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臺灣美術家許郭璜先生的水墨畫賞析

2020-12-24 收藏之旅

中國水墨繪畫藝術,是畫家透過自然的情景交融而傳移摹寫。十九世紀以來的「西學東漸」、傳統社會價值的變遷及西方制度的引進促使中國畫家們尋求迎合新時代的出路,由此發展出一套融合中西的「寫生」概念。臺灣地區水墨繪畫承襲徐悲鴻《中國畫改良論》的觀點,遵循作畫要「惟妙惟肖」「寫實主義」「直接師法造化」的寫生觀念,更明確地倡導「素描為一切造型藝術之基礎」,迅速改變了中國畫學習的態度、方法與審美觀念。在這種環境下培養起來的學生,承繼了傳統畫學精神,透過用筆技巧,建立起新形式的多元並呈的水墨畫風格。

許郭璜溪回山石間 ,2011年作,紙本設色,以長直筆皴法,描寫花蓮的山間溪壑,意于堅硬的自然斷層的巖石。巧妙的以細長的溪流作為虛處,迴環婉轉的貫穿空間,添增畫面構圖的趣味,以呼應山水主題的畫意。

許郭璜《漱玉》 ,2012年作,紙本設色,藉由流水從上至下的的迴環婉轉的空間,並以高彩度的設色,以及細緻綿密的皴筆,與王蒙《具區林屋圖》有異曲同工之妙。

許郭璜《深山 》,2013年作,紙本淺設色,構圖滿幅式的布局,以層迭向後堆高,僅留山壁峽谷間的虛白,襯託出崖上的松樹姿影,呈現雄鬱渾厚的景象。

許郭璜《松埔暮煙》,2006年作,紙本設色,篆書「松埔暮煙」四字為題,山石由下堆棧而上,貫穿畫面的中軸,並施以花青、石綠等重色,烘託翠綠的山色,部分的絳赭設色,以呈現暮色的陽光折照。畫下以濃墨描寫檳榔樹叢,以白粉施以雲霧圍繞其間。

許郭璜《玉裡》,2010年作,紙本淺設色,描寫舊稱「璞石閣」的玉裡景色。山體布局呈左右交互堆棧而上,之間留白呈現S型迴環婉轉,在濃厚的山體之間,更被凸顯出氤氳迷離的山色。

許郭璜《璞石閣暮色》,2006年作,設色紙本,描寫舊稱「璞石閣」的玉裡景色。構圖由數個山體構成,由下延伸而上,每座山石之山頭,略從畫幅右邊往左方而下的斜式構圖,以赭石、朱紅等色,施以遠景山頭,暗示暮色景致。

許郭璜《錐麓古道》,2010年作,設色紙本,描寫中橫錐麓古道,為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蹟,山體幾乎全由大理巖構成。通體以皴擦渲染表現峽谷峭壁的本質,間布樹叢、苔點,局部施以石綠,以示潤翠之夏天景致。在虛白峽谷間點景吊橋一處,以示可遊可行之境。

(待續)

相關焦點

  • 「杜家」圖像——談杜大愷先生的水墨畫
    原標題:「杜家」圖像——談杜大愷先生的水墨畫 水墨在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面對深厚的文化傳統和無數偉大的經典,在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遷的境況下,如何走自己的路成為一個問題。杜大愷先生的藝術實踐提供了一種富有啟發性的解答。 杜大愷先生的藝術生涯豐富多彩,其藝術創作涉及油畫、水彩畫、壁畫、裝飾繪畫、工藝美術設計等多個領域,這一「多面手」的藝術氣質和多樣化的藝術實踐,為其進入水墨畫這一最傳統的中國藝術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 會意水墨畫與風水禪意畫創始人王廣然作品被百餘國家收藏
    在中國當代藝術家中,作品能被國外大使館以及國際權威美術機構收藏的並不多,而有這樣一位藝術家,他的畫作不僅被一百多個國家的大使館、國際美術機構以及國外書畫界名流大量收藏,還得到原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趙忠祥、中國國家畫院名譽院長龍瑞、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等眾多名家的好評,同時他還開宗立派
  • 「津門網」做人當若竹,虛心且有節——何加明水墨畫賞析
    自幼酷愛書畫,師從著名書畫家、作家、詩人蔣義海先生,所畫蘭、竹、山水、魚蝦及左右書法作品廣受社會好評,部分作品已被一些知名企業家、藝術館、博物館、收藏家收藏,其一部分作品榮登2018年5月20日中日商報。現為南京名人藝術研究院特聘為高級書畫師,揚州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 中國水墨畫大師精選作品,超讚的古風水墨畫欣賞
    水墨畫可以說是國畫了,在很多人眼中國畫往往是大家都喜歡的畫作,今天給大家精選一些中國水墨畫都是大師級人物畫出來的作品,每一幅圖都像是有生命一樣,跟愛畫君一起來欣賞一下吧!用一句詩來形容下面這組圖「更將繪畫乾坤手,閒寫山花野鳥來」,這組圖很有意境啊,畫師在小動物中的刻畫非常仔細,可以說是非常好的水墨畫作品了。唐雲這組花鳥意趣圖大家覺得怎麼樣呢?可能有不少人還是比較喜歡寫這種花鳥水墨畫的吧,既然如此這組圖應該是很多人都比較喜歡的了。
  •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可愛的小雞(水墨畫)
    【設計思路】  中國水墨畫,是我們一種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民族間美術,在幼兒園開展水墨畫教學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畫具有簡練、概括的特色,用毛筆蘸墨畫畫。可大可小,可粗可細,可幹可溫,揮灑自如,變化無窮,痛快淋漓,中班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觀察事物的能力也有明顯的提高。
  • 郭全忠藝術特徵——鄉土表現性水墨畫
    郭全忠先生郭全忠,1944年生,祖籍河南。1969年畢業於西安美院。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會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畫學會理事,西安美院客座教授,陝西省文史館館員,陝西美協顧問,原陝西國畫院人物畫家、副院長。
  • 水墨山水畫文本翻譯練習
    在小組成員閱讀完後一致認為許先生的翻譯版本最能夠傳達原作的內涵。一方面,儘管轉換成了英文,但我們能夠看到許先生儘量通過詞語的選擇保留原文的韻律美。其次,許先生在翻譯過程中最大程度地表現了原作的意境美。以標題為例,沒有將「居」字專門譯出。
  • 「兩岸情深」臺灣李沃源先生彩瓷水墨畫展榮成展出
    中國臺灣網4月13日榮成訊 4月10日,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為主題的「兩岸情深」臺灣李沃源先生彩瓷水墨畫暨藝壇精英書畫邀請展,在山東榮成市文化產品展覽中心開展。榮成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瑞英在開展當天,和眾多市民、藝術界人士一同觀展。
  • 「翁氏家藏」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開展啦!
    翁萬戈與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結緣甚早,他曾說過:「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看中國畫,我的整個人生都和中國書畫聯繫在一起。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是我來美國後到訪的第一家博物館,這裡也是我很有歸屬感的一個地方。我很高興我的家藏最終和博物館館藏匯聚在一起,猶如命運使然。」除了大方捐贈藏品外,翁氏本人也是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的長期資助人。
  • 著名臺灣畫家廖文潭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原標題:著名臺灣畫家廖文潭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1963年生於臺灣臺中市,祖籍福建詔安。室名綠竹堂,別號避世山人。擅中國山水畫、西畫、雕塑。自幼習畫,從1987年開始從事中國水墨畫創作及教授書畫,潛心於中國水墨畫的研究與創作。
  • 「他把人物當花卉來畫」 感受大家周昌谷水墨魅力
    其中,由周昌谷夫人王含英捐贈給周昌谷藝術館收藏的《黃賓虹像》,也將在此次展覽中展出。本期《溫州寶藏》就帶你 欣賞 這幅畫作,感受一下浙派人物畫的水墨魅力。他把人物當花卉來畫《黃賓虹像》長92.8釐米,寬61.2釐米,畫於1959年秋,中國畫大師潘天壽親筆用篆書為之題寫 畫家黃賓虹先生之像 ,落款 一九五九年盧橘黃時,壽題 。這幅《黃賓虹像》畫的是黃賓虹先生對景寫生的情景。
  • 如何使小孩子產生學習水墨畫的興趣
    藉助水墨畫表達心中的興奮之情,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些作品將成為孩子心中的珍寶,蘊含著東方美學的高雅墨趣 ,筆墨既能協調手部肌群,促進兒童大腦發展,又可以鍛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感。因而,在當代美術教育中應更加重視水墨畫的教育教學。水墨確立的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造原則,「氣韻生動」的審美標準,並有「以形寫神」「得之象外,緣物寄情」等藝術理論,這一特點為學生提供了張開他們想像的翅膀。
  • 畫家謝君畫猴 筆墨演繹「大聖」神採
    在中國水墨畫裡,猿猴更是別有一番靈趣。」  作品賞析  「寫意精神」是中國傳統繪畫的精髓,也是近幾百年中國水墨畫與書法藝術提煉出來的核心問題。  作品賞析  謝君通過不斷的潛心研究北宋猿猴畫大師易元吉、南宋的著名水墨畫家僧法常、清時代的沈銓、晚清畫家高奇峰和近代我國一代畫宗張大千筆墨下的猿猴,總結和練就了具有個人畫風的
  • 水墨飄香 雅韻校園——清城區第三幼兒園「水墨校園」「清遠市幼兒園水墨畫教學與創作基地」授牌儀式暨家長體驗式課堂活動
    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更好地推動幼兒園水墨畫教學與創作,打造書畫校園,讓家長和幼兒充分體驗幼兒園水墨活動,11月10日上午, 清城區第三幼兒園隆重舉行了「水墨校園」和「清遠市幼兒園水墨畫教學與創作基地」授牌儀式活動暨市級重點課題「基於《指南》背景下,家長科學運用《指南》的實踐研究」家長體驗式課堂活動。
  • 水墨山水畫入門技巧,簡單又實用
    中國國畫發展至今已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也出現了很多的分支,水墨山水畫就是其中的一個分支。水墨山水畫自唐朝開始到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法體系,現在也有許多優秀的水墨山水畫畫家,下面一起欣賞國家一級美術師諸明的江南水墨畫,並學習一些水墨山水畫入門技巧吧。
  • 新形態——中國當代水墨畫六人展即將在銀帝藝術館啟幕
    多年來致力於中國水墨當代性的創作,作品曾在佛羅倫斯雙年展、羅馬雙年展、「藝術北京「、「藝術西湖"等展出。2019年5月在中華世紀壇藝術舘舉辦《藩籬一一呂建富創新藝術2019春季首展》。中國《美術報》、加拿大《高度》、日本《美術新聞》曾登載藝術家簡介和作品。
  • 杜大愷水墨作品展開幕 以平常心畫平凡物
    《徽州》 杜大愷 水墨 63×93cm 2014 1990年,年屆中年的杜大愷因心性所致,投身於水墨畫的探索與實踐當中。他秉持「因為平凡,故有恆長」的理念,以平常之心,畫平凡之物。他說:「畫眼睛看見的世界,不為別的,惟因其真實,沒有什麼比真實更可寶貴。」杜大愷以賞鑑之眼沉靜地觀察,將自身融入其中去體驗、尋找、發現美,由此以筆、墨、色淋漓盡致地將之表現,化凡俗以非凡,熔平常以新奇。他孜孜以求地探索,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表現形式,令人印象深刻。
  • 吳冠中畫作賞析——水彩與水墨的融合
    吳冠中的水彩畫作品可以稱為中西合璧的典型代表。由於種種原因對吳冠中水彩畫的研究遠不如對其油畫和水墨畫的研究深入。其實,相比較而言,吳冠中最早被人所熟識的不得的油畫,也不是水墨畫,而是水彩畫。雖然吳冠中水彩畫的藝術風格隨著年代的推移有所變化,但是從總體上看,吳冠中的水彩畫作品在融合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精神這一點上,是十分突出的。
  • 畫竹子的畫家 水墨竹子畫欣賞
    畫竹子的畫家,張小偉國畫竹子/水墨竹子畫欣賞。從古至今,竹子都是文人雅士的最愛,他們以竹自居,多因竹子本身的幾大特點。竹子堅強,不管環境如何艱苦,竹子總能鬱鬱蔥蔥;竹子虛心,田野巨竹也好,房前竹枝也好,大都空心,從不妄自尊大。因此,竹子便成了畫家、詩人吟詠的對象。
  • 杜大愷水墨作品展亮相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1978年考入當時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師從祝大年先生。1980年從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張仃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研究所所長、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執行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