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育與教育之間搭建通道,助力孩子完成成長這場長跑,還需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攜手、務實努力
最近,中小學迎來開學季。新學期體育課該怎麼上,成為不少家長關心的問題。前不久,教育部就今年全國兩會《關於出臺剛性措施強化青少年體育教育的提案》做出答覆,從保證鍛鍊時間、豐富活動形式、完善保障措施、健全考核機制等方面,對青少年體育教育工作進行說明。這組提案與答覆,回應了公眾關切,有利於加強青少年體育教育,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
圖片來源:新華網
「德智體美勞」,體育向來是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體育教育事業取得長足進步,成績斐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啟動,「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廣泛傳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牽掛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叮囑少年兒童要注意加強體育鍛鍊,家庭、學校、社會都要為少年兒童增強體魄創造條件,讓他們像小樹那樣健康成長,長大後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材。
少年強中國強,體育強中國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今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此次教育部對提案進行答覆,提出「確保學生每天鍛鍊1小時,嚴禁擠佔體育課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時間」。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提高體育教育的權重、弘揚體育教育的價值,是新時期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的必然要求。
圖片來源:新華網
事實上,許多孩子成為「小眼鏡」「小胖墩」,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缺乏體育鍛鍊。一些地方的校園體育,往往「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存在課程課時不足、活動組織滯後、場地設施短缺、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體育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尚未真正有機融合。
體育之於成長的價值,在於讓孩子學會如何在規則約束下贏,也學會如何正確得體地面對輸,更在於通過掌握技能、養成習慣、提高意識的體育終身教育,全面發展體質、才智和意志並將之融合為一體,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和對生命的熱愛。在體育與教育之間搭建通道,助力孩子完成成長這場長跑,還需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攜手、務實努力,既夯實硬體的「基石」,也填平認知的「窪地」。幫助孩子提高參與體育運動、接受體育終身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有益於他們更好健康成長。
現代奧林匹克將體育視為生活哲學,歷代教育工作者將體育視為人格培育。讀書之於心靈、運動之於身體,教育對於人的影響,往往伴隨終生。新學期開啟之際給予體育課格外關注,其實也寄託著人們的期待:面向未來,孩子們都能擁有更多運動場地,都能擁有強健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