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仙說他命裡無子,添個男丁後,才知舉頭三尺有神明

2020-12-25 老蘇貓

故事:算命仙說他註定無子,過了多年,才懂抬頭三尺有神明

原名:瞽丐易子

據監縣縣誌記載,四百五十年前,東城有一個大粥廠,可容納千人共食,乃是一個叫馮萬芳的人所建,他的陡然而富,也和這粥廠一道成為經久不衰的奇談。

時光迴轉到馮萬芳年輕時。

那時,馮萬芳一窮二白,祖籍東縣,早年祖父逃難,一路乞討來到監縣黃陂村,而後安家落戶,父母又為人老實,以至貧苦一生,早早謝世,此時的馮萬芳剛及弱冠。

這日,村裡來了個臉似榆皮的盲丐,聲音嘶啞,身後跟著一群孩童戲鬧。馮萬芳哄散眾童,眾童拍手又衝馮萬芳叫「窮光蛋,窮光蛋,」不消說,都是大人教的。

乞丐搖搖欲倒,試探著問攙扶他的馮萬芳,可否給一碗粥吃,兩天沒喝過一口熱乎湯了。

馮萬芳心裡一陣悽苦,把他扶到家裡,先是熬了碗剩粥,乞丐一古腦喝完,馮萬芳又給他兩張烙餅,乞丐狼吞虎咽吃了,這才躬身相謝,馮萬芳嘆氣說:「早年若非路人心好,給我爺爺吃的,早就全家老小餓死途中,更不會有我,父親在世時常常教誨,無論怎麼艱難,逢到要飯之人,務必給他一口飯菜,人要不是走投無路,哪能沿街乞食。」

又吃了兩張烙餅,老丐抹抹眼淚,嘶啞著說道:「小哥,厚顏討飯之事,擱在半年前,我易望山說什麼也不會相信,我竟會落至如此田地。」悲從中來,低頭不語。

暮色降下,馮萬芳點了油燈,安慰他說:「眼下天冷,老先生不妨在我家歇腳一宿。」

老丐全身一個哆嗦,微微點頭。

馮萬芳又去燒熱水,打算讓他洗洗身子。一切就緒,老乞丐苦笑道:「小哥,你是個寬厚心善之人,有一事要你幫忙哩,我想認你為義子。」

聞言,馮萬芳心道:「瞅老先生談吐,與一般人不同,卻說出令人摸不著頭腦的話,」一時猶豫,這瞎眼老丐訕笑解釋道:「我一路討飯至此,未遇似小哥這般性厚之人,實話說了,我易望山一生無子,如今老了,想認個乾兒子。」

接下來,他講了自己怪誕的過去。

他說自己叫易望山,祖上貧苦,於是從小發誓,要掙它個金山銀山回來,性極聰慧,擅施巧力,從販布料開始,漸漸富足,又攀了個靠山,一下子腰纏萬貫,但諸多行徑並不光彩,為時人不恥。

一日,未帶隨從,單獨在外地溜達,隨人流來到城隍廟,那廟前樹下有個算命先生,買賣甚好,旁有一幡,寫著「一日十卦,」連算九人,無一不準。易望山頓覺有趣,本來第十個客人已坐下待卜,易望山非要他將這位置讓於自己,最後那人得了一錠銀子,喜孜孜同意。

結果大失所望,易望山問起家業,這半仙居然說他命中無子,註定為他人作嫁衣裳。易望山卦金也沒付,氣呼呼甩袖而去。那半仙還在後面嚷嚷,「你是貴客,若以後應了,別忘了付我百兩銀子。」易望山勃然大怒,轉身掀了卦攤,舉手要抽這半仙,被眾人勸住。

卻不料一語成讖。

而後,易望山娶妻,兩年後,生下一子,取名易子龍,易望山夫婦視為命根,然此子愈大,越不成材,整日領著奴僕,惹事生非,牽犬蹓鳥,實為縣裡一害,易望山頭痛之極。

生下此子後,易望山身染暗疾,雖可行男女之事,卻再也添丁無望,於是易子龍雖平日飛揚跋扈,易望山頂多訓斥一番,心裡直嘆造孽,卻還得愛著護著。

一日,易子龍外出遊耍,一夜未歸,只有乘騎的馬兒獨自回來,傷痕累累。易望山心急火燎,夫人哭天喊地,一旁的管家捶胸頓足,正不知如何是好,有人送來信函,原來是被山賊綁了,索要銀子,易望山放下心來,一眼瞥見管家亦是欣喜模樣,易望山忽地渾身打個冷戰。

以前倒沒怎麼察覺,方才這管家抓耳撓腮的醜態,跟兒子易子龍頗像,再回憶諸多前事,易望山如跌冰窖,似乎這管家比自己更愛這個逆子,處處坦護。

想到這裡,易望山越瞅管家越覺得這人才是這易子龍的親爹。

為證實想法,易望山讓管家與山賊交涉,自己尋到當家的穩婆,一番恐嚇誘逼,穩婆道出實話,因當年得了好處,受管家唆使,夫人產子當日,偷偷將易望山親生兒子換掉,易望山夫婦養了多年的易子龍,其實是管家的孽種。

而易望山的親生兒子,早被管家活埋。

恰在這時,一個老僕來報,易子龍被山賊放回府宅了。易望山扔下穩婆,氣衝衝回府,正欲拿管家問話,卻見宅中老老少少諸多家僕護院,正圍在管家和易子龍跟前,不禁倒吸一口冷氣,「家中恐怕都是他們父子的人了。」

而管家有意無意的回頭一乜,讓易望山膽寒不已。

當夜,不忍心告訴夫人真相,易望山勉強喝了點粥,推說頭痛,打算明日一早,就找署衙的朋友,要他們幫忙,捉拿管家。

長夜難眠,到了四更,夫人突叫肚疼,易望山掌燈一看,夫人七竅流出黑血,少傾斃命,卻有一個婢女進來,大聲呼叫「老爺把夫人殺了!快來人啊!」易望山心道不好,對方倒是先下手了,恐怕早買通了署衙,推門而出,跑到馬廄,牽了馬兒踏夜狂奔。兩日後,馬兒活活累死,卻巧了,來到當年那座城隍廟,一問才知,那位半仙已在年前就已西去了。

又訊問當地人半仙家裡還有誰,經人指點,來到東郊一處小院,住著半仙的徒弟,年紀尚幼,易望山嘆口氣,說自己是來交當年欠銀的。那徒弟笑道:「果如師父所料,師父還說,你要是交了課金,就把這包東西給你。」回屋遞給易望山一個小包裹。

易望山拆開一看,兩個小陶瓶,一個寫著「濯」字,一個寫著「飲」字。

但覺這兩字,似兩把火花,直刺雙目,因急火攻心,加之兩日前飯中有毒,此刻發作,眼睛瞎了。

依這半仙生前交代,易望山把濯瓶之水塗在臉上,又飲下另一瓶中的水。頓時,面枯嗓啞,換了張皮囊一般。

那徒弟又道:「妙哉,如此一來,誰也識不得你了。師父還說,這件丐衣留給你穿,你向東行,一路乞討,不可強求,若有人留你過夜,你可收他為義子,他會給你養老送終。」

易望山咬緊牙關道,「事到如今,別無他法。」

風餐露宿,一路乞討,來到監縣,遇到馮萬芳。

馮萬芳聽罷,將信將疑,易望山道:「當年為防萬一,我偷偷留下一窖銀子,可做東山再起之本,此窖銀子藏在原籍一處頗舊的倉房下面,為掩人耳目,早早賣於他人,小哥可買回那個小倉房,取回窖銀。」

馮萬芳哪裡肯信,思忖道:「這老人故意編出這等荒唐事,可能是怕我趕他出門。」於是說道:「老先生放心,眼下餘糧尚多,多一人吃喝並非難事,先生儘管住下。」

馮萬芳撿了個爹回來,成為笑談,許多村民,特意到他家瞧熱鬧,對馮萬芳指指點點,罵他憨傻。

這個自稱易望山的老人,也每日催促,要他外出尋那銀窖。

如此過了半月,馮萬芳發現,老人平時倒挺著調,一旦談到那窖銀子,必會犯瘋病,口不擇言。

又過一月,馮萬芳心疑不已,這瞎眼義父若是道聽途說,絕對編不出這麼駭人的經歷。

私下打聽,不禁大駭,義父所說的商號諸事,人名地理,俱是真實存在。

於是,決定一試。

按義父所指位置,遠赴他鄉,從一個農夫手裡買下小倉房,掘地五丈,果然有個偌大的銀窖,共計一萬三千兩白銀。

暴富之後,在監縣設一粥廠,平日他外面應付,私下有易望山出謀劃策,盤下兩個商號,生意紅火,那粥廠開滿兩年,易望山臉上老皮褪去,嗓子也不啞了,兩目恢復如昔。

又過半月,易望山去粥廠幫忙,聽得一個食客說著家鄉話,一問才知,原籍和自己一個地方,於是又問起城中近況,那人滔滔不絕,還提到了「半城」易望山,說這個大掌柜半夜害了失心瘋,殺了夫人後,不知所蹤。後來兒子當家,未及一年,衙署裡的老爺們眼饞家業,合夥把易家給刮分了,老管家不知好歹,也被老爺們尋個不是,押入獄中,臭死在裡面,這位易家少爺也失了音訊。

「易少爺我倒是碰見過,嘖嘖,早瘋了,逢人便說自己有錢,大家都當他是傻子,話說回來,老爺,您倒與那位易員外有幾分相似哩,當然,那人心腸不好,跟您沒法比,跟您沒法比。」

(故事完)

相關焦點

  • 古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為何是三尺?下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都認為,自己之所以窮是因為命不好,而達官貴人則是天生的貴人。這種思想根深蒂固之後,就形成了綿延了2000多年的迷信思想,妖魔、鬼怪、仙佛思想大行於世。俗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
  • 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萬事勸人休瞞昧,什麼意思呢?
    舉頭三尺有神明,相信這句話大家經常會聽到,但是還有下半句,不畏人知畏己知,萬事勸人休瞞昧。其實這幾個字可以用正大光明來形容,告訴人們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你想騙取別人以獲得信任,結果只是騙取了自己的良心。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最為經典,深藏處世的大智慧
    我們在生活中,老人們總提的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好像是告誡,也好像是約束。老人們之之所以說這樣的話,其實也是在宣傳自己的觀點。可是,這句"舉頭三尺有神明"並不是一整句的俗語,而是俗語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很少被人提及,但卻蘊含的人生哲理和處世智慧,絲毫不亞於前句。我們來品一品《智囊全集》中的這句"舉頭三尺有神明"。
  •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至理名言,看完真長見識!
    歷代王朝,都有各項法律及規章制度,用來約束百姓的言行。古人為了能夠讓後人自覺地遵守道德標準,留下了很多告誡的警句。這些告誡話語,逐漸演變成廣為流傳的俗語,對於後人的行為準則都有廣泛很深的影響。舉頭三尺有神明「舉頭三尺有神明」是一句關於道德規範的俗語。當一個人在做違反道德的事情時,他以為別人都不知道,但是人在做,天在看。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後半句才是精華
    為了讓這個世界更加正常運轉,所以有了法治的出現,這就是為了更好地維持世界平衡,不至於好人與壞人之間逐漸分不清界限,可是在沒有法治的古代,古人又是如何來進行這種權衡呢?古人曾經在沒有法治的時候提出過一句話,叫做「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就是將一些冥冥中無法解釋無法控制的事情交給上天來權衡,人們只需要正常做事即可。
  • 舉頭三尺有神明,做人一定要有敬畏心
    自古以來,咱們中國人就有敬神、拜神的習俗,在每個重大節日裡,都會用非常隆重的方式來表達虔誠。燒香、拜神、上供…每個環節都有眾多相應規範,而這一切,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就是期望自己可以獲得神明的護佑。在期望神明護佑同時,賞罰分明的天道也同樣給與世人以警醒、約束,所以古語有言:「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告誡眾生多發善心,常結善緣,多持善行。其實,「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並不是完整的。這句話還有非常經典的下半句,看似簡簡單單的7個字,恰恰是這句俗語的精華。這句話的下半句是,「不畏人知畏己知」。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才是精華,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在古裝劇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就是將一些冥冥中無法解釋無法控制的事情交給上天來權衡,人們只需要正常做事即可。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上半句話,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後半句。「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就是勸誡世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妄圖去隱瞞真實情況。有一句話叫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不要以為自己做的壞事沒人知道,只要你一抬頭就會看到「神明」。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一句更經典,老俗語深藏大智慧
    經常聽到老人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其實有時候老人說的話都是很有道理的,你仔細品味之後,都會發現深藏大智慧。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意思是人抬頭三尺的地方就有神明在看著,也就是說神明離我們很近,所以人不能做壞事。
  • 老話「舉頭三尺有神明」,它的上一句其實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所以民間流傳的俗語,其實從本質上來說,都是老祖宗的經驗之談,雖然俗語的表面意思一看便知,但是要理解其中的內涵,還是需要自己研讀的。比如本期和大家說的一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也是一句有關道德準則的俗語。這句話的意思說,一個人不要做壞事,因為人在做,天在看,距離頭頂三尺的地方就有神明的存在,而這些神明會把我們做的好事壞事記錄下來。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還有下半句,老祖宗對後人的告誡
    「神明」為何物誰也不知道,如果將其物化之後可以發現,所謂的「神明」就是自己的內心和思想。正所謂「念成魔,一念成佛」。一、「舉頭三尺有神明」的後半句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曾聽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俗語。
  • 「舉頭三尺有神明」說的啥?下半句才是精髓,古代清官的最高境界
    「舉頭三尺有神明」就是我們經常有聽到長輩提起,甚至自己也可能常常說起的一句古話,說的是人們要奉勸自己恪守道德規矩。關於這一句俗語,還有著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那是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進士出身的葉存仁由於掌管水利時頗有建樹,因功升遷為河南巡撫。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更經典,你聽說過嗎?
    比如古人就曾說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就是對於惡人的勸誡,但是還有後半句,很多人不知道。一、舉頭三尺有神明在很多時候,並不是所有的惡人都能受到懲罰,很多惡人做了壞事之後都會掩飾自己,從而躲避懲罰。還有很多人扮演成好人,然後做壞事,甚至在眾人面前,他一直是好人的身份。
  • 古人常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更經典,讓人受益匪淺
    周朝建立後,慢慢制定為人處世的道德準則,也就是所謂的「周禮」。春秋時期,孔子繼承和發展了周禮,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從而總結出影響深遠的儒家思想。孔子主張克己復禮,克制自身的不好想法和行為,用聖賢的標準約束自己,如果每個人都能成為君子,天下就不會有戰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十分融洽。孔子曾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到頭終有報!
    做人太精明,早晚會無路可走;為人太惡毒,註定會自斷福祿。人在做天在看,人不找你天找你俗話說:白天不做虧心事,夜裡不怕鬼敲門。舉頭三尺有神明,如果暗地裡做了壞事,瞞得過一時,瞞不過一世,遲早會被公之於眾,人不懲罰你,天會懲罰你。
  •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上半句更有深度,不可不知
    來源:品讀時刻而我國自古以來又是禮儀之邦,人們也一直遵循禮法來辦事,而這些約定俗成的規矩,慢慢就和俗語有了很大的關聯,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很多引導作用。本期和大家說的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也是一句有關道德準則的俗語。
  • 古人訓「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被奉為經典,卻很少有人能做到
    「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等臺詞,那麼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 實際上這與古人迷信思想息息相關,因為他們虔誠的篤信信奉神明,所以才認為人世間所有不公平的事情,神明都了如指掌並可以幫助世人討回公道。 實際上這只是一種無奈之舉而已,畢竟對於貧賤的窮人而言,在強權面前根本沒有話語權,所以他們才會將主持公道的希望寄託於神明。
  • 「舉頭三尺有神明」中的神明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經常會聽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樣的說法,對於有神論者則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有上帝、有神仙掌管著我們的生死,判斷我們的善惡;對於無神論者則是嗤之以鼻,毫不在意。對於科學研究者,雖然不相信鬼神,但生活中往往出現的一些違反物理常識的現象又讓人無法用科學來解釋清楚。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很少有人知道
    我們經常老人勸誡說「人在做,天在看,其實這句話就是從《智囊全集》中延伸出來的原話說的是「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和作用都跟「人在做,天在看」差不多:其實就是勸誡世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妄圖去隱瞞真實情況,不管你做什麼
  • 舉頭三尺有神明!武則天害怕貓何嘗不是這樣呢?
    這就是為了更好地保持世界平衡,為了讓這個世界更加正常運行;古人曾經在沒有法治的時候提出過一句話,叫做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就是將一些冥冥中沒法解釋沒法控制的事情交給上天來權衡,人們只需要正常做事就可以了。
  • 「舉頭三尺有神明」:若信因果,請不要傷害這4種人,因果不饒人
    「舉頭三尺有神明」:若信因果,請不要傷害這4種人,因果不饒人!◆一、陰德厚的老實人唐朝彭城有個人叫劉弘敬,字元溥。世世代代居住在淮河淝水之間。家有資財數百萬,常積德而不誇耀,人們都不知道他所積的德行。他家雖然很富,取利於別人的財富,也使別人不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