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同妻」各有各的不幸 卻有著同樣的心聲

2021-01-13 中國江西網

  新晚報4月16日訊目前,國內同妻人數約有1600萬,她們的知情權、性權利、配偶權,作為女人應得的一切被男同性戀丈夫無情地剝奪,生理和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內心被長期壓抑,卻羞於向人傾訴又不敢大聲申訴,她們往往怕被嘲諷和歧視,只能在虛擬的網絡社區中「同病相憐」、尋求寬慰,同妻的處境十分尷尬。

  如何接受「老公的小三是男人」的現實?同妻群體的真實生活和內心感受又是怎樣的?本報記者和哈工大社會學系的研究人員,通過同妻QQ群多方輾轉聯繫到哈市的3位同妻,說服她們勇敢地接受採訪。為了表示尊重,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名詞

  「同妻」,是指與男同性戀進入婚姻關係、本身為異性戀的女性,是同性戀人群的衍生群體,也是社會中隱秘的弱勢群體。據估計,我國目前處於性活躍期的男同性戀者約有2000萬,同妻數量在1600萬左右。隨著社會文化趨向多元化,在傳統的家庭倫理束縛下,同妻在婚姻中承受著家庭暴力、少性甚至無性以及患愛滋病風險等巨大壓力。

  現同妻

  雨梅四十八歲,高中,家庭主婦,女兒二十一歲

  「認識八天結婚,他全家都知道他是同性戀,就瞞著我一個人。」

  自述

  1992年我們通過朋友介紹認識。我當時覺得他人不錯,乾乾淨淨的,看起來特別斯文,身上還有很好聞的香水味,我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從見面到結婚只有8天的時間。在我們那個年代,「閃婚」是不太被人接受的,當時我父母都不同意,可我非要嫁給他。

  婚後第4天,他開始對我「冷暴力」了,回家很少說話,1年內都沒有碰過我的身體,後來婆婆催他趕緊要個孩子,這才勉強與我發生關係。

  對話

  記者:他對你那麼差,你沒有懷疑過嗎?

  雨梅:沒有。因為他比我各方麵條件優越,他能和我在一起,我也挺驚訝的。所以我一直覺得是我哪裡做錯了,為什麼別人家都過得好好的,而我的婚姻這麼失敗。

  記者:怎麼發現他是同性戀的?

  雨梅:他平時用電腦上網總是背著我,7年前有一次我出門忘帶東西回家去取,發現他QQ開著,聊天記錄裡他說,要不是為了掩飾自己同性戀的身份,他都不會多看我一眼。更恐怖的是,我竟然發現,他全家都知道他是同性戀,就瞞著我一個人。

  那一段時間我都要崩潰了。甚至想過自殺,但一想到孩子,我猶豫了。

  記者:他不愛你,為什麼不離婚?

  雨梅:那個時候孩子還小,我不想給女兒一個單親家庭。

  記者:他一點都不管孩子嗎?

  雨梅:不管。對他來說,我只不過是傳宗接代的工具、照顧家庭的保姆。不,連保姆都不如,他掙的錢有一大半都花在了別的男人身上。

  記者:這些年你是怎麼熬過來的?

  雨梅: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過的,感覺自己沒有明天。

  記者:孩子現在也大了,她知道嗎?

  雨梅:知道。我們吵架時,不小心說出來的。

  記者:她是什麼態度?

  雨梅:她怕我老了會孤獨,不贊成我離婚。我痛恨我的丈夫,不是因為他耽誤了我,而是因為他毀了我的孩子。

  記者:今後有什麼打算?

  雨梅:我現在過的就是離婚的日子,還在乎一個證嗎?就這麼拖著吧。

  前同妻

  樂彤三十一歲,碩士,大學老師,兒子兩歲

  「離婚,是為了不再委屈自己,希望他不要再去傷害無辜的女人。」

  自述

  我碩士畢業後,在父母的催促下不斷相親,認識了他。戀愛的時候,我覺得他一切都正常。一年半之後,我們結婚了。

  新婚第一晚,他竟對我說他陽痿。我當時還很傻的以為他太緊張了所以不行。在我沒有懷孕之前,他每周和我有1次性生活,幾乎沒有前戲直奔主題,可他為了要孩子還是很努力。當我確定懷孕了,他就經常出去玩,夜不歸宿。直到兒子出生兩年以後,我才發現他是同性戀,於是離婚。

  對話

  記者:懷孕時他表現異常,你還是把孩子生下來?

  樂彤:當時我不能確定他是男同,需要證據。

  記者:那你後來怎麼確定的?

  樂彤:我無意中看到他和一個男人的聊天記錄,找到了他們開房的賓館……

  記者:和別人說過他是同性戀嗎?

  樂彤:起初羞於啟齒,後來我和介紹人還有我的父母說過,介紹人和他認識十幾年,都不知道他是男同。

  記者:你父母怎麼說?

  樂彤:我父母比較開明,他們沒有抱怨,就是讓我趕緊離婚。我糾結了好長一段時間,畢竟有孩子。

  記者:如何提出離婚的?

  樂彤:他是公務員,考慮到他的工作和身份,我沒有告訴他身邊的任何人,我想和平分手。沒想到,在我提出離婚的那一刻,他用菸灰缸砸了我的頭,當時就流血了。

  記者:孩子呢?

  樂彤:孩子剛2歲,必須跟我,我不能讓孩子受他父親的影響。我永遠都不會告訴他這些事。

  記者:你還會結婚嗎?

  樂彤:……(對話框裡對方許久沒有回覆)真的怕了,總怕再找一個還是男同。

  記者:你現在還經常上同妻群嗎?

  樂彤:是的。就算離婚了,以前的那些傷痛還在,不是一年兩年就能走出來的。我現在也經常開導其他同妻,不管離婚與否,都應該得到支持。

  記者:作為同妻,我覺得你很勇敢。

  樂彤:我只是不想再委屈自己了。我想告訴我的前夫,不要再結婚了,不要去傷害其他善良的女人了。

  糾結中的同妻

  曼娟三十歲,本科,公司職員,兒子四歲

  「我能理解同性戀者的痛苦,可我的痛苦,誰又能知道?」

  自述

  我的丈夫比我大8歲,工作也比我好很多,經濟上我很依賴他。

  婚後第二年的4月1日,他突然告訴我,其實他喜歡的是男人。他說我是個好姑娘,不想害了我,如果我想離婚,他淨身出戶。當時我還以為那是「愚人節」的玩笑話,可是他說完就「撲通」跪下了,一直哭。

  不過,我們之間還有兒子。他對我說過,為了孩子,只要我不離婚,就算我在外面找男人,他都無所謂。

  對話

  記者:你們戀愛談了多長時間?

  曼娟:談了將近兩年,沒有發現有啥不對勁。

  記者:知道丈夫是同性戀後,你所遇到的問題都有哪些?

  曼娟:每次面對他我都覺得特彆扭。更重要的是,他和兒子關係很好,我怕兒子長大以後會被他帶入同性戀的圈子,也害怕自己會染上愛滋病。

  記者:既然有這麼多顧慮,為什麼不離婚?

  曼娟:他是一個脆弱又很內向的人,他每次都說想和我好好過日子。我能體會到他內心的痛苦。其實我還愛他。我也捨不得離開他。

  記者:你有和別人提過這件事嗎?

  曼娟:我曾和一個閨蜜說過,可是她不相信我,她覺得是我胡思亂想,無理取鬧。後來我就沒有再告訴任何人,包括父母家人。

  記者:委屈嗎?

  曼娟:特別委屈。說真的,就算老公在外面有「小三」,也比他的心裡裝的全是男人要好。

  記者:告訴閨蜜,是想讓她鼓勵你離婚?

  曼娟:確實有這個想法。

  記者:現在你又是怎麼想的?

  曼娟:同性戀不是他的錯。其實我也是幸運的,至少他對我很好。

  記者:不會覺得難熬嗎?

  曼娟:你知道同床異夢是啥感覺嗎?他躺在我身邊,卻感覺不到溫度。可是,我還是無法說服自己離開他,離,或不離,糾結充斥著每一天。

  專家觀點

  哈工大社會學教授唐魁玉認為,同性戀進入異性婚姻肯定會降低婚姻的質量。同妻悲劇的產生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不在同性戀者自身,而是影響同性戀者選擇生活的傳統道德和異性戀霸權。解決同妻問題仍有賴於社會文化對於同性戀者的理解和接納。

  專家表示,從法律層面,應該完善《婚姻法》明確配偶權的具體內容,更好地保障包括同妻在內的女性權利。從社會層面,需要成立維護同妻權利的實體機構,鼓勵她們互相支持,爭取權益,對尋求幫助的同妻和已婚男同性戀者提供幫助,讓同妻找到自己的幸福。專家呼籲,已確認同性性取向的未婚男同性戀者應主動拒絕與異性戀女性結婚,提高尊重自身和保障女性權利的意識。

  後記

  每一位同妻,都有屬於自己的心酸故事。因為各種原因,她們還在痛苦的婚姻中掙扎。同妻的悲哀不僅僅是同性戀丈夫造成的,也不只是當初「看走了眼」,更重要的是她們在法律上得不到應有的保護。

相關焦點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教育同樣適用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話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樣適用。
  •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再比如說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還有一個改寫版:優生學習方法總是相似,差生學習方法各有各的不同。為什麼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之前看過一篇描述控制論的文章,裡面就分析到這個問題:一個家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節點,我挑選四個來設計一個簡單的模型,每個節點只有兩個選項,yes和no。
  • 哈爾濱"同妻":現在過的就像離婚 還在乎一個證嗎
    同妻群體的真實生活和內心感受又是怎樣的?本報記者和哈工大社會學系的研究人員,通過同妻QQ群多方輾轉聯繫到哈市的3位同妻,說服她們勇敢地接受採訪。為了表示尊重,文中人物均為化名。名詞「同妻」,是指與男同性戀進入婚姻關係、本身為異性戀的女性,是同性戀人群的衍生群體,也是社會中隱秘的弱勢群體。據估計,我國目前處於性活躍期的男同性戀者約有2000萬,同妻數量在1600萬左右。
  • 美媒關注中國網民支持同性婚姻:減少「同妻」痛苦
    參考消息網4月17日報導 美媒稱,中國網民支持同性婚姻的一個主要理由是減少「同妻」的數量。但在中國,支持婚姻平等的人受到了另一個因素的驅動,反映了一個在美國本土不存在的社會問題:數百萬受困於與同性戀男性的無愛婚姻的女性,也被稱作為「同妻」。4月13日裁決僅過去幾個小時,在新浪微博平臺上,許多帖子把同妻放在了有關同性婚姻的爭論的重要位置。一個得到1萬個贊的帖子說:「反對同性婚姻的人只是在製造更多的同妻」。
  • 「為什麼不幸的婚姻都一樣,幸福的婚姻卻是各有各的幸福?」
    文:專注感情生活圖:來源網絡託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婚姻都一樣,不幸的婚姻卻是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似乎很有魔力,被很多人崇尚,甚至被奉為至理名言。當然這是名人效應,既然是託爾斯泰說的,這句話就有著一定的道理,也被很多人所認可。
  •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
    手中有錢的時候,天天去鎮上吃早餐,沒有錢的時候,低聲下氣向別人借夥食費,兩個小孩子也沒有用心去教育,學習成績奇差,真是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
  • 同妻丈夫在外招男妓 被提醒儘快做愛滋病排查
    而在外人看來,她卻有著一段令人羨慕的婚姻。中產,有社會地位,在結婚後的第2個月,她和丈夫有了自己的孩子。那時候,他們34歲。  一切都如此美好。但產後半月,她半夜起來餵奶,經常發現丈夫會匆匆關掉瀏覽的網頁。她產生了懷疑。  最後,丈夫忘記下線的QQ,洩露了一切。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經營家庭是門學問,沒人教,沒地方學習,有的人也懶得學習。尤其在現在這樣一個追求自由的年代,據說2019年離婚率達到了驚人的44.1%。這個統計數據雖然有點問題,卻從側面反應了真實的婚姻狀況。
  • 同性戀者、同妻是抑鬱症的高危人群,卻很少被關注!
    中國至少有1600萬的同妻,曾經成為過同妻的人數估計超過3000萬。這麼龐大的同妻人群,很少被關注,你們生活得好嗎?心理社工如何幫助這些心理弱勢的女人捍衛自己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力?我想在我研究生畢業之後,成立一家心理社工組織,除了做困難家庭的幫困,一般抑鬱症患者的公益以外,還想再做一個工作就是為同性戀者和同妻提供專業的心理援助和法律援助,我的老師也是支持中國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很了不起的一個學者。我希望我們的努力,能為千萬的家庭帶去希望。同性戀者是抑鬱症的高危人群,同時也是愛滋病傳播高危人群。
  • 託翁與司湯達:幸福的女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女人卻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如果說幸福的含義,指的是高貴門第、優越地位和舒適生活的話,那麼德·瑞那夫人、安娜的家庭,可堪稱之為是兩個十分相似的幸福家庭。然而,正是這所謂的家庭「幸福」,卻造成了她們終生的不幸。
  • 《喜宴》《誰先愛上他》視角與同妻—當劉三蓮遇上顧葳葳
    在同性戀婚姻未合法化的地區,迫於長輩壓力結婚生子的男同性戀不在少數,而他們的妻子則成為了「同妻」。同床異夢,對於雙方都是一種漫長的折磨。「這個主意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最後三人說道。然而有趣的是,《誰先愛上他的》則反以同妻劉三蓮的視角,看向了這樣一段錯誤婚姻的末尾。重新審視劉三蓮和顧葳葳,我發現了一次有趣的相遇。
  • 心理學家: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卻各有各的不幸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婚姻是兩個人互相磨合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小事上:一杯溫暖的熱茶,一聲細心的問候等。婚姻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如果一直都是一方在付出,那麼婚姻就會失衡,兩個人就會開始有矛盾,有爭吵。凌晨兩點叫醒老公,你敢嗎?
  • 「同妻」自述:就算他有「小三」 也比心裡裝男人好
    目前,國內同妻人數約有1600萬,她們的知情權、性權利、配偶權,作為女人應得的一切被男同性戀丈夫無情地剝奪,生理和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內心被長期壓抑,卻羞於向人傾訴又不敢大聲申訴,她們往往怕被嘲諷和歧視,只能在虛擬的網絡社區中「同病相憐」、尋求寬慰,同妻的處境十分尷尬。  如何接受「老公的小三是男人」的現實?同妻群體的真實生活和內心感受又是怎樣的?
  • 同妻是什麼含義?夫妻一方隱瞞同性的事實,是否構成欺詐婚姻?
    謂「同妻」是同性戀者的妻子之意。據說,中國有2000萬男同性戀者,其中80%會與異性戀女人結婚,她們就是「同妻」,總共有1600萬人。同妻現象是一個最富中國特色的現象,在世界任何其他國家都很少見到,因為其他國家的同性戀者或者獨身,或者與同性同居,或者與同性結婚,很少進入異性婚姻。
  • 同妻的問題根源,這部愛爾蘭青春片說明白了
    所以埃迪從沒對任何人透露過自己的取向,在精神極度壓抑時,才會將心聲發洩在筆記本上。不幸的是,身邊同學早就發現他與眾不同,有事沒事就以「基佬」嘲諷他。如今,社會風氣雖然越來越開放,但仍有許多人礙於壓力選擇形婚,釀成同妻悲劇。影片《拍拖故事》就以男女主這對高中生的愛情鬧劇為例,對這類現象做出了呈現和反思。電影一開場就通過電視新聞,揭示了90年代愛爾蘭社會的人權意識覺醒,諸如同性戀去罪化、罷工運動高漲、離婚合法化公投等歷史事件。
  • 斷舍離:幸福的家庭簡簡單單,不幸的家庭有著各種理不斷的煩惱
    記得列夫·託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但兩個人歷經愛情而走入婚姻,生活的各種問題就開始急速的增多,小到今晚吃什麼,誰回家做飯,誰來洗碗洗衣,大到孩子的教育,買房等各種問題。
  • 哈爾濱小夥告訴你,在哈爾濱要去哪裡買海鮮,有幾個海鮮批發市場
    我在哈爾濱工作的,在我看來,哈爾濱只有二個比較大的海鮮批發市場,一個就是哈達海鮮批發市場,二個就是友誼路,透籠海鮮批發市場了,這二個海鮮批發市場,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好處,各有各的不好之處,下面就簡單介紹下,這二個海鮮批發市場首先說說哈達海鮮批發市場
  • 心理學經典《熱鍋上的家庭》:不幸的家庭背後,有著相似的故事
    列夫·託爾斯泰曾寫到:「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在家庭治療師看來,不幸的家庭之間也存在著某些類似的共同模式。Whitaker)通過一個完整的家庭治療案例,為讀者展現了不幸的家庭背後那些相似的模式。0101 當我們在尋找另一半時,實際上是在重複曾經的家庭模式。
  • 親子鑑定師自述:「拆散」兩千多家庭,不幸人各有各不幸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親子鑑定師自述:「拆散」兩千多家庭,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導語長安君(ID:changan-j):他是一名親子鑑定師,從事著現代版的「滴血認親」工作。找上門的委託人絕大多數是男性,畢竟,眾所周知,在東方傳統中,「綠帽」這一陰影有著何等的分量。2.偵查老兵錢大爺在我接觸過的那些被「綠帽」所困的東方男性中,有一個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我們姑且叫他「錢大爺」。錢大爺大概五六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