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結核病須要採取綜合措施,其中一個重要部分就是保護易感人群,而種卡介苗則是一種被廣泛採用並行之有效的辦法。
資料:卡介苗是一種減毒、弱毒的活菌疫苗。通過人工的方法,使未受感染的人產生一次輕微的感染,沒有發病的危險,從而產生抵抗結核病的能力,減少結核病的發生。
在結核病發病較高的地區,接種卡介苗在預防結核病,特別是可能危及兒童生命的嚴重類型結核病,如結核性腦膜炎、粟粒性結核病等方面具有相當明顯的作用。卡介苗接種的主要對象是新生嬰幼兒。卡介苗接種被稱為出生第一針,所以在產院、產科出生的新生兒一出生就應接種。如果出生時沒有及時接種,在1歲以內一定要到當地結核病防治機構或其他的卡介苗接種站去補種。
但是,據統計,我省兒童結核、原髮型肺結核所佔的比例很高,佔全部肺結核病例的30%。許多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生下來便接種了卡介苗,這可以有效預防結核病,很放心。但實則不然,接種和成功接種卡介苗結果完全不一樣。楊主任介紹,由於接種卡介苗的技術難度較大,目前我省卡介苗接種的成功率僅有50%甚至更低,這意味著接種卡介苗的嬰兒當中,只有一半對結核病產生了抵抗力.
還有部分農村鄉衛生員甚至一些醫院的免疫科醫護人員,也因畏難而「假種」卡介苗,即只將針打進去,而不注射適量的疫苗。接種卡介苗後會在接種處出現一定的肌膚反應,如此產生的痕跡稱卡痕,據一項我省某市的抽樣調查表明,在接種卡介苗的兒童中,卡痕形成率為85%,而其中僅39.7%的卡痕合格,這說明卡介苗的接種質量不夠理想。那麼,如何知道自己的孩子接種卡介苗是否成功呢?楊主任介紹,在接種完卡介苗三個月後,家長應帶孩子到結防所做一次結核菌素(PPD)試驗,如果不成功,應及時進行補種。
另外,兒童感染結核後有一部分可以不用治療而自愈,但體內仍存留有一定數量的細菌,在機體抵抗力減弱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大量繁殖導致發病,這稱為內源性復燃。楊主任說,預防此種情況一方面要注意卡介苗的接種是否成功,另一方面,如果有與肺結核病人密切接觸的經歷,應到結防所門診檢查諮詢,必要時可進行預防性服藥。
作者: 來源:金黔在線—貴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