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KP出來,車子行駛在大望路,望著窗外燈火漸起,剛剛琳琅滿目,燈紅酒綠的畫面,讓人感到一陣深深的疲憊。
想到附近有一家多抓魚二手書店,於是跟朋友道別,獨自下了車。
通惠河面上清涼的風,吹在身上,愜意舒爽,我沿著河岸走,不自覺地偏離了導航上規劃的路線。直到一位看守的大爺衝我喊道,「姑娘,你要去哪裡?」我才意識到即將進入禁區。
聽說我要去書店,大爺熱情地幫我指路,在大爺的幫助下,我終於走上正確的路線。
然而,書店的位置太僻靜了,我再一次找不到路。問了一個路過的男孩子,才知道書店在電影產業園區的一個角落裡。
巧的是,男孩子也正準備去書店。於是我便隨他進去了。
當我遠遠看到書店的那一刻,心一下子就變得沉靜下來,有一種找到「組織」,找到「隊伍」的感覺。剛才在SKP感受到的喧囂,浮躁,物慾,都漸漸離我遠去了。
這才是適合我的角落,我在心裡說道。
物慾總是累人,只有精神上的安寧,才能讓人得到真正的輕鬆。慶幸的是,在這座城市,還有如此這般的角落,讓心靈短暫地停歇。
輕輕推開木框玻璃門,一股肅穆的氣息便撲面而來。原木書架,幾何狀的木質地板,木製樓梯……在朝著各種角度發射的圓圓的氛圍燈光下,散著暖黃的,溫柔的色澤。
總共有三層。地下是物質的書,一樓是精神的書,二樓是漁民食堂(閱覽室)。不管書是不是全,只是氛圍,已經讓人的心靈找到有了棲息之所。
來這裡的人,都在安靜地看書,所以連拍照都像是在打擾。但想著這樣的地方,應該呈現給需要它的人,就簡單拍了幾張。
第一次買二手書,有些像「淘寶」的感覺。
如果足夠走運的話,市場上已經絕版的書,被人遺忘的小眾的書……或許能夠再次在你眼前重現。
買二手書和買新書還是有些不一樣的,一定要拿在手裡,翻一翻,看一看,才能決定買不買。否則,買二手書也就失去了意義。
書架上的每本書都帶著厚重的故事感。根據書皮的磨損程度,書頁裡做的筆記和畫線,某一頁留下的小小的汙漬……大抵能看出一些它與原主人「相處」的痕跡。
這本書曾經的主人是男孩,還是女孩呢?他喜不喜歡這本書呢?愛不愛惜它呢……在你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有些故事就已經在徐徐講述了。
如果這本書既小眾,又恰好是你的心儀之選,那麼又會產生一種如遇知己的感覺。
雖然你和書的主人未曾謀面,但仿佛在書裡已經相遇了。
這種相遇,會讓我充滿浪漫的想像,讓我覺得人生的機遇是如此地美妙。
而買新書,是完全沒機會體驗到這些情感的。
最後,選了一本作家傳記類。不管怎樣,每次從實體書店出來,都要帶上一本,算是喜歡書的人的一種小小的情懷吧。盡一點微薄之力,做一點力所能及的支持。
走出書店,我忍不住又停下,回頭望了幾眼,恰好有兩隻貓跳進了我的視野,於是我趕緊拍下了眼前的一幕。令我驚喜的是,當我回看照片,發現剛才為我引路的男孩子也恰好出現在畫面裡,那時他正從店裡推門而出。
我看著男孩子走近,然後漸漸走遠,心裡感到一種寧靜,大抵,真正喜歡書的人身上,都有一種讓人感到寧靜的氣息。
這種氣息,時常讓我打心裡感到一種親近,但又會刻意保持距離。我們都彼此明白,適當的距離,才是最大的尊重和欣賞。
我捧著手裡的書,尋思著,也許人和人,一輩子都無法在現實裡相遇,但此刻我擁有著你曾經擁有過的書,喜歡著你曾經喜歡過的文字,這算不算也是一種相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