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17日報導 美媒稱,中國網民支持同性婚姻的一個主要理由是減少「同妻」的數量。
據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4月15日報導,2015年6月,由於當地民政局拒絕登記結婚,兩名中國男子提起了訴訟,2016年年初,湖南的一個地區法院同意受理這個案件,它標誌著中國法院第一次受理有關同性婚姻的案件。但4月13日,僅經過短短幾個小時的商議,法官駁回了二人的請求。
報導稱,這是對中國越來越多支持婚姻平等的人的一個打擊,儘管也在預料之中。中國對同性婚姻的態度與美國的趨勢類似——年輕一代人比他們的父母更加開放,認為兩個心甘情願的成年人之間的所有愛情都應該得到承認,整個社會也越來越接受個人的選擇和個人的幸福。當美國最高法院於2015年6月做出裁決,實際上在全國宣布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時候,中國網民奔走相告,表達了希望中國有朝一日也宣布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想法。但在中國,支持婚姻平等的人受到了另一個因素的驅動,反映了一個在美國本土不存在的社會問題:數百萬受困於與同性戀男性的無愛婚姻的女性,也被稱作為「同妻」。
4月13日裁決僅過去幾個小時,在新浪微博平臺上,許多帖子把同妻放在了有關同性婚姻的爭論的重要位置。一個得到1萬個贊的帖子說:「反對同性婚姻的人只是在製造更多的同妻」。還有一個網友問:「我不欣賞同性戀行為,但是如果同性婚姻永遠被禁止,同妻的悲劇會不會越來越普遍?」「國家至少應該考慮一些改革措施,代表貧困的同妻說話。」
中國性學會理事張北川稱,假結婚在中國是一個嚴重問題,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導致80%的男同性戀者選擇與女性結婚。嫁給男同性戀的女性往往面臨情感和社會的壓力,因為在這個社會裡,離婚和同性戀仍然帶有社會的恥辱。中國社科院性學家李銀河2010年接受《經濟學人》雜誌採訪時說:「她們的丈夫不想直視她們。他們不願意靠近她們或觸摸她們的身體。這對女人的自我價值感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個問題在過去幾年間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包括2012年6月一個女人在丈夫「出櫃」後跳樓自殺的轟動案件。她的父母狀告男子引誘他們的女兒假結婚,但法官駁回了這個案子。
報導稱,許多女性在不知道自己的伴侶是同性戀的情況下結婚。一個叫李波(音)的女人2011年告訴《深圳商報》,她在結婚三年後才發現丈夫的性取向。她說:「我的丈夫從來沒有親過或抱過我。我認為我做錯了什麼。他總是等到我睡著後才上床。他不想讓我碰他。」她認為這是她的錯。她說:「大多數女人在這種情況下會怨自己。」
29歲的廣州人邱萱(音)婚後一年後發現,她的丈夫實際上喜歡的是他的伴郎。與直女結婚的男同性戀可能故意誤導他們的妻子,構建一個符合社會和家庭期望的公眾形象,但在某些情況下,男性也可能還沒有接納自己的性取向。在線聊天組和同性戀支持團體如北京的粉色空間幫助女性應對這種衝擊。雖然有些女人尋求離婚,但其他人還保持婚姻,尤其是有孩子的女性。
報導稱,雖然網上對同妻的關注說明了對婦女權利的關心,但這個現象背後的現實更為複雜。同夫也是存在的,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經歷。據社會學家唐魁玉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其他研究者,這是因為同夫「不太可能上網訴苦」或尋求其他同樣情況的人。研究人員還發現,同夫比同妻有更大的財政獨立性,所以他們更容易離婚。中年離異男人所遭受到恥辱要比女人少,這也使得同夫更容易再婚。
結婚壓力以及符合社會和家庭期望的壓力也導致一些男女同性戀者彼此假結婚,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面子。有些夫婦可能在家人來城裡的時候住在一起,還有的人可能會為了生孩子選擇體外受精。
性學家李銀河自2003年以來一直主張婚姻平等,她認為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將大大減少同妻的數量,許多中國網民似乎同意這一點。一個獲得8000個贊的帖子說:「對於每一對結婚的同性戀情侶來說,世界上就少了兩個可憐的同妻。」更不用說也少了兩個不能追求真正幸福的男人。(編譯/塗頎)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中國首例同性婚姻維權案同性戀者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