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歐洲騎士有多強?第一次十字軍東徵之尼西亞之戰

2021-01-09 七追風

尼西亞,古羅馬時代的著名古城,君士坦丁大帝最初召開基督教公會議的地方。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徵的1097年,已經在羅姆蘇丹國的統治之下。

博希蒙德、戈弗雷和聖吉爾

羅姆蘇丹國把尼西亞作為首都,距離拜佔庭帝國的前線只有幾十公裡而已。由此可見,此時的塞爾柱突厥人毫不懼怕來自拜佔庭的敵人,年僅16歲的領主阿爾斯蘭對這座城市非常自信。尼西亞的西邊被大湖所保護著,其餘三面都是十多米高的城牆,總長度達到了5公裡。城牆上矗立著大量的塔樓,城牆外還有深深的壕溝,這座城市擁有最精銳的部隊,完全可以應付拜佔庭人的騷擾。

所以,阿爾斯蘭放心地把懷孕的妻子留在尼西亞,自己則帶兵去和另一位突厥領主搶地盤。他完全沒想到,這次殺過來的,是歐洲最精銳的部隊。

十字軍在拜佔庭的糧草支援下,浩浩蕩蕩地分批殺了過來。5月初,戈弗雷率領的洛林軍隊,首先到達了尼西亞。幾天後,博希蒙德的軍隊也來了,他們分別在尼西亞的北側和東側安營紮寨。5月16日,雷蒙·德·聖吉爾帶領著法國的軍隊也來了,駐紮在尼西亞的南面。

此時,尼西亞城中的守軍才意識到,這些來自西歐的敵人,並不好對付。

其實,就在聖吉爾來之前,急不可耐的十字軍已經嘗試了一次攻城。但是,尼西亞守軍的弓箭鋪天蓋地的射過來,再加上從高高的城牆上滾落的巨石和熱油,十字軍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反而丟下了不少屍體。更可怕的是,尼西亞的守軍還用鉤子把十字軍的屍體鉤上城牆,砍斷四肢再投射到城下——這讓所有人都大驚失色,他們意識到這是生死之戰,而且非常殘忍。

尼西亞守軍早早的就向領主阿爾斯蘭求援了,這位年輕領主立刻和對手停戰,帶領最精銳的一萬多名突厥騎兵殺了回來。在遇到十字軍之前,這可以算是一支異常強大的軍隊,極少有人能抵擋。

然而,這次殺過來的十字軍騎士,在當時更為強大。

十字軍

十字軍的主力是重裝騎士,他們身穿厚厚的鎖子甲——密密麻麻的數千個小鐵環相互穿套在一起,組成了一件下能護住膝蓋,上能達到臂肘的鐵製衣衫。鎖子甲的下擺前後開叉,方便騎士騎馬作戰。而此時的突厥騎兵,最多穿一件簡單的胸甲。

十字軍的主要裝備是長矛、劍和盾牌。長矛是騎士作戰的最重要武器,由於馬鐙的廣泛應用,騎兵可以手持更長的長矛——12世紀時騎士的長矛已經不低於2米了。作戰的時候,騎士會把長矛持平,策馬向前衝擊。金屬矛尖對準敵人的要害部位,強大的衝擊力能穿透盾牌和敵人胸甲,刺透對方的身體。騎士最有效的作戰方式,就是尋找對方弱點,手持長矛集體衝鋒。在近距離作戰的時候,才使用寬大的劍,其殺傷力也很驚人。

5月21日,阿爾斯蘭的一萬多突厥騎兵終於趕回來了。

按照阿爾斯蘭得到的消息,尼西亞的南門還沒有十字軍駐紮,於是他準備快速從南門入城。結果他沒有想到,此時聖吉爾已經駐紮在了這裡。阿爾斯蘭幾乎沒有猶豫,就發動了進攻,他必須趁十字軍不備,發動奇襲取得第一場勝利。

聖吉爾的部隊一時間措手不及,只能臨時組織起來,苦苦應對敵人的猛攻。突厥騎兵靈活的穿插戰鬥,不斷的射箭攻擊十字軍。而十字軍在短暫的混亂之後,也穩住了陣腳,開始組織騎兵衝鋒,步兵也開始了肉搏戰。南門空間狹窄,阿爾斯蘭的軍隊無法展開,這給了十字軍寶貴的時間。

得到消息的其他十字軍部隊,立刻趕了過來。

貴族領袖一馬當先,帶領重裝騎兵發起了衝鋒。在那個時代,手持長矛的十字軍,快速密集衝鋒,就如同坦克集群碾過戰場,突厥騎兵根本無力對抗。大戰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意識到已經失敗的阿爾蘭斯沒有辦法,只能派出幾個騎兵衝入城內傳遞消息,自己則迅速撤退了。

這場戰鬥十分激烈,十字軍陣亡了約2000人。阿爾蘭斯的突厥騎兵,則留下了4000具屍體。

阿爾蘭斯放棄了他的尼西亞城,放棄了他的守軍和懷孕的妻子,現在,尼西亞落入了十字軍的重重包圍之下。

古斯塔夫·多雷版畫:十字軍東徵

打敗阿爾斯蘭十字軍,割下了1000名戰死突厥士兵的腦袋,送到了拜佔庭。又把另外1000顆突厥士兵的腦袋扔進了尼西亞城中。守城將士已經看到了他們的精銳騎兵如何被擊潰屠殺,現在又有密密麻麻的腦袋被拋入城內,內心的恐懼可想而知。

他們已經陷入了兩難境地,死守尼西亞沒有意義,但是如果打開城門,十字軍一定會衝進來屠城,還是一死。於是,雙方僵持著,十字軍的攻城效果不明顯,尼西亞守軍也無心再戰。

此時,輪到拜佔庭海軍出動了。拜佔庭皇帝阿歷克塞一世和十字軍動用了大量人力,用成群的牛車把艦隊從陸路拉到了尼西亞西面的阿斯卡尼烏斯湖——強大的拜佔庭海軍,來到了內陸的尼西亞城下。

十字軍意識到,尼西亞已經被四面包圍,可以發動一輪總攻了,時間就定在6月18日。

6月18日一大早,各路十字軍列陣完畢,等到最後的攻城命令。然而,尼西亞城中忽然響起一陣呼喊聲,十字軍們抬頭一看,城牆的高塔上,升起了一面拜佔庭旗幟——尼西亞投降了。

尼西亞的守軍沒有向十字軍投降,他們怕被屠殺。拜佔庭的密使頭一天就悄悄入城,和守軍達成了協議,拜佔庭保證所有居民的安全。阿歷克塞一世本來就不想殺進城中,他未來還要統治這座城市呢,和平接手似乎更好一些。

於是,尼西亞投降了,阿爾蘭斯懷孕的妻子,也拜佔庭軍隊帶走,送到君士坦丁堡成了人質。不知情的十字軍當然很憤怒,但是他們不能和拜佔庭撕破臉,畢竟他們的目的是遙遠的耶路撒冷,這一路還需要拜佔庭的糧草支援和嚮導領路。

就這樣,十字軍打贏了尼西亞之戰,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之後,他們稍作休息,開始繼續進發。當然,經此一役,他們充滿了信心。

相關焦點

  • 武力傳教的十字軍東徵,教皇:過去的強盜,現在都應該成為騎士
    中世紀是一個信仰時代,所謂西方文明正是誕生於中世紀。中世紀也是一個騎士的「英雄時代」,十字軍運動拉開騎士文化黃金時代的歷史大幕。十字軍被認為是最完美的騎士,從所謂的異教徒手中奪回聖地,保護無助的朝聖者是騎士的天職。作為回報,教會紛紛將騎士團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使之成為跨國的軍事組織。
  • 十字軍東徵的歷史真相
    就連不可一世的歐洲各國國王也不得不因為宗教的問題變成了某些意義上的傀儡,無法掌控本國的組多涉及宗教的權力!權力集中在了以教皇為首的基督教神職人員的手中!最典型就是1096—1270年,西歐封建主對近東各國發動的侵略戰爭~~史稱「十字軍東徵」。他們藉口反對異教徒,打著聖戰的旗號,對東部地中海各國進行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的侵略戰爭。
  • 西歐騎士迎戰埃及大軍,第一次十字軍東徵之亞實基倫之戰
    十字軍並非覺得埃及使者多麼的尊貴,這是一種態度。當時,他們圍攻安條克城已經有半年時間,缺少糧食、士氣低落,這樣的情況不能讓埃及人看到。於是,大家都硬撐著展示最好的精神狀態。使者是埃及宰相阿爾·阿布達爾,他的目的很簡單:支持十字軍現在的戰鬥,但埃及控制的巴勒斯坦地區,尤其是聖城耶路撒冷,希望十字軍不要去攻打。
  • 這本小說主角穿越歐洲中世紀,率領十字軍東徵,建立羅馬帝國!
    作者:實心熊 已完結小海星級:★★★☆【小說簡介】一個現代的中國年輕人,當他在舉世聞名的聖城意外身亡之後,經由神秘的力量,他的靈魂跨越千年來到了戰亂紛爭的歐洲中世紀  在那個時代,他親眼看到了歷史上那些叱吒風雲的英雄、騎士,也親眼看到了一幕波瀾壯闊的戰爭畫卷。  在這副幾乎左右人類文明發展的畫卷中,這個重生的中國年輕人,會做出什麼樣的抉擇?  等待他的,是天國?還是地獄?
  • 何為騎士精神?透過十字軍東徵來談談騎士精神的品質
    由於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徵,所以每個參加出徵的西歐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著「十」字標記,故稱 「十字軍」。以下將從哲學,宗教信仰,政治體系闡述十字軍東徵對騎士精神品質的塑造與影響。在漫長的歷史文化長流中,希臘的冒險精神在西歐逐步演化成了騎士精神,希臘文明與羅馬文明的激情碰撞賦予了騎士高貴的品質,使得騎士具有犧牲生命的勇氣和魄力,怯弱者不配冠以騎士的榮耀頭銜。從另外的角度說,騎士精神促進了十字軍東徵。
  • 突厥士兵大戰西歐騎士,第一次十字軍東徵之多利留姆戰役
    卡帕多西亞的哈桑帶來了很多軍隊,達尼什曼德的加奇也派來了援軍,阿爾斯蘭這次聚集了大概25000-30000人之間,可以說小亞細亞地區的突厥人主力傾巢而出了。 十字軍兵分兩路從尼西亞出發,先頭部隊由博希蒙德帶領,還有他的侄子坦克雷德,以及法國北部的布洛瓦伯爵和弗蘭德斯伯爵的隊伍。而戈弗雷、鮑德溫以及聖吉爾等人,則帶領後隊隨後出發。
  • 十字軍東徵時期的騎士團組織是怎樣建立的?
    儘管我們對伊斯蘭教徒入侵歐洲那段歷史的記憶不多(這段歷史不像北歐海盜入侵西歐那樣令人刻骨銘心,並且穆斯林入侵者的船隻是標準的地中海槳帆船,是基督徒熟悉的船型),但穆斯林實際上曾攻入西班牙北部,洗劫了很多義大利城市,在阿爾卑斯山安營紮寨,並對法蘭西南部虎視眈眈。法蘭克志願者到西班牙參加抵抗摩爾人的戰爭,以及來自北非的伊斯蘭戰士到歐洲參戰,這都發生在十字軍東徵之前。
  • 騎士時代:源自法蘭克的成人典禮,何以讓騎士成為中世紀的傳奇?
    在西方童話故事裡,有無數關於王子的故事,而王子又總是離不開白馬,所以有人認為,王子也等於騎士。說起來,究竟何為騎士?是否騎在馬上的士兵,就可以稱之為騎士?騎著白馬的王子,他也是騎士嗎?其實事實並不是如此,騎士這一稱謂源自於歐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
  • 中世紀騎士漫談——他們為榮譽而戰,卻總要自己掏錢
    騎士的誕生第一批騎士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紀,當時,羅馬帝國剛剛滅亡,整個歐洲陷入了動蕩不安之中。在這種局面之下,治安幾乎不復存在,鄉村地區更是盜匪橫行——平時,人們只要離開了村莊,便會有性命之憂。在教皇烏爾班二世的呼籲下,許多歐洲的領主和騎士集結起來,試圖奪回聖地,並趁機掠奪當地的「異教徒」。對十字軍來說,第一次東徵可謂相當成功:在1099年,他們收復了聖地,但許多穆斯林也慘遭屠殺——這些暴行激怒了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隨後的幾次十字軍東徵中,聖地在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反覆易手,雙方的傷亡都極為慘重。
  • 為了還原十字軍東徵,曾經的「不行」騎士終於行起來了
    在後續版本更新中,S1主打的是匈奴騎兵,S2主打的是高機動炮兵,S3主打的是中世紀最強兵團蘇丹親兵,馬爾他步戰騎士機動性問題逐漸凸顯,並成為現在的《戰意》老兵團退環境問題的主要矛盾。
  • 勒高夫:中世紀騎士的真實與想像
    戰鬥中作為先鋒的騎士。著名的刺繡品「巴約掛毯」(11世紀末)展示了作為諾曼騎兵的騎士砍殺撒克遜步兵的情景。畫面著重突出了他們的武器裝備——頭盔、長槍、盾牌和馬鐙。戰爭的現代化進程是騎士制度的起源之一。來源:巴約,巴約大教堂寶庫。十字軍東徵被看作是基督教騎士參與的「新鮮而歡快的」聖戰。
  • 耶路撒冷這個城市和十字軍東徵的功過—史上最強耶路撒冷王國史(一)
    如果編入百年後的歷史課本,也就是說老斯作為個體,必然有其歷史、國家的局限性。當然,這個局限性,你有,我有,咱大家都是有的。所以,老斯的『天國王朝』對於人心與歷史的反省,特別是對於歐洲中世紀十字軍那段黑暗血腥史的揭露與批判,就顯得有些隱諱了。總的來說,始終是有些隔靴搔癢的感覺,抓不住重點。
  • 十字軍東徵中的三大騎士團,真實實力如何!來這款遊戲試試吧!
    三大騎士團:騎士團出現於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徵期間,第一次十字軍遠徵自1096-1099年結束後,建立起四個十字軍國家。在穆斯林虎視眈眈的威脅之下,十字軍國家處於動蕩不安之中。於是,羅馬教皇組織起了幾個僧侶騎士團,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騎士團:即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
  • 竟然有人把十字軍東徵的菜單原原本本做了出來!
    馬爾堡的這一座紅色城堡,是歐洲現存最大的磚制城堡,從中世紀開始便屹立在河畔。這裡有完整的供生活和軍事使用的設施,因為內部實在巨大,花花計劃另起一篇文章和大家深入介紹。這位先生在華沙的著名餐廳有多年的大廚經歷,並且也是一位歷史愛好者。他搜集了大量關於當年十字軍東徵的餐飲記載,嘗試了很多方法尋找合適的食材對那些古老的菜單進行還原。菜式絕大部分是600年前住在這座城堡裡的軍隊和騎士食用的。在還原的時候,當然,有些失敗了,畢竟口味和製作方法不一定符合現在的市場;也有一些成功了,變成我們可以暢通品嘗的佳餚。
  • 彭建華 | 論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制度與騎士精神
    威廉斯《騎士時代:950–1450年歐洲中世紀的故事》提到了伊斯蘭的影響, 「伊斯蘭社會在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有其自身騎士精神的傳統,而歐洲騎士很可能受到了他們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進行的十字軍東徵中遇到的伊斯蘭戰士的舉止的影響。在伊斯蘭徵服時期,許多冒險的基督教騎士遇到了西班牙的穆斯林軍官,後者的勇敢有禮gallantry對於伊斯蘭士兵是極具影響力的典範。」 [4] M.
  • 中世紀時期的歐洲有多混亂?各方勢力縱橫交錯
    歐洲歷史一般分為三段,分別是古典、中世紀和近現代。古典時期為歐洲文明的起源,輝煌而燦爛;近現代歷史的歐洲成為了世界的重心,其影響力直到今天還在延續,看下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的位置,就明白了。而中世紀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則是野蠻、黑暗、落後的象徵。 中世紀的劃分,一般以羅馬帝國為依據。
  • 《要塞十字軍東徵2》:佛系治癒戰鬥,領略異國風情的田園風光
    《要塞十字軍東徵2》是"城堡模擬經營類"遊戲眾望所歸之續作。該系列以一個歐洲歷史中最著名的十字軍東徵這一歷史事件而製作,以寫實風格的RTS遊戲再現了中世紀歐洲城堡攻防戰的壯觀場面。其前身是螢火蟲工作室於2001年開發的即時戰略遊戲要塞, 人氣主播趙VV一次在與觀眾分享經典遊戲時再一次對該系列進行了介紹,並試玩十字軍東徵。本作再次回到了沙漠,由"哈沃克物理"(Havok Physics)所提供的的全新3D引擎,使其繼承了前作的趣味耐玩,節奏輕快等優點,集建造、管理、經營、戰略於一體。
  • 血色日落:阿卡圍攻戰與十字軍東徵的徹底結束
    不得已之下,十字軍主動放棄了次要防禦據點和軍營,集中精力保衛有著12座巨型塔樓的阿卡。這些最後的十字軍,早已和當年的先輩有很大不同人。由於貴族男性的大量損失,十字軍國家領土的日益萎縮。越來越多的土地冊封被金錢補助取代,守土有責的耶路撒冷世俗騎士成了住在城市中的僱傭軍人。他們的俸祿也是上下波動,並不十分穩定。
  • 聖殿騎士團與第五次十字軍東徵
    教宗英諾森三世早在1213年就鼓吹要發動第五次十字軍東徵,但他於1216年7月16日去世。他在位期間咄咄逼人地行使教宗的權力,鼓動了三次十字軍東徵[2],絕罰了好幾位君主,並重新確立羅馬教廷的權威。他沒能活著看見自己召喚的軍隊出徵,但他的繼任者霍諾裡烏斯三世繼續執行他的未竟事業。霍諾裡烏斯三世是羅馬人,聰明絕頂,當選教宗的時候五十多歲。
  • 從尼西亞到安條克,親王十字軍都經歷了啥
    正當烏爾班二世為東徵夢想一籌莫展之時,四位法國和義大利的貴族給他帶來了希望,他們毛遂自薦,紛紛表示願意為基督而戰,但同時都有一個相同的前提條件,那就是:我要做統帥。 很明顯,烏爾班二世無法同時滿足他們四個人的願望,剛剛展開的眉頭微微一皺,教皇把主教阿希馬爾推到了前臺,作為自己的全權代表,也算給那面紅耳赤的四位找個臺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