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同學報北大考古系引爭議:小鎮做題家的夢想與現實

2020-08-09 阿布的分享

最近,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引發關注。留守女孩,北大考古系,迅速上了熱搜,而且引起了爭議。


有人說:「這種家庭應該選畢業後可以賺更多錢的熱門專業,比如北大光華」, 還有人說「到就業的時候就哭了,分分鐘教你做人」。 言下之意,出生貧困,應該一切向錢看,既然命運給了她「逆襲」的機會,應該把握住,而不應該是去考古這個冷門,無線的專業。


當然了,說這樣的話,有鍵盤俠,找下自己的存在感,也有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為了鍾同學好的,從自身的經歷出發,提出的社會實際問題,畢竟專業影響到以後的就業,前景等等。


在這一群裡面,最感覺恨踢不成鋼的是小鎮做題家這個群體。


何謂小鎮做題家呢?就是在豆瓣上有一個著名的小組叫「985廢物引進計劃」,最近小組的成員發明了這個詞,「小鎮做題家」。這個詞特指小鎮走出的名校生。就是那些家境平凡、來自小鎮或者農村、學習認真、擅長應試、高考進入了985/211的學霸。


這些年輕人的成長過程所接觸的環境相對單一,所以來到名校之後,時時刻刻都暴露出眼界不夠開闊、人際關係能力偏弱、社會競爭力不強等等問題,在就業、留學等挑戰面前,只會做題,當然就會遇到很多障礙,他們自嘲自己是「做題家」,就是除了做題很專業,別的都不行。


而其中報考的專業,成為了很多人心中永遠的痛,這個時候,有個農村姑娘考了不錯的分數,報了一個人能的專業,這個時候,他們心裡替她著急啊, 於是也喊得最多。


那小鎮做題家為什麼那麼著急,他們又有怎樣的夢想,怎麼又給打破了?


1 小鎮做題家的夢想與現實

我就是一個標準的小鎮做題家,來自農村,家裡三個孩子,只有我上了高中,哥哥中專畢業以後出去工作,妹妹初中畢業以後出去工作,家裡的希望落在我的身上。

對於我, 父母唯一的期望是考上大學,家裡窮,爸爸說過:「只要考上大學,即使賣房子,也要供你念大學」

就這樣,從小到大,即使生長在農村,哪些農活做的也多,除非農忙的時候幫助過做一些事。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天天看書學習,把做題,考慮融入了肌肉記憶。

就這樣,高中考上了縣城最好的高中,在高中,大家的任務是學習,所以覺察不出有任何差異,也沒有心思去看,大學考入了一個985學校,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結果,對於父母來說,也是祖墳冒青煙。 就這樣成為了全家的希望,等著畢業以後,大家可以跟著不受苦,享福。

可是進入大學後, 那就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1) 沒有見識,對於專業不了解

在這高中填志願的時候,就發現對於以後的專業沒有了解,說說我們家的情況,我們村的第一個大學生是80年代的大學生,後來讀到博士直接去了美國, 所以在我們村,我算是第二個大學生。

當年填志願的時候,可以去到網吧查下學校、專業,但是沒有人可以告訴你,沒有人可以去諮詢,上大學是怎麼樣的,哪些專業是怎樣的,哪些專業是坑。

然後就是當時網際網路很火,就準備報考計算機,填了調劑,到了應用數學,這個專業學完以後,就去做軟體了。

這還算好的,有的同學報考了生物,化學,機械,當時也是熱門,可是進去以後發現,這是一個天坑啊,知乎就有專門針對這些的勸退。


2) 做題家只專注到做題,沒有自己的追求

到了大學以後,發現大學做題不再是唯一,你可以搞社團,還可以為考研做準備,還可以考託福出國,總之你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目標。

而做題家原來的目標是考大學,大學以後的目標,就沒有了,沒有自己的追求,這個時候就迷茫了,跟著老師上課, 然後渾渾噩噩的混過了大一的新生期。


沒有老師約束,有了大把的時間,於是有人就開始玩遊戲,沒有嘗過玩的滋味的很容易就上癮了,於是就有了退學的。


沒有追求的人是無聊的,於是就開始各種混,圖書館,計算機網絡中心,網吧,讓自己忙起來,可是什麼都沒有學成。


3) 出來工作以後,發現只會做題

大學過的很快,一轉眼四年就過去了,開始出去找工作,這才發現壓力隨之而來,做題家沒有見過世面的劣勢出來了,天天跑招聘, 面試挺多,成功的很少。

而家裡人沒有給支持,也沒有給建議, 一切靠自己的,這個時候,需要自己摸索,一切都是從頭開始。

出來以後,職場上,硬能力可以靠努力,做不完就加班,不懂就問,把自己的技術可以提高起來。可是一些軟能力,就沒有辦法,需要慢慢摸索,比如溝通能力,怕見領導,不敢跟領導溝通。 沒有見識,有一點錢需要寄回老家,或者自己存著,也不敢投資自己,學個什麼,考個證什麼的。這些都需要慢慢的熬,慢慢的悟。


4) 選錯賽道,發現自己怎麼努力都沒有用

其實最慘的是,本來家裡經濟不好,可是當初報考的專業, 現在工作並不好混,比如報了機械專業,進入了工廠,雖然是工程師,可是發現家鄉的二狗也在,現在是一線工人的師傅了。

小鎮來的不怕吃苦,可是再怎麼吃苦,發現工資還是上不去,賽道選錯了,那就怎麼努力都沒有用啊。

所以, 看到鍾同學報考的考古系,聯想到自己的遭遇,於是著急了,開始在網上說了。



2 Z時代的孩子有更多的選擇

從61年開始到現在, 可以分為三個世代,分別為X世代(1961~1980), Y世代(1981~1995), Z世代(1995以後)

每個世代有不同的成長背景,當然也就有了不同的職業訴求,工作模式。


對於X世代,現在職場上70後,他們經歷了從物質不豐富的年代,參與了改革開放,很多人成為了先富起來的一代,一般為高層。


他們的經歷讓他們對穩定有很強的心理訴求,所以他們謀求的是「鐵飯碗」, 國企, 公務員是他們的第一選擇。


他們的工作模式傾向於忠實於某個職業, 沿著企業設置好的職業發展階梯,一步一步的發展,穩定壓倒一切。


對於Y世代,就是現在的80後,90後, 他們是第一代獨生子女,趕上了城市化進程,電子商務的普及,第一代網際網路泡沫。他們成長在網際網路時代,玩一代網遊, 傳奇,魔獸爭霸,魔獸世界。


他們現在都已經結婚生子,職業訴求為工作生活平衡,希望在工作的同時,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小孩,父母。


他們喜歡與企業共事, 而不是打工, 希望陪著企業一起成長。特別是跟著網際網路企業如騰訊,阿里,百度等一起成長,然後到這個時候,就可以退休了。


最後的Z世代,他們成長於數位化世代,他們小的時候,網際網路已經成熟,移動網際網路轟轟烈烈發展,電腦,手機, iPad是他們成長過程中重要的過半,他們過的是數位化生活。 他們崇尚個性和多樣化。他們普遍生活不錯,父母還身強力壯,不用他們擔心,他們的消費升級的時代下長大。


1) 信息爆炸,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發展抹平了信息鴻溝

現在信息爆炸,大家都連上了網絡,上網不再是電腦, 而是手機,人手一個。 各種信息鋪面而來, 只要是有心人,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渠道了解大學、了解專業。

現在大學生也多了,在我們村,現在也有一大把大學生,每年的高考的時候,都有人打電話過來諮詢大學,專業的相關信息,我也是盡力解答。只要是想找人,肯定可以找到大學生,可以溝通,交流。


2) 物質豐富以後,對於自己的興趣愛好追求開始大於物質的追求

現在物質豐富了,生存已經不是問題,於是可以開始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了。 鍾同學回應: 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樊錦詩先生影響所以報考考古專業,非常感謝考古界老師們的鼓勵。


鍾芳蓉的爸爸告訴記者,當時得知女兒想報考考古專業時,他去問了村裡的大學生,別人說這個專業很冷門,就業狹窄還賺錢少。「農村人最主要是擔心錢的問題,但是她金錢看得比較淡,我也認為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會更開心。」


父母已經可以支持自己的子女,只要自己的子女喜歡就好。


3) 對於考古的刻板印象,導致的誤判

其實對於考古專業,大家還是存在刻板印象的,

8月2日下午,北大回復鍾同學的微博:「歡迎鍾同學報考」,「願你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湖南、四川等10省份的考古所、博物館曬出禮單向她祝賀。

中央電視臺的《探索·發現》欄目對她發出邀請,在本科四年的假期裡,她可以作為節目組的特邀成員,前往全國最重要的考古現場實地體驗。《考古公開課》欄目也同時發出邀請:「本科四年中她可以參與每一場節目錄製,與考古界的大咖面對面交流」。


能夠考上北大,肯定有不凡的能力,對於找工作,肯定也不用大家操心,這不就有很多機會等著她,能夠選擇自己喜歡和熱愛的事情是很幸福的。


3 如何跳出小鎮做題家的陷阱

1) 成長是需要時間的

小鎮做題家鬱悶是因為太著急了, 當然也是這個社會太急躁了,生怕被社會淘汰, 一畢業就想著賺大錢,這裡有父母的期盼,親戚朋友的看著, 一不小心怕他們笑話。

現在的大學生,不是以前,考上了,包分配,一出來就可以改變全家的生活狀態。 現在不是這樣的,物價一直在升, 而初始工資從3500到5000, 沒有變化。

成長是需要時間,一般來說,2年以後,能力有個大的提高,找準機會跳槽,工資會有一個飛躍。不要著急,要的是穩住,猥瑣發育,別浪。


2) 給自己加任務,多學點專業知識,多學點軟技能

年輕的時候,多學點,不論是專業知識,還是軟技能,不如別人,就自己加把勁,多學點。

這個時候,小鎮做題家的勁頭拿出來,其實是很有用的,把平時工作的一個一個問題,作為一道一道考試題,把這些問題搞定,能力就上了一個臺階。

學到東西別捂著, 與其他人共享,在分享的過程中,可以遇到共同的人,這樣會找到更多的朋友,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呢,這樣學習更快。


3) 向上級或者前輩請教

抱大腿是一個很重要的策略,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碰到願意幫助,願意提攜我們的了,趕緊抱緊大腿,跟著他們幹, 不要怕吃虧,不要怕累,與前輩,特別是厲害的前輩,建立的關係,一輩子都會受益無窮。


4 寫在最後

作為小鎮做題家,看到別人填報冷門的專業,聯想到自己的境遇,也是就開始著急,其實現在世道變了,物質的豐富,可以讓我們不在只追求錢,可以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夠選擇自己喜歡和熱愛的事情是很幸福的。


作為小鎮做題家,要走出困境,需要自己的努力,除了努力,找到自己的貴人,也是很重要的一條路。


歡迎關注【阿布的分享】,跨界理工男,每天分享職場乾貨,認知成長。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分享點讚支持阿布哦

相關焦點

  • 小鎮做題家的北大考古夢
    ▲點 擊 上 方 『原點青年研究所』即 可 訂 閱在 後 臺 回 復  深度 查 看 更 多距離湖南676分的留守女孩鍾芳蓉選擇北大考古專業引發的網絡爭議,隨著譯林出版社送來的一封代表著樊錦詩先生的信箋,女孩堅持自我的選擇終於在社會上得到廣泛的認可。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專業熱議,極個別酸葡萄心理,再提小鎮做題家
    ,著名考古學者已經聯繫了國內知名的相關考古院所,開始為鍾芳蓉送福利。而作為國內考古專業無可爭議的頂級,北大考古學專業,在鍾芳蓉至少4年的求學道路上,會傳授給她更多寶貴甚至是第一手的經驗。所以,鍾芳蓉的選擇的焦點,最後變成了飛黃騰達與詩與遠方,或者說是現實與理想的抉擇,這也是廣大網友們比較在意的點。
  • 留守女孩676分報北大考古系引爭議:誰知道夢想和現實哪個更殘酷
    就在人們為此女孩送上真誠的祝福之時,這女孩又以志願填報北大考古系再次引發人們熱議,熱議焦點無非是:考古專業一向冷門,孩子家庭條件又不是很好,能考全省文科排名第四的好成績,足可以選擇一個熱門的、賺錢多的專業,選擇冷門專業太吃虧了。
  • 留守女孩676分報北大考古系引爭議:誰知道夢想和現實哪個更殘酷
    就在人們為此女孩送上真誠的祝福之時,這女孩又以志願填報北大考古系再次引發人們熱議,熱議焦點無非是:考古專業一向冷門,孩子家庭條件又不是很好,能考全省文科排名第四的好成績,足可以選擇一個熱門的、賺錢多的專業,選擇冷門專業太吃虧了。
  • 農村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遭質疑,千萬別小瞧一個滿懷夢想的人
    其中,最受關注應該就是報考了北大考古系的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了,接二連三地被推上熱搜。廣大網友也紛紛送上祝福,但是,就鍾芳蓉報考了北大考古專業之後,卻引來了眾多爭議。考古=沒「錢途」+讓老師失望?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系的消息被推上熱搜,引來了一眾吃瓜群眾鹹吃蘿蔔淡操心。
  • 網絡公共空間內的985廢物引進計劃及小鎮做題家
    從這些趨勢的變化來看,985廢物引進計劃以及衍生出來的小鎮做題家等信息較為繁複,就這些信息具體內容來看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於985廢物引進計劃、小鎮做題家這些話題本身的,如媒體對於這些話題進行的介紹性簡短報導、深度報導、新聞評論等,以及媒體這些報導內容下引發的網民的互動參與;另一類是夾雜在某些具體事件的傳播過程中,這些具體事件或多或少的與這一話題有所關聯,如高校教育、高校生求職、學歷問題等。
  • 留守女孩676分考入北大,選擇考古引爭議,窮孩子不配談夢想嗎
    ,村民們激動的放起了鞭炮,專門從工地回來的爸爸也眼含熱淚,這個家終於有了新的希望。但沒想到就因為選擇考古專業,卻引來了爭議。作為窮人家的孩子,好不容易通過高考,擁有了難得的改變人生的機會,為何不選擇一個在未來薪資高、就業好的專業呢。也有網友說,整個家庭的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不應該只顧自己的興趣愛好,應該多考慮考慮如何讓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變高。對於鍾芳蓉整個家庭而言,考上北大原本是喜事,但網友的態度讓這件事蒙上了陰影。
  • 留守學霸鍾芳容報北大考古專業引熱議。理想與現實,該如何抉擇?
    零 背景七月流火,國人關注的2020高考剛剛落下帷幕;八月未央,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容以676分、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高考成績受到北大清華爭搶,最終鍾同學決定報考北大考古文博學院並因此上了熱搜。、不走尋常路,這讓一眾網友焦急不安、操碎了心,認為她不現實,甚至直言「窮人家的孩子不要去學什麼當詩人,最後發現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
  • 年薪百萬,清華北大的小鎮做題家膨脹了?
    有人為這一部分清北人畫像:「小鎮做題家」——普遍來自小鎮,會刷題,最終回到最擅長的應試體制中,教下一代的學生們更有效率地刷題。似乎是一個框架,一個輪迴,連來上課的學生家長也會疑惑:如果清北畢業生都進入教育行業了,那麼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學了這12年,最終的目標是什麼呢?都是成為培訓機構的老師嗎?
  • 留守女生報北大考古引熱議:該堅持夢想還是面對現實?
    雖然北大和清華都爭搶這個留守女孩,鍾芳蓉也很喜歡清華,但最終鍾芳蓉還是報考北大考古專業,於是網友炸開了鍋,各種評論都有,其實對於每個人來說,只能基於自己的閱歷來做自己認為最好的選擇。當夢想和現實不能兼顧時,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 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被質疑,沒「錢途」就是不成功?不要小瞧一...
    其中,最受關注應該就是報考了北大考古系的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了,接二連三地被推上熱搜。 廣大網友也紛紛送上祝福,但是,就鍾芳蓉報考了北大考古系之後,卻引來了眾多爭議。 考古=沒「錢途」+讓老師失望?
  • 留守女孩讀北大考古系,你憑什麼替她不值?
    考上北大考古專業的女孩鍾芳蓉,這幾天頻繁擠進熱搜榜,可重點似乎並不是她文科676分的傲人成績,而是她曾為「留守女生」的身份。本是個該被祝福的勵志故事,半路卻爭議滿滿。怎麼,家庭不那麼富裕的「留守孩子」,難道就沒有忠於熱愛的權利?
  • 高考676分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窮人家的孩子,選專業該逐夢嗎
    然而,一切就在鍾芳蓉填報北大考古系之後,卻在網絡上引來了眾多爭議。面對網友的質疑之聲,也有人會問:農村的留守兒童,就不配擁有追逐自己夢想的權利嗎?我們並不否認藝術、考古等專業的人文價值,也堅信人人都有熱愛並追逐它們的權利,但對於窮人家的孩子來說:藝術、歷史類專業到底是不是窮出身的孩子最佳的選擇?1杜蒙,北京女孩,是一位85後,從事玻璃作品製作10年了。
  • 高考676分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窮人家的孩子,選專業該逐夢嗎
    然而,一切就在鍾芳蓉填報北大考古系之後,卻在網絡上引來了眾多爭議。有的人真心支持她,從小的愛好和夢想就需要努力實現,但更多的卻是質疑: 面對網友的質疑之聲,也有人會問:農村的留守兒童,就不配擁有追逐自己夢想的權利嗎? 我們並不否認藝術、考古等專業的人文價值,也堅信人人都有熱愛並追逐它們的權利,但對於窮人家的孩子來說: 藝術、歷史類專業到底是不是窮出身的孩子最佳的選擇?
  • 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爭議,該專業真的這麼沒前景嗎?
    【文/觀察者網 郭肖】湖南高考文科第四名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系一事在經歷輿論幾番「博弈」後,已基本落下帷幕,那些對於其「沒有錢途」的擔憂在「人家可是北大呀」、「夢想不該用錢來衡量」等發問中幾近失聲。然而,對於想深入了解事實的普通人來說,考古系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專業?
  • 留守女孩堅持夢想報北大考古系,被嘲「沒錢途」,窮娃該談夢想嗎
    「留守女孩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被很多人議論,甚至還有人嘲笑這女孩傻,選了個「沒錢途」的專業。不過,女孩表示這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自己只不過是堅持夢想罷了。故而,有人又說,在現實的驅使下,窮孩子追求夢想,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更有人表示:窮孩子沒資格談夢想。
  • 留守女孩讀北大考古系被嘲「沒錢途」,你憑什麼替她不值?
    本來考上北大是一件大喜事,可是鍾芳蓉公布了報考專業——北大考古系後,網友卻炸開了鍋。其中原因,讓人語塞。017月30日,湖南耒陽。出分沒多久,她就決定去大部分人眼中冷門又不好就業的北大考古專業。「學什麼考古啊,窮人家小孩就選實用的專業。」「窮人家的孩子不要去學什麼當詩人,最後發現理想和現實差距太大,把自己逼瘋。」
  • 676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引爭議,現在整個考古圈實力「護犢子」
    留守女生鍾芳蓉收到了9家考古所、博物館寄來的禮物。 9個包裹重近50斤,堆了滿滿一桌子! 曾經,她以676分的成績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引熱議。 現在,她是一個把夢想當作事業的考古圈新晉「團寵」! 還記得之前《湖南留守女孩高分考上北大,選擇最冷門考古專業》被推上熱搜嗎?
  • 「留守女孩」高分進入北大考古系:別拿世俗的眼光衡量夢想
    而是一位來自湖南的留守女孩讓考古界沸騰了.....事情起因源自:總分676分位居湖南高考文科第四名的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報考了在大多數人看來頗為「冷門」的北大考古專業一事。 選擇北大考古專業,真的沒前途? 「學考古沒前途?」此言論一出,立即引來了整個考古圈的注意。山西、湖南、天津、四川、瀋陽、陝西、廣東、河南、甘肅各地的考古研究院和博物館都為留守女孩鍾芳蓉發來賀電。紛紛送上了各式各樣的考古書籍、相關周邊,作為強有力的反擊!
  • 「報考古沒前途」:是什麼讓小鎮做題家不敢選擇?
    「高考676分選擇考古專業」,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的志願填報在網上引發了爭論。消息一出,就遭到很多質疑 「好不容易考上了北大為什麼不選個熱門專業?」、「留守家庭應該選畢業後能賺錢的專業,比如北大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