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忌日」白求恩被他感召到中國,愛因斯坦曾為他通電蔣介石

2020-12-11 年之父

1936年,一個中國教育家出訪了歐、美、亞、非的28個國家,一方面宣傳抗日救國,一方面介紹中國的大眾教育運動。

在這期間,沈鈞儒等七位民主人士在國內因為要求停止內戰、一直抗日而被蔣介石政府逮捕。教育家得知消息後,立即聯絡杜威、愛因斯坦、羅素等世界著名人士聯名通電蔣介石,要求釋放七君子。

1937年7月30日,教育家應邀參加美國洛杉磯的醫友晚餐會時,恰巧一名加拿大著名胸外科醫師也應邀赴宴。宴會開始前,兩人作了簡短交談。教育家向加拿大醫生介紹了日本法西斯侵華的野蠻行徑及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的情況後,加拿大醫生被深深打動,毫不猶豫地說:「如果需要,我願意到中國去,同你們一塊戰鬥。」

這個加拿大醫生就是白求恩,而這個中國教育家則是陶行知。

育才學校時期的陶行知

陶行知,原名「陶文睿」,乳名「和尚」,祖籍浙江紹興,1891年10月18日生於安徽歙縣西鄉黃潭源村的一個貧寒的教師之家,金陵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曾師從杜威、孟祿、克伯屈等美國教育家。

1917年秋回國後,先後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任職,在這段教育生涯中,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理論。

他特別重視農村教育,認為在3億多農民中普及教育至關重要。於是,先後與蔡元培、晏陽初等人發起成立中華教育改進社、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總會,致力於平民教育運動。

1926年,他發表《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提出「鄉村學校做改造鄉村生活的中心,鄉村教師做改造鄉村的靈魂」的思想。此後,辭去官職到鄉村辦學校,發展平民教育。

在陶行知做校長的過程中,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情:

有一個男生因為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放學後來到校長室、準備挨訓。但陶行知卻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裡,而我卻遲到了。」

男生接過糖果。隨後陶行知高興地又掏出第二顆糖果放到他的手裡,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

男生驚訝地看著陶行知。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壞事作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

男生感動極了,流著眼淚後悔地喊道:「陶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隨即掏出第四顆糖果,說:「為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沒有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

1938年香港平民學校師生歡迎陶行知
陶行知和美國友人給育才學校孩子發讀物

陶行知早年受王陽明的學說影響頗深,對於王陽明的知行觀也有著自己的理解。1934年,他在《生活教育》上發表《行知行》一文,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並改名為陶行知。

表現在實際行動上,陶行知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不僅致力於教育事業,而且還積極地投身於愛國民主運動。

1946年6月23日,上海各界爭取和平、反對內戰代表團赴京請願,在五萬人的歡送大會上,陶行知大聲吶喊呼籲:「國共兩黨剛剛宣布東北戰場休戰十五天,國人也剛剛鬆了一口氣,但是這和平卻只維持了八天!八天的和平太短了,我們需要永久的和平!假裝的民主太醜了,我們需要真正的民主!」

7月,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樸、聞一多先後遭國民黨特務暗殺,陶行知被列為黑名單的第三名。他一方面作好「我等著第三槍」的犧牲準備,一面繼續堅持鬥爭,視死如歸,始終站在民主運動的最前列。

1946年7月25日,因勞累過度、健康過損,再加上李聞二人被害的刺激,陶行知在上海愛棠路愛棠新村13號突然逝世。

曾有民主人士猜測是特務暗害,經沈鈞儒的兒子、名醫沈謙診斷為腦溢血病亡。消息傳出後,毛主席非常悲痛。

陶行知和妻子

主席早年間,曾作為義務教員參與過晏陽初在長沙的平民教育運動,有研究者甚至認為,正是由於受到平民教育思想的影響,主席才覺悟要以簡單、務實和經濟的方式真正地打到民間中去。

在陶行知提倡鄉村教育時,惲代英曾寫信給主席說:「我們也可以學習陶行知到鄉村裡搞一搞。」周恩來在《學習毛澤東》一文中對於此事也有記載。當時的主席正在城市專心做工人運動工作,儘管沒有時間去搞鄉村工作,但從那時起,主席就知道了陶行知的大名,兩人開始交往。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極大地推動了我國近代教育的發展進程。毛主席稱之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宋慶齡譽之為「萬世師表」,而文化巨人郭沫若贊之說:「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後陶行知。」

陶行知去世後,中共控制的陝甘寧邊區「延安中學」改名為「行知中學」。

相關焦點

  • 陶行知:一切為了平民教育
    陶行知小的時候,因家道中落,曾中秀才的父親無力供他讀書,但小行知自幼聰穎過人,被一個童蒙館老師方庶鹹發現,願意免收學費為他啟蒙。七八歲時,其父攜其到休寧萬安鎮謀生,外祖母喜其穎慧,決意著力培養陶行知,先伴讀於蒙館,後師從當地一個著名儒者、前清貢生王藻攻讀四書五經,接受了較為完整的中國古典文化教育。
  •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這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就是陶行知先生。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之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陶行知先生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75年過去,深入學習他的生平事跡和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義。
  • 陶行知——和他的教育理想國,記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本可以成為一個顯臣,一個要角,他本可以安心當他的教授,但他甘心為中國的民主教育辭去教授一職,為中國的兒童教育奔走,他認為中國教育最根本的出路在兒童。他要讓身世悽苦的少年們在國破山河在的時代,讓他們的命運依然有無限可能。
  •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在其逝世後,毛澤東發來唁電,讚譽他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來認為他是「無保留追隨黨的黨外布爾什維克」,宋慶齡褒稱其為「萬世師表」,董必武則稱其是「當今一聖人」。   不僅如此,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學說還廣泛傳播到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多國,對這些國家的教育改革產生了重要的啟示作用。
  • 國難逼迫求創造——陶行知(下)
    5日,李宗仁陪他到廣西,6日在梧州廣西大學演講抗日救國問題,8日到南寧,白崇禧、馬君武、黃旭初等來接。陶在接見記者時說:教育與抗日救國運動應打成一片。11日,應白崇禧之邀到廣西軍官學校演講《中國民族的解放運動》,白聽後甚為贊同;下午又向準備派往各縣的黨務人員及省黨部工作人員演講《中國的出路問題》。
  • 「教師節特輯」姚文採:偉大的教育家,也是陶行知一生的至交好友
    這時候,陶行知從杭州廣濟醫學堂退學轉而考入南京匯文書院,次年轉入金陵大學文科。當時辛亥革命呈現燎原之勢,年輕人們澎湃激昂,個個都有一股子勁頭。年輕的陶行知覺得自己這位留在家鄉的同學,應該進入金陵大學,和他一起為改變中國而努力,於是寫書信,勸姚文採繼續深造。 我們現在無法知曉姚文採接到陶行知的書信後,內心是怎麼想的。
  • 白求恩:33歲娶22歲漂亮姑娘卻離婚,來中國是什麼原因?肅然起敬
    仍然想服務和幫助他人,如果不這樣做,他的良心困擾著他,他會感到內疚。1937年7月30日,中國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應邀參加美國洛杉磯醫友晚餐會,恰巧白求恩也應邀赴宴。在兩人簡短的交流中,白求恩得知中國正經受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心中激起強烈的國際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向陶行知表示我願意到中國去,和你們一起戰鬥。
  •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我們中國著名的教育家,他曾被毛主席評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郭沫若也曾說「兩千年前的孔仲尼,兩千年後的陶行知」,宋慶齡更是評價他為「萬世師表」。通過眾多名人對陶行知先生的評價,我們也可以知道,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對我們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豐富,這裡我們先選擇陶行知先生核心思想理論進行介紹。現在讓我們走進大教育家的知識世界。
  • 【世界行知】在哥倫比亞大學遇見陶行知——重慶育才中學副校長孫朝雲手記
    我相信陶行知銅像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落成,將會成為中美文化交流合作的又一豐碩成果,讓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及光輝形象光照千秋!」雕塑家博傑為這次陶行知銅像安放哥倫比亞大學立下了大功,也為他塑陶歷史寫下了輝煌的一筆,為宣傳陶行知、弘揚陶行知思想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據說,博傑的100多尊陶行知塑像第一尊坐落在自己的家鄉科爾沁,第二尊落戶在南京曉莊師範陶行知紀念館。
  • 陶行知的故事,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以及求學的經歷
    按照古代習俗,小孩到了6歲就要發蒙讀書識字.陶圖1-1行知6歲時因資質聰明,受到村中私塾先生賞識,免費對他進行啟蒙教育.此後,陶行知並沒有馬上進學堂,而是在家中隨父親讀書習字,接受傳統儒學教育.8歲時,進入萬安鎮吳爾寬先生開設的私塾做伴讀。
  • ...陶行知研究會中學教育專業委員會2019年全國學術年會在璧山中學...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30日5時22分訊(趙桂凱)1945年1月28日,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璧山中學東林校區作了題為「創造的社會教育」的演講。他在演講中指出,辦社會教育要用新的眼光和新的精神。
  •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這個人物及其教育思想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考考點之一。陶行知的相關知識點在考試中考查的方式比較多樣化。比較常見的形式是單選題和多選題,時常也會讓考生論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的相關教育思想比較多。很多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認為掌握這部分的知識很吃力。對此,今天就以時間為線索來梳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為大家的備考獻出綿薄之力。
  • 陶行知人物雕像;探尋名人故事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1897年,曾在鄰居家廳堂玩耍,看見廳堂牆上掛著對聯,坐在地上臨摹起來,被鄰村方庶鹹秀才看見,以為神童,免費為其開蒙。後入家鄉蒙童館吳爾寬處就讀。1905年,進入歙縣基督教內地會所辦的崇一學堂,他在睡覺的宿舍牆上,揮筆寫下了"我是一個中國人,應該為中國做出一些貢獻來"的豪言壯語,抒發他滿腔的愛國熱情並激勵自己為祖國早日走向現代化而發奮學習。
  • 陶行知倡導生活教育理論 宋慶齡贊其為"萬世師表"
    他是中國民主同盟的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民主事業的勝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就是被宋慶齡譽為「萬世師表」的陶行知。  倡導生活教育理論  陶行知1891年出生於教師之家,自幼熱愛教育。大學畢業論文《共和精義》的一句話更是點明他投身教育、報效祖國的思想和志向:「人民貧,非教育莫與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與智之;黨見,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
  • 邱滋培:陶行知擇業觀的啟示 | 行知縱橫
    陶行知先生是教育家,也是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在他辦學、教學,創新、實踐的過程中做出了諸多嘗試,尤其是在貢獻社會、服務社會的抉擇方面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人生為一大事來,丈夫志在探新地」「治學不求富,讀書不求官」就充分體現了他的擇業態度。「大事」是從個人角度提出,同時結合了個人需要、社會需要、國家需要。
  • 他為中國教育做出傑出貢獻,用這20經典名言,緬懷偉大的陶行知
    1946年7月25日,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因長期勞累過度逝世,享年55歲。陶行知為中國教育做出卓著的貢獻,1929年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陶行知不僅有教育方面的作品,還在詩歌方面頗有造詣,他的主要作品如下:《中國教育改造》、《齋夫自由談》、《行知詩歌集》、《行知詩歌前集》、《行知詩歌三集》等。今天,我們用陶行知的20句語錄來緬懷這位為中國教育奉獻生命的偉大教育家。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奮鬥是人生的代名詞奮鬥是萬物之父。
  • 陶行知:教育就像「餵雞」,不能按著孩子的頭讓他學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陶行知先生有很多教育理念直到今天也還是處於教育界的前沿,我覺得作為家長,真的要多學一學。陶行知一直提倡「生活教育」,他認為:教育就像「餵雞」,不能按著孩子的頭讓他學!
  • 公私分明的陶行知
    原標題:公私分明的陶行知   陶行知被毛澤東稱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郭沫若曾贊道:「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後陶行知。」陶行知的人格魅力、思想風範,光照千秋、堪稱楷模。他只講付出不求索取,一生清貧;他公私分明,品格高潔,擁有寶貴的精神財富。「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他一生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
  • 崔祖瑛:時代呼喚陶行知
    為此,他一方面介紹西方的教育理論,另一方面也反對盲目「儀型他國」,提出要以科學方法進行教育改革和創新,為實現中國教育的普及化和近代化踏出一條新路,致力於平民教育。他深感到中國教育改造的根本問題在農村。他說:「中國以農立國,住在鄉村的人佔全國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間去的運動,就是到鄉下去的運動。」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須使平民教育下鄉,開展鄉村教育運動。
  • 陶行知:中國最缺民主所以要搞民主教育
    鏡鑑之一:「若無真正之公共教育,真正之民國即不能存在」陶行知早年曾試圖行醫濟世,但廣濟醫學堂歧視不信教學生的作法撲滅了他的夢想。1911年,在金陵大學學習的陶行知開始追隨孫中山,主張民主共和,熱心宣傳民族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