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八旗子弟現在還有嗎?此時在黑龍江邊幹農活

2020-12-22 小吳談史

「你愁啥」、「瞅你咋地」、「再瞅一個試試」、「試試就試試」這些都是來自東北大地上的語音,近年來通過趙本山和東北各個演員的努力,將東北話帶到全中國,整個東北到處都是濃厚的東北味,可是有一個地方卻十分的特殊,這個地方就是哈爾濱拉林鎮。

拉林鎮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就已經存在,距今早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可是在這的居民卻都不會說東北話,並且沒有一點的東北口音,年紀大的老人更是一股子京腔味,他們的生活習慣與東北人的生活習慣截然相反,東北人大大方方,豪豪爽爽,而他們確實有著很多細緻的規矩。

早在皇太極時期,帶領著他們的女貞各族人民,開始統一全國,他們的軍隊和戶口都是以旗號劃分,統稱為八旗子弟,這些八旗子弟對清朝統一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清朝立國之後,八旗子弟得到了最高的待遇。

隨著中國再無戰事,社會國泰民安,這些馬背上的八旗子弟自然會找一些事情做,他們的生活極其的萎靡和奢侈,衣食住行樣樣都要最好的,平常的時候每天都會把酒言歡,喝酒賭錢,風花雪月,在乾隆時期以前,清朝國庫充盈,所以養這些八期米蟲還是毫無壓力的,可是乾隆時期,清政府再也負擔不起如此分巨額開銷,這讓乾隆很為難。

此時八旗子弟們紛紛慌了,害怕自己享受不到這樣的生活,於是他們想要重新獲得當日的風光,於是據開始請戰,可是這些在溫柔鄉長大的八旗子弟,哪裡還能殺敵,不僅自己殺不了人,還得讓很多人保護他們,最後乾隆皇帝對此十分痛心,於是就把這些花花公子都掉到了拉林地區。

來到拉林之後,他們根據乾隆的只是,幹農活,培養馬術,不僅要靠自己養活自己,還得固守中國北部領土,隨著清朝一代不如一代,這些八旗子弟只能一直生活在拉林區,他們保持著他們的高傲,對於現在的中國,也算是一種文化吧!

相關焦點

  • 八旗子弟福利太豐厚,養八旗子弟太費錢,算完才知清朝滅亡是必然
    此時所形成的八旗是最早的滿洲八旗。 自明萬曆43年八旗制度建立到清朝崇德7年,八旗完善,形成了後來的八旗,每旗下轄滿洲、蒙古、漢軍三個部分。 八旗為軍隊性質的隊伍,各旗設有軍營、前鋒營、驍騎營、健銳營和步軍營常規編制隊伍等,同時還有相禮營、虎槍營、火器營和神機營等特種部隊。
  • 清朝貴族的八大姓氏,後來都改成了啥?說不定你也是八旗子弟
    在我們國家,姓氏的意義則更加重大,有時候一些特別有名的大姓,大部分的人在一定時間內就會在這個姓氏中的德高望重者的帶領下聚到一起,去祖祠祭祀祖先,這些大姓一般都是漢族的傳統大姓,然而漢族經過了上千年的變化,在這變化過程中有無數其他少數民族融入了我們,而這些少數民族在這個融合的過程中,也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會放棄自己原本的少數民族姓氏,取了中國的姓氏為自己的姓氏,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清朝在滅亡以後,滿族的八旗子弟都改為中國姓氏以此來躲避災禍
  • 清朝養八旗子弟一輩子要花多少,從出生到死亡,花銷全由清廷承包
    當年清軍能夠在多爾袞的率領下入關,除了歷史機遇和多爾袞的軍事指揮能力,八旗勁旅的戰鬥力也是不容忽視的。世界上任何一項制度都不可能一直保持其優越性,八旗制度也從清朝的驕傲變成了拖累。隨著晚清以來的列強入侵,清帝國以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無法對抗先進的工業國家,在戰爭中即便是派八旗子弟作戰也改變不了戰敗受辱的結果。
  • 清朝苦力力氣大,澆驢肉極度殘忍,八旗子弟熬鷹
    清朝時期的苦力,用頭頂著一根木料艱難前行,一個人扛這麼重的木頭,也只有清朝時期的苦力這麼厲害,沒想到清朝在鴉片的毒害下,苦力還這麼厲害,真是長見識了!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從此中國再無皇帝,皇宮就成了一處無人居住的棄宅,圖為在紫禁城遊玩的小孩,這是一張很有意義的照片,在一定程度上能解讀當時大清朝的國運氣象,真的是難得一見,給攝影師點讚!中國十大禁菜之一的「澆驢肉」,極度殘忍。
  • 清朝何人有武科舉鄉試應試資格?八旗子弟又為何不能參加武科?
    清朝的武鄉試對於漢軍八旗與滿蒙八旗之間有一定區別,而京旗和駐防之間同樣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在武將選拔之初的體制檢驗方面,清朝並不鼓勵本身就擅長騎射之術的滿蒙人士參與,滿蒙子弟大多通過其他方式來獲得晉升,反而是漢人參與武試選拔比較受朝廷的重視和青睞。
  • 清朝養一個八旗子弟,要花多少錢?算完這筆帳後才知道大清必亡
    但是其實清朝只是一個轉折點,就算沒有閉關鎖國,清朝有很多的政策,也會直接導致它的滅亡。那個時候在清朝養一個八旗子弟,要花的錢簡直就是難以想像的多,細細算來這筆帳,才知道為什麼大清會滅亡。那個時候人們總是會拿明朝跟清朝來作比較,因為中國這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明朝的吸血鬼是老朱家的藩王。但是清朝就是今天,我們所要來了解的八旗子弟,究竟八旗子弟是為什麼而立的?又為什麼成為清朝的吸血鬼?
  • 晚清八旗子弟,真實的樣子
    清朝時貴族身份就是旗人,也正是靠著驍勇善戰的八旗兵得了天下。而旗人一出生就有俸糧可以領取。
  • 被「圈養」的清朝王爺們,一步步將「八旗子弟」一詞,變成貶義詞
    但是,清朝「圈養」王爺的做法,其實也並不穩妥。一大票的皇子龍孫們,全待在了北京城內,哪都去不了,你說他們能不去找點事幹麼?好啥好呢?爭奪皇位吧!於是乎,就有了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明爭暗鬥的那叫一個精彩、熱鬧,這可比那些宮鬥劇有意思多了!
  • 一組真實的清末八旗子弟生活照,遛鳥喝茶鬥蛐蛐,錢永遠花不完
    清朝末年,列強入侵,國家衰微,社會動蕩,中華民族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可是當時的社會上有這麼一群人,沉浸在屬於自己的世外桃源,終日吃喝玩樂,想著法子玩,對外界的事情絲毫不關心,他們就是八旗子弟。八旗子弟在遛鳥玩鳥的見過了,玩鷹的見過嗎?民國初年的旗人妓女。辛亥革命從根本上動搖了滿人的統治地位。
  • 清朝滿族八旗騎射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發展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男孩在六、七歲時,家人便會給其製作與其年齡相符的弓箭來練習射箭的技能,此時將射箭的技能基礎打好,十歲時便可以攜帶弓箭馳逐。這是滿族民俗活動中騎射文化的體現,滿族八旗對騎射的崇拜使得清朝滿族八旗騎射文化有了深深的厚植土壤和民眾基礎,並且騎射文化的發展隨著滿族民俗活動的內容的不斷豐富而逐漸發展。
  • 木梨歷史,滿清八旗篇!想知道清朝的八旗是怎樣的嗎?
    上一期我們講了先秦時期的姓氏文化,了解了姓和氏的區別,本期視頻將為大家科普一下為清朝統一江山奠定基礎的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最初源於滿洲人的狩獵組織,也與滿族的形成有著直接的關係。明朝末期盤踞在東北地區的除了蒙古人和明軍以外,主要是建州、海西和野人女真三大部分。野人女真又稱為東海女真。
  • 清滅亡後,高高在上的八旗貴族去了哪裡?男人拉黃包車,女人更慘
    清朝滅亡後,曾經高高在上的滿清八旗貴族去了哪裡?滿清八旗子弟有多慘? 而另一方面,縱使這些八旗子弟有足夠的積蓄,但是他們也不能坐吃山空啊。以他們奢侈揮霍慣了的性格,這些積蓄怎麼夠用呢?
  • 清朝「八旗旗主」有多厲害,為啥文武百官,甚至和珅都要跪迎?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清朝與其他朝代最大的區別就是特別注重嫡系,滿清八旗是清朝打天下的基礎,也是朝廷最親近的一支部隊。八旗兵全部訓練有素,由八旗旗主率領,在清朝有相當高的地位。清朝「八旗旗主」有多厲害,為啥文武百官,甚至和珅都要跪迎?
  • 養一個八旗子弟得花多少錢?仔細算一下才知道,滿清不亡倒是奇蹟
    八旗制度作為八旗子弟最根本的軍事單位,為滿清的崛起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與犧牲。因此,在滿清奪得天下後,給予八旗子弟的回報異常豐厚,很多八旗子弟一生不需勞作,由當局專門撥款養著,如遇戰事,他們就得上陣殺敵。
  • 清朝「選秀」幾乎囊括八旗所有的適齡女子,為什麼照片中那麼醜?
    但是我們在看清朝時期一些皇后乃至皇妃的老照片時,卻讓人大失所望,照片中的女人大多數都是其貌不揚,有的甚至可以用醜這個字來形容,讓人造成了強烈的反差感。這時不禁產生一個疑問,清朝時期的選秀女幾乎能囊括八旗中所有的適齡女子,為什麼選出來不是美若天仙,反而相貌普通呢?
  • 清末時,滿族八旗子弟紛紛改為漢姓,他們都改成姓什麼了?
    漸漸地,清朝統治者發現,不但滿語不好推廣,滿文推廣起來也非常費力。上朝的時候不得不使用兩種語言,奏摺中也不得不實行兩種文字。而且那些不爭氣的滿人還被漢人的生活習俗所感染,姓名習慣也向漢人靠攏。乾隆時期曾經下達過一個內部通知,禁止滿人姓氏漢化,違者不予錄用,但收效甚微。
  • 清朝八旗中哪個旗地位最高?並不是正黃旗
    1601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創立了八旗制度。最初,只有正黃、正白、正紅、正藍4旗。到1615年,增設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制度得以完備。後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按照滿八旗制度,建立了八旗蒙古、八旗漢軍。
  • 滿洲各大姓氏在八旗的分布
    上述佐領之外,還有東北邊區索倫等的民族所編成的滿洲八旗佐領,及康熙時期編立的新滿洲佐領。各個駐防城建立八旗官學,吸收新滿洲兵丁及其子弟入學,踐習「清語騎射」。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題準,黑龍江將軍所轄「官兵內有新滿洲、席北、索倫、達呼裡等,應於墨爾根地方兩翼各設學一處,毎翼設教官一員,將新滿洲、席北、索倫、達呼裡及上納貂皮達呼裡等,每佐領選取俊秀幼童各一名」,入校學習。清廷的不斷地教化,使新滿洲同舊滿洲的差距日趨消失。《寧古塔記略》記載,新滿洲人「賜以官爵,亦不知貴」。
  • 清朝的將軍、提督、都統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
    我們在看關於清朝時期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裡面一些人物是某某將軍、某某提督、某某都統,這些都是清朝武官的職務,那麼這些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呢?清朝官制共分九品十八個級別,每個品級裡有正、從之分。將軍、提督、都統全是高級武官。
  • 清朝的「國立重點學校」了解一下
    在當時可是相當困難的這些「國立重點學校」培養出了一批批滿漢兼修、能文能武的青年才俊那麼今天小志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清朝時期八旗子弟們是如何上學的吧!在八旗制度下,清代旗人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體系之中,特別是在對子弟的教育方面,旗人享受著普通民眾望塵莫及的福利待遇——義務教育制。八旗官學為清代的學校名稱。清朝定都北京後,為了便於統治管理,在居住上實行的是旗、民分城居住的制度,內城的房舍給旗人居住,由八旗分立四隅八方,原來在內城居住的漢民、回民等一律搬到外城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