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在跟一些家長溝通過程中,常常聽到這樣的論調:「我家孩子學什麼東西都上手快,就是學習學不下,成績很差。」
那麼,家長們是否想過,為什麼孩子什麼都學得快,可學習上就不行呢?就這個問題,我諮詢了幾個已為人母的教師朋友。她們提出的一些背後原因,我想值得家長們深思和參考,從而去幫助孩子改變目前的學習現狀。
首先,孩子悟性好是真的,專注力差也是真的。一般來說,大多數孩子的智商都維持在相似的水平上。一個孩子學什麼東西都快,至少證明她悟性不太差,也意味著他在學習一些東西時,能快速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
那麼,為什麼這樣悟性好的孩子,在學習上卻不行呢?這是因為悟性好並不代表專注力好。而學習需要專注力,專注力是學生成績好必不可少的能力。知識的學習和吸收需要保持連貫性的記憶和思考,如果缺乏這個過程,往往很難真正把知識掌握。
所以,學東西快的孩子學習差,家長應該著重去提高他們的專注力。如何提高?可以學圍棋,可以玩迷宮等需專注力強的活動。
其次,學習需要講究適合風格和方法。除了專注力,在《教育心理學》一書中明確指出,學生在學習中,哪怕他本身比較聰明,如果老師教學的風格與學生學習的風格不契合,那麼學生就會學得很吃力,從而學習成績不那麼理想。
當然,如果學生的學習風格與教師的教學風格出現明顯差異,那麼只要學生能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且父母能為孩子展開合適的教學輔導,以及孩子本身能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同樣可以扭轉學渣局面。
因此,學東西快的孩子學習差,家長更要注重家庭教學輔導工作,也更教會孩子掌握一些學習技巧和方法。
再次,家長貼標籤帶來的負面效應。在過往的文章中,我多次談到當家長隨意給孩子貼上一些「不會讀書」「學習差」等標籤,那麼孩子往往會將這些標籤內化,成為自己的特質。而「學東西快的孩子成績差」同樣是一個標籤,如果家長總是在孩子面前有意無意地強調這一點,那麼孩子往往就會強化這種特質,從而在學習上越來越不從心。
因此,家長要克制自己給孩子貼標籤,或者思考一下,如何處理標籤,讓它能幫助孩子扭轉學習局面。
比如把「學東西快的人,要認真對待學業,成績也差不了」;在孩子答對某些題或成績有所進步時,就說「你是會讀書的嘛!以後要學會利用好這個特質」等,孩子是需要被引導和鼓舞的。
從次,孩子本身對學習興趣不大。在孩子未進校園時,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會直接影響到他對學習的興趣程度。如果孩子前期學習興趣沒有培養好,在進入校園後,又因為學習不得法導致成績差,那麼他的學習興趣就會更加弱。
這種情況,哪怕他本身有悟性、聰明,他也會因為自身逃避學習、排斥學習而導致學習差。因此,家長要做的是重新引導孩子培養學習興趣。
當然,如果孩子本身藝術天賦,如繪畫、舞蹈、表揚或演講等有天賦,家長可以針對性教育,然後日後讓孩子走藝術生路線,並非一定要走文化課路線。
最後,容易受身邊人影響,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能幫助一個人遵從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以及判斷別人所說的話是否適合自己。可惜的是,因為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重視這方面的引導教育,所以很多孩子直至成年,甚至結婚生子都未養成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而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在讀書時代,哪怕他機靈,學東西快,他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幹擾而自棄。舉例子,每次考試前,學霸說他上課從不認真聽,下課也從來不學習。結果孩子聽了就信以為真,也跟著不學習,而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習學不好,成績差。
可事實上,很多學霸那麼說,只是想要秀智商優越感,並非真的上課不聽下課不學。因此,家長想要改變學東西快的孩子成績差的情況,就要想方設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比如培養孩子閱讀興趣,閱讀能幫助一個人養成獨立思考習慣。
總之,「孩子什麼都學得快,可學習上就不行」基本上有以上這些背後因素。家長們可以多觀察孩子,分析孩子所對應的情況,然後慢慢去調整和教育。
————————
作者簡介:我是星主,專研教育發展與心理,堅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傳遞。關於教育成長路上,上到大學下至小學,有困惑來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