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小眼鏡」「小胖墩」增多:體育與教育應有機融合

2020-09-09 人民日報評論

在體育與教育之間搭建通道,助力孩子完成成長這場長跑,還需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攜手、務實努力

最近,中小學迎來開學季。新學期體育課該怎麼上,成為不少家長關心的問題。前不久,教育部就今年全國兩會《關於出臺剛性措施強化青少年體育教育的提案》做出答覆,從保證鍛鍊時間、豐富活動形式、完善保障措施、健全考核機制等方面,對青少年體育教育工作進行說明。這組提案與答覆,回應了公眾關切,有利於加強青少年體育教育,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

圖片來源:新華網

「德智體美勞」,體育向來是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體育教育事業取得長足進步,成績斐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啟動,「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廣泛傳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牽掛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叮囑少年兒童要注意加強體育鍛鍊,家庭、學校、社會都要為少年兒童增強體魄創造條件,讓他們像小樹那樣健康成長,長大後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材。

少年強中國強,體育強中國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今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此次教育部對提案進行答覆,提出「確保學生每天鍛鍊1小時,嚴禁擠佔體育課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時間」。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提高體育教育的權重、弘揚體育教育的價值,是新時期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的必然要求。

圖片來源:新華網

事實上,許多孩子成為「小眼鏡」「小胖墩」,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缺乏體育鍛鍊。一些地方的校園體育,往往「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存在課程課時不足、活動組織滯後、場地設施短缺、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體育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尚未真正有機融合。

體育之於成長的價值,在於讓孩子學會如何在規則約束下贏,也學會如何正確得體地面對輸,更在於通過掌握技能、養成習慣、提高意識的體育終身教育,全面發展體質、才智和意志並將之融合為一體,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和對生命的熱愛。在體育與教育之間搭建通道,助力孩子完成成長這場長跑,還需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攜手、務實努力,既夯實硬體的「基石」,也填平認知的「窪地」。幫助孩子提高參與體育運動、接受體育終身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有益於他們更好健康成長。

現代奧林匹克將體育視為生活哲學,歷代教育工作者將體育視為人格培育。讀書之於心靈、運動之於身體,教育對於人的影響,往往伴隨終生。新學期開啟之際給予體育課格外關注,其實也寄託著人們的期待:面向未來,孩子們都能擁有更多運動場地,都能擁有強健體魄。

相關焦點

  • 小胖墩、小眼鏡…近年來中國孩子體質狀況變好了嗎
    「豆芽菜」、小胖墩、小眼鏡……這幾年,你身邊這樣的孩子還多嗎?  中國孩子體質健康狀況一直備受社會關注。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是否好轉?其中的變化趨勢又如何?教育部在日前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公布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抽測覆核結果顯示,2018年全國學生體質達標測試合格率為91.91%,優良率為30.57%。
  • 在新學期更加重視「體教融合」
    人民網-人民日報最近,中小學迎來開學季。新學期體育課該怎麼上,成為不少家長關心的問題。前不久,教育部就今年全國兩會《關於出臺剛性措施強化青少年體育教育的提案》做出答覆,從保證鍛鍊時間、豐富活動形式、完善保障措施、健全考核機制等方面,對青少年體育教育工作進行說明。這組提案與答覆,回應了公眾關切,有利於加強青少年體育教育,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
  • 黑龍江五個孩子就有一個小胖墩!如何破題?
    受體育運動少 不良飲食習慣 過度用眼 冬季特殊氣候環境等因素影響 近些年我省的 「小胖墩」「小眼鏡」「小羅鍋」
  •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100分是體教融合「破題」與「破冰」之舉
    新華社昆明1月19日電(記者嶽冉冉)新年伊始,雲南省首吃「螃蟹」,把中考體育上調至100分,與語文、數學、英語三大主科平起平坐,此舉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也得到國家體育總局的高度認可。體育總局副局長楊寧認為,體育100分是體教融合「破題」與「破冰」之舉。
  • 【光明網評】強化體育教育,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
    會議指出,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鍊意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強身健體、提升身體素質,從青少年時期就應該開始。
  • 人民時評:在新學期更加重視「體教融合」
    在體育與教育之間搭建通道,助力孩子完成成長這場長跑,還需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攜手、務實努力最近,中小學迎來開學季。新學期體育課該怎麼上,成為不少家長關心的問題。前不久,教育部就今年全國兩會《關於出臺剛性措施強化青少年體育教育的提案》做出答覆,從保證鍛鍊時間、豐富活動形式、完善保障措施、健全考核機制等方面,對青少年體育教育工作進行說明。
  • 人民日報:重慶謝家灣小學教育改革堅持立德樹人 讓「紅梅」在孩子...
    最近,重慶謝家灣小學六年級學生白子恆很高興,他被評上了班級的「護眼榜樣」。白子恆成為榜樣,並不是因為視力特別好,反倒是源於上次檢查視力下降。視力下降還可以當榜樣?原來,學校組織「榜樣自評」,由學生挖掘自身閃光點,自主申報評價項目,比如整理抽屜榜樣、小組合作榜樣等。學校定期檢驗,對表現好的同學給予鼓勵。白子恆成功穩定視力,保持在4.8不下降,由此成為「護眼榜樣」。
  • 體教融合、校園體育成為熱詞,我們需要怎樣的體育課改革?
    在本次會議期間,有眾多關於體育的議案、提案,涵蓋了體教融合、青少年體育教育、全民健身等方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此前接受媒體採訪。資料圖熱詞:體教融合姚明:沒有體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在本次兩會期間,體教融合是眾多代表提及的體育熱詞。
  • 人民日報關注「小胖墩」現象:防控兒童肥胖刻不容緩
    兒童肥胖率不斷攀升、「小胖墩」現象日益普遍,提醒我們防控兒童肥胖刻不容緩。兒童期肥胖不但影響身體和心理健康,降低運動和學習能力,還會增加成年後患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負擔。抓住時機、採取行動,不僅能遏制青少年兒童肥胖的快速發展,還有助於成年人肥胖及相關慢性病的防控。
  • 體育將成「主課」謹防落入應試窠臼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12月14日,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發布會上表示,到目前為止,全國各地都已經普遍推進了體育中考,儘管中考體育的分值差別還是比較大,但是這已經實現了全覆蓋,也就是所有地方中考都要考體育,分值從30分到100分不等。
  • 新學期要更加重視「教體融合」
    新學期體育課該怎麼上,成為不少家長關心的問題。前不久,教育部就今年全國兩會《關於出臺剛性措施強化青少年體育教育的提案》做出答覆,從保證鍛鍊時間、豐富活動形式、完善保障措施、健全考核機制等方面,對青少年體育教育工作進行說明。這組提案與答覆,回應了公眾關切,有利於加強青少年體育教育,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德智體美勞」,體育向來是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 陳寶生:在升學壓力下學校體育有「邊緣化」的危險
    資料圖:小學生在零下20℃左右的低溫環境中上體育課。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中新網1月30日電 30日,教育部網站發布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全文。陳寶生在講話中提到,現在「小胖墩」「小眼鏡」越來越多,在升學壓力下,學校體育有「邊緣化」的危險,視力不良和體質健康水平仍是學生素質的短板。
  • 高考增加體育,減少英語,怎麼樣?
    建議中高考增加體育近年來,隨著學生課業負擔逐步加重,中小學生的近視率、肥胖率不斷增加,小眼鏡、小胖墩越來越多了。為此,有人建議,把體育列為中高考必考科目,並給予語文、數學等主科一樣的考分權重。就以當前的中考為例,在體育已經是必考項目的情況下,今年上海、浙江在開學後,很快做出了取消中考體育現場測試的決定。由此可見,體育在很多人眼中,甚至是在教育部門官方眼中,仍然是可有可無的、隨時可以取消的。
  • 學生攜帶手機將納入檔案,「小眼鏡」、「小胖墩」在中考中會吃虧的!
    二是強化體育課教學和學生體育鍛鍊。規定體育與健康課程小學一、二年級每周4課時,三至六年級和初中每周3課時,高中每周2課時,嚴禁擠佔,保證每名學生至少掌握1項運動技能。每天上午、下午各開展不少於半小時的大課間活動,各做1次眼保健操。目前在各中小學都得到了落實。三是強化學生實踐教育。
  • 摘掉「小眼鏡」 從每天運動一小時開始
    摘掉「小眼鏡」 從每天運動一小時開始 發布時間:2019-06-06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顧寧 馮蕾 字體:
  • 人民日報今日談:用健康守護孩子的夢想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對孩子健康的教育,一些家長和學校都存在許多誤區。有的家長忙著給孩子補充營養,讓許多孩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有的學校只注重分數成績,體育課連一周一次都不能保證。去年北京市中小學生中,「小眼鏡」佔了62%,「小胖墩」佔20%。 「讓每一個孩子在科學鍛鍊中實現健康成長,不僅是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需要,也是全社會共同追求的目標。」
  • 北京中小學每周增加一節體育課?中考體育將提高分值?
    最近在北京兩會市人大代表詢問、政協委員諮詢活動上,北京市教委巡視員王定東表示,未來北京將出臺體育改革文件,圍繞體育課程體系建設、師資引進培訓、體育評價改革等多個方面,為中小學體育教育制定「北京標準」。據介紹,在課程設置上,北京計劃在此前的基礎上,小學、初中、高中各個年級增加一節體育課,中考體育或將提高分值。同時,研製體育課程體系,突出體育學科的「育人」功能,培養興趣愛好,而不是單純的技能培訓。
  • 在線學習時間別太長 謹防疫情後「小眼鏡」增多
    謹防疫情後「小眼鏡」增多  疫情期間,你家娃宅在家幹啥呢?相信,不少家長的回答是看平板電腦、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  當前,全國各地大中小學、幼兒園延期開學,不能按時正常開學的學生即將開始居家「在線學習」。利用網絡平臺,實現「停課不停學」是防止疫情在學校蔓延,保障教學不中斷的有力舉措。
  • 因地制宜開展體育活動 用桌球摘掉「小眼鏡」
    童欣說,學校率先在全國提出「兒童健康是評價教育質量的第一標準」的理念,每項體育活動的組織和開展都會對班級進行考核評價,大課間活動的組織參與、國家體質健康成績、班級近視增長率等都是對教師考核的標準,對體育底線不達標的班級和老師實行評優選模一票否決。逐年降低的近視率不僅成為老師評優的硬指標,更是學生摘下小眼鏡的有力證明。
  • 動因體育樹體育教育教學標杆,助力深化體教融合發展
    ,通過體育教育融合素質教育,幫助青少兒提升綜合素質能力。精細化教與學,讓體教融合協調發展精細化最明顯的體現,就是推出動因小籃球課以及動因外教籃球課(IVY KID Basketball)。動因體育將籃球培訓項目通過學員年齡層及素質教育教學方式進行劃分,形成現有的小籃球、外教籃球、籃球培優三個細分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