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兩個孩子在一起玩耍,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搶玩具的情況,對於被搶的一方,每個孩子都有不一樣的表現,有的孩子愛哭,愛告狀,有的孩子則是直接將玩具搶回來。
小孩子搶玩具
但是不管是哪一種,都可能暗示了孩子所缺乏的能力,所以家長千萬不要不以為然,應該重視並且加以引導。
一、玩具搶走了之後,孩子大哭
一般來說,很多的孩子在玩具被搶了之後,肯定要大哭一場,因為他們感覺到很委屈,進而還感覺到很憤怒,想要搶回自己的玩具。對這種孩子,媽媽不需要過於擔心,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活動。
孩子大哭
可是對有的孩子來說,他們一旦開始大哭起來,就很難停下來,這個時候家長需要注意。因為這種表現可能說明孩子的排解能力比較差,需要家長及時開導。
媽媽在這個時候要對孩子說,玩具是自己的,搶回玩具是應該做的事情,大哭是沒有用的,別人玩的開心,你卻傷心不已。
同時,家長可以把這個事情告訴對方的家長,讓對方的家長適當的教育一下自己的孩子。
二、玩具搶走了之後,孩子哭夠了,告訴老師
很多的孩子在玩具被搶的時候,總是去跟老師說,希望老師幫自己要回來玩具,老師確實是可以幫忙要回來,只是卻也形成了孩子的依賴性,孩子平時要是遇到問題的時候,就難以獨立的處理有關的問題。
孩子讀書
當父母發現孩子玩具被搶,孩子的反應是這樣的時候,父母不要主動幫孩子搶回玩具,而是要讓孩子自己思考,要怎麼樣才能夠從別人的手中搶回自己的玩具。比如說孩子可以趁著別的孩子沒有注意的時候,偷偷地搶回來。
三、玩具搶走了之後,通過武力解決問題
有的小孩在發現自己的玩具被別的小孩搶走之後,可能覺得氣憤不過,就要聽過「武力」的方式解決問題,這顯然可能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
孩子玩玩具
如果自己打輸了,將覺得更加委屈,如果自己打贏了,別的小孩又受了委屈,可能別人先搶你的玩具不對,但是你卻打了別人,你自己也不對,明明自己是有理的一方,也變得沒理了。
這種情況下,家長還是先要安慰好自己的小孩,然後讓小孩自己採取一些措施,拿到自己的玩具,比如說直接向別的小朋友要,或者分散別的小朋友的注意力,把玩具搶回來。
小編總結:小朋友之間玩玩具不可避免出現了被搶的情況,面對這種事情,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穩住自己孩子的心理,讓自己的孩子想方法搶回自己的玩具,這樣才能改正孩子膽小,沒有獨立能力的壞習慣,而是培養了孩子的聰明才智,讓自己更加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