們又強迫孩子們去搞關係,去相親,嫌棄孩子內向社恐,不擅長交流,這不是很矛盾嗎?最近,中文網際網路流傳著一個叫「小鎮做題家」的新詞,它指那些出身小城、埋頭苦讀的寒門學子。
  • 美國為什麼沒有「小鎮做題家」?
    在最需要玩、最需要跟同齡人接觸的青少年時期,中國學子悶頭做題,等大學畢業,家長們又強迫孩子們去搞關係,去相親,嫌棄孩子內向社恐,不擅長交流,這不是很矛盾嗎?最近,中文網際網路流傳著一個叫「小鎮做題家」的新詞,它指那些出身小城、埋頭苦讀的寒門學子。
  • 小鎮做題家只會做題怎麼辦?
    2020年的網上開始流行一個新詞:「小鎮做題家」,特指那種出身小城鎮的寒門弟子,埋頭苦讀,擅長應試,從題山考海中殺出一條血路,考入一流大學,但由於缺乏一定視野和資源,進入大學後反而開始迷惘踟躕,掙不脫小鎮的束縛,進不去城市的圍牆。高考,成了小鎮做題家的人生最高點。
  • 東亞為什麼盛產「做題家」
    不論是 美國高考 SAT,國際經合組織發起的 PISA(學生能力國際評估),還是單測數學與科學的 TIMSS、單測讀寫能力的 PIRLS,甚至單門學科競賽 東亞文化圈各國各地的學生都排在前列。這種優勢在小學學段就表現出來,並且一直持續到高中。在只測數理學科的 TIMSS,中國大陸沒參加,東亞各組還是甩下別人一大截。
  • 老鼠最怕什麼動物?你能猜的到開始,猜不到結局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萌神偉偉,今天我們的科普內容是:老鼠最怕什麼動物?你能猜的到開始,猜不到結局作為四害之一的臭老鼠到處偷吃東西破壞莊稼家具,還傳播細菌病毒,可謂最討厭的動物了。都知道貓是老鼠的天敵,可如今的貓都喪失了捕鼠能力,那大家知道現在老鼠最怕什麼動物呢?相信你們是猜得到開始,猜不到結局。在以前,家家戶戶都有貓,不是作為寵物而是作為捕鼠利器,不僅防止家裡的東西被老鼠破壞,而且讓貓長得更好更聰明。貓是肉食性夜行動物,牛磺酸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通過捕食老鼠才能獲得足夠的牛磺酸。
  • 你厭煩「小鎮做題家」自怨自憐的腔調了嗎?
    我觀察過,現在的學生考上985、211大學的難度,一點不比當時我們「70後」考上對應層次的大學難度小。我當初上的大學是一所專科學校嶽陽大學(如今已被合併),儘管對沒有復讀一直遺憾,但我還是有考上大學的自豪感,我不否認內心深處瀰漫的天之驕子的真實感覺。為什麼當年一個專科生都會有天之驕子的感覺,但是現在一個985、211大學的學生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廢物,一個「小鎮做題家」?
  • 【短評】做題家與人上人
    他被送入一個神學院學習,受大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他功名心切,在與世隔絕的學校裡拼命學習,沒有半點空閒,身心健康受到損害。同學赫爾曼生性倔強,蔑視功名,為學校不容;而漢斯覺得只有赫爾曼才是知己。漢斯用功過度,身體衰弱,成績倒退;學校把這些歸罪於赫爾曼。赫爾曼被學校開除,漢斯更感孤單,不時受到老師的訓斥和同學的恥笑,之後得了神經衰弱症,使他無法繼續學業,只得返回家鄉當鉗工為生。
  • 致罵「小鎮做題家」的人:別拿你的「理論」,跟老實人找茬
    但有些前輩罵著罵著就越界了,直接把怒氣撒到了「小鎮做題家」這個群體的頭上:他們說,小鎮做題家們「不是排隊買麵包,而是在粥場要救濟」,他們還說,小鎮做題家們是「排隊等施粥的,就別嘰歪了,誰也不欠你的!」我的很多「小鎮做題家」同學、朋友都是理工科出身,即便文科的也太老實,他們聰明、良善、勤奮卻嘴笨。
  • 「小鎮做題家」是「985廢物」?太妄自菲薄了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985」的學生為什麼自嘲是「廢物」。 「小鎮做題家」的現實無奈 高三學子都聽過這樣無數老師們反覆念叨的一個說法:高三再苦再累也堅持住,只要挺住了,到了大學就自由了。
  • 小鎮做題家們不這麼想
    小鎮做題家會做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會做題,且把做題思維帶入了人生的方方面面,將一切答案標準化。為了掰回一票,他給自己立了大學四年的目標,最初是考清華碩士,後來把目標又拔高到斯坦福。可在執行過程中,他卻離這些目標越來越遠,最後甚至成了自己眼中鄙視的「學渣」,考試靠抄,時常掛科。為什麼會這樣,其中的原因錯綜複雜,但有一點很明顯,在進入大學後,白非立依舊沒有跳出自己的做題思維方式。
  • 為什麼夫妻在親戚家過夜不能睡一起?其中一個原因是怕你沒忍住
    為什麼夫妻在親戚家過夜不能睡一起?其中一個原因是怕你沒忍住走親戚這樣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去過吧!特別是在農村,有時候親戚在不同的村子裡面有可能要過夜,這過夜與不過夜就看這親戚之間的關係,不知道現在的你們有沒有很年輕的人去走親戚的經歷,一般在農村裡面,很多夫妻在親戚是不能睡在一起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要是不知道就隨小編一起學習一下為什麼夫妻在親戚家過夜不能睡在一起?其中一個原因是怕你沒忍住。
  • 鍾同學報北大考古系引爭議:小鎮做題家的夢想與現實
    當然了,說這樣的話,有鍵盤俠,找下自己的存在感,也有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為了鍾同學好的,從自身的經歷出發,提出的社會實際問題,畢竟專業影響到以後的就業,前景等等。在這一群裡面,最感覺恨踢不成鋼的是小鎮做題家這個群體。何謂小鎮做題家呢?
  • 「小鎮做題家」的命運與救贖:過不被定義的人生可能嗎?
    我在2015年到2017年對中國四所精英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的低階層學生進行過三輪追蹤訪談,他們之中有很大一部分就來自小鎮,我將他們的人生故事濃縮成一張縮略圖,就「小鎮做題家」這一話題做一些討論。
  • 「留學做題家」的教育陷阱:手裡的最大底牌,有一天變成了負擔
    我本人是希望孩子能逃離這個怪圈的,這也是為什麼從初中開始,我就讓孩子去美國留學。@芝加哥大學大三學長R同學第一次看到「城市做題家」這個詞時,我就立馬「對號入座」了。從小鎮到縣城,從縣城到城市,從二線城市到一線城市,從一線城市到全球國際化城市……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可能遭遇這種心理上的落差。也就是說,只要思維習慣裡存在「小鎮思維」,未來就可能面臨所謂「小鎮做題家」的各種窘境和困境。
  • 「留學做題家」的教育陷阱:手裡的最大底牌,有一天變成了負擔
    我本人是希望孩子能逃離這個怪圈的,這也是為什麼從初中開始,我就讓孩子去美國留學。@芝加哥大學大三學長R同學第一次看到「城市做題家」這個詞時,我就立馬「對號入座」了。中考剛結束,爸媽就一致決定未來讓我去美國讀大學。
  • 做題家如何改變悲慘的命運?傑哥給你完整的答案
    受限於單一維度的認知,做題家的天花板就是阿里P8,那位徵婚的P8哥已經34歲,不知道過了35歲能不能保住職位,你要能掙成億萬富翁,哪怕只會做題也有人舔,但做題家的局限性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成為億萬富翁,這就陷入了非常不利的境地。
  • 985畢業自稱廢物的小鎮做題家:為什麼你越奮鬥,反而越迷茫了?
    從跑步、吃飯、學習到就寢,都有嚴格的時間。他不負眾望考入了理想的大學,他記得那年升學宴,屯子裡的老親少友都來家裡「吃喜」,嘉輝爸滿面紅光,興奮得合不攏嘴。然而,步入大學,他發現自己的「學霸」光環不似以前了。寢室4個同學,除了他之外,都來自城市。他們興趣廣泛,視野寬闊,嘉輝認為他們在認知上比他高一個段位。
  • 小鎮做題家:從996到摸魚學
    來源:寶安日報編者按:最近,「小鎮做題家」這個新詞引發網友思考和共鳴,詞源來自豆瓣網的一個聚集5萬多名成員的小組。該小組在簡介中稱,組群的主要功能是給「985」「211」大學的「失敗學子」來「分享失敗故事」,從而達到「自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