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急性心梗 CTN比CK-MB更敏感

2020-12-20 39健康網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發展,急性心肌梗死(AMI)發病率出現了目前上升趨勢,而早期及時消融是治療急性心梗、降低併發症及死亡率的有效手段。因此,能否儘早確診是AMI治療的關鍵。

  目前,檢測心肌損傷標誌物是診斷急性心梗的主要方法,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一度被認為是診斷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金標準。不過,隨著研究的深入,特異性及敏感性更佳的心肌肌鈣蛋白(cTn)受到了關注。

  心肌的cTn由肌鈣蛋白T(cTnT)、肌鈣蛋白I(cTnI)和肌鈣蛋白C(cTnC)組成,主要作用是調節心肌收縮。鈣離子由肌質網中釋放出來後,與cTn結合使之結構發生變化,被抑制的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使肌肉收縮。當鈣被除去,cTn恢復常態,肌肉重新鬆弛。

  當AMI發生時,cTn被釋放入血。因此,可通過檢測cTn濃度確定是否發生了心肌損傷。正常情況,乾片法檢測cTnI為陰性,免疫法測定cTnT濃度為0-0.15 μg/L。

  cTnT和cTnI在AMI的診斷中都具有高敏感性、高特異性及「診斷窗口」長的特點。cTnT於心肌損傷2-8小時後升高,於10-24小時達高峰,10-15天後降至正常。cTnI於AMI發病後3-6小時升高,18-24小時達高峰,5-7天後降至正常。

  目前認為,cTnT對AMI的初始靈敏度、升高倍數和持續時間優於cTnI。AMI時,cTnT可升高30-200倍,持續2-3周;相比之下,cTnI最多升高10-20倍,持續10天。但cTnT與骨骼肌的cTn可能存在輕微的交叉反應,在腎功能衰竭和多發性肌炎患者中也可能升高,因此,cTnI對這類患者心肌損傷的診斷價值高於cTnT。

  由於cTn預測微小心肌損傷比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更敏感,因此,對於不穩定型心絞痛(UAP)患者,可通過測定cTnI和cTnT水平評價預後。輕度升高提示存在微小心肌損傷,此類患者在1周內發生典型性AMI或猝死的比率高於cTn不升高的UAP患者。

  對於反覆進行血液透析的腎衰竭患者,及時檢測血清cTnT可預測因血流動力學改變引起的心血管事件,其增高提示預後不良或猝死風險增大。

  不過,當化驗單顯示cTn升高時,除考慮AMI及微小心肌損傷外,還須根據患者病情排除心肌挫傷、心肌外傷、甲狀腺功能減退引起的心肌損傷、藥物損傷和嚴重的膿毒血症導致的急性左心衰竭等疾病。此外,雖急性心肌炎患者的cTn也可升高,但升高幅度常較小。

相關焦點

  • 雅培高敏肌鈣蛋白I檢測 一小時快速診斷心梗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主任潘柏申教授)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主任委員,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主任潘柏申教授表示:"相對於當代肌鈣蛋白檢測,高敏肌鈣蛋白I檢測的優勢在於,醫生可以更快、更安全的鑑別診斷心梗
  • 上吐下瀉以為是中暑竟是急性心梗前兆
    □女報記者 孫墨琦 通訊員 馬慶琳 關天星  「發病那天,中午吃得油膩,下午5點多,感覺不大對勁,上吐下瀉,出虛汗,來醫院後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
  • 一小時快速診斷急性心梗 高敏肌鈣蛋白T助力提升心梗診療水平
    隨著高敏肌鈣蛋白(hs-cTn)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診斷與治療方面的臨床實踐經驗和循證醫學證據的不斷豐富,證實hs-cTn能幫助臨床大大縮短早期排除或確診AMI的時間,其對實施積極有效的幹預治療和患者預後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 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症狀竟然是急性心梗
    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以為是吃錯東西患了急性腸胃炎,結果醫生告知是要命的急性心梗!近一周內,北侖區第二人民醫院接診了6個這樣的病人,家住大榭的70歲李阿婆就是其中之一。「嘔吐後症狀沒有任何緩解,吃了藥物也不起作用,血糖偏高,年紀這麼大,近期心梗病人這麼多……」比對李阿婆種種症狀,肖雲跑認為,這不像是普通的胃腸炎,可能是更危險的「胃腸炎型急性心梗」。肖雲跑立即給李阿婆重新做了心電圖、心肌酶譜、肌鈣蛋白等檢查,果然找到了線索。
  • 診斷急性心梗只會看ST段抬高?別忘了還有這6種心電圖!
    冠狀動脈急性閉塞的時候,多數情況下會表現為ST段抬高的心梗。也有一部分病人的病理生理機制是冠狀動脈急性閉塞,但臨床心電圖表現卻是非ST段抬高型的心梗,我們應該如何及時識別呢?1.超急性期T波60歲男性,主因「胸痛40分鐘」入院。
  • 如何區分心絞痛和心梗?遭遇急性心梗時如何正確急救?
    急性心梗發作時,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後無明顯緩解,發作周期不頻繁。如果吃完以後20分鐘以上症狀不能緩解,一定要趕緊想辦法到最近的醫院(最好能做介入治療)就診。既往無心臟疾病者,如果突然出現胸痛,或已知有心臟疾病,突然出現胸痛、肩背痛、上腹痛、頭暈、噁心、大汗、面色蒼白、四肢發冷等症狀,應警惕急性心梗的發生。
  • 羅氏高敏肌鈣蛋白T檢測 1小時即可診斷急性心肌梗死
    核心提示:TRAPID-AMI臨床研究結果已在《急診醫學年鑑》線上發表,該研究提出並驗證了一種對擬診NSTE-ACS的急性胸痛患者的快速診斷可行性方案。該方案基於羅氏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檢測,證實了將納入或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觀察時間從3至6小時縮短到1小時這一快速診斷的準確性。
  • 患者突發急性心梗心跳停頓倒地,醫院走廊現生死時速
    日前,一名患者在深圳市二院分院大鵬新區婦幼保健院檢驗科走廊,因突發性急性心梗突然摔倒且心跳呼吸停頓。幸好有多名醫護人員在場,立刻為患者實施搶救,6分鐘後,患者恢復心跳呼吸,轉急診科繼續搶救,予建立雙靜脈通道,加氯化鈉、多巴胺靜滴,16分鐘後,患者血壓及心率恢復正常,生命體徵平穩,不到半小時,現場醫務人員將患者從鬼門關拉了回來,隨後轉鹽田人民醫院做進一步治療。目前患者恢復良好。
  • 寒冷季節是急性心梗高發期,這些救命知識你必須知道!
    天氣日漸寒冷 急性心梗也到了高發期 一旦發生急性心梗 便是時間與生命的較量 11月20日是 「中國心梗救治日」 「1120
  • cTNI最高達1.78ng/mL,一定是急性心梗嗎?
    查cTNI 0.31 ng/mL,考慮「急性心梗」。今晨轉入我院急診,複查cTNI 0.6 ng/mL,急診以「急性冠脈症候群」收入院。既往史:否認既往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病史,降結腸佔位術後5年,慢性支氣管炎5年,前列腺增生3年。
  • 出現ST段抬高未必是急性心梗,小心漏診!
    那麼,當心電圖存在著動態演變、CTnI與CK-MB均有升高、胸痛症狀明顯時,會不會真的是急性心梗呢? 心肌核素檢查顯示,患者的左室心尖部局限性示蹤劑攝取減低,未見明顯的充盈缺損,似乎不太符合急性心梗的影像學特徵。
  • 心口隱隱作痛 或是急性心梗先兆
    隱痛不理最終導致急性心梗今年60歲的羅先生,上上周在家突然覺得心口有些隱隱作痛,於是跑了一趟醫院的急診科,心電圖檢查發現,他的心臟有輕微的缺血性改變。因為當天是周末,醫生建議他第二天再來做進一步檢查。可羅先生覺得,自己平常身體很不錯,且天天運動,不會有什麼大問題。隨後3天,工作繁忙的他根本就忘了回醫院詳細檢查的事。
  • 健康提示:天氣驟冷關注急性心梗早期症狀
    隨著秋冬季的來臨,天氣驟然變冷了,醫院門診、急診心腦血管病患者又多了起來,每日都有患者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並住院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一種嚴重臨床類型,其發病兇險,死亡率高,是內科常見急危重症。
  • 中國急性心梗規範治療,5年進步巨大,但遠未達到指南要求……
    報告顯示,我國2002~2017 年急性心梗死亡率總體呈上升態勢,從 2005 年開始,急性心梗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趨勢,2013 年農村地區急性心梗死亡率超過城市平均水平。
  • 了解急性心梗預防和自救知識,拒絕「馬拉度納」式悲劇重演
    阿根廷當地多家主流媒體報導稱,馬拉度納因突發心梗進而發生心臟驟停而離世,而初步屍檢結果顯示:馬拉度納患有擴張型心肌病,其死因為「急性心力衰竭」。可以肯定的是,馬拉度納因為心源性猝死而永遠離開了我們,而猝死原因無論是急性心梗還是急性心衰,其根本原因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 急性心梗黃金救治時間僅2小時!識別早期症狀很關鍵
    今天(20日) 是第七個「中國心梗救治日」。臨床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大約100萬人。有相當一部分病人由於忽略心肌梗死早期症狀,而耽誤了搶救時間。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
  • 升高多少算心梗?聊聊舉足輕重的肌鈣蛋白
    所以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不能僅僅局限於 1+1 的模式化理念,要結合臨床表現和其它檢查手段綜合評定,切勿將 cTn 升高和急性心肌梗死劃等號。hs-cTn 更為精確、波動更小,取代傳統的 cTn 無疑將是一種趨勢。隨著近年循證學依據的不斷增多,hs-cTn 在非 ST 段抬高型心梗的早期診斷中的指導價值越來越被臨床所認可。
  • 肌鈣蛋白升高=心梗?別忽視這 3 種情況!
    肌鈣蛋白升高,CK-MB 不高的 3 種情況 1、急性心梗,但不在 CK-MB 時間窗 CK-MB 在急性心肌梗死 3~8 小時開始升高,2~3 天恢復正常。
  • 馬寶琳:急性心梗,一定要放支架嗎?
    我現在不治心梗,急性的不治,陳舊的也不治。但是早些年我天天治,所以給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經驗。 急性心梗一定要放支架嗎? 這個事比較重要,好多患者有誤區,好多醫院處理的不當。所以,我把它當成一個重點。
  • 38歲趙本山徒弟心梗離世,年輕人心梗為何比老人更兇險
    據悉,劉宇是突發心梗離世年僅38歲,此前毫無預兆,讓身邊不少人都倍感突然。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及生活節奏的進一步加快。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年齡有所提前,45歲以下的年輕人發生心肌梗塞的情況並不少見。有醫學人員對38名明確診斷為心肌梗塞的青年患者進行分析,發現全部病例均為突然發生的持續性胸骨後或心前區劇烈疼痛,發病前無先兆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