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導語:貝克焦慮量表(BAI)表含有21道關於焦慮一般症狀的問題,請仔細閱讀每一道題,指出最近一周內(包括當天),被各種症狀煩擾的程度,每句之前標有的阿拉伯數字為等級分,如:選輕度計2分,選重度計4分;全部21組都做完後,將各組的圈定分數相加,便得到總分。依據總分,就能明白無誤地了解自己是否有焦慮。
1)麻木或刺痛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2)感到發熱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3)腿部顫抖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4)不能放鬆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5)害怕發生不好的事情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6)頭暈或目眩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7)心悸或心率加快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8)心神不定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9)驚嚇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10)緊張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11)窒息感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12)手發抖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13)搖晃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14)害怕失控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15)呼吸困難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16)害怕快要死去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17)恐慌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18)消化不良或腹部不適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19)昏厥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20)臉發紅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21)出汗(不是因暑熱冒汗)
1:無
2:輕度
3:中度
4:重度
結果:
44分以上有焦慮,建議通過學習調節情緒的方法,緩解自己的焦慮或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
當代人生活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再加上生活不規律、缺乏運動與合理釋放,所以容易出現焦慮問題,比如:緊張、煩躁、無法專注、惶恐不安、失眠多夢,有的還伴有生理反應,比如:臉紅、出汗、心慌、心跳過速、胸悶氣短、胃痛等。焦慮感確實難熬,所以
很多時候人們都想儘快徹底地擺脫焦慮,但當他們克制焦慮、迴避焦慮、恐懼焦慮的時候,反而更焦慮了!這是因為他們在大方向上就搞錯了。因為焦慮是我們的一種本能,所以
我們不可能徹底消除焦慮,而是將其控制在合理範圍就好。心理治療家亞倫·貝克提到過:
焦慮的內核是恐懼。而恐懼是幫助我們發現和躲避危險的生存本能。我們的祖先正是因為看到懸崖、毒蛇猛獸、自然災害時能夠感到恐懼並及時遠離才得以生存繁衍。不過焦慮和恐懼也有所差別,
焦慮是恐懼的「前哨」。當你眼前有一頭逼近你的毒蛇,你會產生強烈的恐懼。而當你和朋友要一起去原始森林,你不確定在那裡會不會遇到毒蛇,或是其他什麼危險,這時的不安感就是焦慮。
人們的恐懼感指向當前、確定的威脅,而焦慮感指向未來、不確定的威脅。所以,當你產生焦慮感,其實是
你的生存本能在提醒你評估現實威脅的程度。當你問過當地人從而了解到那個森林就是有很多毒蛇,或者你認識到自己長期達不到工作指標而確實有被炒魷魚的可能。雖然,毒蛇和失業還沒降臨,你也未必遇到。但這時,你產生的焦慮就是很有必要的。正是因為焦慮,你才能認真評估危險,並提前做好準備,比如:穿厚靴子或是改變路線、改善工作方法等,從而降低現實威脅。對於這種預警性的必要焦慮,我們是無法也不該消除的。
我們真正應該消除的是多餘的焦慮。比如:你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很安全,但你總擔心會發生未知的事故。或者你知道電梯墜落、飛機失事等都是小概率事件,但你就是擔心自己會遇上這種情況而過度緊張。又或者你產生的焦慮程度遠高於恰當的程度,比如:考核前,別人也會緊張,於是認真準備,然後到點休息。而你焦慮得無法安心做事,又整晚失眠。這些就是讓我們白白消耗能量且毫無意義的焦慮。這些多餘的焦慮通常具有缺乏現實性、難掌控的特點,因此人們常常找不到著手點而飽受折磨。對此,心理治療家亞倫·貝克提出:
是不合理的觀念和思維方式導致了過度的焦慮。通過找到並改變不合理認知,讓人們的思維方式重歸現實,從而放下多餘的焦慮感。今天向大家介紹的的
《貝克焦慮自評量表:找出你焦慮的真正根源》,是基於
認知療法之父亞倫·貝克教授關於焦慮的認知行為模型,並根據我國的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編制的,不僅可以對測試者的
焦慮程度進行有效評估,還將通過
災難化思維、負性高估、自我低估、情緒化推論、迴避思維、評價敏感 等8種認知歸因來找到測試者產生過度焦慮的真正原因,並給出針對性的調整建議。經常翻看並按照指導進行調整,你會更容易消除多餘的焦慮感,重獲輕鬆愉快的生活狀態!
您的喜歡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就請「轉發」本文,或者點擊「在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