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美女畢業選擇當皮匠 遠赴外地學習傳統手藝

2020-12-23 騰訊網

原標題:

遠赴大理 只為學習傳統手藝 精打細磨 只為做出獨特皮具

90後美女王靜:大學畢業選擇當皮匠

恩施晚報訊(見習記者許錦蘭 覃睿輝 )沒有機械的轟鳴聲,沒有工廠的流水線,王靜憑藉著一雙巧手就能製作出一件件精美的皮具。沉迷手工時,她專注、認真,甚至會忘記吃飯,忘記自己的手機放在哪裡……

打樣、裁皮、粘合……這是90後皮匠王靜每天都要重複做的事情。製作皮具的過程中,她全神貫注、精細打磨,每件皮具都是她精心創作的結晶。

遠赴大理拜師學藝

9月26日,記者來到王靜的手工皮具工作室。工作室簡單而古樸,工作檯上零散地擺放著刀具、打孔器、小錘子……牆上掛滿了手工製作的各種皮具,濃鬱的藝術氣息撲面而來。

王靜自幼就熱愛手工藝,動手能力極強,經常製作手鍊、中國結、髮飾等手工製品,就連家裡的一些小裝飾都是親手製作。王靜掏出手機給記者展示了她家裡自己製作的一些手工藝品,木凳、小書櫃、收納箱……為家中平添幾分古樸、溫馨的氣息。

王靜在大學學習的是產品設計,為了學習手工製作,她經常上網瀏覽一些手工藝製作的視頻。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看到手工製作的皮包非常好看,於是便萌生了學習手工製作皮包的想法。「因為想學習這門手藝,我打聽到大理有個師傅叫COCO,她在製作皮包方面很有名氣。她製作的皮包很漂亮而且非常有個性,跟她聯繫溝通之後,我就動身去大理拜師學藝。」

學習的過程中,王靜可沒少吃苦,手被針扎破、被錘子砸淤青都是常事。「開始學的時候因為不熟練,手也笨,穿針的時候手都在抖,線也縫不直,師傅雖然嘴上很嫌棄我,但還是很耐心地教我,我真的非常感謝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哪怕再苦再累王靜都支撐著繼續前進。學習的時候,王靜一忙就是一整天。正是因為這份投入和堅持,才有她如今精湛的技藝。

製作皮包需要經過打版、裁剪、打孔、縫製等多個步驟,做起來可不容易,一個錢包要花費兩三個小時,一個普通的雙肩包要花費八九天時間。

介紹完這些,王靜還給記者現場縫製了一個小錢包。只見她一針一線都縫得格外仔細,製作皮具的時候,王靜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我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可沒這麼有耐心,只有做皮包的時候才能安靜下來。」她笑著告訴記者。

夢想創作土苗風情皮具

在很多人看來,製作皮包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但王靜卻樂在其中。王靜說,手工製作皮具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只需幾塊皮料就可以天馬行空,賦予皮料生命力,就連裁剪下來的邊角料,她都充分利用來製作成小鞋子或一些精美的飾品。

王靜做出來的手工皮具沒有重複的樣式,而且不斷地推陳出新。她告訴記者:「如果我總是複製,那麼皮具就沒有了生命力,我就是要不斷創新,探索出自己的風格,讓別人一看到某個包就知道是我做出來的。」王靜還向記者透露了她的下一步打算,她計劃將西蘭卡普融入到自己的設計中,創作出富有土苗風情的皮具。

今年5月,王靜在土家女兒城開設了自己的手工皮具工作室。「製作手工皮具入門其實並不難,我希望更多的人來親手嘗試一下,釋放創造力,做出獨一無二的皮具。」

到王靜店裡進行皮具製作的人大多沒有基礎,王靜在教的時候非常有耐心。「有很多女生來嘗試製作皮具,她們和我剛開始學習時一樣,手很笨拙但有一顆希望把東西做好的心。我也真心希望能夠教會她們,讓她們做出讓自己喜歡的東西。」

現在,經營店鋪、製作各式各樣的手工皮具,佔據了王靜的大部分時間,她很少有時間出去遊玩。「雖然很忙很累,但是沉浸在皮具製作中時,我無比開心。」

(責編 董佳臨 周萍)

武漢、宜昌、襄陽、鹹寧、荊州、孝感這6個地方的網友有福了!

騰訊新聞APP武漢、宜昌、襄陽、鹹寧、荊州、孝感6個頁卡正式上線。

想最快獲取本地民生新聞、突發事件、生活指南,

趕快關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讓傳統工藝煥發新生動力 90後當匠人大有可為
    但是,因為市場化程度低、學習周期長,傳統工藝美術從業者年齡偏大,年輕人很少問津,導致很多傳統技藝後繼乏人,陷入瀕危狀態。  如今,在一些傳統手工藝領域,出現了一群優秀的90後「新匠人」。  90後蘇州人姚蘭,是清華大學工藝美術系在讀研究生,同時也是一家知名蘇繡設計工作室的創始人。在這個團隊裡,一共有8個90後小夥伴。他們都畢業於國內各大高校美術和設計類專業。
  • FION菲安妮,皮匠世家的智造美學
    繼承中國香港「第一代皮匠」的頂尖工藝,FION菲安妮對傳統技藝的堅持始終如一,成就其一貫的精工品質和對細節的考究,致力於帶給都市女性精緻的品質生活。傳承是一生的使命FION菲安妮創始人之一的程榮忠是香港皮匠世家的傳人,自打繼承家傳手藝後,他就坐在小馬紮上,捏著針線和釘錘度過了幾十餘載時光。20世紀香港造就了它的包羅萬象,程師傅將西方皮匠工藝的標準注入中國傳統技藝中。
  • 堅持傳統手藝的他,90後男生做出精緻旗袍!
    堅持傳統手藝的他,90後男生做出精緻旗袍!講到旗袍,對它的第一印象就是女性輕盈柔美的曼妙身材。旗袍作為咱們東方女性的傳統服飾,它是東方女性的象徵,在民國的時候旗袍就成為了我們女性的「國服」,有很多國民時期的佳苑都是旗袍的忠實愛護著,例如大才女張愛玲還有就是旗袍收藏家的宋美齡。更是在現代也有不少的女星穿過旗袍扮過相,像小章啊,鞏俐啊都是被大家認為的華人女星在國際上的「中國名片」。她們穿上旗袍後更是風姿迷人。
  • 90後美女學神被聘為浙大博導,電子科大也有90後美女教授
    近日,浙江大學美女教授楊樹的圖片刷屏。是的,90後博導來啦!在學術界,90後們也開始走到前臺…  浙大首位90後美女博導:號稱學神  近日,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浙江大學90後美女教授楊樹的傳奇故事刷屏了。
  • 90後男生做旗袍,一針一線堅持傳統手藝,一把剪刀徵服外國友人!
    導語:90後男生做旗袍,一針一線堅持傳統手藝,一把剪刀徵服外國友人說到旗袍,相信大多數人的第一想法就是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材曲線。確實,旗袍作為東方女性的傳統服飾,是東方女性的象徵,在民國時期旗袍就被稱為女性的「國服」,不少民國時期的名媛都是旗袍的忠實擁護者,比如大才女張愛玲,又比如「旗袍收藏家」宋美齡。在現代,很多女星都有過旗袍扮相,比如鞏俐和章子怡,這兩人都被認為是華人女星在國際上的「中國名片」,穿上旗袍後也是風姿綽約。
  • 90後美女大學生出家當道長 盤點女大學生出家求佛心路歷程(組圖)
    90後美女大學生出家2016年4月26日,「陰陽開合,虛實相生!太極拳就像時下流行的慢跑運動,保持好節奏,追求身心的協調統一。」25歲的鐘嗣源道長向同屬『90後』的拳友們說道。90後美女大學生出家「和朋友們一點一滴匯聚起對傳統文化的信心,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據鍾嗣源介紹,因為自幼酷愛傳統文化,所以在大學期間,深入地了解中醫和武術的知識,而身邊的朋友和同學卻對此毫無興趣。
  • 獨臂小夥遍訪匠人學手藝:想幫更多殘疾人朋友學會自力更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90年出生的四川小夥唐劍,不幸在三歲時身患小兒麻痺症,導致左臂肌肉萎縮。但如今,他成了一名出色的皮匠。而成為皮匠前,唐劍已有一份能使自己經濟獨立的工作。「學會一門適合自己的手藝,幫助更多殘疾人自力更生。」抱著這樣的想法,從2015年開始,他開啟了自己的第一趟「尋匠之旅」,花了五個月的時間走了大半個中國,拜訪了上百名手工藝人,最終緣定皮具手藝,「除了欣賞手工皮具的質感以外,相比刺繡、編織等手工藝品,皮具製作對工具的操縱性要求低些,更適合學習。」
  • 西安90後雞架店的美女口味五花八門
    隨著消費群體的年輕化,企業家逐漸傾向於年輕群體,的90後可以支持一片天。一位90後美女西安開了一家手撕雞排店,她不僅口味多樣,而且自己做了新鮮果汁,因為雞絲正宗美味和果汁新鮮很好吃,所以每天都有很多人在她的店裡排隊吃飯,這在當地夜市非常有名。其實,一開始,這位美女只賣手撕雞肉,她從她母親那裡學會了手藝,她年輕,靈活,足智多謀,她改進了母親的手撕雞排,在餐飲市場上創造了一些不尋常的味道。
  • 一位80後手工皮匠的「慢」生活
    或許你潛意識裡會認為店老闆應該是一位圍著黑黑的圍裙、戴著老花鏡的老人,但這裡的店老闆卻是一位典型的80後。   年輕副總放棄高薪甘願做一名手工皮匠  你在快樂地行走,而我在等你回眸……   寫在小店外牆上的這句話,似乎別有一番韻味。
  • 【新青年】80後皮匠 他大學做的包賣了五位數
    他做的公文包賣到五位數27歲的張鄧輝畢業於浙江科技學院,學的是景觀設計。但從大一開始,原本就喜歡手工的他對皮具的興趣一發不可收拾。裁皮刀、打孔用的斬、劃線用的邊線器、處理皮革毛邊的打磨棒……他用自己的生活費添置工具,從「菜鳥」階段開始玩起,靠「翻牆」挖出皮匠大師的製作視頻,自學製作工藝。
  • 拾光|二胎寶媽IT公司辭職後,自學手藝做起「皮匠」
    其實惠敏大學時候學的專業是計算機,畢業後她一直在IT行業裡工作了8年。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她覺得這並不是她想要的生活,趁著結婚她辭職了,開始嘗試自己創業。婚後一年裡,她做過化妝、手繪牆、還開了一家淘寶店,把自己平時做的一些手繪飾品和布藝拿到網上去賣。
  • 28歲90後美女博士,北大畢業後,成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根據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的官方簡歷介紹:李琳出生於1991年,是真正的90後美女教授、博士生導師。她主要從事單細胞表觀基因組學研究。2014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榮獲學士學位,之後歷時5年於2019年6月從北京大學畢業,榮獲博士學位。2019年7月成為了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此時的李琳年僅28歲。李琳不僅學習優秀,人也長得漂亮,簡直是明明可以憑臉吃飯,卻又偏偏實力不凡,是十足的智慧與美貌並存的學霸級人物。
  • 90後美女英語老師走紅,美女能激發能量?
    (11月13日新快報)  90後美女英語老師張驍,看到那組照片就非常養眼,珍珠眼,瀑布發,五官清秀,年輕漂亮,活脫脫一個美人兒,如此美女老師在青年雲集的大學校園想不紅都難。生活中愛動漫,愛萌物,愛玩微博,還是宅女,同時還是「吃貨一枚」。如此新潮時髦,與同是90後的大學生在一起,沒有任何代溝障礙,共同語言多多,必定把90後學生「一網打盡」也毫不費吹灰之力。
  • 90後「雙腦」美女,共享下半身,只能選擇一個丈夫,如今怎樣了?
    導語:90後"雙腦"美女,共享下半身,只能選擇一個丈夫,如今怎樣了?1990年3月16日,在美國皮埃爾小鎮上,一位年輕教師生下了一個「雙頭人」,此事被媒體報導後,在世界上產生了不小了響應。孩子出生後,很多人認為包括醫生都說這孩子是活不下去了,但是孩子母親帕提確堅信她們可以,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孩子成長起來了,並且生命體徵正常。孩子母親和丈夫商量後決定,左邊腦袋的叫布列塔妮,右邊的叫阿比蓋爾。「雙頭人」是在雙胞胎在母親體內發育時,沒有及時分開,導致連體,想要通過手術分開是很難的。
  • 你不讀書,憑什麼給你想要的生活,看這幾位90後美女有顏值有能力
    筆者也很後悔當初沒有好好讀書,不能自由地選擇工作,不能跳槽,時刻面臨著失業的風險。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齡,我們不敢動,怕失業,因為上有老,下有小。可是這幾位90後美女,明明可以靠顏值,卻靠才能吃飯,顛覆了人們對90後的認知偏差,人們常說:「90後好吃懶做,難管理」。
  • 浙大迎首位90後美女博導 更多90後人才湧現
    近日,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浙江大學90後美女教授楊樹的傳奇故事刷屏了。在學術界,越來越多的90後開始走到前沿。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年輕化趨勢更為明顯,相比於去年年初公布的第十一批國家「千人計劃」青年人才,這次不但「85後」的比例明顯增多,而且「90後」也首次出現。對於「90後」入選有多難,我們來看看這批入選者的年齡區間統計數據。
  • 90後美女畢業後自學中醫 已申請八項個人專利
    麻湧鎮的90後美女莫凱音初中開始對中藥感興趣,雖然學的不是醫藥專業,但去年大學畢業後,她一邊做貿易工作,一邊潛心研究中藥配方,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已向國家專利局申請了8項專利。  1991年出生的莫凱音自初中開始接觸中醫藥方面的知識,她看的第一本藥物書就是《本草綱目》,那時便對中藥藥理產生了濃厚興趣。  然而由於高中學業繁重,莫凱音漸漸把這個興趣丟下了。
  • 中國大案紀實-揭秘90後美女毒梟
    90後美女懷孕被拋棄無奈販毒,5個月的準媽媽:男友跑了,我什麼也不會幹。江門23歲女毒梟,「6·26」國際禁毒日過去了,鶴山籍販毒嫌疑人羅某以為「嚴打期過去了」,7月4日晚,他在某賓館停車場販毒,被民警抓獲。
  • 90後美女帶領300多個姐妹在家掙錢?這是一個怎樣的基地?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在扶貧脫貧路上柳州90後侗妹帶動了300多名婦女居家脫貧她是怎麼做到的呢?清花繡坊在傳承發展侗族刺繡傳統手藝,帶動貧困婦女居家就業脫貧方面發揮著特殊作用。在三江南站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培訓基地,覃桂珍和繡娘們在培訓班上交流侗繡技藝。覃桂珍和母親韋清花在繡坊裡展示她們的侗繡作品。
  • 中國大案紀實——90後美女毒梟的沉淪路
    90後美女懷孕被拋棄無奈販毒,5個月的準媽媽:男友跑了,我什麼也不會幹。江門23歲女毒梟,「6·26」國際禁毒日過去了,鶴山籍販毒嫌疑人羅某以為「嚴打期過去了」,7月4日晚,他在某賓館停車場販毒,被民警抓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