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自閉兒的社交技巧

2020-10-10 上海星家園自閉症

很多自閉症患者有社交認知的困難,即如何恰當處理社會交往的能力。例如,他們難以從別人的角度去想問題,缺乏一種「透視別人的能力」,存放在腦中的社交行為資料是雜亂無章的,甚或可以說沒有分類歸檔,導致每當他們面對一個社交處境時,便無法在資料庫中提取相關的資料,從而作出應有的社交反應。因此我們就通過【社交故事】協助自閉症兒童(理解)和明白社交環境,改善兒童的社交技巧。社交故事是借著說故事的形式,向自閉症兒仔細地描述一個特定的社交環境,令他們明白在處境中應有的行為,從而引導他們模仿正確的社交行為和態度。當我們向自閉症兒童反覆說故事時,社交常識便會植入他們的腦海中,增進他們對社交處境的理解,並使他們能主動地、自發地對相應的處境作出恰當的反應。正如我班上的一位小男孩,他叫丁丁(化名),每次排隊時,都會爭著排第一,否則表現不開心的樣子,有時還會大聲哭鬧,甚至打人。雖然我多次向他解釋,我會讓不同的小朋友都有機會排第一,在丁丁不開心之時會安撫他的情緒,可是成效不太穩定,丁丁對(排隊)這個處境並未完全理解,於是我決定借用故事《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排第一》,《排隊時要怎樣做》,讓他去閱讀和明白故事書裡傳達的有關『排隊』這個社交處境的信息,從而做出應有的社交反應。故事內容如下:

每位小朋友都有機會排第一

有些小朋友喜歡排第一,

老師會按需要安排哪個小朋友排第一,

有時可能是我,有時可能是其他小朋友,

每個人都有機會排第一,這表示我也有機會排第一。

排隊時要怎樣做?

學校裡,小朋友很多時候要排隊,

要排隊上廁所,買食物,上校車,還有排隊等等。

小朋友通常會一個接一個,整齊地排成一行,這樣做,既有秩序也很安全,

排隊時,我會嘗試跟著前面的小朋友,整齊地排成直線,安靜地等候直至輪到我。.

老師都喜歡小朋友有秩序地排隊。

剛開始,我先給患兒讀故事兩遍,然後利用自閉症兒童的視覺優勢,設置了一個「小動物買水果」的場景,讓丁丁直觀形象地觀察到動物是如何排隊買東西的,以引導他在這種處境下做出正確的行為反應,最後讓丁丁自己每天讀故事書一遍,以死記硬套的方式把一些排隊常識植入腦海中,從而自發地模仿排隊的行為。

其次,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種機會引導丁丁將同一個社交行為類化予不同的場合或將相同的行為反應用於相似的情境中,促進類化能力。如我讓他在學校裡喝水,玩遊戲,做操時要排隊,在超市買東西、到遊樂園玩,上公車時也讓家長協助他要排隊,使兒童將書面上習得的正確行為泛化到實際運用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丁丁的排隊行為改善了許多,平時都能主動地有秩序地排隊,不再爭排第一,表情愉快了。每當碰到需要『排隊』這種情境時,都可以做出恰當的反應。

也有的自閉症兒童不懂得運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原本是番好意的,但因缺乏社交技巧,做出來的行為恰恰相反,讓人誤解。就如月亮班的智智小朋友,他看見班裡有位新來的小朋友哭了,本想去安慰他,但是不會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出來,只是用手出力的去搓小朋友的眼睛,看見小朋友還在哭,就從桌上隨便拿條衣服給小朋友擦眼淚,哭聲還是沒有停止,於是智智就用力打了小朋友幾下。針對這情況,我認為讓智智學會安撫人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特地為他寫了一個社交故事《小朋友哭了,我可以怎樣做?》

小朋友哭了,我可以怎樣做?

小朋友哭了,人們通常會去安慰他。安慰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

第一種:可以用紙巾或手帕去幫小朋友擦眼淚。

第二種:可以抱住小朋友,輕輕拍他。

第三種:可以用語言叫小朋友別哭,如:「乖,你別哭,我和你玩.」

當小朋友哭時,我也可以嘗試去安慰他,

我可以用紙巾或手帕去幫他擦眼淚,也可以對他說:「乖,別哭了,我和你玩。」

這樣做,小朋友會喜歡我,

大小們也會誇我是個好孩子。

智智在學習故事後,會主動用語言安慰小朋友,也知道擦眼淚時應用紙巾或手帕,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除此之外,我還重在引導智智用話語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促進他與人的語言交流。

還有些自閉症兒童因為不了解物品的屬性,不能正確區分自己與他人的東西,不會觀言察色,不會估計別人的想法,更不會根據某種行為推測別人將有的反應,所以做出來的行為往往都是令人不可接受的,就像偉偉小朋友,我留意到他平時想玩別人的玩具時,從不開口向別人借,更不會去等待,常常是直接走過去就搶走小朋友的玩具,有時搶不過還動手打人,我口頭上教育他很多次,但都沒有改進,因此我希望透過社交故事《想玩別人的玩具時,我可以怎樣做?》來提高他的社交技巧。

想玩別人的玩具時,我可以怎樣做?

學校裡有各種不同的玩具

小朋友想玩別人手上的玩具,通常會先問過別人,

或者等別人不再玩才玩。

如果我沒問就拿走玩具.

小朋友會不開心,更可能會哭.

所以,當我想玩別人的玩具時,我可以嘗試等別人不再玩才玩.

或者問問小朋友:「可不可以借你的玩具給我玩啊?」

問過後才拿別人的玩具玩,老師會誇我有禮貌。

在施行這個故事時,我先讓偉偉自己閱讀故事,然後製造一個偉偉玩玩具,我去搶他手上玩具的機會,讓偉偉切身體會到被搶玩具人的感受,最後再演示用正確的方法向他借玩具,使他學會區分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帶來的不同感受,從而較有彈性地去選擇正確的社交行為。而偉偉小朋友呢,每天也會閱讀故事書一遍,久而久之,書裡傳達的社交常識潛移默化地植入了他的腦海中,塑造了正面的社交行為。

設交故事是一個改善自閉症兒童社交表現的有效方法。我們應積極採納,靈活運用,因個體差異,具體實施,為我們自閉患兒開闊一片新天地!

相關焦點

  • 社交故事真能改善自閉兒的社交障礙?解析社交故事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都會定時發送自閉症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關懷來自星星的孩子~伴他們成長唷~社交障礙是自閉症譜系障礙的核心症狀之一,若孩子有社交障礙,社交故事也常常被用來推薦給父母,讓父母幫助孩子了解什麼是社交。那麼,自閉症孩子是真的不願意與他人進行社交嗎?
  • Super Skills社交技巧初階課程招生
    2019年9月,彩虹橋Super Skills社交技巧初階課程開始招生啦!
  • 自閉兒也能和「孤獨」告別嗎?
    牽你的小手,和孤獨告別,是媽媽今生要做的一切……」---星星的孩子媽媽心聲——題記確實是既心酸又勵志的一段話,自閉症的孩子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孤獨、恐懼、渺小……但是,自閉兒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真的有希望融入社會,甚至懂得如何社交,為什麼這麼說,來看看小喆的故事。
  • 大馬華裔穆斯林開「茶葉坊」 打造自閉兒就業平臺
    瑪姬達(坐者右一)和部分的自閉兒員工及家長一同歡慶聖誕節。(受訪者提供)自閉兒員工專注地在進行茶葉包裝工作。(受訪者提供)   中國僑網2月9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自閉症患者家庭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讓患者融入社會及有尊嚴地生存下去?」
  • 12歲自閉兒4個半月的康復實錄
    ▓第五,社交運用能力,要把前面所有的基礎都打牢固之後才能運用,這也不是主要目標,但是要把它定為一個目標方向。經過媽媽同意之後,我們就開始了針對他自閉症的整體性康復訓練。從7月7日到11月25日4個多月的時間,我們發現他在5個類別上已經有了改善。
  • 到底有沒有能夠讓自閉症孩子學會社交的 super skills(超級技能)?
    在美國自閉症療育領域裡著名的學者蔡逸周教授在推薦文提到:Super Skills一書是為了發展自閉兒社交能力而寫的,Super Skills有著堅實的基礎,書中的活動正符合自閉兒複雜的需求。對從事自閉兒教學領域的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資源,書中的信息和觀念對每個年齡層都適用,這本書是協助自閉症兒童及青少年訓練社交技巧之必備書籍。
  • Super Skills社交技巧秘籍
    社交技巧秘籍Super Skills就是在教導以下社交技能:1. 基本技能:視線接觸、正確的面部表情、正確的音量、正確的音調、正確的時機。2. 社交啟動技能:打招呼、自我介紹、請求協助、表達讚美、開始、加入、結束、交換對話、邀請別人玩、介紹別人、參與別人活動、談論自己、提出適宜問題、表達基本感覺…。3.
  • 自閉兒也知道感恩嗎?
    轉眼間小明來到沃桑已經兩個多月了,他的進步超出了媽媽和老師們的預想,證明自閉兒並不是永遠停留在自己的世界,他們也有進步和感受生命的權利教師節的驚喜9月10日教師節,小明和小遠帶著神秘的禮物來到沃桑,跟老師打完招呼後在媽媽的引導下,雙手奉上他們親手做的賀卡,笑眯眯的跟每個老師說:「老師,節日快樂,」這真的是無比珍貴的禮物,在學校上學的孩子們往往是給老師買賀卡送,但是沃桑的孩子是親手給老師做賀卡,這一份心意真的讓所有老師感動,原來「感恩」不是只有正常人才有的感情,自閉兒同樣會感恩
  • 12歲重度自閉兒還能有效的幹預嗎?
    「他們不聾,卻對周圍的聲音充耳不聞;他們不盲,卻對周圍的事物視而不見;他們不啞,卻不知該如何與身邊的人交流。他們被稱為「星星的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孤獨地閃爍。外表看起來,他們與別的孩子沒什麼差別,但言語交流的障礙、動作上的刻板重複等等,卻讓他們承受著周圍人異樣的眼光,甚至連他們的家長也承受著別人無法理解的壓力和痛苦。其實,他們也渴望像普通人一樣被平等對待。」
  • 自閉兒退行性的問題
    今天跟大家分享主題是:自閉兒退行的問題。所謂退行是之前他有語言,突然間不會使用語言,之前他有認知,可以認識很多的新生事物,並且能夠理解,突然間他這種功能一點一點的就消失了。還有就是他的表現跟年齡不相符,已經六歲的孩子,又回到了兩歲左右時候的狀態。
  • 切忌讓自閉兒處在長時間恐懼中
    今天跟大家分享:關於自閉兒在某些特殊的環境下,對他的傷害。其實道理很簡單,自閉兒往往都是很恐懼的,他們對私密的環境,比如抽血,包括有的孩子甚至對聲音等等一些我們正常人都不害怕的東西,他們都會害怕,他們很恐懼。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根據關於我們如何獲取知識的社會本質的調查,一個明確的答案是:孩子們通過與他人互動的自然能力來學習生活。 我們經常稱這種社交能力,當我們觀察到孩子們在一起聊天、開玩笑、工作和建立友誼的樂趣時,我們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正是通過這些互動,孩子們使看不見的東西變得可見,跨越邊界,進入了新的學習領域,並激發了思想和情感,從而幫助他們規劃人生道路。
  • 狗醫生的溫柔等待,讓自閉兒跨出心牆
    身上那件專業的治療衣則可配合各類活動和課程設計讓孩子和老人們玩遊戲、做復健;親子天下劉潔萱攝)信義小學一年級特教生的外加課堂裡,多了專業的「狗醫生」輪班服務,有別於工作犬,牠們是教育現場裡擁有「安心魔法」的志工。
  • 自閉兒的情緒識別這樣教
    許多自閉症的孩童缺乏辨別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對於情緒常有錯誤的解讀,導致出現不適宜的反應,如果不善表達自己的情緒,則容易出現行為問題、社交問題,因此,讓自閉症孩童學會識別情緒就更加重要了,之前我們也推送過關於辨別情緒的相關文章(點擊閱讀:總是不理解自閉兒為什麼情緒失控?
  • 兩個訣竅讓星孩提升社交技能
    家長們常問孩子的社交技能怎麼提升,翻來覆去總是關於如何發起主動溝通,不知道打招呼說謝謝--難道社交技能只有這一些嗎?編編翻遍國內外文獻,為大家整理了詳細的星孩社交技能模塊,幫助家長系統的了解星孩需要接受社交訓練的各個層面,並且帶領一步一步分析自己孩子處於哪個水平,到底欠缺了哪些技能。
  • 自閉兒隨班就讀荊棘滿路 特殊兒童融合教育憂思
    遺憾的是,雖然丁丁當年的入學讓圈子裡的其他家長歡心鼓舞,但丁丁父母熟識的其他自閉兒,卻再也沒有一人獲得進入普校的機會。  馮女士就是這個圈子裡的一員,因為孩子無法像丁丁一樣讀普校,她甚至聯合其他家長辦了一個自閉症患兒的小學堂。她告訴記者:「這種自助行為是無奈之舉,我身邊的自閉兒家長,幾乎人人都有孩子上普校無門,甚至被特教學校拒收的痛苦經歷。」
  • 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
    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表現在適時、適量、適度三個方面。社交是一門學問,有的人社交中如魚得水,自由自在,但是有人卻膽怯怕生,舉止僵硬,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兩種不同人交往的效果如何了,社交中受人歡迎、具有魅力的人,一定是掌握社交口才技巧的人。
  • 如何改善自閉兒協調能力差的問題?
    導讀:協調能力差是多數自閉症患兒存在的問題,也是許多家長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今天小編為你整理一些改善星兒協調能力的家庭小遊戲,希望能夠幫到處於苦悶中的星爸星媽。1、準備一個塑料的儲蓄罐,找一些一塊錢的硬幣或是圍棋子或是紐扣,讓小孩抓著塞到儲蓄罐的縫裡頭。先擺個比較順手的位置讓他塞,增強自閉症兒童的信心,熟練以後將儲蓄罐換多種方向讓小孩塞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