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旅行者出門,會在各大景點之間找些好吃的解決飢餓;吃貨出門,會在三餐之間找些好玩的填充時間。如果你問花花屬於哪一類,至少,離吃貨是不遠的了。因此花花出門,喜歡找有好吃的景點。這次二刷波蘭,在我們的資深國家級嚮導畢達博士的帶領下,來到了位於華沙與格但斯克中間的馬爾堡,一邊和聖殿騎士團的古老城堡見面,一邊吃他們吃過的菜。
馬爾堡的這一座紅色城堡,是歐洲現存最大的磚制城堡,從中世紀開始便屹立在河畔。這裡有完整的供生活和軍事使用的設施,因為內部實在巨大,花花計劃另起一篇文章和大家深入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先關注暴走姐妹花的號,密切留意我們接下來的推送。
今天的主角是位於城堡中心的餐廳,這家餐廳前身是一家咖啡館,後來被很有追求的店主購買下來,變成專門提供十字軍中世紀菜式的餐廳。餐廳名為「哥特」,位於馬爾堡城堡的「中城堡」區域,這裡是駐軍用來接待客人、從事日常事務的區域。
從中城堡走進哥特餐廳,需要往地下走,有一種探索的神秘感。
餐廳的經理,其實也就是這家餐廳的「掌柜」。這位先生在華沙的著名餐廳有多年的大廚經歷,並且也是一位歷史愛好者。他搜集了大量關於當年十字軍東徵的餐飲記載,嘗試了很多方法尋找合適的食材對那些古老的菜單進行還原。菜式絕大部分是600年前住在這座城堡裡的軍隊和騎士食用的。在還原的時候,當然,有些失敗了,畢竟口味和製作方法不一定符合現在的市場;也有一些成功了,變成我們可以暢通品嘗的佳餚。
餐廳的陳設也很有心思,綠牆紅桌布不見俗氣卻只有溫馨,並且營造了濃濃的異域氛圍。花花尤其喜歡餐廳的餐具,有著摩爾人的風情,當然也可以解讀成東歐氣息。牆上是描述關於十字軍典故的畫作,包括洗手間都是同一風格。
首先上桌的啤酒。店主運用了典籍記載的方法,模仿德國十字軍的釀酒工藝用本土的小麥和啤酒花製作,口感既有德國啤酒的濃鬱稠滑,也不乏波蘭系的清新。
哥特餐廳的麵包是他們的一大特色。從原料的選取、發酵的工藝到烘焙的器具技術,都對依照十字軍的隨軍記載進行1比1還原。黃油用了18世紀的配方,口味粗曠口感卻非常絲滑。尤其推薦用來蘸麵包的綠醬,這正正是600年前的德國駐軍配方!清新的蔬菜味道讓麵包不再沉悶,倍覺健康。
波蘭人非常喜愛土豆,但這都是現代的事情了,因為在中世紀時期歐洲不存在土豆這種作物,那是西班牙殖民者在18世紀從拉丁美洲帶到歐洲的「新朋友」,於是在這個餐桌上,無論波蘭人民對土豆如何迷戀,你都不會見到。主菜方面,我們這次品嘗了綠醬烤雞、綠醬鱸魚、德國肘子和傳統波蘭鴨肉芝士餃子。這裡的綠醬和麵包的綠醬又有區別,加入了小香蔥,所以哪怕是完整的大塊肉也不會覺得太油膩。我以為烤雞肉會很柴,但出乎意料的雞肉裡蘊藏的肉汁非常驚人。喜歡重口味的我也推薦大肘子,和德國奧地利的風格有區別,更像燜菜燉菜。
哥特餐廳的甜品能變出100個花樣,雖然看起來不怎麼是中世紀,材料卻都是在這個城堡和周邊地區的新鮮出產。鑑於他們在做牛奶產品上非常有一套,因此強推自家制的雪糕;當然,自製樹莓醬的鬆餅也是驚人的,並且不會齁甜,適合所有對甜食不太熱衷卻也好奇的人。
餐後,餐廳掌柜還把我們帶到了後花園,告訴我們其實餐廳裡所有菜品使用的香料都產自這個有機後院,100%自家制,可以放心食用。這個漂亮的小花園還會承辦像聚會、公司活動甚至婚禮。私以為,能在中世紀的十字軍城堡裡辦婚禮,應該是滿滿的《冰與火之歌》代入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