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心瀝血的翻譯家

2020-12-12 中國社會科學網

疫情期間,收到了鄭魯南女士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和一個世界》第1集,內容是70位翻譯家談翻譯國外名著的經驗和甘苦,其中有不少是我的師長、同事和朋友,因此讀起來分外親切,感同身受。

翻譯界老前輩嚴復有言,「譯事三難:信、達、雅」。信就是忠實地譯出原文的意思,需要精通中文和外文,做到這一點已屬不易,更不用說文字暢達和要有文採了,所以翻譯家們對譯作都要反覆推敲、精益求精。楊絳先生的譯作《吉爾·布拉斯》,在大修大改後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在1956年出了第一版,即使如此,她還在1962年進行了修訂,數十年之後她還「恨不能再加修改」,可見譯文的修改永無止境。

譯作看起來是一本書,其實在成書之前,譯者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尤其從前沒有電腦,手工抄寫和修改更是費力。羅新璋校讀15卷《傅雷譯文集》,就花4年時間手抄了傅雷的全部譯文275萬字中的255萬字,「有20萬字譯文沒抄,那是因為我買到的法文書行距太窄,寫不進去字,但也做了筆記」。至於譯作定稿之前要有一遍兩遍甚至多遍的草稿,就更是題中應有之義了。

我曾經為不用朝九晚五地坐班而慶幸。久而久之才體會到幹翻譯這一行,從早到晚都在動腦筋,晚上寫作到半夜是家常便飯,甚至連大年初一都在忙碌,基本上放棄了正常的休息和娛樂,實際工作時間比上班要多得多。正因為如此,許多翻譯家都珍惜時間、生活樸素,不追求物質上的享受。我在外文所科研處工作的時候,有一來訪者穿著極為普通,我以為他是清潔工,不料他自報家門說「我是傅惟慈」,我吃了一驚,他可是通曉多國語言的翻譯大家啊!

譯者與原著作者之間往往有一種緣分,因而願意以畢生的精力去翻譯文學巨著。許多翻譯家都有鍾愛的作家,例如傅雷譯巴爾扎克,草嬰譯託爾斯泰,葉廷芳譯卡夫卡,徐和瑾譯普魯斯特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翻譯左拉作品的畢修勺。法國作家左拉於1902年去世,畢修勺正好在1902年出生。他18歲時赴法國勤工儉學,迷上了左拉的小說,立下了終生翻譯左拉作品的宏願。回國後在任教和辦學的同時,他從1927年出版第一部譯作《左拉短篇小說集》開始,陸續翻譯了左拉的幾乎全部長篇小說,在歷經坎坷後於1992年去世。

大凡有名望的翻譯家,必然是畢生潛心譯作,甚至工作到最後一息。先師羅大岡先生年逾古稀,還在翻譯羅曼·羅蘭的小說《母與子》(三卷本)。他每天用一部梯子爬到小閣樓上去翻譯,聽到夫人敲樓梯才下來吃飯,費時多年終于堅持譯完並出版。北大許淵衝教授已近百歲高齡,還在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當年我與艾珉女士一起開會和參加活動,後來聽說她身體欠佳,多次手術,見面也越來越少。看了她的《淺談〈巴爾扎克全集〉的翻譯》,才知道她為出版多達30卷1200萬字的《巴爾扎克全集》,從1983年立項到1999年首版,前後花費了16年心血,可謂甘苦備嘗。羅念生先生堅持翻譯《伊利亞特》,彌留之際還囑託王煥生繼續譯完全詩。復旦大學徐和瑾教授決心獨自翻譯普魯斯特的七卷本《追憶似水年華》,我曾勸他不要為此「送了老命」,但他依然勇往直前,終於鞠躬盡瘁,在出版四卷後「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大多數翻譯家儘管工作十分辛勞,但由於心無旁騖,卻往往得享高壽。書中的譯者有30多位已經去世,最長壽的是楊絳先生,105歲,其他人去世時也多在耄耋之年。健在者約有40位,最年長的是許淵衝教授,99歲。筆者今年76歲,相比之下尚屬後輩,可以算是「年輕人」了。

艾珉女士認為「要吃透原著,僅僅懂法文是遠遠不夠的,還得有深厚廣泛的知識積累,至少應諳熟歐洲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誠哉斯言!翻譯是一種再創作,不能只按字面意思拿著字典翻譯,而是要在熟練掌握中外文的基礎上創新。羅新璋先生以中國章回小說的形式翻譯法國中世紀名著《特利斯當與伊瑟》,我的研究生同學施康強模仿明清話本的文體翻譯巴爾扎克的《都蘭趣話》,就是很成功的範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6月11日第1945期 作者:吳嶽添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使命召喚手遊》深夜嘔心瀝血整理,中文翻譯,國際服玩家的福音
    上一期發布了視頻向港臺服玩家介紹了港臺服版本設置繁體中文的步驟,這一期照顧下國際服玩家,小編嘔心瀝血吐血整理3小時,把港臺服的中文設置一一照搬到了國際服的英文版中,中英文對比,讓國際服玩家徹底克服被英文支配的恐懼!PS:部分翻譯是照著港臺服搬過來的,繁體中文小編也是蹩腳,不過都是很好理解的,如果看著翻譯不通暢,嗯……不如忽略吧。
  • 【 褶皺 】、【嘔心瀝血 】怎麼讀?
    英文翻譯嘔心瀝血 [ ǒu xīn lì xuè ](ǒu、不是讀成ōu)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解釋】:嘔:吐;瀝:一滴一滴。比喻用盡心思。多形容為事業、工作、文藝創作等用心的艱苦。【出自】:唐·李商隱《李長吉小傳》:「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唐·韓愈《歸彭城》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
  • 張佳瑋專欄:翻譯家先生們
    比如:為了保證質量,他老人家每天只翻譯一千字。不難理解:要如此細緻周到的翻譯,確實每天也只有一千字。蘿蔔快了不洗泥啊。所以,他老人家的四百萬字譯本,是一千、一千、一千,慢慢累積而成的。並且,「我所了解的翻譯家每天的翻譯量都差不多這個量。」實際上,那一代人,許多都如此。
  • 成語故事:嘔心瀝血
    成語 ǒu xīn lì xuè 嘔心瀝血 解釋 比喻用盡心思。多形容為事業、工作、文藝創作等用心的艱苦。
  • 錢春綺:從醫家到翻譯家
    作者:孫琴安  上海素有外國文學翻譯搖籃之稱。清末民初上海翻譯初興之時,便已聚集了一大批優秀的外國文學翻譯家,至今薪盡火傳,其中傅雷、戴望舒、孫大雨、草嬰、方平等都曾名重一時,錢春綺也是其中之一。
  • 惜往年嘔心瀝血禪精竭慮為何意 看今朝日新月異滿目春風是新家...
    惜往年嘔心瀝血禪精竭慮為何意 看今朝日新月異滿目春風是新家——郭忠華家庭 2020-12-21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嘔心瀝血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煞費苦心、挖空心思,反義詞有:無所用心、粗製濫造,嘔心瀝血是褒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嘔心瀝血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嘔心瀝血(ǒu xīn lì xuè)成語釋義:嘔:吐;瀝:滴。比喻極度勞心苦思。多用於文藝創作或研究。
  • 當下文學翻譯緣何難出大師
    1966年的9月3日,翻譯過33部外國文學名著的翻譯家傅雷逝世。46年後的今天,人們在懷念前輩的同時也在感嘆,當下文學翻譯界難出大師。是何種原因導致了如今的局面?這一話題引起了網友熱議。  稿費過低   法國文學翻譯家、《世界文學》主編餘中先:做同聲傳譯的人一天能收入五六千元甚至上萬元,這相當於花幾個月時間做文字翻譯得到的報酬。嚴謹的譯者翻譯一本書要花上一兩年,通常只有千字60元的稿費。  中文在線、愛看書網運營總監買超:翻譯費用到現在還是上世紀80年代的標準,豈能怪翻譯者,人家也要吃飯。
  • 翻譯家傅雷及其翻譯風格
    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作為翻譯家,人們說傅雷「沒有他,就沒有巴爾扎克在中國」,他向國人譯介的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曾深深影響了不止一代人。作為文學評論家,他對張愛玲小說的精湛點評,為學界作出了文本批評深入淺出的典範。作為音樂鑑賞家,他寫下了優美的對貝多芬、莫扎特和蕭邦的賞析。
  • 革命詩人殷夫:不是翻譯家 勝似翻譯家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有一首著名的詩作《自由與愛情》,於1929年被這位「左聯五烈士」之一的殷夫翻譯了過來。殷夫雖不是職業翻譯家,但是他的譯作,卻達到了極高的水準,成為膾炙人口的佳作、精品,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他不是翻譯家,勝似翻譯家。  這裡是兩個中譯本:  自由與愛情,/我需要這兩樣。/為了愛情,/我犧牲我的生命,/為了自由,/我又犧牲了我的愛情。
  • 專職文學翻譯難養家 千字20元標準十幾年未變
    對於他們的工作和得到的報酬,我們也知之甚少,但就在最近,一件在翻譯界很火的事件讓大家吃了一驚原來,有人翻譯一千字可以得到1200元的稿酬,而大多數翻譯者卻只能拿到千字60元。  本月初,80後翻譯作者李繼宏推出了4本譯作,其中包括市面上已經擁有幾十個版本的《小王子》《老人與海》等。
  • 嘔心瀝血的的經驗分享都在這,收藏起來!
    嘔心瀝血的的經驗分享都在這!很多人都對駕考感到恐懼,但其實駕考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還是仍然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可以從科目一到科目四一把過。有學員說,一把過駕考是什麼體驗?自己也想親身體會一下,那麼下面教練嘔心瀝血的的經驗分享都在這了! 科目一和科目四因為是理論的考試,只要靠純粹的記憶,就可以掌握。
  • 新培育的粉色重瓣玫瑰獲名「翻譯家」 致敬低調翻譯家群體
    在隨風湧動的氤氳花香中,「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麗娃河畔的翻譯與創作」主題座談會舉行, 致敬翻譯家群體、致敬文學、致敬時代。   從華東師大麗娃河畔走出來的知名作家、辰山植物園文化園長陳丹燕講述了「翻譯家」新種玫瑰的培育過程。她說,自己看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就是翻譯文學,並認為一個作家詞庫的建立和翻譯作品有很大的關係。
  • 嘔心瀝血,文在寅為何不適合擔任韓國總統?
    至少擔任韓國總統這三年以來,始終認清了自己的政治地位,那就是自己始終是群眾和國家的公僕,一心為群眾謀福利,想要帶領韓國走上發展的道路,當然是即使這樣一位為群眾嘔心瀝血的總統,也並不適合坐在這一位置上,文在寅也沒有能力發展經濟,不適合目前的韓國。
  • 文學翻譯家千字得20到80元 報酬標準十幾年沒變
    翻譯家施康強在早前發表的《文學翻譯:後傅雷時代》一文中稱,著名翻譯家傅雷當年以稿費為唯一收入來源,日譯千字就足以保證他過相當優裕的生活,在傅雷的相關著作上,曾提及「五六十年代譯書,千字得二十餘錢……全家猶有肉吃。」而和傅雷同樣的工作,到了現在,卻只能月收入不足2000元,施康強是這樣算的:一個熟練的譯者正常情況下一天能翻譯1500字,按照千字60元,一個月收入為1980元。
  • 網際網路翻譯家
    一群「網絡翻譯家」出現了,有單槍匹馬在博客上翻譯自己喜歡的作家的,也有幾十、成百甚至數千人規模的志願者團隊,他們將目標指向「中文網際網路之外的一切精華」
  • 少女心草莓來一粒嘔心瀝血刺繡詳細教程
    少女心草莓來一粒嘔心瀝血刺繡詳細教程草莓簡直就是少女心的代表呀,一口咬下去酸酸甜甜的口感爽極了,別說草莓是吃貨的愛,也是我們刺繡的愛。/嘔心瀝血的詳細教程,希望你們能受用~這只是草莓的其中一種繡法,還可以有多種,比如緞紋繡,結粒繡都可以繡草莓,想要學習的小夥伴可以留言告訴我,有機會我把這幾種繡法都做個教程分享給你們~我是馬田心,
  • 育英優啟教師錄:樊剛——半畝方塘長流水,嘔心瀝血育新苗
    育英優啟教師錄:樊剛——半畝方塘長流水,嘔心瀝血育新苗育英優啟教師錄:樊剛——半畝方塘長流水,嘔心瀝血育新苗育英優啟教師錄:樊剛——半畝方塘長流水,嘔心瀝血育新苗
  • 嘔心瀝血,致力線上教學
    二、答疑解惑,嘔心瀝血。我通過開展上好每一節課,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家校互助開一次家長會,同桌互助、優生展示、小組合作等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在輕鬆愉悅中交流互動,讓他們增強學習信心,重建學習規則。四、調查摸底學情,創造有效銜接  在線下教學的起始幾周,適當放緩教學進度,學科知識內容的銜接,是學生線上線下教學銜接的關鍵環節。
  • 「嘔心瀝血」,是怎麼「嘔心」和「瀝血」的,瞧瞧出處和故事
    「嘔心瀝血」,我們常用來形容費盡心思和精力。那麼是怎麼「嘔心」和「瀝血」的呢!出處卻是唐代的兩位詩人和文學家,一個是李賀,另一個是韓愈。「嘔心」來自詩人李賀的創作故事,「瀝血」出自文學家韓愈的詩歌。由此組成了成語,被人們所使用。其實,他倆不僅是文友,還是忘年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