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用了幾年的修行方法

2020-12-27 趙賢文聊身心健康

修行是什麼?

修行就是是修正自己的行為。

做為生活中的修行者,分享一個簡單的修行方法:言行如一。

言行如一最直接的方法是什麼:修言。

言為心之聲,修心者先修言。

怎麼修言?

就是不說假話,就這麼簡單!

這個方法我已踐行了幾年,就是在生活中,儘量做到不說假話,說真話。

就拿最簡單的舉例,有人問你:早上吃了什麼?

如果你吃了米飯就說吃了米飯,不要因為一些因素把米飯說成是吃了饅頭。

是什麼就說什麼,不說假話。(但不代表可以隨意出口傷人)

怎麼樣?夠簡單吧?

可做起來呢?

難!

尤其在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很多時候,身不由己,言不由衷。

有很多時候是習慣性的說謊話,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心口不一。

大道至簡,一開始可能會有些不相信,怎麼這麼簡單,有沒有搞錯?別看這麼簡單,真正做好了,自會發現其中的妙處,此言不虛。

這個方法,我已用了好幾年,但是很少跟人提起。

以前也經常會說一些謊話。

後來知道了這個方法後,就在言語上不斷的修正自己。

隨著不斷的應用,慢慢調整自己,現在很少說謊話,基本上不會說謊。

言行如一的另一個標準是答應別人的事情儘量辦到。

以前說話不考慮,經常答應別人的事情,就是嘴上說說,不做。

但踐行言行如一之後,那就對自己有了標準。

要麼不答應,答應了別人就要儘量辦到。

隨著不斷的修正,漸漸的從言語上,行動上不斷的靠近 如一。

心上慢慢減少了掛礙,無有掛礙時,自然就少了牽掛。

修行就是在言語 行為上修正與調整自己

再深入,就是言行意如一。

言語、行為、意,都是如一狀態,大的修行人,稍微動一個念,就會帶來很大的改變。

越修到最後,越需要謹言慎行,越是大的修行人,修到一定程度,所面臨的誘惑也就越多。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是魔比道高,而是道修的越高,他所面臨的,要克服的魔也就越大。

誘惑越大,越容易出錯,一步錯,步步錯。

另外,言行如一修到一定程度,經常會心想事成,身體一直如一狀態下,也不會出現大的疾病。

把簡單的東西,踐行下去,將變得不再簡單。

這個方法適用所有人,沒有悟性教派之分,人人可修。

相關焦點

  • 打坐與念佛,哪種修行方法更好?
    這個世界上,修行的方法有無數種。其中被人們普遍知道的,大概只有幾十種左右。真正的修行方法,多數都選擇的單傳獨修。因為很多修行方法,不講究普度眾生,也不願意被別人知道,就一直以尋找徒弟的方式流傳。談起修行方法,最主要的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打坐,一種是不打坐。而不打坐的修行方法中,現今最為流行的就是念佛。特別是在很多地區都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的說法。也許有的人會問,打坐與念佛這兩種修行方法,哪一種更好呢?如果從修行的本質上來看,一個人只要能通過某種修行方法,達成自己的修行目標,至於用什麼方法,則沒有分別。
  • 修行人靠嘴修行?修與行是相輔相成,行是根本,修是方法!
    我這裡所說的靠嘴修行,說的是宣揚些正能量的言辭、感悟、語錄,但未見身體力行者,所以千萬不要對號入座。其實很多人分享的東西,未必出自自身感悟,因此,即使再深奧的道理也顯得不合時宜,就像一個十八九歲的女孩遭遇了感情挫折而大嘆天下無真愛,又或者一個二十出頭的人感嘆人生悲涼一樣,雖然可愛,但也可笑。
  • 南師|你用一個方法修行但不要被方法困住了,否則就是把無常當成有常,那就錯了
    世間一切無常,修行打坐也無常,剛才坐行好好的都沒有了。如夢如幻,過去了,所以說觀無常。修行的方法不過是一個拐杖,不要給拐杖困住了,坐輪椅不要給輪椅困住了,諸法無常,觀無常。所以從安那般那開始,出入息一進一出也是無常嘛!佛告訴他這個世界一切皆無常,一切皆苦,一切是空的,一切是無我的。無常、空、無我是三法印,學佛的基本。
  • 明海大和尚:修行慈心禪的方法
    明海大和尚:修行慈心禪的方法明海大和尚:以自己為對象你們也許注意到了這個經文的第一行:願我無敵意。所以,第一個對象是我。我們現在以盤坐的方式修慈心禪。在靜坐的時候,第一個對象是自己。我們在開始是用引導文來喚醒我們的慈心。引導文的這幾句話,是很值得我們體會的。 願我無敵意。「敵意」這個詞,很顯然是從巴利文翻譯過來的,它的含義很深。我們現在坐在這裡都沒有敵意,對吧?表面上看,是沒有敵意。其實,這裡的「敵意」也包含了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本能的自我保護。這一點非常簡單就能證明。比如,我現在突然打你一拳,你會本能地往後閃。這就是一個自我保護。
  • 我的俠客手遊修行等級提升方法
    我的俠客手遊修行等級如何提升?
  • 已經修行多年但不代表能正確使用方法
    新行者不一定不會使用方法,老行者也不一定就掌握了方法。很多時候,新的行者由於求法心切反而可以很好地按照要求操作,按照要求小參,禮敬禪師,恭敬聞法。布達文薩在近期的互動中統計發現,很多人雖然斷斷續續修行了很多年,但由於沒有持續接受過系統的指導與矯正,因此並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甚至還摻雜使用很多「後期工具」造成修行受到阻礙,即使是很多曾經在正規系統接受過教導的行者也是如此,布達文薩在統計中發現這一比例超過90%!也就是說,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已經修行多年但並不會正確使用方法!」
  • 修行,到底是先修善,還是先修德?
    很多人對於修行之事,還是比較了解的。特別是在這個知識大爆炸時期,只要你想找,可以說沒有你找不到的。但是對於一個想要修行的人來說,到底要如何修行,不同的師父,有不同的講究。這些講究,如果你沒有真正摸到門道,還是很難做到其標準和要求的。
  • 哪一種修行方法最快最直接!
    如果有人問我:「你可否告訴我有那一種最快、最直接的修行方法?」我會告訴他:其實,不只是瀕臨死亡的人可以念佛,任何人都可以修持此法門,念佛法門是老少鹹宜的。只要專心持誦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念佛,要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不要為了趕速度、拼數目,佛號連成一起,字音無法分辨的一直念,這樣無法攝心,當然對修行毫無助益了,所以念佛要不急不徐、了了分明的念,才會有成就。修行辦道無奇特之處,唯有細水長流,不夾雜、不間斷,驀直修去。
  • 修行方法修清淨心地秘密
    寺院裡也有單獨的房間,是專為年老的修行人而設的,他的行動不方便,大家在一起過團體生活,行動都要一致。年老的人,體力衰弱行動不便,才給他一間寮房。寺院裡面身分地位比較高的,瑣碎的事情多,像住持、當家師,什麼事情都要過問,也要單獨一個房間,便利於辦事。所以真正修行,六和敬裡的身和同住,絕對不是一個人一個房間。
  • 什麼是修行?真正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
    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提起修行,立馬就會被打上諸多標籤,讓人唯恐避之不及。在普通人的眼裡,修行、要麼是道要麼是佛,修行必然要跟仙佛扯上關係。在這裡我要說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只是人的認知與偏見。修行不是宗教的專用詞,只是這個概念被宗教專用而已。
  • 一輩子修行佛法!調心:一剎那就能積累無量功德的禪修方法!
    一輩子修行佛法佛教徒一定要修行,否則皈依再久,也只是掛名而已。在家人修行不像出家人,你們不用什麼都放下,什麼都放下了,一遇著障礙會反彈,說不定從此再不學佛了。所以,在每天的24小時裡,只要你肯抽出一小時用來修行,久了,也會有相當的積累你們對佛法有信心,這很好,但學佛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它需要一個過程。我是從小信佛,而越學佛越讓我了解,人生的經歷的確如過眼雲煙,名聲、財富、地位也是夢幻泡影,沒有任何價值,真正有價值的,是你內心擁有的正法,以及你為生生世世準備的善法。
  • 怎樣通過六種修行方法契入法性本體
    剛開始我讀《地藏經》的時候也覺著很奇怪,六度波羅蜜知道,是通過六種修行方法契入法性本體,後來講慈悲音、喜舍音、解脫音也是強調方法,通過這種事相的薰習進入音聲世界是法性圓融作用的一種現象;為什麼有智慧音、還有大智慧音?
  • 小修行有小魔,大修行有大魔,不修行就沒有魔
    我們有一分的恭敬心,你的功德就加一分,就長一分,你的身心就自在一分,你的煩惱就少一分,業障就消除一分,自性就顯露一分。這無明火和我們的歡喜自在清淨心相比較,和我們的恭敬心相比較,怎麼樣啊?天壤之別!一個拉我們下地獄,一個拉我們去極樂世界,所以在我們修行路上多磨難啊!  我在閉關之中曾經說過幾句話:「小修行有小魔,大修行有大魔,不修行就沒有魔。」
  • 吃素是修行路上的一個基本條件
    前兩天有一個朋友和我說,現在有一個商機不能錯過,我說是什麼?她說是開一個素食店,就是只供應素食的餐館。現在一出門,無論大小,全是肉食的餐館和飯店,有時有信仰的信徒都找不到地方吃飯,有些平時裡食素的人也為這個問題苦惱著。有能力的朋友們看到這裡是不是考慮可以開一個素食店?
  • 修行最大的障礙就是認為我在修行
    許多學佛的道友,在修學之路上可謂十分精進,早晚定課從不缺漏,工作生活當中也總有意識的提醒自己要具修行的心態,用意識心規範自己的言行。數年堅持下來,雖然在學識和形象上已頗具大家的風範,但因不是徹法底源、用不生滅如來藏心起修,故始終未能擺脫知見的束縛。
  • 如何在禪修課程結束後繼續修行
    一天接著一天地用功,我們已經到了正法課程的最後一天。沒有人會反對戒定慧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去傷害他人,培養主宰自己的心,以及淨除心中不淨煩惱、進而對人生出慈悲與善意。這個修行方法是能被普遍接受的,這也是正法的最重要層面,因為法益是從修行實踐而非理論中獲得,要將正法應用在生活中才能受益。在十天的學習中,只能領略到這修行方法的一些粗淺要領;我們不能期望能快速地精熟此法。
  • 修行該如何修行呢,其實修行也是有秘訣的,宣化上人開示修行秘訣
    因此說「修行莫盲修,需要識路途,路途若識得,任運自悠遊。」修道啊,不要盲修瞎練!盲修瞎練,就是不明白怎麼樣修行還要修行,越修行離道越遠,自己就給自己很多麻煩。所以說「修行莫盲修」,這個盲修就是盲修瞎練,就是不明白,自己亂修;「需要識路途」,你所修行的路途你要認識;「路途若識得」,你這個路途若認識了;「任運自悠遊」,這個任運也就自由的意思,任運悠遊自在,什麼事情都不勉強,正合乎這個中道。
  • 如何在禪修課程結束後繼續修行?
    一天接著一天地用功,我們已經到了正法課程的最後一天。當你們開始時,曾要求大家完全放下自我,虛心接受這個修行方法,並遵守課程的各項規定。如果不完全放下自我,你是無法給這修行方法一個公平的嘗試機會的。現在,十天過去了;你們是自己的主人。
  • 從「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來說說學習方法
    「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俗語不俗,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一般人對這句話的理解都是認為「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主要在後半句,認為「修行」主要是個人,其實「師傅領進門」也很重要。不去深究「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的淵源,只從師生關係上談談「師傅領進門」。一般都認同清華北大的學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辦不可否認老師的引領作用。老師不一定能考上清華北大,但他能指導學生考上清華北大。
  • 真正的修行是什麼?其實修行一直就在紅塵之中!
    真正的修行是什麼?在山上?在廟裡?還是在社會當中?這個問題的確值得我們深思,我們修行的方法真的對嗎?-----文章/匿名「佛友投稿」首先,要肯定的是真正的修行並不一定非得在山上、在廟裡,而是在如今的社會之中,在我們真真實實是生活當中的。六祖慧能禪師曾有偈子曾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有些人似乎「修行」非常的精進,沒事就去廟裡,一有時間就打坐、念佛、誦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