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意義必定在世界之外

2021-02-16 芥子之心工作室

我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因愛文學也愛上哲學,雖未讀過多少哲學著作,但每看到那些,令我眼睛和頭腦同時發亮的句子,都愛細細品味。「世界的意義必定在世界之外」,我是先品味這句話,後才知曉維根斯坦的。也許維氏是在語言與邏輯學中論述這個問題,我僅僅是對這句話表達自己粗淺的思考。

​​                         01


​如果,世界的意義,是指我們日常生活的世界,那麼生活的意義便不完全是生活本身。就如我吃飯,不僅僅是為吃飯而吃飯。就如一老翁,冒雪獨坐在小舟上垂釣,身子凍的瑟瑟發抖,他真的那麼急於吃魚嗎?我想,他真正想得到的絕不是魚,肯定是魚以外的東西。過程不能替代目的,雖然追求目的的裡面含有過程。同樣,世界的意義也不僅僅在世界之中。

                              02

​​​

我生活的小城,四周儘是山。在山上,我不知多少次長久地凝視一棵樹或一塊石,看那樹枝隨風起舞,看那石時被夕陽鍍上金色。

我想在我未出生之時,他們已經在這裡,十年後,如果再來此地,它依舊在,那麼50年後呢,我離開此世,它也不會改變。如果說存在便是人生的全部意義,死亡是一切意義的消亡,那麼對於早晚要離開此世的人,其意義怎能比過一棵樹或一塊石呢?

                         03


說起世界和世界之外,自然會聯想起短暫和永恆,而這些詞語又都是時間的表述詞。早些年,我看過奧古斯丁的《懺悔錄》,他在第11章裡對時間的論述,更令我佩服至極,他是距今一千六百多年的人,那時便發現不存在時間,時間只是你看到的變化。直到21世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把習慣於在三維空間思考問題的人類,跨越並融入了時間的概念,讓人類窺視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四維空間。剛剛離世沒多久的史蒂芬.霍金更是一位奇才,他說萬物(包括時間)都是因一次大爆炸從無而來。看來我們傳統的認知和被宣傳的理念都要重新思考。

                        04

世界之內和世界之外,包含人們對已知和未知的認可度。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裡,有這樣一段話:「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在人類還沒有打破自身百分之百死亡率之前,作家表達了人們對生無限延續的渴望。而聖保羅的一句話更是顛覆人們慣常的思維,他說,「那看得見的都是暫時的,那看不見的才是永恆的。」我們是願意對已知暫時世界的獲取,還是更願意相信那未知世界的永恆,這就決定了你對世界意義的認可,是在世界之內,還是在世界之外了。

                         05

段子: 疫情又起,小區的保安都成了哲學家。他除了給每位進出小區的人頭上一槍,然後,就向你提出了人生的三大終極問題: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 」  看來,常思考這樣的問題,不僅能有效防控疫情,也能有效防控失落的人生 。 (❁´◡`❁)

  2021年1月12

相關焦點

  • 於世界之外
    題外話是現在翻看公眾號每一階段的文章都感覺重新經歷一遍當時的情境,其間有新的思考但遠不及當時的想法來得有意義。不更新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前陣子畢業論文加實習忙得實在有點喘不過氣;二是工作帶給我很多新的知識和思考,但是公眾號畢竟是公開的文章,講多講少實在難以控制,這樣想來原來我也已經是一個需要保密的人了,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
  • 中國文化必定統一世界
    孔子老先生和他的學生現在這個世界的人們,正像古語說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也和天下萬物一樣,莫不以自己為中心,生存著,發展著。這個世界短短幾百年,就已經發展到現在的程度。大多數人已經發覺,現代社會的環境惡化,人性淪喪,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問題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危險。如同盲人騎著瞎馬,在經濟與科技的催動下,向著深坑狂奔。現在世界上的這些問題,已經不是一個或幾個國家所能解決的,這必須得全世界的領導者們共同來解決這些問題。
  • 存在的意義 ——讀《蘇菲的世界》
    世界是從哪裡來的?        每一個世代,都會有無數智慧的頭腦一再追問自己許多問題。當人們追尋這些問題,並因此有了清楚的認知時,道德規範、社會秩序和科學知識才得以建立。人類之所以能登陸月球,難道不是因為我們對生命的好奇嗎?        「每一個人都需要食物,每一個人都需要愛與關懷。
  • 我的世界:除了三大世界之外,這些地方也可算是維度世界
    MC世界是一個虛構的世界,在MC中除了玩家出生的主世界之外,還有下界和末地兩個其他維度的世界,想要去到這些地方,只能通過特殊的傳送門。對於這些世界,玩家也都是比較熟悉的,其實它們除了神秘之外,與主世界相比並不算精彩。
  • 圓明園3D全景復原圖,氣勢恢宏,網友:若你還在,必定驚豔世界
    網友感嘆:若你還在,必定能驚豔全世界。圓明園的總設計師名為雷金玉,他是在修建紫禁城的過程中被康熙皇帝看中,但是在實際建造過程中大多還是皇帝的看法,畢竟皇命不可違。不論是康熙、雍正還是乾隆都親自指導,因此雷金玉異常欣喜,並創造了「燙板」的模型方法。
  • 英語世界之外 哪些地方英語水平高?
    英語世界之外 哪些地方英語水平高?     在英語世界之外的許多地方    更有意義的發現是,英語程度高於平均水平者,收入高出平均水平30%到50%。在受教育水平相當的人群中,英語好的人獲得晉升的可能性也高於不會英語或英語不好的人。    在德國,人們對英語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該國消費者研究協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1500萬本國公民希望提高英語水平,其中一半年齡在14歲到29歲之間。這也是英語補習班、英語手機軟體越來越火的原因。
  • 情境教育的世界意義
    李吉林的學術著作已由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翻譯出版,情境教育開始受到國際關注。李吉林老師不久前離開了我們,除了震驚和錯愕,我思慮得更多的是,我們將如何繼承情境教育這份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教育家是用偉大的心靈書寫教育傳奇的老師。毫無疑問,李吉林就是這樣的教育家。
  • 智慧的閃念真理的光芒之世界經典演講《地球的形狀必定是球形的》
    《地球的形狀必定是球形的》(亞里斯多德 古希臘)地球的形狀必定是球形的。要理解這個話的意義,我們必須想像,地球是在生成過程中,就像有些自然哲學家所說的那樣。只不過他們認為,向下運動是由外部強制造成的;而我們則寧可說,其實向心運動是因為有重量的物體的本性而產生的。在這些自然哲學家的理論體系中,當混合物還處於潛在狀態時,微粒在分解過程中從四面八方同樣作向心運動。
  • 真如的世界:那是一個「有意義」的世界,有「生命的體驗」的世界
    今天繼續說《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獨創「意義治療」,提倡追求生命的意義。其實,我也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有過關於生命的意義的思考。那時候真的覺得,如果我能夠找到一個足夠久支撐我的意義,那就是對於我來說,就是一種永不枯竭的動力。可是,我是一直沒有找到。受王陽明影響,以及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影響,發現真的能夠找到自我的意義,似乎真的就在於我們自己。
  • 《天道》一個人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是什麼?
    一個人存在世界的意義是我們自己賦予的,有人選擇去貧困山區教書,有人選擇參軍報效祖國,有人為了基層群眾的利益跑到第一線。為什麼人要一樣的成功,生活不應該是這樣,誰有誰的日子,誰是誰的青春,因為邂逅的故事唯美值得被傳唱,也因為真性情別人可遇不可求而讚嘆。貪心是人性,人性就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惡蛟」,每每見到想到而得不到,想愛而愛不得,想恨卻恨不能,想放卻放不下。
  • 星雲大師:佛教的圓滿世界,法身實相的意義!
    法身與實相具有相同的意義,《華嚴經》說:「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佛境,不可得思量。」法身實相是涅槃的三德之一,具足一切功德智慧,永離眾患,畢竟安樂,十力具足,妙用無窮,萬古不變,歷劫常存,福智圓滿,萬德莊嚴。
  • 揭秘宇宙外面是什麼, 宇宙之外的恐怖世界曝光
    有天文學家猜測過宇宙之外的恐怖世界,宇宙之外可能還有許多其他的宇宙,又或者宇宙只是某種生物的一處試驗基地,又或者宇宙可能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宇宙外面的世界(猜想)以人類現在的角度去討論宇宙是什麼,就像是討論一種哲學一種信仰一般,在每個人的心中對於宇宙的描述和想法可能都是不一樣的。但在我們還沒搞明白宇宙的本質的時候,就已經提出了宇宙外面是什麼的問題,人類總是沒學會走就已經開始想要跑了。
  • 中國方案的世界意義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習近平主席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入闡述經濟全球化的「形」與「勢」,與世界共享中國行之有效的新發展理念,呼籲共同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在關鍵時刻再次展現中國大國格局和歷史擔當。
  •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國際視野與世界意義
    以國際視野推進公民道德建設,不僅豐富了德育研究的內涵,為世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道德建設拓寬了思路,而且為全球治理的道德議題提供了中國方案,為促進人類文明的共融發展注入了中國動力,具有廣泛深刻的世界意義。只有立足中國又面向世界,以國際視野推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培養與中國國際經濟地位和對外開放相適應的國民心態與思想道德素養,才能鑄就新時代中國所亟須的自信精神,鞏固新時代中國所凝聚的道義力量,論證新時代中國在走向偉大復興的徵途上所提出的世界命題。就此而言,《綱要》的頒布不僅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而且使得中國的公民道德建設具有了世界意義。
  • 川觀學術 | 符號是如何讓這個世界有「意義」的?
    人生活在意義世界中。自在的物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意義世界卻是人類的意識與事物交會而開拓出來的。反過來,意義活動也造就了意識,意識是人類存在的根本原因和根本方式。這點極為重要,因為意識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立足點,是人區別與動物,或與人工智慧體的根本點。不僅人類,甚至植物和動物,或許還要加上人工智慧,都使用符號。
  • 如果不能改變世界,我們的存在有何意義?
    如果不能改變這一切,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今天的文章,麥格拉思一開始就拋出了四個關鍵問題,並在全文加以探討。關於意義的問題,你能否發現「意義的驚現」?關於生命意義的理論,社會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最近提出了一種很有價值的分析。他指出,要找到人生真正的意義,我們必須首先來面對並探討一些主題。
  • 以新的視野深刻領會偉大思想的偉大世界意義(之六)
    在上述美好目標牽引下,人類社會必定會不斷衝破人民在身體健康、生理健康、智慧智力或聰明程度等方面的局限並不斷使之升級提質和日趨完美。鑑於人世間的一切人間奇蹟都是由人創造並且主要由人的聰明程度所決定的,因而,由此又必定會導致人類社會不斷衝破人民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交往以及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局限,並不斷使之升級提質和日趨完美。
  • 構建自己的「意義世界」,「知行合一」的真正含義
    而無論是把自然審美化還是符號化,本質上都是人通過意識活動賦予這個世界以某種「意義」的過程。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 「無人能脫離意義。我們是通過我們賦予現實的意義來感受現實的。我們所感受到的,不是現實本身,而是經過闡釋的現實。」
  • 我的世界和迷你世界之間三個對比,複製方塊是否比命令方塊強大?
    不過兩者之間也有著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我的世界裡的鞘翅和迷你世界裡的兌換性坐騎,它們的獲取途徑不一樣,使用方法和意義也不一樣。迷你世界的坐騎會不會更勝一籌?我的世界-鞘翅鞘翅是打敗末影龍的戰利品之一,末影龍作為我的世界裡的副本BOSS,想要打敗它當然不是那麼簡單,必定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才可以,但是能打敗末影龍,付出再大也是值得的,因為鞘翅太珍稀了,並且還實用,戴上它就可以隨意飛行到任何一個地方,日行萬裡。
  • 安吉達:人文科學的價值,正在於賦予世界以意義
    8月6日至12日,第一屆世界人文大會在比利時列日召開,騰訊作為唯一受邀參會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帶來了自己對於科技與文化關係的理解,以及因網際網路而催生的創意者經濟新模式。在開幕活動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副總幹事格塔丘•安吉達(Getachew Engida)做了簡短而熱情洋溢的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