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不但盛產菠蘿,在民間習慣,菠蘿又代表「旺來」(閩南語菠蘿的發言)的吉利意義,因此這款小點心,竟在臺灣走紅超過一甲子。
鳳梨酥內餡,並不是單純的菠蘿。為了口感需要,通常會添加冬瓜,這樣的口味已經是大多數人的習慣。近年流行養生,臺北市面上可以買到加了五穀雜糧、松子、蛋黃、慄子等不同口味的鳳梨酥;餅皮也加入燕麥等食材,口感更為多元。也有業者改用其它水果做餡料,發明了例如香瓜酥、蜜李酥、酸梅酥等。
鳳梨酥和蛋黃酥一樣起源於臺灣,因為在臺灣管菠蘿叫鳳梨,所以一直沿襲了對鳳梨的叫法,都管它叫鳳梨酥。鳳梨酥這個東西,說來很多人都喜歡吃。自從臺灣對大陸遊客開放,大陸的民眾去了臺灣,就把鳳梨酥和做法帶了回來。鳳梨酥好不好吃餡兒是關鍵。有了好吃的鳳梨餡兒,才會有好吃的鳳梨酥。大家都知道,現在市面上,因為成本等各種的考慮,很多鳳梨餡幾乎都摻入了冬瓜,有的菠蘿的含量不到冬瓜的10%。
關於鳳梨餡兒添加冬瓜的問題,我做過嘗試,全鳳梨餡兒和添加冬瓜的餡兒我都做了一次,比較一下口味的差別。全鳳梨不說,單說添加冬瓜的鳳梨餡,我在餡兒中採取了一半鳳梨餡一半冬瓜餡的比例。我個人認為應該說各有千秋,也不能說添加了冬瓜的餡兒就不好吃,關鍵是添加的比例。純鳳梨餡兒很酸,需要添加大量的冰糖和麥芽糖,這樣一來含糖量就高了很多。添加一半的冬瓜,口味沒有那麼酸,可以少放不少糖。
.如使用冬瓜做餡,一定把冬瓜先脫水再剁成蓉,以避免冬瓜的味道混入到餡裡。
無論是冬瓜還是菠蘿,最好親自用刀剁成蓉;如果用料理機,切記不要打得太碎,儘量不破壞瓜果裡的纖維,使餡的口感更好。
.鳳梨餡最好炒到發乾成團的狀態,否則餡心太軟,會在包製的時候破皮,按入模具的時候酥皮也容易開裂。
炒菠蘿餡時可以嘗一下,感覺有點酸時說明甜度正好,因為餡料在放涼後的口感會更甜一些。
烘烤的時候最好將鳳梨酥同模具一起進烤箱,如果只在整形後脫模烘烤,鳳梨酥在烘焙過程中會膨脹變形,成品會不太工整。
6剛出爐的鳳梨酥,皮和餡沒有完全融合,口感不是最佳狀態。將鳳梨酥密封保存1天,待餡裡的水分和糖分向皮中滲透,味道就更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