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許久沒有更新公眾號了,上一篇文章還是在英國的時候。其實一直在催促自己為新的階段留痕,方便以後追尋。題外話是現在翻看公眾號每一階段的文章都感覺重新經歷一遍當時的情境,其間有新的思考但遠不及當時的想法來得有意義。不更新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前陣子畢業論文加實習忙得實在有點喘不過氣;二是工作帶給我很多新的知識和思考,但是公眾號畢竟是公開的文章,講多講少實在難以控制,這樣想來原來我也已經是一個需要保密的人了,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
回歸正題,這個題目其實很早就寫在紙上了,不知道能不能把這個想法講清,因為這陣子的所見或所聞或親身經歷讓我自己本身就覺得很混亂。首先,如果大家認可這個世界是四維的話,那接下來就比較容易進行下去了。《星際穿越》把這點描述的很形象,男主庫珀通過蟲洞與多年前的女兒墨菲通訊,這讓我仿佛對自己目前的狀態有了新的定義。我們各自處於時間的裂縫中,迷失在另一個維度的世界。
有一回上班路上,一小女孩拿著外婆的手機拍路邊的花,一邊是外婆催促過馬路的聲音,一邊是專心致志沉迷在自己世界中的女孩,對比格外強烈。我從他們身旁經過心想:小姑娘,你的人生中會出現比你此刻看到的更漂亮的花,何必執迷於此呢?正當要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去審視這個看似還不經事的女孩時,轉念一想,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放在人生的長度,大抵真應了那句「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我們完全可以對所有的小事感到好奇,哪怕是別人覺得不值一提的小事。小時候好奇為什麼雨滴會墜下而星星為什麼不會,最近好奇哪些因素在影響中國IPO折價程度。這兩個問題誰比較有意義呢或者哪個更值得好奇呢?我覺得沒有明確的答案,如果在跳出這兩個年齡階段,在另一個世界看待這兩個問題,視角會清晰很多。一個是天馬行空的問題、一個是實用主義的問題,如果小時候不對那些困擾著自己的問題感到好奇,那麼我們對未來大多數的事情都會感到習以為常,漸漸的會發現需要解釋的問題越來越少,然而不是我們知道的越來越多,而是已經喪失了發現問題的能力。回過頭發現,我們正好處於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的時間世界和對任何事都已隨著閱歷增長而司空見慣的時間世界二者之間的裂縫中。我們見了世界一角,若以老者的身份將這一角複製粘貼為整個世界,我們會因為熟悉環境而感到十足的安全感但也喪失了尋求改變的可能。
發現第二個時間裂縫是今年國慶回外婆家。晚上在外婆家客廳看英雄聯盟世界賽,突然外婆走進來坐在沙發上也開始看,我心裡其實很擔心外婆問我看的是什麼,因為電子競技這個概念早就超脫了外婆的認知範圍,想要解釋清楚無異於向一個呱呱落地的孩子解釋為什麼使用最小二元回歸時數據需要先通過ADF檢驗。然而外婆只是坐在那裡同我一起看著,其間起身,看到外婆早已在沙發上睡著了。突然意識到我們都已經脫離了對方的世界很久,哪怕我們都一直試圖擠入對方的世界。臨走的那天,靠在門框上好久,看著兒時玩耍的地方一點未曾改變,仿佛那個不經世事的自己就在自己面前嬉鬧,然不經意的低頭看到穿在腳上的皮鞋,苦笑一番,那個兒時的世界以及外婆的世界,我仿佛都已經被放逐,如一個陌生人置身於時間裂縫中。
發現第三個裂縫是在工作中。念書時認為金融世界的是由各種公式堆砌出來的,B-S公式決定期權、期貨價格,PE、PB、DCF等決定股價,NPV等決定債券價格等等。我對金融世界的認知仿佛就如同愛因斯坦之前的人們對物理世界的認知一樣:清晰明了。然而隨著工作的開展,這個世界開始變得混沌,常常陷入迷茫和懷疑。有一次和朋友吃飯,打趣地說金融業和農業現在在我眼裡沒有什麼差別,我們都看天吃飯。玩笑歸玩笑,但是感受是真的,原來以為公式決定著市場,現在發現市場決定著制定公式的我們。但是細想又覺得太悲觀,少了點「人定勝天」的勇氣。
昨天開會和老總說自己模型的意義仿佛在當下很小,老總還是鼓勵我繼續研究下去。倏地想起與英國的導師關於理論實用性的談話,當時認為經濟理論仿佛不如會計理論在實際中來的有效,導師說你的人生還長。當時是一頭霧水,現在仿佛參透一二。在每一個屬於特定時間段中的世界是清晰的,但如果我們處於不同時間段疊加的世界中,圖形尚且會模糊,更何況是複雜的世界呢。如果我們置身於時間裂縫,會發現關於兩個世界的不同認知並無對錯,我們經歷著一個世界,心中也得藏著另一個世界。行文至此,如釋重負的申了個懶腰,抬頭看了看擬合的模型,線條間是兩個世界的距離,但此刻它們在同一張紙上,我在另一個時空裡。錯綜複雜,卻也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