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騎士迎戰埃及大軍,第一次十字軍東徵之亞實基倫之戰

2021-01-09 七追風

1099年7月15日,十字軍終於攻佔了耶路撒冷。而此時,埃及大軍已經趕來,準備和這些西歐騎士決一死戰了。

十字軍攻佔耶路撒冷

在此之前,耶路撒冷是在埃及人的控制之下。其實,十字軍還在圍困安條克城的時候,埃及使團就趕到了戰場,進行「談判」。1098年4月下旬的一天,為了迎接埃及使者的到來,十字軍把營地打掃得乾乾淨淨,武器打磨的鋥光發亮,士兵們更是換上了乾淨的衣服——就算沒有新衣服,也要洗乾淨再穿。

十字軍領袖則穿上了行李箱中的禮服,這是覲見拜佔庭皇帝時才穿的。騎士們都穿上鎖子甲,外面是光亮的鋼製胸甲,就連普通士兵都穿上了皮質胸甲。

十字軍並非覺得埃及使者多麼的尊貴,這是一種態度。當時,他們圍攻安條克城已經有半年時間,缺少糧食、士氣低落,這樣的情況不能讓埃及人看到。於是,大家都硬撐著展示最好的精神狀態。

使者是埃及宰相阿爾·阿布達爾,他的目的很簡單:支持十字軍現在的戰鬥,但埃及控制的巴勒斯坦地區,尤其是聖城耶路撒冷,希望十字軍不要去攻打。

可以想像,十字軍此行的目的就是拿下耶路撒冷,怎麼能答應這樣的要求?談判宣告破裂,埃及人只能氣憤地離開了。

轉眼到了第二年的6月,十字軍終於開始攻打耶路撒冷了。

城內的埃及守將伊夫蒂哈爾·阿達烏拉已經派人傳出消息,希望埃及早日派出援軍。但是他沒想到,援軍還沒到,耶路撒冷就失守了。其實,埃及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亞實基倫駐紮了一部分軍隊,但出於對十字軍的忌憚,埃及人又從開羅派出了更大規模的援軍,意圖取得全面優勢。

埃及軍隊共有約3萬人,其領袖就是曾經負責談判的埃及宰相阿爾·阿布達爾,他帶領軍隊駐紮在亞實基倫城外,等待軍糧運來之後,就出發前往耶路撒冷。而此時,十字軍的總兵力只有1萬人左右。「聖墓守護者」戈弗雷思來想去,決定採納坦克雷迪的建議,趁埃及大軍沒有準備,突然偷襲。

埃及軍隊駐紮的亞實基倫,就在耶路撒冷西南方向70公裡處,如果等待他們糧草準備充足,做好一切戰鬥準備,那耶路撒冷就非常危險了。主動出擊,可能是當時十字軍唯一的選擇了。

他們馬不停蹄地趕到亞實基倫,當天就部署了進攻計劃。

博希蒙德、戈德弗魯瓦和聖吉爾

雷蒙·德·聖吉爾率領右翼軍隊,主要任務是從側面包抄,阻止城外的埃及大軍潰逃到亞實基倫城內;坦克雷迪、弗蘭德斯伯爵等,率領經驗豐富的十字軍正面衝擊埃及軍隊;戈弗雷則親自率領左翼部隊,對敵人進行包抄。

十字軍最大的優勢,就是其強大的騎兵,只要能出其不意地衝進敵陣,就能引發埃及軍隊的混亂。為了儘量不發出聲音驚動敵人,十字軍冒險脫下了除胸甲之外的一切護具——這樣的另一個好處,就是騎士們更加靈活了。

1099年8月11日拂曉,在天邊剛剛透出一絲光亮,能夠辨識敵方營地的時刻,十字軍發動了進攻。而此時,埃及士兵們還在熟睡當中。

十字軍的進攻非常迅猛,很多埃及士兵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就死在了長矛之下。一些將領意識到被攻擊,開始組織反擊。然而毫無準備的埃及人,發現各個方向都有十字軍,自己似乎陷入了包圍之中——雖然他們知道對方只有一萬人,但十字軍騎士的瘋狂砍殺,讓他們實在無法冷靜下來。

埃及軍隊開始潰逃,一部分人想返回亞實基倫,但聖吉爾的騎兵早就繞到了後面。騎兵的密集衝鋒把這些逃兵逼到了海邊,直接將他們淹死在了海裡。僅僅幾個小時時間,三萬人的埃及軍隊就徹底潰敗,宰相阿爾·阿布達爾在親衛軍的保護下,衝回了亞實基倫。不過,他並沒有在城中組織反擊或者部署防守,而是直接從港口上船回了開羅。

阿爾·阿布達爾跑了,但是他給十字軍留下了大量的財富。

十字軍的殺戮

當時的遊牧民族有一個習慣,在打仗的時候要帶上大量的金銀珠寶,甚至有人會把自己的妻女也帶著。十字軍在之前和突厥人的交戰中,已經對此非常熟悉,他們只要打贏一場大仗,除了能獲得大量的糧草,還會有豐盛的戰利品,包括奴隸。

這次也完全一樣,阿爾·阿布達爾留下了自己鑲了寶石的佩劍,豪華的絨毯,以及大馬士革產的漂亮絲織服裝。當然,也少不了整箱整箱的寶石和金銀,以及騎士們喜愛的阿拉伯戰馬。

埃及人留下的戰利品,讓十字軍異常興奮,更重要的是,亞實基倫之戰讓埃及損失巨大,短時間內他們不會再來攻打耶路撒冷。這對於急需修整和補充兵力的十字軍來說,至關重要。

亞實基倫的守軍和居民,看到埃及軍隊的慘敗之後,意識到他們如果繼續反抗,很可能會被屠城——畢竟耶路撒冷就是這樣的遭遇。於是,亞實基倫的居民代表,來到了十字軍領袖雷蒙·德·聖吉爾的營帳,投降並請求庇護。

聖吉爾慷慨地答應了他們,但這也引發了十字軍領袖間的矛盾——此時耶路撒冷的實際統治者是戈弗雷,並非聖吉爾。亞實基倫的代表之所以向聖吉爾投降,很可能是聽說了聖吉爾實力強大,戰績斐然,他們對戈弗雷了解的並不多。

但是,戈弗雷不高興了,這件事是對他權威的挑戰,不能置之不理。於是,他表示不接受亞實基倫的投降。這對亞實基倫的居民來說當然不是好消息,不接受投降的意思,就是攻城和屠城。

幸好,十字軍的領袖們這一次並不想屠城,他們反對戈弗雷的想法,覺得應該接受亞實基倫的投降,戈弗雷同意了。

於是,亞實基倫安全了,這場西歐騎士和埃及大軍的決戰,也終於畫上了句號。相信大家也能看出來,當時的埃及軍隊,在實力上確實不如十字軍——畢竟第一次十字軍東徵,算是西歐騎士最輝煌強大的時刻吧。

相關焦點

  • 中世紀歐洲騎士有多強?第一次十字軍東徵之尼西亞之戰
    博希蒙德、戈弗雷和聖吉爾羅姆蘇丹國把尼西亞作為首都,距離拜佔庭帝國的前線只有幾十公裡而已。十字軍在拜佔庭的糧草支援下,浩浩蕩蕩地分批殺了過來。5月初,戈弗雷率領的洛林軍隊,首先到達了尼西亞。幾天後,博希蒙德的軍隊也來了,他們分別在尼西亞的北側和東側安營紮寨。5月16日,雷蒙·德·聖吉爾帶領著法國的軍隊也來了,駐紮在尼西亞的南面。此時,尼西亞城中的守軍才意識到,這些來自西歐的敵人,並不好對付。
  • 十字軍東徵的歷史真相
    最典型就是1096—1270年,西歐封建主對近東各國發動的侵略戰爭~~史稱「十字軍東徵」。他們藉口反對異教徒,打著聖戰的旗號,對東部地中海各國進行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的侵略戰爭。羅馬教廷稱這場戰爭是宗教戰爭,即是基督教反對穆斯林、十字架反對彎月的戰爭。彎月指新月,是伊斯蘭教的象徵。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徵。
  • 突厥士兵大戰西歐騎士,第一次十字軍東徵之多利留姆戰役
    十字軍騎士 此時,阿爾斯蘭的突厥大軍已經近在咫尺了。但是,突厥騎兵更樂意見到十字軍這樣布陣——突厥人更加機動靈活,縮成一圈的十字軍,讓他們有了更大的發揮餘地。 阿爾斯蘭的突厥騎兵,會邊衝鋒邊射箭,在十字軍反擊之前突然撤退,隨後再進行衝鋒射箭。稍顯笨重的十字軍騎士本來就難以追趕,現在還是防禦狀態,其窘迫可想而知。有盔甲防護的騎士們,雖然能擋住大部分的弓箭,但突厥人毫不吝嗇箭矢,這讓很多十字軍受了傷。
  • 何為騎士精神?透過十字軍東徵來談談騎士精神的品質
    十字軍東徵(拉丁文:Cruciata,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準許下進行的,持續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的軍事行動。  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以收復阿拉伯穆斯林入侵佔領的土地的名義對地中海東岸發動的戰爭。
  • 第四次十字軍東徵——目標君士坦丁堡,以上帝的名義去搶劫
    十字軍騎士,一個聽上去很威風的名字,在西方歷史中,這些所謂的騎士們卻幹著齷齪的事,打著宗教和正義之名燒殺搶掠做盡壞事。拜佔庭人對十字軍暴行的描述道:「他們把奉祀上帝的處女用以滿足貪色青年的淫慾。十字軍強盜的殘暴行徑,使得拜佔庭昔日的繁榮一去不復返了。在數次十字軍東徵的記錄中,以第四次東徵最為野蠻和無情。1198年,初登大位的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號召發動新的十字軍戰爭。當時英國和法國這對老冤家彼此正打的你死我活。德國人早就看不慣教皇的頤指氣使,此時也正熱衷於搶奪教皇手裡的權力。
  • 武力傳教的十字軍東徵,教皇:過去的強盜,現在都應該成為騎士
    中世紀也是一個騎士的「英雄時代」,十字軍運動拉開騎士文化黃金時代的歷史大幕。十字軍被認為是最完美的騎士,從所謂的異教徒手中奪回聖地,保護無助的朝聖者是騎士的天職。作為回報,教會紛紛將騎士團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使之成為跨國的軍事組織。宗教為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加上了崇高的光環。
  • 西方世界中唯一一個既打敗蒙古人西徵,又擊潰十字軍東徵的王者
    馬穆魯克王朝之中,有一個傳奇王者,他被人稱之為「勝利王」,因為他不但抵禦住了西徵的蒙古大軍,同時還打敗了東徵的十字軍。一個人能同時戰勝東西方兩個強大帝國軍團,不是傳奇又是什麼呢?因為他體格健碩,一個埃及的馬穆魯克軍官從他第一個主人手中將他買走。並讓他充當阿尤布王朝最後一代蘇丹「薩利赫」的貼身侍衛。憑藉自己的氣魄和戰功,拜巴爾受到器重,沒幾年他就成為馬穆魯克領袖阿依巴克麾下將領。1249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率領十字軍第七次東徵入侵埃及。阿依巴克趁機推翻了阿尤布王朝,成為埃及第一位馬穆魯克蘇丹。
  • 耶路撒冷這個城市和十字軍東徵的功過—史上最強耶路撒冷王國史(一)
    他的號召得到了十分熱烈的響應,第一次十字軍東徵於是展開了。這次的十字軍主要由諾曼、義大利、法國的騎兵和步兵組成,亦有不少熱情的基督教民眾自發參加。第一次十字軍東徵作戰地圖結局:1097年,十字軍到達了通往耶路撒冷的門戶——安條克,開始展開圍城戰。由於當地有十分堅固的城池,故這場圍城戰一打便打了八個月。
  • 十字軍東徵時期的騎士團組織是怎樣建立的?
    同樣,雖然烏爾班二世教宗在1095年末呼籲法蘭克人從基督教之敵手中收復聖地(這些基督教之敵正在聖地壓迫基督徒,並阻止基督教朝聖者到耶路撒冷及其周邊的聖地參拜),但在這之前就有一些西歐僱傭兵為拜佔庭帝國效力,與突厥人作戰。仔細聆聽教宗演講的人們意識到,如果本地的地痞流氓能把精力和本領都投入到與基督教世界之敵的戰爭,而不是互相鬥毆或為害鄉裡,這將是一件好事。
  • 聖殿騎士團與第五次十字軍東徵
    不過霍諾裡烏斯三世不斷敦促德意志國王霍亨施陶芬家族的弗裡德裡希二世(他年幼時曾受教宗的教導)率領他的大軍南下,參加攻勢。教宗還命令於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五在基督教世界的每一座城市舉行十字軍東徵遊行,「讓每一位信徒在祈禱中謙卑地跪拜,從而支持十字軍」。【13】】
  • 【周三·英語沙龍】十字軍東徵
    做回最真實的自己蘇州第一家關注健康辦公的飲品配送工坊----提升英語口語,邀請你一起玩由我們Revtime English salon組織的每周三英語沙龍聚會,本周主題是,十字軍東徵十字軍東徵,說的是一系列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允許下,進行的有名的宗教性軍事行動,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隊地中海東岸的國家,以清楚異端的名義,發動的所謂的」正義「之戰。
  • 血色日落:阿卡圍攻戰與十字軍東徵的徹底結束
    隨著傳令人員送出一道道指令,來自敘利亞和埃及本地的軍事力量開始大規模集結,不斷地出現在從開羅到阿卡城的徵途上。 不得已之下,十字軍主動放棄了次要防禦據點和軍營,集中精力保衛有著12座巨型塔樓的阿卡。這些最後的十字軍,早已和當年的先輩有很大不同人。由於貴族男性的大量損失,十字軍國家領土的日益萎縮。
  • 鮮為人知的歷史,歐洲十字軍聯合蒙古鐵騎對中東的入侵
    德皇紅鬍子排特烈、英王獅心王理查、法王菲利普· 奧古斯都這三個西歐最強大國家的君主, 親自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侵。1189至1192年他們和東方殘餘的十字軍一道, 傾全力向阿克城進攻,薩拉丁指揮了著名的阿克保衛戰。儘管十字軍出動了大批艦隊向埃及海軍進攻, 使用了射箭機、破城褪、拋石機等攻城武器, 但都很難接近阿克城城牆。阿克城堅守了將近兩年,十字軍付出了重大代價。
  •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衝突:羅馬教皇為什麼要發動十字軍東徵?
    ▲1096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徵圖,地圖中褐色的是穆斯林分布區(Islam),其他部分(綠色和粉色)是基督教分布區 基督教徒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發動如此大規模的聖戰呢
  •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衝突:羅馬教皇為什麼要發動十字軍東徵?
    ▲1096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徵圖,地圖中褐色的是穆斯林分布區(Islam),其他部分(綠色和粉色)是基督教分布區隨著基督教在歐洲的傳播和西歐生產力的發展,從10世紀開始西方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人越來越多,到11世紀朝聖行為已經非常常見,規模也非常大,有時候一個朝拜團就有3000人。在朝聖的隊伍裡不僅有普通民眾,也有一些貴族騎士。
  • 穆斯林對基督徒的勝利——哈丁之戰
    讓我們把歷史翻到12世紀,由於強大的基督教發動了規模浩大的十字軍東徵,伊斯蘭的勢力被驅離了中東,也失去了聖城耶路撒冷,他們只能在北非一帶臥薪嘗膽,並時刻準備著發動復仇之戰,重新奪回他們自己的家鄉。此時的中東被耶路撒冷帝國佔領,並且他們還有一位英明的君主---麻風王,鮑德溫四世。
  • 為了還原十字軍東徵,曾經的「不行」騎士終於行起來了
    在電子遊戲特別是伴隨著版本迭代的遊戲中,老人退環境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但作為一款主打歷史兵種跨時空對抗的遊戲,《戰意》需要讓每一個玩家都體驗到「關公戰秦瓊」的公平性,對於那些喜歡考據的人來說
  • 一劍曾當百萬師——馬穆魯克擊敗蒙古人和十字軍成為伊斯蘭的救星
    公元12世紀的伊斯蘭世界,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仍在,但已經四分五裂,名存實亡;北非的法蒂瑪王朝(綠衣大食)被薩拉丁的阿尤布王朝所取代;西班牙地區的後倭馬亞王朝(白衣大食)逐漸分裂為20多個小國,而這,便是基督徒們掀起十字軍東徵時的背景。十字軍東徵的起因是阿拔斯王朝的塞爾柱人佔據了小亞細亞,拜佔庭向整個歐洲求救。
  • 十字軍東徵中的三大騎士團,真實實力如何!來這款遊戲試試吧!
    三大騎士團:騎士團出現於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徵期間,第一次十字軍遠徵自1096-1099年結束後,建立起四個十字軍國家。在穆斯林虎視眈眈的威脅之下,十字軍國家處於動蕩不安之中。於是,羅馬教皇組織起了幾個僧侶騎士團,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騎士團:即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