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開二手書店,在大望路文化園區內,文青:沒有人會空手離開

2020-12-22 北晚新視覺網

多抓魚開實體店了!這個消息前不久在朋友圈傳開,讓包括藝綻君在內的京城文藝青年們激動不已:要去!

什麼是多抓魚?

多抓魚是一家網上二手書交易平臺。它的名字來自法語單詞Déjàvu,意為「似曾相識」,寓意人對舊事舊物的情感牽絆,這和二手書有著奇妙的吻合。多抓魚給自己取了一個響亮的口號「真正的好東西值得被買上兩次」。

多抓魚依託微信小程序,用戶只需要掃描書背後的條形碼,就可以預約快遞員免費上門賣掉家裡的閒置書,然後用賺來的錢購買別人賣掉的書。短短兩年多的經營,如今的多抓魚已經積聚了300多萬用戶,每天賣出20000本二手書,頗受年輕人的追捧。

今年10月,多抓魚開始從線上走到線下,它的第一家二手書實體店就坐落在通惠河北岸的大望路電影產業園內。

從大望路地鐵站出來,按照如圖的路線騎行5分鐘即可到達園區大門。

在園區內,可以循著這樣的指示牌找到多抓魚二手書店。

說實話,書店不臨地鐵、不臨街、不在大型商超內,交通並不算便利。因此,來到這裡的讀者,要麼是多抓魚線上店的忠實老粉,要麼是真正的愛書之人。

多抓魚創始人貓助曾在朋友圈裡寫道:「今天書店裡來了一位顧客,完全不知道多抓魚,也不知道線上的事。我問他,那你怎麼找來的,他說是在微信裡搜索關鍵字『北京著名二手書店』看介紹的這裡。」

這就是書店的正門,紅色的磚牆帶有一種工業美感。

門口的指示牌則用有趣的方式告訴你書店三層的分工:一層「精神的書」,以文學、藝術和繪本圖書為主;地下一層「物質的書」,則包括社科類書籍和百貨;二層「漁民食堂」,目前暫時作為讀者閱覽室開放。

說起二手書店,你印象中的可能是那些室內光線昏暗,書本亂堆亂放、又黃又舊的舊書店。

但是在日本,有一家叫做BOOKOFF的二手書連鎖店改變了這種偏見,BOOKOFF更像是一個超市,內部光線通透,書像超市裡的商品一樣整整齊齊擺放著。

 

多抓魚最初的設想就是來源於BOOK OFF,創始人貓助原本就是想做實體店,但後來她看到國內移動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的迅猛發展,於是改變觀念將多抓魚做成了網上二手書交易平臺。如今,多抓魚回歸線下,書店內的陳設和裝飾如BOOK OFF一樣,乾淨敞亮,賞心悅目,很有文藝氣息。

相比較圖書館和品牌書店,多抓魚二手書店的書籍陳列並沒有進行嚴格的分類,只是進行了大致的區域劃分,其目的正是在於讓讀者有一種不期而遇淘到好書的體驗。

據店員介紹,書店內陳列了2.7萬冊、1萬多種圖書,他們全部來自於用戶在多抓魚線上平臺的出售。由於制定了嚴格的把關篩選機制,多抓魚入庫的二手書大多品相良好,再加上清潔和消毒,放在架上與新書沒有什麼差別。

如果遇到套裝書,多抓魚還會用皮筋將它們捆好,以防止這些成雙成對的「小夥伴」失散。在大多數書店,書籍都被塑封起來,必須購買才能拆開,而在多抓魚,書架上的書籍都可以隨意翻看、閱讀,找到適合的再購買也不遲。

價格實惠是二手書店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多抓魚二手書店架上,你可以隨處看到這樣的溫馨提示:「微信掃一掃,就能查書價」

原來,多抓魚實體店圖書的銷售價格與線上是完全一致的,每一本收來的二手書背後都會貼上多抓魚的專屬條形碼,掃碼即可獲取這本書新的價格。

藝綻君在書店裡嘗試掃碼獲取價格,這本《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原價為39.8元,在多抓魚僅售15.9元。

這本《日本文物精華》,又大又厚一本,原價要258元,在多抓魚只要103.2元。

除了少數絕版書外,多抓魚書店內的二手書都保持著4折左右的低價,卻有著八成新以上的品相,怪不得那麼多書迷們對這裡情有獨鍾。

還有更便宜的書嗎?有!在書店一層的一處貨架上,有一批標註著「全部3元」的圖書。

這些是多抓魚在今年3月上線的free計劃收來的書。多抓魚引入了美國thrift shop的模式,鼓勵賣家將部分不在原收購範圍內的圖書免費拿出來,多抓魚提供物流和鑑定消毒服務,並以每本3元的服務費賣出。這一方式讓更多小眾冷門的書籍周轉了起來,受到了許多讀者的歡迎。

除了售書以外,多抓魚今年新增設的百貨業務也可以在這家二手書店看到痕跡。

在一層有一面牆,放置的都是從讀者手中收來的二手黑膠唱片,其中包括很多市場上難得一見的珍藏唱片。

而在地下一層,多抓魚還專門開闢了一個懷舊空間,課桌、檯燈、玩具、舊車票、舊雜誌、手寫信件構成了一個溫馨的畫面,他們有的是多抓魚買手團隊從用戶家裡購買而來,有的則是夾在用戶賣出的書中的「意外收穫」。

多抓魚二手書店目前的開放時間是周二至周五14:00至22:00,周六日10:00-20:00,周一休息。據店員介紹,工作日開放的時間雖然在下午,但是許多讀者中午就來了。周末更是人滿為患,閉店時間經常是一拖再拖。目前,多抓魚二手書店已經計劃於明年在上海開設新店。

二手書店並沒有過氣,反而煥發著新的生機。在網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年輕的愛書之人,依然懷有二手書店的情結。

這樣的二手書店,你會去逛嗎?

 

來源:北京日報·藝綻

作者:成長

編輯:關一文

攝影:成長

監製:賈薇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北京:多抓魚第一家二手書店吸引市民閱讀「打卡」
    2020年6月30日,北京,北京通惠河畔大望路電影產業園內,多抓魚開設的第一家線下實體二手書店,這裡吸引不少市民前來閱讀「打卡」。6月30日,北京,北京通惠河畔大望路電影產業園內,多抓魚開設的第一家線下實體二手書店,這裡吸引不少市民前來閱讀「打卡」。
  • 北京多抓魚二手書店:人和人終相遇
    從SKP出來,車子行駛在大望路,望著窗外燈火漸起,剛剛琳琅滿目,燈紅酒綠的畫面,讓人感到一陣深深的疲憊。想到附近有一家多抓魚二手書店,於是跟朋友道別,獨自下了車。通惠河面上清涼的風,吹在身上,愜意舒爽,我沿著河岸走,不自覺地偏離了導航上規劃的路線。
  • 線下二手書店受年輕人青睞
    能淘便宜書還能和原主人交流  線下二手書店受年輕人青睞  走進大望路電影產業園,遠遠地就能看到一家特殊的二手線下書店——多抓魚,木質臺階、木質櫥窗、木質標識……推開書店的木門,一排排榆木書架映入眼帘
  • 探店③|最文藝二手書店——多抓魚書店
    多抓魚書店線上二手書交易平臺落地實體店多抓魚書店被稱為「北京文藝青年的精神食堂」它原本是一家網上二手書交易平臺去年10月開始經營實體店2.7萬冊、1萬多種圖書經過簡單的分類陳列其中邂逅爵士樂之王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收穫小津安二郎的美食菜譜對比不同年代設計風格的《瓦爾登湖》淘書的樂趣便在於此地下一層仿佛小小的跳蚤市場二手百貨琳琅滿目
  • 春節值得一去的12家書店
    2.8日-2.18日休息2020年6月30日,北京通惠河畔大望路電影產業園內,多抓魚開設的第一家線下實體二手書店開業了,書店有三層。今年2月,神獸之間在黃浦區8號橋的創業園區開業,地處上海市中心。儘管運營成本高昂、店主仍選擇了與圖書電商同價的模式。書店在線上有任何優惠活動,都會同時在店內施行。神獸之間秉承博雅教育(liberal arts)的精神,搭建了一個涵蓋16門邏輯性學科、分「好奇-進階-深入」三梯度的知識框架。「這不僅僅是一堆書單陳列,更是一份現代青年的自我進化路線圖。」
  • 線上成功了落地做實體,網上二手書店多抓魚怎樣抓住年輕人的心
    這次短暫的運營只有六天,沒有進行大範圍的宣傳,但讀者的熱情令人驚訝,每天結帳的讀者都排成了長龍,小小的300平方米店面,竟然創下了六天賣出將近兩萬本書的業績。這次實驗讓貓助和多抓魚團隊對實體書店充滿了信心,經過一年的策劃和裝修,新的多抓魚二手書店於今年10月在原址正式開放。相較去年試運營時只有地下空間,這次的二手書店騰出了辦公空間,將店鋪空間擴展到了三層。
  • 一個二手書交易平臺的「逆行」——
    多抓魚 供圖   思凡覺得讀者進入「多抓魚」的線下書店,有一種「尋寶」的衝動,這激勵他們不斷前來,提高復購率。   一提到二手書交易平臺,現在很多讀者馬上就會想到「多抓魚」。這個成立於2017年的線上二手圖書交易平臺憑藉著優質的服務,在很短時間內虜獲了不少愛書人的心。
  • Travel|文青必看的臺北一日遊指南
    她更是很多文青青睞的旅行之地,沒有什麼特別的可言,但就是缺少不了。或許這就是文青所需要的一種feel吧,請跟我來一場臺北一日遊吧,慢慢的,靜靜的。🕘9:00 am「最健康的早餐」--光合箱子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前身是「臺北酒廠」,而今演變成一個不定期更新各種展覽以及演出的地方。
  • 入局線下書店 二手書電商多抓魚求利還是引流
    在北京大望路電影產業園,二手書電商平臺多抓魚的首家線下二手書店已開始試營業。據多抓魚線下書店負責人思凡介紹,這是多抓魚首次試水線下開店業務,預計在2020年3月左右正式開業,如果能持續盈利,會考慮擴張。實際上,由於二手書品類垂直、小眾、利潤空間狹小,加之電子書的圍攻,不少私營二手書店掙扎在生存邊緣。
  • 中國二手書店的商業探索
    讓你願意買賣二手書  為二手書拍照、定價、等待有人詢價、介紹書的品相、討價還價、郵寄、收款……這一繁瑣的流程讓很多人寧可將書作為廢品賣掉,也不願意在網上轉讓。如果,只需掃描書籍的ISBN條碼,湊夠總價40元人民幣或8本圖書,就可預約順豐快遞免費上門取書,幾天內帳戶即可收到款項,你是否就會欣然為之?  這正是「多抓魚」「轉轉」等平臺正在做的事。他們採用平臺買斷的模式切入二手書交易,用集約化、標準化的方式,提供了一套二手書定價、回收、清潔翻新,以及再次循環(交易)的服務。
  • 新開書店數量是關門書店的8倍,不被看好的實體書店怎麼就成了網紅?
    2020中國書店大會上發布的《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2019中國新開書店數量超過4000家,2019年中國關閉的書店有500多家,新開書店數量為關門書店數量的8倍。,成為新的城市文化地標。
  • 臺北書遊記(上):溫羅汀書店群,臺北最重要的文化地標
    細看這份地圖,基本上收錄了很全面的溫羅汀書店分布,和2012年那個溫羅汀讀書地圖比較,已有了很大變化,有些書店沒有了,又新開了很多書店。這是一家專業經營醫學書的二手書店,店內有很多穴位人體模型和醫學人體圖,還有很大量的醫學英文書。而且,店內非常整潔有設計感,轉了一圈沒有一本書看懂,只好灰溜溜離開了。後來在羅斯福路三段240巷還發現一家醫學書店叫啟業書局,這是一家多業態的醫學機構,除了書,同時銷售醫學器材等。
  • 小仙女剁手指南丨北京旅遊購物品牌折扣店合集
    輕奢品牌價格比較划算,過年會有美食節廟會之類的。2.小CK折扣店:全年折扣,新品折扣相對較少,適合小白領或者喜歡享受精緻生活的學生黨。地址:昌平永旺國際商城3.唯品會線下店:品牌多且雜,需要耐心淘,適合貧民窟女孩。
  • 從臺灣買醫書有感,聊聊臺灣二手書店文化
    分享下購買信息: 大方書局(中醫)00886(02)2311-0770 臺北市重慶南路一段44號這裡還有臺灣版《周楣聲醫學全集》,圖文資料請點擊閱讀原文,連結是我2013年來買醫書了解臺灣艾灸文化的文章。逛了幾家二手書店,被臺灣保護傳統文化的能力感動。在大陸別說二手書店,連新書店在網購的衝擊下都難以生存。
  • 高溫天、施工中、賣門票,這家奇怪的二手書店為何讓上海人趨之若鶩
    「逛多抓魚的時候在想,二手書店的意義不僅在於便宜和驚喜,更多的是一本一本翻書之際,大概能知道周圍的人看了哪些書,又在買哪些書。這和在網上看人推薦或是在線下交流書單的概念還不一樣,畢竟大家都是陌生人,沒有誰想做誰的人生導師,感覺我們在無形之中交換了些什麼。 」一位微博網友這樣寫道。
  • 「質量這麼好的二手書,不被利用起來,真浪費」
    很多買來的書讀完後,留著又沒有收藏價值,當廢紙賣掉又實在可惜,但佔著家裡一大塊地方是令很多愛看書的人都頭疼不已的事兒。但現在這個問題解決了,二手書交易讓紙質書循環利用,不僅可以給書找到一位新主人,還能收回一部分書款。
  • 書店測評|申東外語書店:二手原版繪本淘金地
    申東外語書店在復旦附近開了很多年,雖然一直與復旦附中臨近,但賣的書卻是遠低齡於高中生的二手原版兒童繪本和故事書。這些書據稱是來自於國外的圖書館淘汰書等二手書流通渠道,有些書的扉頁上也確實還有圖書館的章,或是在「This Book Belongs To」後面跟著一看就不是出自中國人書寫習慣的英文手寫小朋友名字。書的定價自然要比全新的進口繪本便宜得多,但所有的書都密密實實地碼在書架上,沒有任何分類——童叟無欺,自己淘!
  • 真文青與假文青的區別是有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丨達文溪
    真文青與假文青的區別是有沒有立思考的能力,對社會上的事情有沒有自己的判斷,是否僅僅喊著爛俗的「詩與遠方」的口號。」#日課第15期寫作營佳作# 11 文藝青年曾經問過一個陳姓的女朋友:「你覺得你是文藝青年嗎?」她說:「我不是,我不想給自己身上安上一種標籤。」
  • 「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2020年05月18日 09:56:00來源:新華網   仔細瀏覽書架會發現該書店與其他書店的另一不同之處,書籍擺放順序非常隨意。多數書店會把書籍按照類別上架,新書和暢銷書更會集中放在顯眼的地方展示。而這家書店的書架上,史蒂芬·金的懸疑小說和韓非子研究擺在一起,「暮光之城」系列和當代中國美學研究「肩並肩」。
  • 特色小書店依賴創意生存:從賣二手書到不打烊
    這個「如果你要坐進去看本書,就沒有多餘位子給其他人」的二手書店,不僅一直小而美地生存在北京路口這個自明宋就已濃厚商業氣息的地點,更持續6年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廣州書墟。  二手書店應該窗明几淨,應該小而美,這是彼得貓古本店的最基本宗旨。「我喜歡看到一本二手書很乾淨地被放在一個很好的環境中的樣子,這是它的尊嚴。儘管我承認二手書店應該有著多樣性,但我個人還是喜歡美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