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拂曉,朝鮮在得到蘇聯同意後下令部隊越過三八線,對韓國發動了突然襲擊,韓戰由此爆發,並在隨後將中、美、蘇等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其中。
如果單以誰率先下令部隊大規模越過三八線發起攻擊,那麼無疑是有朝鮮挑起了戰爭,但這既對也不完全對?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不能不結合朝鮮軍隊越過三八線突襲韓國前的整個歷史脈絡單純的來看待這個問題。
朝鮮半島自從1910年被迫與日本籤訂《日韓合併條約》淪為日本殖民地以後,朝鮮國內的民族獨立解放運動便從未停歇。但在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過程中,其獨立組織內部左右翼兩股勢力的對立便早已涇渭分明。
隨著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太平洋戰爭直到二戰以日本的戰敗結束,朝鮮半島也因為美蘇軍隊沿著三八線的南北佔領而分裂成了兩個國家。
儘管朝鮮半島上南北雙方在二戰結束後都標榜也實現民族的統一,但實際上從未真正探討過和平統一的議題,彼此都謀求的是革命的統一或武統。因此儘管反抗日本殖民者的戰爭結束了,但南北雙方沿著三八線始終摩擦不斷,雙方在該地區的衝突中也互有進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當時南北雙方的經濟狀況也與今天朝鮮半島上恰好相反。朝鮮背靠蘇聯和中國,工農業生產從戰爭中恢復迅速,到1949年的時候國民生產總值已經比日本投降時增長了兩倍,而韓國方面卻背負著沉重的財政赤字,不但物價上漲而且工業生產萎縮,李承晚政權已經岌岌可危。
更為致命的是,二戰後朝鮮從蘇聯獲得了大量的軍事援助,不但經濟狀況遠好於韓國而且在武器裝備上也漸漸的對韓國佔有優勢。
原本在存在這樣諸多不利因素的情況下,李承晚領導的韓國政府應該夾著尾巴做人,韜光養晦,待時機成熟後再尋求突破。但李承晚在國內壓力之下,卻整天大張旗鼓的叫囂「北伐」,主張對朝鮮採取強硬態度並制定了武力統一朝鮮半島的方案,在這種場合大肆鼓吹武力北伐統一朝鮮。
1949年以來,李承晚多次在公開場合宣稱韓國政府有信心有能力收復北方,甚至認為晚打不如早打,越晚動手困難越大。甚至在10月7日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公開宣稱發動北伐戰爭三天後便可以佔領平壤,與守衛三八線來說,守衛與中國的邊境線更為容易。
在李承晚好戰言論的刺激下,當時韓國軍政方面也被搞得「熱血澎湃」,一個個都如同好戰的公雞,時任韓國國防部長的申性模就表示「只要總統下令,韓國軍隊三天便能佔領朝鮮,一周能打到鴨綠江邊,將鴨綠江水獻給總統。」
因為韓國方面一再的武力威脅「北伐」,也更加刺激了朝鮮方面的整軍備戰,在大量獲得蘇聯援助的同時,進一步擴大了朝鮮半島北南雙方的軍事實力差距。朝鮮方面也準備使用武力手段解決統一的問題,並認定只要速戰速決,朝鮮便一定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避免美國的介入。
1949年6月29日,韓國軍隊派出了一支252人組成的遊擊隊「虎林大隊」越過三八線,對朝鮮一側村莊進行了襲擊,甚至還滲透到了元山附近。但這支部隊的滲透作戰行動遭到了朝鮮軍隊的全力打擊,僅有50人在活動了半個月後活著回到了韓國。
韓戰爆發之前,韓國方面一邊在三八線附近製造摩擦的同時,還在南方一側秘密調集了4萬多人的軍隊,對朝鮮形成了強大的軍事壓力。
在韓國不斷的軍事摩擦和政策挑釁動作的刺激下,最終1950年6月25日朝鮮方面在獲得了蘇聯的點頭後採取了越過三八線的報復性軍事行動,而這正好落入了由朝鮮發動和挑起韓戰的圈套,也讓一直叫囂「北伐」,三天之內佔領平壤的李承晚成為了自己鬥雞恐嚇政策最大的受害者。要不是後來美國操縱聯合國介入,整個朝鮮半島早已經被朝鮮人民軍佔領。
因為美國介入後,韓國李承晚大難不死,絕處逢生。整個朝鮮半島在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反攻下,幾乎又差點全部被聯合國軍,這時候中國軍隊參戰了。因為美國一旦消滅朝鮮,兵臨鴨綠江,在失去了戰略緩衝後,將對剛剛獲得成功的中國革命和安全造成極大安全,也同樣威脅到了蘇聯。
韓戰的爆發,其實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為日本長期的殖民統治,二戰後美蘇在朝鮮半島的分割佔領產生了兩個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政權,從而使得朝鮮半島成為了美蘇冷戰最直接的對抗。朝鮮民族的分裂是導致韓戰的根本原因,沒有南北兩個政權的對立也就不會發生韓戰了。
----
敖翔,筆名「愛歷史」,歷史專欄作家,愛歷史網站創始人。從事老照片收集研究二十年,曾長期為《北京日報》,《炎黃地理》等刊物供稿,並在搜狐、網易、鳳凰網、人民網等開設專欄,並為國內多所博物館、紀念館、大學研究機構提供資料協助,所獲成果被港澳臺和海外電視欄目和新聞機構多次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