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眼中王蒙與莫言的交往:莫逆之交惺惺相惜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2012年10月11日19點11分收到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陳書記的來電,說幾分鐘前得到消息,中國海洋大學駐校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中國海洋大學第一時間給他發去祝賀。與此同時,王蒙先生也以簡訊形式向莫言先生發去了他的祝賀。

  莫言是什麼時候成為中國海洋大學駐校作家的呢?說來話不長,也就是2008年11月,王蒙先生約莫言到中國海洋大學,同時邀請了陝西鹹陽專門寫農村題材的作家王海、評論家謝有順同臺講述小說創作的經驗。莫言與王海兩個人都是鄉土文學作家,手法、題材、風格都大異其趣,講話時更是這樣,王海喜歡用他的陝西話來講,還引用賈平凹的話說「只有普通人才講普通話」,而莫言卻不同,他講話不像他的作品裡面那樣用很多的山東高密方言,而是標準的普通話,給我一個能說會道的印象。就在那次小說論壇上,他受聘為中國海洋大學駐校作家,我看網絡上說他被聘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駐校作家,是不準確的。我還要說,那一次本來是邀請了賈平凹一起來的,結果因為他去參加第七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儀式,沒來成。賈平凹是2010年秋才到的中國海洋大學並加入到海大駐校作家行列的。就在那一屆茅獎上,莫言的作品《四十一炮》也入圍,可惜沒有得獎,倒是已經是海大駐校作家的遲子建獲了獎。那天莫言在海大講完話之後,就有同學捧著他的《四十一炮》來請他籤字。那些同學肯定想不到,他們見到的,給他們籤字的莫言會是未來的諾獎得主。

  王蒙為莫言文學館題寫了館名

  我什麼時候知道莫言先生已經記不得了,我最先看到他的作品,或者那還不是他的作品,是他作品改編的電影《紅高粱》。那時我在北京外國語學院上學,對於作為作家的莫言先生,沒有多少了解,更不知道就在我到北京之前,他才剛從我就讀的外院的近鄰軍藝畢業,也從沒想到過後來會見到他,更沒想到他會是那樣隨和。

  2006年底中國作協換屆時,我與他坐同一輛車從北京飯店去大會堂開會,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是生活裡的他比他的年齡顯得老,還有就是他是個菸捲愛好者。後來在海大跟他接觸,就看到他經常在那兒冒著煙。我向他要他的聯繫方式,他便給了我,在大會堂我給他拍了若干照片,之後把照片發給了他。他的隨和與低調不單是我一個人的印象,一次我跟作家怡霖談起,她對莫言也是這個印象。他在海大那次活動,我們都從會場出來上車了,他還站在那兒給同學們籤字、合影好久,對於那次自己沒得茅獎,他顯得非常淡然,即使這次他得了諾獎,也一樣地淡然與從容。在那次換屆會的閉幕式前,我在北京飯店再次見到他,他與王蒙先生談笑風生,我拍下了那個瞬間。照片上王蒙先生正指著他笑,近日王蒙先生在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節目中談到莫言時,還把這張照片展示了一下。竇文濤就說,看樣子你當時就在預言他會得諾貝爾文學獎!

  那些年,王蒙先生還在全國政協擔任文史與學習委員會主任任上,他就我國有關部門統計的中國的文學作品一年被國外購買版權不過10餘部的數字有疑問,也是為了在專題協商會上做關於「弘揚傳統文化,促進對外文化交流」的發言,於是向若干作品被翻譯介紹到國外比較多的作家同行進行諮詢統計,其中有莫言先生。莫言先生接到郵件之後第二天就給我回了信,表示由於自己不懂外語,沒能夠細緻整理,只有一個概況。就憑那一個概況統計,我們就知道,在當代中國作家中,莫言先生的作品是被翻譯介紹到國外最多的。所以在《中國文化報》記者在莫言獲獎當天晚上就莫言獲獎一事採訪王蒙先生時,王蒙先生就說:「莫言獲獎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他是中國最具代表性作家之一,作品在國內和國外影響都比較大。我在政協工作期間做過統計,目前在全國當代作家中,莫言的作品翻譯為各種外文數量是最多的,發行量也是最多的。同時,莫言也是當代中國仍然非常活躍的、作品較多的、也引起了各方注意的一個作家,所以我對莫言的獲獎致以熱烈祝賀。」他說莫言的作品在國外影響比較大是有統計數字依據的。就在那次回信中,莫言先生沒忘記表達他對王蒙先生的崇敬之情,他說:「王蒙老師博聞強記,曾經滄海,上過天堂,下過地獄,已臻化境,我望洋興嘆,望塵莫及,望之生畏。」我知道他對於王蒙老師的尊敬,不是簡單的口頭之言。

  王蒙先生與莫言的交往始於何時我不知道,上世紀80年代解放軍藝術學院招收文學專業學生時,莫言就在那一批學生當中,王蒙先生曾經到軍藝給他們講課。2007年王蒙先生在寫他的自傳第三卷《九命七羊》時,莫言先生寫了一首詩,並寫成條幅送給他:「漫道當今無大師,請看矍鑠王南皮。跳出官場魚入海,筆掃千軍如卷席。」落款是「晚生莫言打油贈王蒙老師」。後來我在網上看到他題寫的書法作品,我敢說這幅作品從布局到用筆,都是他的書法作品中的上品,體現了他的用心。後來他的老家高密要建「莫言文學館」,他就請王蒙先生給他題寫的館名。

  王蒙說過,莫言是寫得好,口才也好的作家之一

  網上說了很多關於莫言抄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的事。就是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70年之際,王蒙老師再次去軍藝講課,講的就是《延安文藝座談會70年》。其實王蒙先生也抄過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的。就抄講話事,我聽到一位大家說,現在的輿論,讓人覺得有點奇怪,不再是要求人又紅又專,倒像是要求人,特別是莫言,要求他又白又專。在那次講座之後,王蒙先生與朱向前等學院的老師聊起來,聊得最多的,依然是莫言他們所在的那個年級的事情,依然是莫言這一批作家的事情,我想那應該是軍藝的驕傲吧。

  就在王蒙先生做調研的2007年秋天,莫言先生調到中國藝術研究院工作。一開始他只是藝研院的研究員,後來成立了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院,由他擔任院長。此前,王蒙先生曾經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的院長。莫言先生到中國海洋大學任駐校作家時,王蒙先生是中國海洋大學的顧問,這或許是緣分。在他調到藝研院之前,我們再次相遇在莫斯科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在書展場館,我們發現了那裡出售的飲料可瓦斯,可能還應該算酒,王蒙先生向莫言與餘華推薦,他們是一飲成癮,愛不釋手。

  2009年10月,王蒙先生應邀到法蘭克福書展參加中國主賓國活動。莫言是隨中國作家代表團去的,他在書展上也做了專題演講。因為去得晚,我沒能聽到他的演講,據說非常成功。他的演講全文是後來從網上讀到的,他從夫人讓自己到德國買高壓鍋講起,講得輕鬆幽默,講到文學的不可模仿,講文學不能像高壓鍋,文學需要有個性,而不能批量製造。講歌德的世界的文學理念在於作品的普世價值,就是好的作品應該是描寫人的感情、人的命運的,表現的是人類共同的情感。成功的作品又必須是有自己的文學語言,具有鮮明個性的。講到作家與社會的關係,文學作品不是政治口號,但又是應該能夠反映社會的熱點問題的。最後他用貝多芬與歌德對待世俗的不同態度來講述自己對待世俗的態度。從這篇演講中,我看到了他為人的正直,對世界文學的視界,也感受到了他語言的魅力。感覺他比2008年我聽他演講時更棒了,當時他講自己開始寫作的動機,就是想當了作家,可以吃上餃子。他是用小故事來講大道理的,他是用細節來講文學,講人生的,所以他講得動聽,吸引人。所以王蒙先生在聽他2008年演講時就說過,有的作家寫得很好,口才卻不好,而莫言是寫得好,口才也好的作家之一。這次獲獎之後,莫言先生在各種場合回答問題都非常得體,特別是最近回答中央電視臺關於「幸福」問題時,那種機智,實在為人稱道。

  9月王蒙得獎,給他頒獎的正是自己的學生莫言

  2012年4月,我們去倫敦參加書展,在中國主賓國活動開幕式上,我看到了莫言先生。其時開幕式剛剛結束,按動按鈕的,是正在英國訪問的我政府要員。儀式結束之後,大家紛紛走到按鈕跟前,手按在按鈕上拍照留念,我看到莫言先生也正在那兒按著按鈕,等待著給他拍照。從這我看到了他孩子氣的一面。因為一個特殊的原因,騰訊的楊菁幫我開通了騰訊微博,其實莫言老師已經走在前面成為騰訊微博用戶,我自然成了他的粉絲。他是同齡作家裡面自己管理微博的不多的幾個之一。就是這次得獎之後的忙碌之中,他還抽出時間來回答了微博朋友的問題。不過我有一點想不通,他說他是用筆來寫小說的,而不用電腦來寫。這說明什麼?他就是那樣一個既新潮,又保守的一個人。

  最有意思的是,就在2012年9月26日,柔石小說獎在柔石的家鄉寧海舉行,王蒙先生的作品《山中有曆日》獲一等獎,給他頒獎的,正是他以前的學生莫言,他是以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的身份出席活動的。當天我們還談論年底前一起到海大去,就中國海洋大學建立駐校作家制度10周年進行研討,他說他如果沒有特別的安排一定會去,那時他還不知道自己會得諾獎。他的很多行程現在已經因諾獎改變,原定的那個時間他應該是在斯德哥爾摩參加頒獎式及相關活動呢。

  (彭世團)

相關焦點

  • 原來莫言眼中的蓬萊是這樣的!
    原來莫言眼中的蓬萊是這樣的!關於不改的原因,莫言如此回復提建議的多位網友。莫言手書新詩《蓬萊仙境》庚子深秋 莫言(莫言 書)微信公眾號又改版啦原標題:《原來莫言眼中的蓬萊是這樣的!》
  • 王蒙御用插畫師:為王蒙著作手繪漫畫約200幅(圖)
    王蒙展示「背麻袋」漫畫 吉建芳 供圖  王蒙文學藝術館日前在四川綿陽正式開館,王蒙「御用」插畫作家——西安女漫畫家吉建芳受邀出席,並在開館當日舉辦的「王蒙文學生涯61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昨天,說起自己的綿陽之行以及與大作家王蒙的交往經歷,吉建芳有些激動。  扛麻袋的王蒙被她畫成漫畫  吉建芳是延安人,常居西安,現任一家企業報的記者、美編。她不善言辭,用她自己話說「性格自卑、木訥,遇見生人便手足無措」,然而記者眼中的她才氣逼人,身上有種精靈鬼怪的氣質,畫作想像力豐富,耐人尋味。
  • 您知道 莫逆之交 等咋解釋嗎?
    您知道 莫逆之交 等咋解釋嗎?  杵臼之交:交友不分貴賤;(《聊齋》)布衣之交:普通百姓間的交往;(《廉藺列傳》)  莫逆之交:彼此情投意合;(《北史》)刎頸之交:即使掉腦袋也不變心;(《廉藺列傳》)
  • 楊受成雪中送炭義助姜文,兩人成就莫逆之交佳話
    其中與電影導演姜文更是成為莫逆之交。近日姜文在訪談節目中暢談自己的創作感悟,聊至盡興處更是談起自己與多位圈中好友的深厚感情,更表示在其中他最感激的就是楊受成。在節目裡,姜文更是分享了給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發800萬元紅包以表感激的一段趣事。
  • 80歲王蒙髮妻去世心如死灰,次年再娶小20歲嬌妻,歡呼:愛情萬歲
    1950年的夏天,團委組織活動中來了一個女子,女子的笑容與善意十分迷人,在情竇初開的少年王蒙眼中,仿佛能讓他的整個青春歲月都光亮起來,而這個女子就是他後來的妻子--崔瑞芳。初次見面,王蒙立即心動不已,準備展開一系列的追求策略,但上天卻不隨他願。在那個單純的年代,愛情來得太快反而讓崔瑞芳不知所措。
  • 陳丹青:莫言的東西沒看過,但我知道他獲獎與作品無關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作為公眾人物的劉震雲、陳丹青等人都對莫言獲獎發表了看法,而擅長寫作,多年編劇生涯的劉震雲說話相對委婉,而陳丹青卻相反,可謂語出驚人。他談論事物,非壞即好,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一眾喧鬧和擁躉下,陳丹青說;「莫言的東西沒看過,但我知道他獲獎與作品無關。」由於陳丹青在當代評論界的聲望,很多對莫言作品褒貶不一的讀者,就此可以肯定對莫言的否定。
  • 來看毛丹青筆下的日本,還有莫言和北海道狐狸
    「正好十多年前有這樣一個機會,組織了採風團,後來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莫言北海道走筆》。」旅途中,他們去一個叫摩周湖的地方,冬天零下14攝氏度,外面在下雪。「我和莫言聊天說起狐狸,北海道80年代有部電影叫《狐狸故事》,講狐狸從小長大離開父母闖天下。莫言說狐狸是美女的象徵,漂亮的姑娘長得都像狐狸。說著說著到了以後,從車上下來,一瞬間真的有一隻狐狸衝莫言奔過來!
  • 王蒙不敢教孩子寫作文的尷尬
    一位讀者向王蒙講述了她的困惑:她是一個小學生家長,發現女兒的作文假大空,甚至寫植物,都會英雄化,讚美它默默奉獻什麼的,該怎麼辦?王蒙說,這個媽媽遇到的問題,他不好評價,「我怕她已經形成一種格式了,要是瞎勸她該這麼做,作文該這麼寫……回頭,作文我看著寫得好,結果在老師那兒得不到高分。」(《現代快報》11月5日)    大家都知道,王蒙是大作家,文章寫得好。
  • 刎頸之交、莫逆之交、金蘭之交都有什麼區別?
    莫逆之交解釋 莫,沒有;逆,牴觸;交,交往、友誼。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出處 先秦·莊周《莊子·大宗師》:「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金蘭之交解釋交:交情。像金石般堅固的交情。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韓信傳》:「足下雖自以為與漢王為金石交,然終為漢王所禽矣。」
  • 莫言:筆虎墨龍
    新華網北京12月14日電(袁思陶、伊媛) 近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為家鄉先賢單為濂、單為鏓兄弟作傳,並題寫了「筆虎墨龍」四個大字。北京舒同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王振手書了單氏兄弟的詩作。以上作品均發布於書法公眾號「兩塊磚墨訊」上。
  • 王蒙:在手機時代,文學依然是「硬通貨」
    王蒙前不久,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長、「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王蒙應邀來到廣州黃埔書院進行主題分享。「我想告訴大家,任何時候我們都離不開文學。」王蒙表示,在手機時代,文學依然是「硬通貨」,正因為如此,所以儘管自己已經86歲了仍筆耕不輟,依然是「一線勞力」。
  • 王蒙自傳三部曲核心《大塊文章》「乾貨」不少
    4月26日,王蒙自傳第二部《大塊文章》的新聞發布會,王蒙一上來就把話說得很滿,挑起了記者的好奇心。《大塊文章》所寫是王蒙自1978年到1988年這一時間段的人生經歷。這期間,王蒙「解禁」復出,隨即「步步高升」,《人民文學》主編、文化部部長、中央委員等顯赫頭銜相繼落在他的頭上,《活動變人形》、「季節三部曲」等皇皇巨著先後問世,可謂風光無限。
  • 文化部長王蒙輔導孫子,因不會做語文題被嫌棄:您語文一樣不及格
    文化部長王蒙輔導孫子,因不會做語文題被嫌棄:您語文一樣不及格有一次,王蒙的孫子在做語文作業的時候,被兩道題難到了,因此便去問自己身為文化部長的爺爺。結果王蒙拿過來一看,也是傻眼了,為什麼呢?其實王蒙的人生,並非是一帆風順的,在他小的時候,家裡經常因為他父親出去喝花酒而鬧起來,而且不僅僅是他母親跟他父親鬧,還有他的姥姥,他的小姨,經常一起群毆他的父親。
  • 文化部長王蒙輔導孫子,因不會做語文題被嫌棄:您語文一樣不及格
    文化部長王蒙輔導孫子,因不會做語文題被嫌棄:您語文一樣不及格有一次,王蒙的孫子在做語文作業的時候,被兩道題難到了,因此便去問自己身為文化部長的爺爺。結果王蒙拿過來一看,也是傻眼了,為什麼呢?在他18歲的時候,他遇到了這輩子第一個愛的人——他的原配妻子崔瑞芳,兩人婚後生活並沒有想像中幸福,因為王蒙在許多運動中,被牽連了,他本人被批判的死去活來。緊接著,就被下放到了烏魯木齊。即使這樣,王蒙也對生活滿懷心想,他相信事情總會弄清楚。
  • 了解過魔幻現實主義,就知道中國文學巨匠—莫言
    莫言2000年,莫言的《紅高粱》入選《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2011年莫言憑藉作品《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00年3月,莫言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表演講《福克納大叔,你好嗎?》說:「他的約克納帕塔法縣尤其讓我明白了,一個作家,不但可以虛構人物,虛構故事,而且可以虛構地理。」正是受到福克納的啟示,莫言將「高密東北鄉」寫到了稿紙上,莫言表示:「我也下決心要寫我的故鄉那塊像郵票那樣大的地方。」
  • 「老部長」王蒙:86歲仍筆耕不輟的「一線勞力」
    前不久,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長、「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王蒙應邀來到廣州黃埔書院進行主題分享。「我想告訴大家,任何時候我們都離不開文學。」王蒙表示,在手機時代,文學依然是「硬通貨」,正因為如此,所以儘管自己已經86歲了仍筆耕不輟,依然是「一線勞力」。
  • 談莫言近作藝術取向:另闢蹊徑 力道依舊
    沉靜數年,莫言終於不負眾望,近兩年在《收穫》《十月》《人民文學》等雜誌陸續發表10多篇作品,體裁包括短篇小說、詩歌和戲劇。探討這些作品,不只是認識莫言新的寫作成果,也是理解莫言與當代文學的關係。莫言獲諾獎後的作品,以回憶往事為主,寫法內斂含蓄,風格趨向寫實,文字樸素節制。這與他過去長篇小說鋪陳狂放的風格顯然相去甚遠,與他過去中篇小說的內裡張狂也有所區分。
  • 王蒙:我還要以耄耋加饕餮的精神繼續寫作下去
    該套書是對王蒙70多年創作成就的全面總結,也是為當代文學史、政治史、文化思想史所做的一個鮮明的旁註。從空間上來說,王蒙的寫作幾乎覆蓋了全文體——小說、長篇、中篇、短篇、微型,詩歌、散文、隨筆、文藝評論、傳統文化研究以及翻譯等。「在中國當代文學歷史上,像王蒙這樣一個長度和寬度的創作是鳳毛麟角的。我們還不知道他還要幹什麼,他以後的創作是一個充滿想像的空間。」
  • 《重讀八十年代》⑦ | 是什麼成就了莫言?
    今天,我們要完成的目標是《重讀八十年代》的第七部分:有著悲涼烙印的作家莫言。莫言的純文學之路莫言21歲離開高密,24歲到保定,他早期的小說都發表在保定市的重磅刊物《蓮池》上,保定也毫無爭議地成為了莫言的文學「搖籃」。
  • 與王蒙商榷:阿Q求愛為什麼會失敗
    著名作家王蒙在復旦大學文史講堂開講《語言的功能與陷阱》。    我以為王蒙談及阿Q向吳媽求愛失敗的原因,簡直就像大戰風車的堂吉訶德,太不注重現實,太過浪漫和書呆子氣了。    難道王蒙不知道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究竟是處於怎樣的一種經濟情況和現實困境?「阿Q沒有家,住在未莊的土谷祠裡;也沒有固定的職業,只給人家做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況且,阿Q的頭皮上還長著幾處不知起於何時的癩瘡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