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虹分享的第87個親子故事
昨天晚上收到一個家長的諮詢,長長的幾段話,才說清楚問題。因為這個家長和孩子,身上問題很多,現在又牽扯到第三方。
所以,看完簡訊的一瞬間,我就非常不舒服,冒出來的一個意識就是:自己還沒管明白呢,為什麼要去管別人,譴責別人呢?
等我洗漱完了準備入睡的時候,腦袋裡突然冒出來一個念頭:你也是從那個時候過來的,你也不是一下子成為現在的自己的。
我才意識到,這個家長現在看到外界的各種不舒服,各種不順眼,遇到問題,容易譴責別人也是我都經歷過的。
一、為什麼會去譴責別人呢?
世界知名心理創傷治療大師、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科教授、美國國家創傷綜合治療聯盟主任巴塞爾·范德考克,在被譽為心理創傷治療的聖經的著作《身體從未忘記》裡說:
譴責,是人類共通的一種情感,幫助人們在狀態糟糕的時候,好受一點。
這裡包含著兩個要點:
第一、只要是人類的一員,大家都會有這個譴責的本能,誰也不比誰好。第二、因為發出譴責的人,狀態很糟糕,為了好受一點,才會發出譴責。
因為不好受,所以才會一直譴責別人。
那些一直關注別人不好的人,只是還沒有被好好愛的人而已,因為沒有被好好的愛過,從未被好好的善待過。
所以,他們不好受,他們不會愛,不會發現美好,只會一直關注不好,總是覺得,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好。
面對家庭的時候,更是很難看到孩子的好,愛人的好。最後,活成了那個一直譴責別人的人。
二、譴責別人有什麼影響?
影響一:充滿負能量,不被親近
譴責,包含的一個意思就是,譴責的內容,都不是正面的。在發生譴責行為之前,你首先看到的會是負面的東西。那些不好的人,不好的事。
習慣譴責別人的人,對關係近的人,會看到他們不好的地方,直接演變成譴責:你怎麼就是這麼磨蹭?你怎麼這就是記不住?
對關係一般的朋友同事,看到他們不好的地方,就演變成了各種不滿和不順眼:那人怎麼這樣?怎麼那麼自私?
這樣的人,所見所說,全是負面的、負能量的。
正能量的人,會對這樣的人有親近之感麼?自然不能。所以他們的身邊聚集的,也全是這樣充滿了指責和抱怨的人。
影響二:容易代際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巴塞爾·范德考克,在《身體從未忘記》裡還說:模仿,是人類最基礎的功能。
我們不但可以模仿他人的動作,還可以模仿他人的情緒狀態和意圖。
當我們感受到他人的消極的狀態時,會跟著感到消極;感到他人的憤怒時,也會感到生氣;感覺到其他人的抑鬱時,也會感到消沉。
這些,是我們大腦裡的鏡像神經元,在不受我們控制的情況下,自動的刻錄行為。
所以會有,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這一說法。
當父母在譴責的時候,孩子模仿到的,也是譴責的方式來對待他人。所以有一天,你會發現,你的孩子在譴責自己的弟弟妹妹,在譴責自己的同學。
直至成年,像你一樣去譴責同事,譴責愛人,譴責他自己的孩子。
三、怎樣做,才能改變譴責別人的習慣呢?
第一、原諒對你不好的人
每個喜歡懟人、喜歡譴責別人的人,大多是不被愛,不被善待的人。那些對你不好的人,不友善的人,他們也是在狀態不好的時候,才會如此對待你。
他們像你一樣,也是有不得已的情緒轉態和狀況,也都是一些可憐的因為沒有被好好愛過,所以才不會愛別人,才不會傳遞善意的人。
所以,為了你自己好,為了你不被他們長久的影響,原諒他們的不得已。
第二、感謝你譴責的每個人
你能譴責的人,都是你能親近的人。在如此被你長久的譴責之下,還能一直在你身邊的人,也是你要好好感謝的人。
無論是朋友同事,還是父母、愛人和孩子,都要感謝他們的不離不棄,感謝他們的容忍包容。
哪怕是因為他們沒有善待你,你才有了譴責的習性,也要學會原諒,學會感謝,這是救贖自己的唯一的途徑。
否則,你就永遠成了,你所譴責抱怨的那樣的人,最後再成就如此譴責和抱怨的兒女。
第三、好好的愛身邊的親人
一個沒有愛的人,怎麼會有能力去愛別人呢?
因為他從來沒有體會過被愛的感覺,所以,也就無法給別人愛的感覺。
學會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愛的感覺、愛的存在。只要找到一丁點,就回饋給對方同樣的愛。
在這樣的尋找和練習中,你就有了被愛的感覺,就有了愛別人的能力。誠如《冰雪奇緣》裡演的那樣,愛可以化解一切的力量。
中醫有句話叫:正氣內存,邪不可幹。
當你內心充滿了愛的正氣的時候,你所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溫暖而陽光的能量,那些曾經被你譴責的,那些看不順眼的事情,已經邪不可幹了,再也入侵不了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