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寫論文的好老師配當教授嗎?

2020-12-25 騰訊網

[摘要]從前,科研是副業。現在,教學是副業。為什麼我們的大學教學質量每況日下? 因為一個老師的職稱只與他的科研成果有關。

騰訊文化 徐娉婷

據媒體報導,備受學生敬重的河南大學古代文學老師常萍,為本科生講了32年古代文學,任教期間不出書、不發論文、不申報職稱,只專注教學。直到2015年10月退休,仍是大學講師職稱。

雖然常萍在大學晉升之路上被邊緣化,卻廣受學生的讚譽和擁躉,學生贊她是「口碑教授」,她的課堂堂堂爆滿,有人驅車數百公裡只為聽她一節課。

近日,河南大學高規格特聘她為副教授並頒發證書,可謂是「遲到的認可」。然而,在很多大學,教學已經越來越被忽視,一個老師如果只是教學好的話會被逐步邊緣化,這是不爭的事實。

常萍在上課。

當科研成為主業,教學成為副業中的副業,誰來關心教學質量?

2014年,四川大學老師周鼎在網上發表的《自白書》被瘋狂轉發。他在文中寫道:

「一個相信講好一門課比寫好一篇論文更重要的人,今夜死去了。

從前,科研是副業。現在,教學是副業。

為什麼我們的大學教學質量每況日下? 因為一個老師的職稱只與他的科研成果有關。」

這些頗為感性的話語戳中了無數學生和老師的痛點。

高校有一個流行說法:「教學是公家田,科研才是自留地。」究其原因,職稱評定跟科研論文掛鈎,而與教學任務無關,所以教學連副業都算不上。

四川大學老師周鼎。

2014年4月,清華大學女講師方豔華根據「就職9年未評職稱必須離職」規定面臨「非升即走」,然而世界各地畢業生、共計50多封4萬餘字的請願書,希望學校將這位「因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導致科研成果不足」的老師留在教學崗位。後來,方豔華轉崗為職員。

類似的還有上海交大普通講師晏才宏,2005年3月12日死於肺癌。他去世三天內,交大BBS上竟發表了學生千餘篇悼念文章,晏才宏的教學水平和師德廣受交大師生讚揚。有學生描述他上課的境界:一杯茶、一支粉筆,從不帶課本和教學參考書,知識早已爛熟於胸,例題信手拈來,講課條理清晰、自成體系。他的電路課被譽為「魔電」,幾乎場場爆滿,座無虛席。這樣一位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師至死也沒評上副教授?主要原因是——他沒有論文。

好教師不受重視,受傷害最大的自然是學生。學生們經過千辛萬苦的高考、花高昂的學費進入大學,卻發現獲得的教育差強人意。很多課堂上老師們並沒有精心準備,似乎心不在焉,疲於應付。

那麼高校為何要「重科研、輕教學」?因為科研成果才被認為是學校的硬實力,是大學排名的重要指標,是校領導的重要政績,也是爭取財政撥款的重要來源。過去10多年來,我國的985、211院校,大都提出建設研究型大學的目標,在學校辦學者看來,要辦成研究型大學,必須增大研究生教育體量,必須重視學術研究,於是很多大學制訂的考核教師的指標,都強調學術研究指標,包括發表論文、申請課題、課題經費等,本科教學工作只是工作量的要求,而且,如果科研突出,有無這一工作量,都無傷大雅;反之,如果一名教師重視教學,在學術研究中投入精力不夠,發布論文數不多,哪怕他的教學再受學生歡迎,也很難在考核、評價尤其是職稱評審中獲得有利的結果。

根本原因在於,今天的高校實行行政主導,而非開放辦學,社會公眾的質疑,甚至學生們的抱怨,都無法影響高校的辦學戰略——高校辦學只對行政計劃的主導者負責。

要反對的不是論文,而是只重數量,不重質量

教育學者熊丙奇說,當前我國高校在評價教師時,有嚴重的「論文情結」,盛行「唯論文論」,但破除「論文情結」,不是「反論文」,而是回歸正常的學術評價,重視學術研究的真實價值。過分強調發表論文,與把論文貶到一無是處,都對我國高校的教育、學術發展不利。

就大學教師而言,學術和教學應該是相互促進的。如果對於教師的評價權完全交給學生,也容易走偏。網絡寫手和菜頭曾在微博帳上寫到:「上大學的時候,參加過兩次講座就再也不去了。讓學生high起來太容易了,臺上說一句「早就聽說我們XX大學的同學是最棒的!」下面鼓掌鼓瘋了。再說一句「食堂經理都該槍斃」下面手指都鼓斷了。看著一臉幸福,雙眼放光的同學們,有一種被傻X淹沒的感覺。如此容易被取悅,也就如此容易被愚弄。」只要再會講段些段子、抖些機靈,受到學生的歡迎,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學術對於大學的意義不容置疑。但是目前的學術評價標準只重數量,不重質量。有報告顯示,2006年,中國超過日本和英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科學和技術研究論文世界第二大產出國家。2007年我國就已在國際索引的工程類論文數量上取代美國,躍居全球第一。

有人專門做過統計,近10年來,儘管我國科技人員在國外期刊發表論文的增長速度位居世界第一,但絕大多數科研論文的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開外,中國人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但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

作為一個「論文製造大國」,產生的很多論文基本上是「垃圾」。且不說各種本科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單大學教員這塊,由於評職稱導向就是科研。而科研的考核標準據說客觀公正,也可以說是簡單粗暴,只要簡單羅列你的論文、著作和項目就可以。

至於論文質量誰說了算,目前基本上裁判權交給了期刊編輯部。由於缺乏一個可靠的評價機構,滋生了巨大的地下論文市場。筆者一位大學任教的朋友說:「幾乎每個月都會收到各種論文代理的電話,問有沒有發表需求,甚至不用自己寫,他們會幫你。」

早在2007年,就有媒體曾估算我國買賣論文「產業」規模為1.8億元至5.4億元,2009年這一估算已近10億元。

國外:教學很重要,論文很重質

在歐美國家,不同定位的大學,對教師的要求是不同的。大學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以教學為主,那些只招本科生、學制為4年的學校,都是教學型的學院(teaching college)。有些綜合性大學,也以教學為主。這類學校也要求教授們發表著作,但通常量不會很多。另一類是研究型的大學(research university),對出版量的要求比教學型的學校要多。

評價教師學術研究成果的指標,也主要是論文和出書,但他們對論文和出書的評價,強調的是論文本身的學術價值,是否發表、發表在什麼期刊,並不是第一位的指標。一個教師如果有一篇論文取得開創性成果,那麼,學校不會要求他要達到多少論文發表數量。

對於論文和著作的評價權由專業的評審委員會來決定,他們憑自己的專業素質和信譽做出決斷。這些教授都是公認的比較客觀、公正,由教師們民主投票選出來。這些教授都非常珍惜自己的聲譽,所以大都能秉公判斷,不敢徇私枉法。雖然學術價值判斷不是易事,容易產生分歧,但從總體上看,大多數學術水平高的教師不會吃虧。關鍵是,如果參評教師對職稱評定不滿意,還有一套專門的申訴與維權制度。

對於像常萍這樣的志在教學,無志於學術的老師,國外的大學能容得下嗎?答案是YES.

在美國大學中,除了終身職位(Tenure Faculty)以外,還有專門的lecture職位——也就是講師,可以把它理解為中國國企的「合同工」。沒有什麼晉升的壓力,只需要專注於自己工作——講課。只要能把課講好,不出什麼大的差錯,就可以安穩體面地做下去。

所以,無論是終身職位還是專門授課的講師,教學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塊,不是可有可無的。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從政之前,是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退出政壇以後,基辛格很想回到哈佛大學工作,但他提出一個要求:只進行學術研究,不給學生上課。不履行任課職責的教授,是哈佛所不能接受的。時任哈佛大學校長的博克教授解釋道:「基辛格博士是個學識淵博的人,如果論私交,我和他的關係不壞。但我要的是教授,不是不上課的大人物。」

結語:

高校的教學質量下滑已經不是新鮮事,在科研學術為主導的指揮棒下,教師們都忙著發論文、做課題,沒有人再關心教學這塊「公家田」。如果教學不納入職業評價考量,學生和家長對於學校管理又沒有發言權,教學質量不下滑才是怪事。

本文系騰訊文化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大學老師不寫論文也能評教授?高校闢謠:在理解上過於片面
    原標題:大學老師不寫論文都可以評教授?高校闢謠:在理解上過於片面  東方網8月23日消息:今年3月,南京林業大學出臺職稱評審新政,增設「教學專長型教授」職稱崗位,評審過程不考核論文。3個月後,任教33年的蔣華松成功晉升教授,成為該校第一位「教學專長型」教授。
  • 大學老師不寫論文都可以評教授?高校闢謠:在理解上過於片面
    本文圖片 「長江日報」微信號在普遍以論文作為高校職稱評審硬標準的環境下,蔣華松和南京林業大學受到的讚揚和質疑紛至沓來。其實,江西理工大2009年出臺過類似政策,南京理工大2016年也正式推出「不唯論文評職稱」的措施,媒體以「不寫論文也能評教授」為主題進行報導,引起廣泛範圍的驚嘆。
  • 別罵寫論文了:專家學者教師的論文總是要寫的吧?
    如果非要說某位教授就是講課好,但就是不寫論文。那我只能說,這位教授的「好課」大多是譁眾取寵的課,表面上滿堂笑聲,氣氛活躍,其實毫無含金量。見多這樣的老師教授了,一上課就給學生講,某個地方80歲的老奶奶生了個雙胞胎,然後全場哄堂大笑,然後這樣的東西持續不斷,氣氛確實活躍,但當你走出課堂那一刻,你會突然感覺空虛,在想這堂課除了鬨笑還得到什麼。
  • 北大教授張曉波談寫博士論文:平常心是道
    為什麼張曉波的弟子寫起論文來如此舉重若輕、信手拈來?難道張老師曾經為他們傳授了什麼秘笈? 2017年10月24日,北大國發院2017級DPS金融管理博士班邀請到了北京大學講座教授——張曉波。
  • 怎樣寫好學位論文
    招生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不可避免的是,選題要新、文獻要準、結構要出色、語言要精彩……從開題到答辯,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學術論文壓力越來越大。怎樣才能寫好論文?如何準備答辯?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如何培養和提高?讓我們也來聽聽導師和專家的話。
  • 大學生繁體字寫畢業論文 被老師警告不合格(圖)
    他用繁體字寫成的畢業論文,幾經曲折終於被批通過,但被告誡「以後不要用繁體字寫了」。糾結的他不禁想問:繁體字到底以後能不能用?  在談到為何在書寫論文時用繁體字,小劉表示,自己也是從去年開始迷戀上繁體字的。「電腦裡裝的輸入法裡都帶有繁體功能。」同時他開始試著握筆書寫繁體字。剛開始時一筆一划慢慢寫,寫到後來流暢多了後,他開始對於這種「新」字體產生興趣。
  • 大學生用繁體字寫畢業論文 被老師警告不合格
    他用繁體字寫成的畢業論文,幾經曲折終於被批通過,但被告誡「以後不要用繁體字寫了」。糾結的他不禁想問:繁體字到底以後能不能用?在談到為何在書寫論文時用繁體字,小劉表示,自己也是從去年開始迷戀上繁體字的。「電腦裡裝的輸入法裡都帶有繁體功能。」同時他開始試著握筆書寫繁體字。剛開始時一筆一划慢慢寫,寫到後來流暢多了後,他開始對於這種「新」字體產生興趣。
  • 不考研寫論文沒意義!教授建議上熱搜,網友開吵了
    教授:不考研本科生寫論文沒意義…近日,微博認證為首都經貿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的@首都經貿大學劉穎一條微博上了熱搜,這位老師認為:>本科生寫論文真的沒有太大意義。從微博內容來看,這位老師是看了學生的論文後,有感而發的。今天凌晨,該老師的微博又對之前的觀點進行補充,她認為:想讀研的本科生是有必要寫論文的,但不打算讀研的本科生現在找工作艱難,對論文也不走心,體現不出寫論文的意義。
  • 手把手指導年輕老師寫論文,簡單易學
    一聽說寫論文,她們就「啊」了起來:「還要寫論文啊?怎麼寫?」她們皺起眉頭,表示很難。不過小謝馬上高興地說:「聽人說論文可以買,是吧?」我笑著說「是」,然後問她們:「你怎麼知道寫論文難?寫過嗎?」她們搖頭,若有所悟。從未動手寫過論文,卻說寫論文很難,像小劉與小謝這樣的老師,相信不在少數。
  • 老師如何寫論文?把握這兩個努力方向,寫論文不求人
    話說現在的很多中小學老師,由於不會寫論文,所以一提到評職稱寫論文就頭大,就會生出厭煩情緒,抱怨說:一個小學(或中學)老師哪裡需要寫什麼論文,又能寫出什麼論文!的確,從嚴格意義上講,中小學老師發表的那些關於教育教學探究的文章,其實大多數都是一些經驗之談,算不上論文,或者說是算不上正規的論文。
  • 黎家教授:如何做好學術報告、寫好論文
    我認為一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一定首先要有好的內容。好的內容當然包括有一定的創新性的研究思路,有可以讓任何人都能反覆重複出來的實驗結果,而且數據是相對完整的,能講好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本文著重討論有了上述這些條件後如何去寫好一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 【論文寫作】計算機碩士論文好寫嗎?
    對於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們來說每當臨近畢業就要面對新一輪論文的寫作,有些同學是第一次接觸工程碩士論文的寫作,不知道需要花多少時間來寫也不知道工程碩士論文到底好寫與否,接下來就讓我們詳盡的了解一下。工程碩士論文好寫,不過前提是要符合論文定稿完成時間和內容格式的規定,還要注意和導師保持充分聯繫、不停勘誤以提高論文質量和節約時間,下面是一些關於工程碩士論文的基礎內容規定:       1、格式問題。每個學校都會對碩士論文的格式做出詳細要求(例如封面、字體、字號、間距、排版等),在寫作時必須嚴格遵循寫作要求,只有格式正確的論文才是合格的。
  • 「優秀學位論文」僅僅是因為寫得好嗎?我太天真了
    來源:學術志 作者:浴火鳳凰寫在最前面:本文是根據個人的所見、所聞、所歷以及所感而寫,描述的僅僅是所在院校及專業的極少個體行為,並不針對任何其他院校及「優秀學位論文」。能查出來這篇論文現在在誰手上嗎?」「教授您別著急,我打電話問問教務處負責論文分發的老師,我和他關係挻熟的!」「好,抓緊時間!」
  • 寫論文寫到頭禿?熊浩老師的論文求生指南拿好
    他們一定要去看,而一旦他們看完沒有共鳴,又覺得辜負了熊老師對他們的寄託。為什麼有的人在當中讀出遐想萬千,而你覺得平淡無奇呢?因為這本書跟你沒有緣分,讀下一本書就好了,不用在意任何人開具的必讀書單。」這一本或許不同,特別對深陷論文寫作苦海的同學而言,這可能是一個救生圈。
  • 不考研寫論文沒意義!教授建議上熱搜,網友開吵了…
    近日,微博認證為首都經貿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的@首都經貿大學劉穎一條微博上了熱搜,這位老師認為:本科生寫論文真的沒有太大意義。
  • 大學生還有必要寫畢業論文嗎?
    大學生畢業不寫論文,這樣做行得通嗎?會影響畢業生質量嗎?更進一步,最近教育界甚至還出現了取消本科生做畢業論文的呼聲,該怎麼看呢?   創新 撰寫企業分析報告  東海學院經管學院院長嚴玉康教授首先說起了幾個得意「弟子」。
  • 寫不出學術論文怎麼辦?
    通常很多畢業生們會遇到這種情況,論文寫好提交上去,被導師罵得要死,說這裡有問題,這裡論文查重率過高是在哪裡抄襲的,這裡語句不通順要修改,對於好點的導師會輕柔的給你指出來,但有些脾氣不好的導師來講,那你可要遭遇一頓咆哮咯。不想導師讀了你的論文之後心急如焚或大發雷霆的話,papercrzy老師教你要怎麼做到這一點?
  • 本科畢業論文好通過嗎?
    對於很多教授來說,本科生畢業論文水平質量不是很高。這也的確是事實,首先學生本身就有局限性,接觸到的學術知識也只與課堂所學有關,需要查閱相當多的資料,才能勉強湊出一篇完整的論文。與在發表在期刊的真正研究性論文是有一定差距的,畢業論文很大程度是學校對本科畢業生的最後一次考試,來考核本科生四年的學習成果,畢業論文合格就能畢業。而畢業論文是否合格首先就是看論文查重後的重複率,防止學生惡意抄襲,剽竊他人的勞動成果。那麼,本科畢業論文好通過嗎?
  • 為什麼大學生畢業一定要寫「畢業論文」,可以不寫嗎?
    六月畢業季即將來臨,部分畢業生已經提前找好工作進入了工作實習崗位。在畢業倒數的幾個月裡,畢業論文成了很多人心裡的痛。看著題目卻不知從何入手,論文字數東拼西湊也達不到要求,文獻的查找,研究方法的學習不禁讓人頭疼。
  • 學生用繁體字寫論文 被老師簡訊警告
    他用繁體字寫成的畢業論文,幾經曲折終於被批通過,但被告誡「以後不要用繁體字寫了」。糾結的他不禁想問:繁體字到底以後能不能用?  在談到為何在書寫論文時用繁體字,小劉表示,自己也是從去年開始迷戀上繁體字的。「電腦裡裝的輸入法裡都帶有繁體功能。」同時他開始試著握筆書寫繁體字。剛開始時一筆一划慢慢寫,寫到後來流暢多了後,他開始對於這種「新」字體產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