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處理方法 咖啡豆常見處理法 曼特寧處理法

2020-12-20 精品咖啡知識

點擊關注 | 咖評 vdailycom

很多小夥伴都知道咖啡只是種子,種子成熟後得經過處理才能變成我們所說的生豆,所以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處理法。

首先我們來介紹咖啡果實的構造咖啡果由外到內可以分為七個方面,依次是:果皮 (外果皮)、果肉 (中果皮)、果膠、羊皮紙 (內果皮)、銀皮 (羊皮紙與生豆中間的薄薄的一層,包括中線夾線部分)、咖啡生豆 (胚乳)、中線。

許多果皮與果膠是很難從咖啡豆上直接去除的,所以才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處理法,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日曬處理法日曬處理法是最古老的處理法,日曬法對設備沒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對天氣的要求很高,必須有連續的晴天才行。衣索比亞是廣泛使用日曬法處理咖啡的生產國,因為衣索比亞海拔很高,氣候乾燥,水資源匱乏。當地人把咖啡熟果採收下來,然後放在網架上攤平曬乾。

日曬處理法過程①收集&篩選

採摘完成後的咖啡果實會被先人工手選進行篩選,把咖啡果實中有缺陷的咖啡果實,包括過熟、未熟、蟲蛀等,當然還有除了果實之外的異物等。

②乾燥

篩選完後的咖啡果實會被送到乾燥場所進行乾燥,不同的地區也可能使用不同的乾燥架,有的會是防水布、有的會是高床、有的是水泥地等,而乾燥的時間平均在3到4周,直至咖啡含水率降到11%才完成乾燥的過程。

③ 去皮

乾燥完成後的咖啡果實會被送到處理廠進行去皮脫殼,甚至還會拋光。果皮果肉等部分都會在此步驟去除。

④篩選分揀&倉儲

去皮處理後的咖啡生豆會再一次進行篩選,去除品相不好的咖啡豆。這一反應了咖啡乾燥過程的質量,乾燥過度的咖啡豆會比較脆弱,去皮過程會被打成碎屑;而乾燥不足的咖啡豆含水量過多,水分過度活潑,容易滋生細菌、發生黴變等。篩選後會被送去倉庫進行儲存直至出口。

以【前街咖啡 、日曬耶加雪菲Aricha艾瑞恰咖啡 】為例濾杯:V60

粉水比:1:15

溫度:91

研磨度:BG#6S

【前街咖啡衝煮手法】

30克水悶蒸30秒,繞圈注水125克,水位下降一半繼續注水至225克,用時2分鐘。

【風味描述】有成熟水果的香氣,入口有明顯的發酵香,青提,溫稍降下來,有檸檬酸、奶油,尾段有葡萄的果汁感。

半日曬處理法半日曬處理法(Pulped Natural)這種處理法誕生於1990年的巴西,巴西人為了放棄詬病已久的腐雜日曬咖啡,又沒法解決咖啡水洗處理中的用水難題,所以最終另闢蹊徑,將水洗與日曬結合,首創半日曬處理。

半日曬處理過程①篩選&去果肉

先將咖啡果實放入大水槽內,去掉浮起的果實,然後將下沉的果實放入果肉篩除機內去掉果肉。將未成熟的果實更好的剔除出來,更重要的是讓咖啡豆日曬乾燥時不再是帶著果肉,而僅僅是裹著一層果膠,這樣更有利於控制之後的發酵過程。

②乾燥

把豆子移到曬豆場曬乾,大約3天左右就能達到一定的乾燥度

③烘乾

用烘乾機進一步烘乾,直到豆子的含水量達到了10.5%——12%之間

④磨光

最後在豆子裝袋出口前進行拋光打磨工序。

以【前街咖啡 巴西紅波旁】為例濾杯:KONO濾杯

水溫:86-87℃

研磨度:BG#6W

粉水比:1:15

【前街咖啡衝煮手法】

第一段注水30克悶蒸30秒,第二段注水至125克水的時候分段,液面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繼續第三次注水至225克左右結束,液面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

【風味描述】

這是一款風味平衡型的咖啡,具有典型的巴西咖啡風格。堅果、巧克力風味突出,酸度低。

水洗處理法①洗淨/收集/浮選/漂洗

咖啡採摘完後會在水裡浸泡,目的是挑選因品質不夠好而漂浮起來的果實。

②去皮/打漿

接著咖啡果實會被送入打漿機進行去皮,這一步驟是為了去除咖啡果實中的表皮和果肉部分。

③發酵/脫膠

去除果肉和果皮的咖啡果實會被送到發酵池或者發酵桶中靜置發酵18到36小時,而其中的酶會將咖啡果實中的粘液/果膠分解。

④洗淨

脫了膠的咖啡果實在池中會被加入適量的水進行清洗處理,清洗過程中通過攪動去除咖啡豆表面的果膠分解物,清洗過後會剩下咖啡羊皮層、銀皮和生豆。

⑤乾燥

清洗過後的咖啡豆會被進行分揀以去除有缺陷的咖啡豆。緊接著會被送去乾燥場所(防水布、水泥地、高床等)進行乾燥處理。乾燥處理會根據環境氣候等因素決定時間長短,一般可以是5到14天不等。此時咖啡豆的含水率會從55%降到11%。

⑥倉儲

乾燥完成的咖啡豆會被稱為帶殼豆——帶有羊皮層的咖啡生豆。帶殼豆會被送去倉庫進行保存,會在出口前再進行脫殼處理。

【前街咖啡 水洗耶加雪菲】

濾杯:V60

粉水比:1:15

溫度:91

研磨度:BG#6S

【前街咖啡衝煮手法】

30克水悶蒸30秒,繞圈注水125克,水位下降一半繼續注水至225克,用時2分鐘。

【水洗耶加雪菲咖啡】酸質會更明亮活潑,檸檬酸,柑橘香,口感清香,後段有些紅茶茶感。

肯亞72小時水洗發源於肯亞採取發酵後洗淨的循環重複處理法,採收當日後制,篩選最優質的櫻桃進行去皮、發酵,發酵時間為24小時,24小時後使用乾淨的河水洗淨。接著,再度以乾淨河水發酵24小時,再洗淨,經過重複3次循環,達到72小時,因此稱為肯亞式72小時發酵水洗處理法,簡稱【K72】

肯亞72小時發酵水洗過程①第一次水洗與發酵

咖啡櫻桃收成後,會先經過水流比重挑豆,原理是利用咖啡果實本身的密度與質量差異來做篩選;密度高(質量重)的咖啡豆會沉入水中,而密度小的咖啡豆則是會浮起。完熟質優的咖啡果實密度高,將它們篩選出來做進一步處理。

選出優質而且熟度夠的果實以後,將果皮去除,進行水洗浸泡,讓生豆外層附著的果膠黏液進行發酵作用。果膠有天然的糖分和醇類,它們對咖啡的甜度發展、酸度和整體風味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發酵時間長達24小時,發酵後能去除掉80-90%的果膠,只留下咖啡豆子裡的風味。

②第二次水洗與發酵

接著進入第二次水洗髮酵程序,前階段的咖啡豆清洗乾淨後,再度浸泡於水中24-48小時。這個過程會增加蛋白質與胺基酸,咖啡豆的酸度因此產生了複雜細膩的層次口感。最後,清除掉所有剩下的果膠,將咖啡豆移到架高的棚架上進行日曬乾燥。

發酵時間長達24小時,發酵後能去除掉80——90%的果膠,只留下咖啡豆子裡的風味, 最後,清除掉所有剩下的果膠,將咖啡豆移到架高的棚架上進行日曬乾燥,乾燥時間長短視天氣狀況而定,一般約需5——10天來完成。

肯亞72小時發酵水洗處理法: 咖啡豆在低溫下長時間發酵,最後經過晾曬脫水才算是完工,讓豆子能有更明亮、乾淨卻又飽滿的風味!

蜜處理蜜處理方法起源於哥斯大黎加,所謂蜜處理就是指帶著黏膜進行日曬乾燥的生豆製成過程,在咖啡豆去掉外層的果肉之後,會有層黏稠狀的膠狀物。 根據果膠刨除的厚薄程度、日曬時間長短,蜜處理可分白蜜、紅蜜、黑蜜。

黑蜜:幾乎不去除果膠,因此乾燥用時最久,需要持續14天以上,過程中為避免乾燥太快,會用遮蓋物擋住太強烈的陽光,以讓糖分轉換更充分。

紅蜜:去除25%果膠(各莊園具體做法有差異),日曬持續12天左右,過程中也可能用到遮光棚。

黃蜜:去除40%果膠,接受最多光照乾燥,持續8天左右。

蜜處理整體風味更突顯果膠的甜香與水果調性,近似芒果、龍眼、蜂蜜和榛果的香味,口感厚實但酸度較為低沉柔順。

葡萄乾蜜處理所謂「葡萄乾蜜處理」來源於 2017 年巴西超凡杯 (Cup of Excellence),冠軍得主 Gabriel Alves Nunes在比賽中用的黃波旁咖啡處理法採用了「葡萄乾處理法」,後來拿了冠軍,國際評審還給了 92.33 高分,競標價還賣到每磅 124.5 美金,打破歷史紀錄,因為這種原本並不出名的處理法在那個時候突然爆紅起來。

葡萄乾蜜處理過程葡萄乾蜜處理法是保留100%果膠和零水處理方法。提高了蜜處理加工方法的難度,這就需要對時間的嚴格把控。

採收咖啡櫻桃當天,把收成的咖啡果實倒進大水槽裡,成熟飽滿的果實會沉入水底;發育不全或者過熟的果實會浮上水面,這些浮豆需加以剔除。

將篩選好的咖啡果放在高架床上晾乾至少三天,然後去除櫻桃皮,保留果膠之後再進行乾燥。在這個階段,氣候因素是蜜處理成功的關鍵。

在乾燥過程中要不停的翻轉這些咖啡櫻桃,以使得乾燥均勻,但要掌握好翻轉的頻率,要緩慢乾燥以確保咖啡具有發酵處理,但不能太慢以至出現發酵過度的情況;這種甜感十足的葡萄乾蜜處理法,使得咖啡風味有白葡萄酒的口感和平衡的酸味,發酵的香氣也比較濃鬱。

【前街咖啡 卡內特莊園巴哈】衝煮濾杯:Hario V60

水溫:90度

粉水比;1:15

研磨度:BG#6S

【前街咖啡衝煮手法】

分段式注水用30克水進行悶蒸30秒,小水流繞圈注水至125克時進行分段,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繼續注水至225克停止注水,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為1.56秒。

【風味描述】聞起來像米酒的發酵香氣,喝起來帶有成熟熱帶水果、莓果的酸甜感,堅果、奶油風味,回甘帶有焦糖,餘韻有淡淡的花香。

印尼溼刨法印尼的溼刨法可以說是因地制宜的產物,對於一個全年溼度都在70-90%之間,時不時就刮刮颱風下下暴雨的地區來說,2-3周的日曬乾燥是一種奢侈的事情,於是就產生了這種能讓咖啡豆快速乾燥的處理方式。

①篩選

和其他處理法一樣,第一步需要篩選,把摘下來的咖啡櫻桃放入水池中,成熟的果實會沉澱到池底,而未熟的果實會浮在水面上,咖啡農們需要先將未熟的果實篩選出來。

②去皮

成熟的紅色果子現在被放入去皮機器去皮,溼刨法採用更加小型的去皮機械,將帶殼豆置入裝水的大桶或水槽,撈除飄浮於液面的瑕疵帶殼豆。

③幹體發酵

將沉入水底的密實帶殼豆取出,在桶內或塑膠袋中放置一夜進行幹體發酵,發酵時間越長,酸味越濃,時間一般為數小時,因人而異;這樣也有助於分解膠狀果肉中的果膠成分,能使果肉在接下來的洗滌步驟中更容易被去除。

④溼刨、曬制

帶殼豆暴曬一至兩天,豆體含水率達30%-50%,豆體仍半硬半軟,以刨殼機抹掉種殼再曬,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溼刨」。再接著進行乾燥,約兩天,含水率達12%-13%。

印尼溼刨法因為在處理過程中,去掉了羊皮紙與銀皮,把豆子裸露在外界進行曬制,溼刨法的豆子顏色呈現為藍綠色,較快的發酵過程,也使溼刨法的咖啡酸度低,醇厚度更高,這種咖啡還有一種淡淡的泥土的芳香,也有人將它形容為草本植物的芳香。

【前街咖啡 印尼黃金曼特寧】濾杯:Kono濾杯

水溫:86℃

粉量:15克

粉水比:1:15

研磨度:中細研磨(BG#6W)

前街咖啡衝煮手法】

用30克水進行悶蒸30秒,小水流繞圈注水至125克時進行分段,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繼續注水至225克停止注水,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為2'00"。

【風味描述】層次多變,醇厚乾淨,平衡感高,濃鬱堅果和焦糖香氣,帶有巧克力氣息,尾韻持久

厭氧發酵處理法厭氧發酵處理法最早誕生於在咖啡處理法上最具想像力的哥斯大黎加,是由咖啡農 Luis Eduardo Campos 在著名的咖啡公司 「 Café de Altura 」 任職時發明,幾年後經由 WBC 冠軍 Sasa Sestic 發揚光大。

厭氧發酵處理法也分很多種,普通的厭氧發酵處理,會將咖啡櫻桃像水洗處理一樣先去皮,然後帶果膠放置在密封容器中(通常是不鏽鋼材質),只留一個閥門允許氣體排出。

這種發酵方式可以將傳統的 12-36 小時的發酵時間延長數小時,有時甚至是數天。而在二氧化碳浸漬過程中,咖啡櫻桃會在保持全果狀態下放入密封容器中,並注入二氧化碳,由於咖啡櫻桃的果皮保存完整,發酵可能需要幾天或幾周的時間。

罐中不同的壓力會產生不同糖份、果膠,供微生物分解。靠近密閉容器底部的咖啡會被重力擠壓破裂,而靠近閉容器頂部的咖啡櫻桃則沒有被擠壓因而保持完整狀態,從而得到不同的發酵程度和效果。厭氧發酵將糖轉化為多種化合物並產生酒精的過程中,會產生 CO2 ,進而逐漸使得密封容器中產生高壓;這個高壓有利於生豆吸收果膠中的風味物質。

【前街咖啡 哥倫比亞花月夜】濾杯:Hario V60

水溫:90℃

粉量:15克

粉水比:1:15

研磨度:BG#6S

【前街咖啡衝煮建議】

用30克水進行悶蒸30秒,小水流繞圈注水至125克時進行分段,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繼續注水至225克停止注水,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為2'00"。

【風味描述】

草莓醬,發酵酒香,巧克力

相關焦點

  • 咖啡豆特殊處理法 日曬水洗咖啡豆特點&厭氧發酵咖啡豆處理法原理
    現在精品咖啡市場出現越來越多特殊處理法處理咖啡生豆?這是個好的現象嗎?不是的。前街認為特殊處理法最先的出現是為了使某一個自家種植的咖啡豆風味識別上更加的特別,但是隨著特殊處理法越來越多人使用,現在的特殊處理法似乎實在掩飾著咖啡豆原本不好的風味然後賣高價格。所有的特殊處理法其實都圍繞著傳統的咖啡處理法——水洗處理法、日曬處理法已及蜜處處理法演變而成。
  • 蘇門答臘曼特寧咖啡豆種類介紹 曼特寧咖啡豆只有溼刨處理嗎?
    3次手選處理法:溼刨法在前街口糧豆系列中,一款來自林東產區的曼特寧。印尼曾是荷蘭的殖民地,殖民期間印尼一直要往歐洲輸送咖啡豆,為了保證供給不斷,會適當儲存咖啡豆,但由於運輸路程遙遠等外界因素,就導致運輸時間過長,又遭受海風的侵蝕,咖啡豆輸送到歐洲的時候,已經形成另外一種風味,這便是陳年風味的鼻祖。所幸在當時,歐洲殖民者被這個味道驚豔到,並很快接受推廣了這個處理法。現在陳年曼特寧的陳年處理相當成熟。
  • 常見咖啡豆處理法哪三種?水洗、日曬、蜜處理瑰夏咖啡豆風味特點
    今天前街就用來自巴拿馬波奎特產區的三支瑰夏咖啡豆,來詳細說一說三種傳統咖啡豆處理方法之間的的不一樣。在三種常見處理法中,水洗處理法的穩定性最高,處理後的咖啡較酸。水洗處理的咖啡生豆顏色呈藍綠色,熟豆中間帶有銀皮線。1.洗淨/收集/浮選/漂洗咖啡果實在採摘完成之後會被馬上送去處理,一般會在採摘完6到12小時之內。咖啡果實先是會被稱重,接著是放入水中進行浸泡處理,目的是為了挑選因品質不夠好而漂浮起來的果實。
  • 個人咖啡℃——咖啡豆常見的處理方法⑤紅酒處理法
    咖啡的處理加工指咖啡鮮果採摘到生豆經歷那漫長複雜的加工過程。日嗮乾燥處理工序2015年WBC的世界冠軍Sasa給世人帶來了一款經過類似紅酒釀造過程,處理的哥倫比亞咖啡豆,除了豆子的味道新奇,還有就是所用到的處理方式。
  • 印尼咖啡豆:林東曼特寧、黃金曼特寧、老虎曼特寧、陳年曼特寧
    曼特寧咖啡豆詳解一、曼特寧的來歷曼特寧並非產區名、地名、港口名、也非咖啡品種的名,它的名字是是印尼曼代寧mandheling民族的音譯。在二次大戰日本佔領印尼期間,一名日本兵在一家咖啡館喝到香醇無比的咖啡,於是他問店主咖啡的名字,老闆誤以他是問你是哪裡人,於是回答:曼代寧。
  • 咖啡豆紅酒處理法是用紅酒浸泡嗎?哈特曼莊園紅酒處理法咖啡豆
    最近有小夥伴問到前街,紅酒處理法是用紅酒浸泡咖啡豆嗎?那這款咖啡是不是含有酒精。不是的~紅酒處理法的咖啡豆只是採用了製造紅酒的方式進行咖啡豆發酵,而不是用紅酒浸泡咖啡豆。當咖啡豆帶果肉一起發酵的過程多少都會產生酒精,但是經過高溫烘焙,酒精都會完全揮發,所以不用擔心有酒精殘留在咖啡豆。本文前街就來聊一聊巴拿馬哈特曼莊園紅酒處理法的咖啡豆。
  • 亞洲品質最高的咖啡豆並不是它,而是曼特寧!
    但日本士兵誤將「曼代寧」說為「曼特寧」。不久,首批輸入日本的15噸蘇門答臘島曼特寧咖啡很快被搶購一空。曼特寧就這樣誤打誤撞,成為咖啡界內知名的咖啡豆。曼特寧咖啡風味全球70餘個種植咖啡的國家,每個國家種植的咖啡豆,因其種植條件、處理方法等不同咖啡風味也不盡相同。
  • 詳解亞洲咖啡豆產區|印尼尼西亞咖啡豆、雲南咖啡豆、越南咖啡豆
    阿拉比卡咖啡豆雖然只佔印度尼西亞咖啡豆總量的10%左右,但已足夠為世界所關注喜愛,其中就有我們大家所熟知的曼特寧咖啡。【咖啡豆處理法】印度尼西亞咖啡豆的主要處理方式為:日曬處理法、水洗處理法和溼刨法。因為氣候潮溼,雨水頻繁,為了追求更高效的乾燥,多採用水洗處理法和溼刨法。
  • 咖啡豆的加工處理方法,半水洗法
    半水洗處理方法出來的咖啡具有溫和的酸度和草藥特徵,而半水洗加工方法通常與印度尼西亞咖啡對應,像我們熟悉的曼特寧咖啡(蘇門答臘咖啡)。半水洗法,目前細分為幾個相似的處理法,分別是巴西發明的果肉日曬法和哥斯大黎加的蜜處理法,以及印尼曼特寧特有的溼刨法。半水洗法是日曬法與水洗法複合咖啡處理法,其理念就是比水洗法用的水資源更少,卻又保留了果肉在豆子上,生產出比日曬法風味更淨,比水洗法口感更厚重的咖啡。也就是風味和口感也處於二者之間。
  • 亞洲品質最高的咖啡豆並不是它,而是曼特寧咖啡!
    但日本士兵誤將「曼代寧」說為「曼特寧」。不久,首批輸入日本的15噸蘇門答臘島曼特寧咖啡很快被搶購一空。曼特寧就這樣誤打誤撞,成為咖啡界內知名的咖啡豆。 曼特寧咖啡風味 全球70餘個種植咖啡的國家,每個國家種植的咖啡豆,因其種植條件、處理方法等不同咖啡風味也不盡相同。
  • 印度尼西亞咖啡豆產區:蘇門答臘曼特寧咖啡、貓屎咖啡、爪哇咖啡
    印度尼西咖啡豆品種印度尼西亞咖啡豆主要有三類:阿拉比卡咖啡豆、羅布斯塔咖啡豆、利比利卡咖啡豆。其中細分下來的主要品種有20多種,常見的是卡杜拉、卡蒂姆、帝汶種、鐵皮卡、S288,S795、西迪卡蘭(Sidikalong)等。
  • 印尼曼特寧咖啡豆大對比!為什麼PWN黃金曼特寧咖啡豆如此特別?
    該地區廣泛採用有機方法種植咖啡,不採用化學肥料,被認為是世界綠色咖啡生產區域。故Gayo咖啡也常被稱為綠色咖啡、Gayo有機咖啡。曼特寧咖啡處理法溼刨法,又稱溼脫殼法 Wet Hulling,在當地語言中也被稱為Giling Basah,是傳統的印度尼西亞咖啡處理法。
  • 精品咖啡豆三大產區 非洲咖啡豆 拉丁美洲咖啡豆 亞洲咖啡豆
    【咖啡豆處理法】除了常見的日曬和水洗處理法, 哥斯大黎加咖啡以「蜜處理」Honey Process,是一種當地創新的處理法。這種處理法是除去咖啡果的果皮、果肉,保留咖啡豆外的果膠,然後把帶著果膠的咖啡豆放到室外日曬。
  • 哥倫比亞精品咖啡豆 哥倫比亞咖啡豆風味 哥倫比亞咖啡豆處理法
    但東北部桑坦迪省(Santander)的布卡拉曼卡以酸味低、苦香味重而聞名,類似印尼曼特寧風味,很可能與海拔只有960米有關(低海拔低酸 度,屢試不爽)。布卡拉曼卡的豆子很有趣,不像一般熟悉的哥倫比亞味,雖屬於軟豆但醇厚度佳,喝來不像[MAM]的豆子那樣只有死酸沒有深度。
  • 中國雲南精品咖啡豆 紅酒日曬咖啡豆 日曬處和紅酒日曬處理法區別
    相信所有的單品咖啡愛好者都聽說過咖啡豆日曬處理法,在中國雲南保山,有著一個當地特別的咖啡豆處理法:紅酒日曬處理法。這個時候應該有小夥伴就會問:是在日曬豆子上加紅酒了嗎?不是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什麼是紅酒日曬處理法。
  • 精品咖啡豆機械式半水洗處理法特點 哥倫比亞伊莎貝拉風味描述
    精品咖啡豆的處理法近年來越來越多創新,像厭氧日曬,酵素水洗等等。常見的咖啡豆處理方式主要有日曬法和水洗法,另外還有半日曬以及半水洗,兩者是比較常聽到的方式。之前有文章已經詳細說過日曬,水洗,這次前街咖啡就和大家聊聊半水洗處理法。
  • 精品咖啡豆排行 咖啡豆什麼品牌好 精品手衝咖啡豆推薦
    咖啡豆不設排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口味,看著每一款咖啡的介紹找到自己合適才是最重要呢~常見的咖啡豆處理法有水洗處理和日曬處理水洗處理法風味特點:前街咖啡認為水洗法的咖啡酸質較明顯、乾淨度較好、觸感中度、生豆品質最一致。
  • 印尼蘇門答臘 曼特寧咖啡豆品種 曼特寧咖啡風味 曼特寧名字由來
    數年後退伍的日本軍人依舊念念不忘這美好的滋味,便前往蘇門達臘詢問出口當地的「曼特寧咖啡」至日本,進而盛行至今。曼特寧咖啡豆處理方法:1.豆農對當天收穫的咖啡果,馬上除去果肉並清洗除去內果皮表面的黏液。內果皮乾燥後,送給咖啡商。
  • 哥倫比亞精品咖啡蕙蘭產區 水洗處理法蕙蘭產區咖啡豆的風味特點
    此外,前街口糧豆多數採用水洗處理法,前街正是考慮到水洗處理會更能體現咖啡口感的乾淨和風味呈現的純粹,因此在分析某個咖啡產區的具體風味時,會以該產區的水洗豆做參考。前街咖啡館內景目前前街上架的口糧豆一共有7個產區,分別有衣索比亞耶加雪菲,哥斯大黎加塔拉珠,哥倫比亞惠蘭,印度尼西亞林東曼特寧,中國雲南保山,瓜地馬拉薇薇特南果,巴西南米納斯。
  • 咖啡豆三大產區咖啡豆特點 各產區咖啡豆衝煮風味口感描述介紹
    【巴拿馬咖啡豆處理法】說到巴拿馬的咖啡豆,大部分都是瑰夏品種。處理瑰夏咖啡豆,常見是使用水洗和日曬處理法,水洗法能體現出瑰夏最原本的花香果酸風味,日曬法則在基礎上增添濃鬱感和甜感。【哥斯大黎加咖啡豆處理法】。哥斯大黎加的咖啡豆多採用當地獨創的蜜處理法處理咖啡豆,前街認為蜜處理法的咖啡有著酸味與甜味均衡,且同日曬法因為有經過日曬,咖啡豆本身的香氣也會被放大,醇味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