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2020-12-13 中國教育新聞網

摘 要:地方應用型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主體,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智力、技術和文化支撐。在新時代如火如荼的「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高水平建設關乎國家社稷,關乎民生福祉。要著力「八個轉變」,深化內涵建設;要著力平臺打造,履行使命擔當;要著力辦學效益,提升實力水平。

關鍵詞:應用型大學;高水平;一流'

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誌。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斷深化,「雙一流」建設大力實施,同時,地方高校應用型發展政策不斷完備,地方應用型大學正面臨推進高水平建設的難得機遇和良好氛圍,辦學活力不斷釋放。合肥學院(以下簡稱學校)長期致力於應用型發展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在與德國長期合作的基礎上,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創新,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辦學之路,取得了一定成效。

著力「八個轉變」,深化內涵建設

2003年,學校率先提出「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的辦學定位,並且在全校得到實施。在過去的十五年中,學校一直不斷在對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體系化建設進行探索,著力突破同質同構,系統構建了「八個轉變」應用型大學建設理論與實踐體系。

1.辦學理念向「應用型」轉變

為突破高校同質同構的問題,2003年,學校提出建設「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的辦學定位,通過國際化的理念、思路和平臺推動學校發展,同時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2010年,針對應用型本科是否是高等職業教育問題,提出堅持以「科學為基礎,應用為重點」;2013年,針對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提出要堅持應用型定位,深化「校企合作,產學研合作」。

2.專業結構向「需求導向」轉變

為使學科專業服務區域發展,與區域產業結構對接,學校根據社會需求設置專業;突破學科定勢,設置新專業;根據模塊化教學體系,增加專業社會適應性。例如:圍繞合肥市支柱產業,學校及時調整設置機械電子工程、物流管理、會展藝術與技術、交通工程等新專業,強化對區域產業發展的支持。目前,學校專業密切對接合肥八大支柱產業;根據企業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設置學科交叉專業,如創辦目錄外專業—經濟工程專業(已通過德國專業認證),培養既懂技術又懂經濟的管理人才;採用模塊化教學體系,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和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嵌入式硬體拓展模塊,滿足企業對該領域人才需求。

3.培養模式向「產教深度融合」轉變

產學研合作育人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應用型高校要建立「全過程、一體化」產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把產教深度融合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要從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人才培養過程、質量保障體系等各環節實質融入,推進一體化的建設,而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和概念。實踐中,不同類型的高校應該有不同的定位、目標、路徑、方法。

4.課程體系向「能力導向」轉變

實現從「知識本位課程體系」向「能力本位課程體系」的轉變,即不過分強調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內在邏輯性,以專業為導向,以職業或行業所需的知識、技術或技能為中心,注重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有機融合起來。這是非常重大的一個改變,要求基礎課要適用,課時適當下調;專業基礎課要管用,優化和整合課程內容,降低重複性;專業課要理論聯繫實際。

同時,學校提出了「課程結構模塊化」的新教學理念,並已經完成了25個專業的課程結構模塊化教學改革。「模塊化教學」堅持能力導向的教學理念,轉變傳統人才培養的「知識輸入導向」為「知識輸出導向」,關注的是學生學完一個模塊以後就能獲得哪些方面的能力,而不是教師要講什麼。學校不斷完善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的邏輯步驟,即深入行業企業調研→確定專業核心能力→分解為若干個子能力→確定子能力的知識點→構建模塊→組建模塊化課程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當前,學校正在不斷深化拓展模塊化課程體系改革,增加了「關鍵能力」模塊,把專業以外的、學生適應職場發展的重要能力納入進來,如交流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協調能力等;還把創新創業實踐、「雙師型」課程、企業課程融入到整個教學模塊當中,提升學生適應職場和創新創業能力。同時,在課程開發和構建中引入行業最新技術及規範,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整合,形成模塊化課程教材。

5.教學過程向「以學為中心」轉變

落實「以學為中心」理念,從制度、方法、考核和保障上,系統構建教學新機制,促進「教」與「學」的統一。

第一,理念。將傳統的「以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為中心」,由以往只關注對教師「教」的考核,轉變為更加重視對學生「學」的考核,圍繞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和全面發展、個性化發展,設計教學制度體系。

第二,制度。將過去以教師「教的工作量」為核心的學分計算方法,改為以學生「學的學習量」為核心的學分計算方法,有效規劃學生課內外學習,有目標地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不同類型高校要結合實際建立不同學習量的基本辦法與標準,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第三,方法。積極開展教學方法改革,引進了很多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如項目教學法、翻轉課堂、項目式學習(PBL)等。在這些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中,履行教育教學任務的教師尤為關鍵。

第四,考核。注重過程考核,同時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的評價,不斷完善自主學習考核方式、內容,實現從單一知識評價向以能力評價為主的多元化評價、綜合性評價轉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第五,保障。建立以學為中心的服務體系,鼓勵學生開展團隊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加強信息化、圖書館、教室、實驗室管理,實施開放制度,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保障。

6.師資隊伍向「雙能型」轉變

「雙能型」教師是指教師需具備教學能力和產學研合作能力。例如:德國要求應用型大學教師必須博士畢業且有五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瑞士要求應用型大學教師必須博士畢業且具有10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所以,如何把「雙能型」師資隊伍建立起來,企業工作經歷非常重要。為打造「雙能型」師資隊伍,學校採取了鼓勵教師開展產學研合作、引進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教師到企業掛職鍛鍊等辦法,同時,制定了「雙能型」師資認定標準,實施了教師能力提升計劃。目前,學校專業課教師「雙能型」佔比56.46%,工科佔比64.29%。

7.資源保障向「兩個開放」轉變

資源對地方高校非常重要,要在三方面實現資源保障向地方和國際開放。在師資隊伍方面,要實施對國外高校、行業企業的「開放式引入」。在平臺建設方面,要搭建高水平產學研合作平臺,依靠平臺申請科研經費和進行人才培養。在資金支持方面,紮根地方土壤,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

8.質量評價向「兩滿意」轉變

建立25個主要環節質量標準,將學生評價、畢業生跟蹤調查、用人單位走訪、招生就業評價、第三方評價等納入評價體系, 實現內部評價向內外結合轉變。實現人才培養質量觀的轉變,把「學生滿意」和「社會滿意」作為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

著力平臺打造,履行使命擔當

1.打造高水平產學研平臺,服務區域創新發展

地方高水平應用型大學一定要打造高水平產學研平臺,服務區域創新發展。學校和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安徽省巢湖汙染治理研究院建在學校,和世界十大環保集團之一的德國歐綠保集團共建中德固體廢棄物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固廢處理、環巢湖治理、電子垃圾處理、汽車垃圾處理等。與德國下薩克森州共建中德環境技術轉化中心,與德國柏林水務公司等一批在華的德資企業全面合作,促進環境技術在中國的轉化。在工業設計方面,與深裝融電集團共建研發中心、產學研合作中心,學生在中心真學真做,培養高素質工業設計人才,促進工業設計創新與技術融合。

2.打造高水平科學研究平臺,傳承發展區域文化

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要堅守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傳承地方文化。學校傳承研究合肥文化,先後做了劉銘傳研究、朱子研究、淮軍文化研究、環巢湖文化研究、合肥文化研究、廉政文化研究、合肥旅遊研究等。承辦了「海峽兩岸(合肥)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學術研討會」,編撰了《大湖名城—合肥地域文化研究叢書》、承擔「傳統文化傳承、創新與價值轉化」重大項目《大湖名城—合肥文化十講》。

3.打造高水平國際合作平臺,推動區域開放發展

地方高校要站在國際化的平臺推動區域的開放發展。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認為,安徽對德國合作有「三大」重點,即大眾汽車、大陸輪胎、大學(合肥學院)。學校與德國、韓國、日本、美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愛爾蘭等國家的六十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建立「中國安徽—德國中心」和「中國合肥—韓國中心」,幫助合肥市與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市、羅斯託克市、韓國瑞山市結為友好城市;助力黃山市與德國施特拉爾松德市結為友好城市。此外,學校和全球中小企業聯盟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協助安徽省承辦世界製造業大會;協助合肥市引進德國大陸集團輪胎公司、西偉德集團;協助合肥市引進「韓國城」等項目。

近年來,學校先後成功舉辦了十屆「中德應用型高等教育研究與發展論壇」、五屆「環境知識與技術轉化國際會議」以及「面向21世紀新農村建設中韓學術研討會」「2007旅遊教育與旅遊管理亞太國際論壇」、國際節能技術建築平臺會議一系列國際學術會議。2016年8月30日,德國總理默克爾為安徽省在西歐的第一所孔子學院—由學校共建的施特拉爾松德孔子學院揭牌。

著力辦學效益,提升實力水平

1.本科生培養質量高,社會聲譽好

地方應用型大學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學科競賽。近五年來,學校在校生獲省級及以上獎2,403項,其中國家獎779項,國家級及以上科技創新類獎296項;全國普通本科類高校團學創業教育45強;獲省級及以上創新創業項目1,991項,獲省級「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賽獎項41項,國家級銅獎6項。

2.學校社會聲譽不斷提高,招生形勢好

學校2015年和2016年文科、理科招生均位居省內二本批次高校第一。2016年,部分專業列入一本招生。2017年,主體專業進入一本招生。2018年,整體進入一本招生。學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被授予「全省就業工作標兵單位」。學校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3.在全國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2009年,教育部高教司來學校調研,形成了《有關合肥學院等地方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調研報告》,將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總結為七條經驗、三點認識和四條建議。2015年,教育部第63期《簡報》做專題推廣。2017年,《中國新建本科院校質量報告》將學校經驗專題總結為「安徽現象,合肥模式」。全國527所高校、1,300餘批次來校調研。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教育廳(委)高教處處長集體來學校考察。學校作應用型人才培養報告32場,創辦《應用型高等教育研究》,搭建國際交流和研究平臺。安徽省教育廳、長三角地區分別成立了以學校為常任主席單位的安徽省應用型高校聯盟、長三角地區應用型高校聯盟。(作者蔡敬民,系合肥學院黨委書記)

(文章根據作者在「第二屆全國城市型、應用型大學建設論壇」和麥可思2018年高校管理論壇上的報告整理而成)

《北京教育》雜誌

相關焦點

  • 加快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中國江蘇網訊 新時代,一大批應用型轉型標杆院校勇立潮頭,成為優化區域高等教育結構、服務區域產業發展的生力軍。16日,省人大代表、無錫太湖學院黨委書記金秋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暢談如何加快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 皖江工學院:建設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 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
    作為一所以工科為主、以水利為特色的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皖江工學院建校12年來,始終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導向,不斷優化專業布局,注重高質量人才培養,先後向社會輸送各類人才3萬餘人,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 地方應用型大學,何為高水平
    地方應用型高校是高等教育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力量。建成特色鮮明的地方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是地方高校的戰略目標。但何為地方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地方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應該是定「根」在地方,「生長」於地方,「成長」於地方,與地方共生共榮;應該是定「位」在應用,高校人才培養的生命力在於應用,科學研究的源動力在於應用,彰顯地方大學的「應用」價值觀;應該是定「標」在高水平,在全國地方應用型高校的參照系中位居一流,在服務區域發展和產業轉型的貢獻度上「有為」「有位」,凸顯地方大學的學科專業優勢。
  • 以改革為動力 紮實推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
    摘 要:應用型大學建設問題,表象上是如何合理劃分大學類別,其實質是高等教育、高校如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要更新辦學理念,要在辦學體制、人才培養模式、教師培養機制、高校評價體系和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以此推動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建設。
  • 山東省推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魯辦發〔2016〕19號),促進高校轉型發展、特色發展,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制定我省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實施方案。
  • 黃山學院:聚力青春建設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
    黃山學院:聚力青春建設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 2020-12-04 11:33:02   來源:安青網
  • 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需要重點研究的幾個問題
    摘 要: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乃至普及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重心下沉,更大程度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多規格、多樣化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大學選擇錯位發展、特色發展的戰略是必然的。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是新時期以來國家在高等教育發展方面的重大戰略舉措,教育部為此制定了鼓勵支持應用型大學發展的政策。
  • 上海被低估的大學,是上海高水平地方應用型高校建設單位
    上海被低估的大學,是上海高水平地方應用型高校建設單位上海如今在我國區域的經濟發展中是非常強大的,很多城市資源都能體現出比較強的社會意義和欣賞魅力,同時在對不少遊客而言,上海的旅遊欣賞價值也很大,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風景區的發展,都成為了市民心中文化的代表,而且像如今上海教育產業的發展,則也是其中很關鍵的組成部分,畢竟很多上海的大學發展實力還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 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商學院國際化建設研究聯盟在京成立
    中國網10月27日訊 「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商學院國際化建設研究聯盟」今日在京成立,來自北京、上海、天津等21省市60餘所地方高校商學院參加了聯盟成立大會。北京聯合大學黨委書記韓憲洲、西安工業大學副校長陳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毛基業、臺灣雲林科技大學特聘教授柳永青等應邀出席大會,會議在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舉行。大會圍繞新時代的商科教育發布了會議共識,在全國本科教育大會「四個回歸」指導下,以本為本,優化本科階段商科教育;評建結合,借鑑商科認證國際範式開展專業建設;使命驅動,成就全體學生,發展所有教師,服務每個利益相關者。
  • 明年遼寧計劃建成10所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日前,本網從遼寧省教育廳獲悉,遼寧計劃於2022年建成10所左右全國高水平應用型大學,進一步推動遼寧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 據悉,到2022年,遼寧計劃打造10所左右全國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10個左右省內普通高校綜合性現代化基礎實驗實訓教學開放共享平臺。
  •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張崢副院長一行出席第三屆高水平應用型高校...
    張崢副院長一行出席第三屆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商學院國際化建設研究聯盟年會2020年12月11日,第三屆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商學院國際化建設研究聯盟年會在上海舉行,受到疫情因素影響,本次會議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來自全國18所院校的領導嘉賓到現場參會,在線觀看人數達到1300餘人。
  • 廣西科技大學舉行第二屆黨代會 努力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中新網廣西柳州1月14日電 (王以照 覃愛媚)中國共產黨廣西科技大學第二次代表大會13日在廣西柳州市舉行。廣西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滿昌學在會上作報告時指出,努力建設國內先進特色鮮明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支持廣西和柳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滿昌學代表學校黨委向大會作了題為《立德樹人固根本 凝心聚力謀發展 開啟建設國內先進特色鮮明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新徵程》的報告。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召開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座談會
    未來網高校頻道1月13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胡芳)1月9日,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座談會在致遠講堂召開。全體校領導,中層幹部,教授,副教授及系主任、副主任代表近300人參加。該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蔣毅堅主持會議。
  • 高校分類對新建地方應用型大學的啟示
    本文通過對高校分類與辦學定位的關係梳理和對國內外頗具代表性的高校分類進行評析,概括提煉了我國應用型大學的應然職能和主要特徵,在此基礎上,嘗試提出應用型大學建設的基本方略,為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和應用型大學零基礎籌建提供決策依據和實踐參照。
  • 蔣昌忠鄭建新調研長沙學院 全力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更好服務...
    蔣昌忠鄭建新調研長沙學院全力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更好服務長沙經濟社會發展智慧長沙6月23日訊(長沙廣電新聞中心全媒體記者 肖航)今天,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蔣昌忠蔣昌忠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兩山」(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建設,依託長沙學院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好馬欄山新媒體學院,是落實省委省政府「兩山」戰略、加快推動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發展的重要舉措。長沙學院要切實肩負起建設馬欄山新媒體學院的重任,創新體制機制,加快籌建步伐,早日為為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 廣東科技學院召開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廣科模式」研究專題研討會
    中國教育在線訊  11月22日下午,廣東科技學院在南城校區行政樓512會議室召開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廣科模式」研究專題研討會。廣東省教育廳原副廳長魏中林教授,學校副校長李才、副校長王彥斌,各專題組主要成員參加了會議。本次會議由質量監控中心副主任邱林潤主持。
  • 台州學院: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成效顯著
    學校在高水平地方性應用型大學建設方面走上快車道,廣大教職員工對教學、科研積極性高漲。服務地方、服務企業方面也做出巨大成效,形成特色優勢。」12月中旬,台州學院本科教學審核評估整改工作反饋會上,教育部審核評估專家組組長、杭州醫學院黨委副書記李俊偉頻頻點讚。審核評估,是全面提升本科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
  • 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專業建設及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摘 要:地方應用型高校內部專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是完善專業教學建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要舉措。對標採取的專業建設舉措針對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專業建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浙江外國語學院經過實踐探索,在制定出了科學、合理、規範化的專業評估指標體系的同時,對標評價體系下採取了一系列專業建設舉措。1.立足行業企業需求,加強課程應用型改造。
  • 百色學院建校80周年 革命老區將建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百色學院校長金長義表示,該校將植根百色,服務廣西,面向全國,對接東協,建設為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1938年,廣西省立田西師範學校在抗日烽火中誕生,成為廣西較早建立的兩所省立師範學校之一。在之後的發展歷程中,該校幾度更名,且隨著百色市民族師範學校和百色民族中等專業學校的加入,於2006年2月經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百色學院。
  • 長春工程學院成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A類高校
    》(吉教聯〔2020〕5號),公布特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高校名單,長春工程學院入選吉林省特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A類建設高校名單。   多年來,長春工程學院一直致力於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目標。2001年,長春工程學院作為發起單位之一,成立了「全國應用型高校聯盟」;2011年,學校成為吉林省僅有的2所「國家特需」碩士研究生培養高校之一;2017年,學校成為國家應急管理部與吉林省共建高校;2018年,學校成為教育部「新工科」綜合改革類項目實施高校;2019年,學校成為吉林省轉型發展示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