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孩子粗心毛躁習慣養成的原因都有哪些方面。
原因一、粗心毛草,慌手慌腳的孩子,多是思維敏捷的孩子。他們還沒有完成手頭的事情,就已經想到下一個事情了。
原因二、剛剛上小學一年級,孩子還沒有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幼兒園的老師往往對於孩子到底掌握多少知識,掌握得牢靠不牢靠,是不是認真完成,並沒有特別的要求,所以,孩子以為這樣就是上課學習了。把這樣的認識和習慣,帶到了小學學習的中。
原因三、您是一個急性子媽媽,也肯定是一個做事利落的媽媽。這樣的媽媽,往往在生活當中,沒有耐心等著孩子把事情做完,比如繫鞋帶穿衣服吃飯,孩子小時候,自己從頭到尾很難得有自己把一件事情做完的鍛鍊,長期下來,養成了什麼事情都依賴媽媽的習慣。這種習慣帶到了學習中。
原因四、媽媽越是急,孩子越是不知所措,孩子這時把精力放到怎樣應對媽媽,而不是應對作業了。總是講道理或在旁邊守著,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打孩子是我們大人無能的表現,可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打孩子能夠解決問題,孩子的教育可就簡單多了。
解決方案:
1、不要急於求成。
孩子的毛病不是一天養成的。您「本以為經常提醒他就能慢慢的改掉」的這種想法是對的,但是,在具體操作時,您總是在提醒他,等於又是給他一種依賴。你在旁邊著急教訓著,對孩子的專心又是一種幹擾。儘管您有那樣的認識,但在操作時,還是急於求成的。
2、要改變著眼點。
有一句名言說,想讓田裡少長草,忙著除草是來不及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種上莊稼。我們一味地盯著孩子的毛病,督促他改掉,正如忙著除草一樣。與其我們著眼於改掉孩子的毛病,不如著眼於幫著孩子建立新的習慣。新習慣養成了,舊習慣自己就沒有了!
3、第三個關鍵:從生活上抓起。
我們在乎孩子的學習,所以往往只關注孩子學習上的毛草。其實,孩子在遊戲和生活中,也是很毛草的。但是,生活上的毛草,尤其是遊戲上的毛草則會輕微一些,因為孩子總要把飯吃完,玩遊戲時,總是能夠專注一些,這時候,我們適當地督促,甚至通過家庭比賽:家裡誰吃完飯飯碗最乾淨,下棋時一定想好了才能動手,一旦決定了,就不能反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