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淪陷:教育局指廣東話是方言非法定語言

2021-02-19 羊城網

香港教育局網站上月底上載一篇題為《語文學習支援》文章,被網民發現當中一段寫道「雖然基本法規定中英雙語為本港法定語言,但接近97%本地人口,都以廣東話(一種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作為家居及日常交際的常用語言.」引起網民猛烈批評,指摘教育局曲解《基本法》中英雙語皆為法定語言的意思,而且是以「方」身份故意「矮化」廣東話,將廣東話排除於「中文」以外,從而達到加強推廣內地法定語言普通話的目的。媒體曾就「廣東話非法定語言」的論點向教育局查詢,但局方至今未有回應。

 

除大批網民駁斥教育局對廣東話並非法定語言的論點外,以捍衛粵語為目的成立的組織「港語學」,在社交網站facebook發起「一人一信」行動,要求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儘快澄清有關言論。

 

「港語學」直指教育局將廣東話理解為「中國方言」是錯誤,指從語言學觀點,廣東話屬於粵語的標準語,定性為「方言」有矮化粵語之嫌。

 

此外,香港法定語言包括中文及英文,其中「中文」一詞屬於統稱,口語層面並沒有特定指向任何一種語言,而普遍港人均認為「中文」即是指「廣東話」,而非「漢語普通話」或其他語言,就連政府發言或法官宣讀判詞,都採用廣東話,可見廣東話為官方接受的言語。

---

 9 UP 專區:

@大明湖畔的小清新:不過宜家D細路好經常講普通話,就算我都唔識曬點用粵語打字

@麻雀跌落水啊: 跟住落來繁體字就唔系法定文字了

@蕭煒皓:廢話多講無益,將粵語變方言、正體字當作異體字就是教育局所為?

@羊城網小勞:難怪香港人會懷念英國殖民時代,至少英國人會尊重本土語言文化,把粵語和正體字定為法定語言和文字。

✄-

♥♥關注羊城網微信公眾平臺【gznfnet

   每天獲取更多新鮮熱辣的廣州本土話題。

▲獨食難肥,有好嘢齊分享;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粵語,到底是一門方言還是一門語言|普通話|廣東話|日語|馬來語|...
    網際網路上經常有人爭論說,粵語是門語言,而四川話、東北話、吳語、閩語都只是一種方言。他們聲稱自己會多種語言時,就包含了粵語。粵語真的這麼特別嗎?它算得上一門語言嗎?
  • 廣東話、白話、廣州話和香港話的正確理解
    粵語因是在廣東省內流行,且佔有主流地位,所以又叫「廣東話」是科學的。其實在粵語族群,民間對這種語言的稱呼為「白話」,以別於當時讀書所用的文言文。這是老百姓對自己所講語言的稱呼,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對粵語最恰當的表述。粵語源於古越語和古漢語的混合,這大抵已是不爭的事實了。這正解釋了為什麼粵語和壯語甚至是泰語都有明顯的親戚關係(因為大家都有古越語的基因)。
  • 廣東話之三大方言
    大家可能都知道,在廣東有三大方言,粵語、客家話、潮汕話。它們都經歷幾百上千年的傳承可謂是各有千秋,有些學者認為這些個語種不是方言而是一種語言,因為,它們都有各自的專屬詞彙和發音,其中粵語被認可是一門語言的支持率最高。粵語是方言。粵語是漢語的一種方言,這是目前大多數學者的認可。
  • 廣東省三大方言知多少,別再說白話就是廣東話了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來廣東工作。由於珠三角地區有廣東最為發達的城市群,所以成為外省人最先踏足的地方。而珠三角地區主要講的是廣府話,即我們說的「粵語」「廣東話」「白話」。所以在外省人的固有印象中,好像廣東人說的都是白話。
  •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 廣東話排第二
    一份來自微博網友總結的《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走紅網絡。溫州話、廣東話、閩南話排名前三位。據稱抗戰期間八路軍聯絡就是溫州話,讓翻譯官很想死。廣東話排第2位;閩南話和蘇州話並列第3。第4至10依次為:上海話、陝西話、長沙方言、四川話、山東話、天津話、東北話。中國方言複雜,十裡不同音,不過,現在不少方言也面臨消失的危險。
  • 為什麼外國人以為廣東話是中國的官方語言?
    廣東話是唯一除普通話外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的中國漢語。粵語在香港、澳門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是澳大利亞的第四大語言,美國和加拿大的第三大語言,紐西蘭的第二大語言。廣東位於中國南部沿海,是我國華人華僑人數最多的省份。
  • 來看看對廣東話、白話、廣州話和香港話的正確理解
    而粵語是「在這個地方生活的人們所講的語言,就順理成章地被稱為『粵語』了。」這僅是字面上的意思,但不能說它是錯的。這跟「阿拉伯數字」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但它又叫「『阿拉伯』數字」的道理是一樣的。粵語因是在廣東省內流行,且佔有主流地位,所以又叫「廣東話」是科學的。其實在粵語族群,民間對這種語言的稱呼為「白話」,以別於當時讀書所用的文言文。
  • 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排名!你的家鄉話上榜了嗎?
    僅僅在廣東就足足有72種地方方言!,還有像雷州話茂名話、四邑話等等的方言在這裡,我們整理了一份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排名>香港、澳門佔有主導地位的語言,民間稱白話或廣東話。客家方言又稱客家語、客語、土廣東話,主要在廣東梅州,惠州,蕉嶺等16縣市使用。
  • 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潮汕話排第一位,你服氣嗎?
    七、粵語   粵語,是秦漢時期傳播至兩廣地區與當地古越語相融合產生的一種語言,也是在香港、澳門佔有主導地位的語言,民間稱白話或廣東話。   雷州話,是雷州半島人民日常生活使用的語言,通行於廣東雷州半島之大部,屬漢藏語系-漢語-閩南方言。
  • 粵語,客家話,潮汕話:廣東三大方言爭鬥史
    粵語,客家話,潮汕話:廣東三大方言爭鬥史 2015年02月16日 16:34 來源:澎湃新聞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其實,廣東的漢語主要分為三類:粵語、客家話和潮汕話,分別為廣府人
  • 中國漢語七大方言分別指什麼 這些方言分別在哪裡使用
    湘方言習慣稱湖南話,是我國七大方言之一。通行於湖南省大部分地區以及廣西北部幾縣。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區,使用人口佔漢族總人數的5%左右,約4600萬。湘方言的北部的主要代表語言有長沙話,使用人口約300萬。湘方言中部的代表語言為湘鄉話,包括湘鄉,雙峰(1950年湘鄉拆分為湘鄉、雙峰,另有部分劃歸婁底),婁底部分地區和湘潭部分地區都使用湘鄉話。
  • 有酬徵召陽山話發音人,廣東漢語言調查—陽山方言採集
    廣東陽山話發音人徵召        您想把純正的鄉音永久保留下來嗎?如果您想,請來「漢語方言調查 • 陽山」項目做發音人吧!        為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國家語言資源,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部、國家語委決定自2015年起啟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簡稱語保工程)。
  • 閩南話和廣府白話各片區方言發音出現差異是什麼原因?
    白話兒歌同時白話也不僅是廣東、香港和澳門有,其實廣西和海南也是有的,其中梧州話比大部分廣東白話更接近廣州話,玉林、貴港、賀州一些地方的勾漏語則和羅廣話(羅定、德慶、肇慶、鬱南、廣寧白話俗語至於閩南話,如果僅指泉州話和漳州話之間,那麼大部分還是能溝通的,但如果指閩南語系(福建南部、臺灣、福建東北、潮汕、海南),那麼差異就很大了,比如潮州話就與泉州話、臺灣話都不太能互通
  • 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排名!第一的竟然是……你的家鄉話上榜了嗎?
    ……中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光是廣東的方言就有72種廣東的方言主要分為三類分為粵語、客語、閩語(分潮州話、雷州話等)三大類另外有一些歸屬不明的方言如粵北土話、軍話、舊時正話等(純屬主觀意見,不喜勿噴)粵語,又作廣東話、廣府話,俗稱白話,是一種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也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發源於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較完美地保留古漢語特徵。
  • 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潮汕話排第一,粵語排最末位,你認同嗎?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僅僅在廣東,就足足有72種地方方言!七.粵語粵語,是秦漢時期傳播至兩廣地區與當地古越語相融合產生的一種語言,也是在香港、澳門佔有主導地位的語言,民間稱白話或廣東話。大多數廣東人都會說或者會聽,不過每個地方的粵語都有不同的口音。粵語含有九音六調,相比普通話,學習起複雜得多。
  • 【粵語文化】廣東話的歷史
    ,只有30~40%會講廣州話,60~70%聽得懂廣州話.本來入鄉隨族是很正常的事,你不喜歡這個城市就不要來這裡,既然來了,你就要融入本地的文化和社會,才能成為真正的一份子.過半數的外來人員不願意學廣東話,其實就是一種思想保守呆板,不想接受新事物新文化的表現,這正是廣東人比外來人員優勝的地方!
  • 我國有七大方言,你的家鄉話屬於哪一種方言?
    那麼,你的家鄉話屬於哪一種方言呢?快來看看吧!方言一:北方方言使用北方方言的漢族人口,約佔漢族人口的七層以上。我們現行的普通話,就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而北方方言又以北京話為代表,當然說普通話發音最標準的人是東北人。
  • 語言與方言,作為重要文化瑰寶並不斷發展
    其中,官話方言又稱「北方方言」,其他六大方言可以合稱「南方方言」。又由於官話方言和通用語之間在語音、詞彙、語法十分接近,因此並不將它們認為是獨立的方言,即現代漢語,接下來我們先說說漢語的七大「方言」。其一,官話方言。官話方言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的北方語言的一個統稱,是作為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而存在。其二湘方言。
  • 話說方言——粵方言
    、疍家話等粵西粵語(有方言島)廣西粵語廣東境內的粵語標準音廣東地區粵語的標準音為廣州話。近年來由於香港的強勢影響力,標準粵語受香港話的影響較大。 事實上,廣州話是所有粵語的代表音。但廣東省外的粵語操習者一般不承認廣州話是自己母語的標準。
  • 上海話廣東話的發展史,竟是這麼來的
    上海滑稽戲前輩姚慕雙、周柏春二位先生有一名作——「廣東上海話」,說的是,舊時上海大公司中的廣東籍員工,在上海生活、工作時學了上海話,但沒學精準,在和上海顧客交談、做買賣時因語言誤解鬧了不少笑話。近代珠江三角洲開發較早,長江三角洲緊隨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