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質數是一串粒子,它們會有怎樣的衍射圖樣?

2020-12-12 博科園

大約一年前,理論化學家 Salvatore Torquato 對數論學家 Matthew de Courcy-Ireland 說,他用質數做了一些非常不一樣的研究。Torquato 是普林斯頓大學化學系的一位教授,通常他研究的是物理系統結構中的圖樣,比如晶體、膠質、甚至是一包M&M豆裡面的粒子排列。在他的領域,推導結構的標準方法是用X射線對物質進行衍射。如果X射線擊中的是液體或玻璃等材料中的那種無序分子時,光波會以任何形式被散射,從而形成無可辨識的圖樣。

但晶體中對稱排列的原子則能同步的反射光波,波的相長幹涉能導致產生周期性的亮點。這些亮點間的間隔,被稱為「布拉格峰」(Bragg peaks)。Torquato 告訴 de Courcy-Ireland,他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在一年前對質數序列進行了衍射。為了突顯質數分布中難以捉摸的次序,Torquato和他的學生Ge Zhang,將質數當做一堆一維的粒子序列進行建模,本質上就是把它們當成一群可以散射光波的小球。在這項模擬實驗中,他們讓光從很長的質數序列上被散射,例如從10,000,000,019開始的質數。

在結果出來前,他們並不清楚會出現什麼樣的圖樣,或者是否真的會有任何圖樣出現。質數是所有自然數的基礎組成部分,它們像跳躍的巖石一樣不規則地在數字線上移動,隨之激起許多深刻的問題。de Courcy-Ireland說:「在很多方面上,我們都很難將質數與隨機數字區分。」儘管數百年來數學家發現了許多有關質數間隔的規則,「但我們很難找到任何明確的模式,所以只能把它們想成是『隨機的』。」

但是在三篇新的論文中(一篇由Torquato、Zhang和計算化學家Fausto Martelli發表在二月的《物理學雜誌》上,另外兩篇與de Courcy-Ireland共同撰寫,目前還未經過同行評審),研究人員稱,質數不同於液體,但與晶體相似,它們都會產生衍射圖樣。這項研究的美妙之處就在於它為我們描繪了晶體學家眼中的質數。

○ 從左至右分別為:Salvatore Torquato,Ge Zhang和Matthew de Courcy-Ireland。在新的論文中,他們將質數序列看作是產生衍射圖樣的粒子。| 圖片來源:C. Todd Reichart & Matthew de Courcy-Ireland

由質數產生的布拉格峰圖樣與之前所有見過的都不太一樣,Torquato表示,這意味著若作為一個物理系統,質數「是一種全新的結構類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將這種類分形圖樣稱為「有效極限周期性」(effective limit-periodicity)。

獲得的圖樣由一個周期性的明亮峰值序列組成的,這些峰值代表了質數中的最常見間隔——所有質數(除2以外)都在數字線的奇整數位置上,相隔的距離是2的倍數。那些最明亮的亮峰以規律的間隔分散,它們代表的是在數字線上間隔為6的倍數的質數。在它們之間出現的更暗淡的峰值,對應的是相距更遠的質數對,等等等等,直到出現無限密集的布拉格峰嵌套。

○ 在計算機實驗中,理論化學家對質數的長序列進行光的衍射,以揭示其看似不規則分布的隱藏順序。質數會產生類似於分形的衍射圖樣(底部第4張圖),與準晶體(第3張)有相似之處,但並不相同。| 圖片來源:Lucy Reading-Ikkanda /Quanta; 晶體衍射圖樣 / Sven.hovmoeller; 準晶體衍射圖樣 / Materialscientist

密集的布拉格峰曾出現在準晶體的衍射圖樣上,在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發現準晶體這種材料很奇怪,它們具有對稱卻不重複的原子排列。然而,對於質數「粒子」來說,峰值之間的距離是彼此的一部分,這與準晶體中不規則的布拉格峰間隔不同。

通過採訪眾多數論學對這一研究的看法,我們知道沒有理由期望該研究結果能夠引發數論的進展。大部分相關的數學都已經以其他形式出現過。事實上,當Torquato向de Courcy-Ireland展示他的繪圖和公式時,這位數學家就很快發現,「可以用數論中幾乎已被接受的猜想來解釋」質數衍射圖案。

Torquato告訴de Courcy-Ireland,他可以用他的公式來預測「孿生質數」(相隔為2的質數,如17和19)的出現頻率。數學家認為Torquato其實還可以預測所有其他間隔的質數。布拉格峰的公式在數學上等同於Hardy-Littlewood(哈代-李特爾伍德)的k元組猜想,這是英國數學家Godfrey Hardy和John Littlewood在1923年關於可以存在質數的「數組」的有力論述。一個規則是在{3, 5, 7}之後,不會出現三個連續的奇數質數,因為在那樣一個集合中,總有一個是可以被三整除的,例如如{7, 9, 11}。這條規則說明了為什麼在質數衍射圖樣中,第二亮的峰值來自相隔6的質數對,而不是4。

Hardy和Littlewood的猜想進一步指出了所有被允許的質數數組將沿著數字線以怎樣的頻率出現。即使是Hardy-Littlewood猜想中最簡單的情況——已有一系列進展的「孿生質數猜想」,仍沒有得到證實。因為質數衍射本質上只是對質數的重新表達,因此專家認為很難從中得出Hardy-Littlewood的證明。

然而,這一發現引起了另一個相對年輕領域的共鳴,這個研究領域名為「非周期性序列(aperiodic order)」,其本質是對非重複模式的研究,這一研究領域位於晶體學、動力學系統、諧波分析和離散幾何學的交叉處,並在準晶體被發現之後得到壯大。

○ Taylor-Socolar花紋:紋樣鎖在一起形成非周期性的鑲嵌,其中瓷磚朝向的序列從不重複。瓷磚上的標記匹配生成更大和更大的三角形的無限層次結構——「極限周期」圖樣的示例。| 圖片來源:Parcly Taxel

質數的圖樣類似於一種非周期性序列,被稱為「極限周期性」。在真正的極限周期系統中,周期性的間隔嵌套在一個無限層級中,因此在任何間隔內,系統都包含只在較大間隔內重複的部分模式。一個例子是由澳大利亞的一位業餘數學家Joan Taylor在20世紀90年代發現的奇怪圖紋,它是一種的多邊形形狀的鑲嵌式棋盤花紋。2010年他與杜克大學的物理學教授Joshua Socolar對此進行了詳細的分析。Socolar認為,計算機實驗表明的是極限周期的物相應該能夠在自然界形成,而且計算表明這樣的系統可能具有不同尋常的性質。當時沒人覺得這與質數有關係。但它們實際上就是極限周期——一種新的序列,在整個系統中,它們間距的同步性只在統計意義上成立。

1976年,哥倫比亞大學的Patrick Gallagher表明,質數的間隔從小的區間內看是隨機的;要想讓它們出現模式則需要更大的區間。在新的衍射研究中,de Courcy-Ireland等人對一個名為「順序度量(order metric)」的量進行了分析,它控制著極限-周期性圖樣的存在。他說:「在開始看到這個數量增長之前,你可以先確定這個區間需要多大。」他被相同的區間長度也出現在一個不同的質數規則——邁爾定理(Maier’s theorem)——勾起了興趣。但現在就談論這一線索能否將我們帶到其他地方還為時尚早。

如布裡斯託大學的Jonathan Keating所說,質數衍射圖樣的主要優點在於「它讓不同的思維方式互相聯繫」。但蒙特婁大學的著名數論學家Andrew Granville則認為,Torquato等人的研究只不過是「一些已知想法的重複」而已。Torquato並不特別在意數論學家如何看待他的研究。他找到了一種能瞥見質數模式的方法。他說:「我覺得這很棒,這是一個衝擊。」

博科園-科學科普|文:Natalie Wolchover|來自:原理(principia1687)|來源:quantamagazine

相關焦點

  • 質數分布、晶體衍射和分形幾何——竟然被一個小實驗聯繫到了一塊兒
    在本文介紹的研究中,晶體粒子以質數序列排布,在衍射實驗中呈現出類似分形的結構,這為揭開質數之謎提帶來來新的靈感。當晶體學家將質數當作一個粒子系統,由此產生的衍射圖樣為現有的數論猜想創造了一個新的視角。當X射線照射液體或玻璃時,無序的分子會將X射線散射到各個方向,不會形成明顯的衍射圖樣。但是當X射線照射晶體時,晶體中有序排列的原子會同步地反射光波,波峰在某些位置疊加,發生相長幹涉,產生周期性的亮斑。這些亮斑所在的位置被稱為 "布拉格尖峰" 。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晶體學家布拉格父子。他們早在1910年代就深入研究衍射現象,以揭示散射物體的組織結構。
  • 千年質數之謎藏在準晶體結構中?研究發現原子排列與質數驚人重合
    微軟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員 Henry Cohn 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他說:「這篇論文的有趣之處在於,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關於質數的不同視角:我們可以將它們視為粒子,還能嘗試通過X射線衍射繪製出它們的結構。這項研究提供了一個優美的新視角,建立了材料科學與晶體散射理論的新聯繫。」
  • 為什麼質數中不包括1,假如1是質數會發生什麼事?
    我們知道,最小的質數是2。質數也叫素數。但是大家有沒有提出過疑問:為什麼2是質數而1卻不是質數?或許有人說這是定義,規定了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當然這個規定也是有原因的。假如1是質數,那麼在分解質因數時,我們將一個自然數分解成若干質數相乘的形式,大家會發現記永遠分解不完。因為每個大於2的自然數都可以拆成1乘以它本身。比如3=1×3,如果1是質數,那麼會出現下面這種情況:3=1×1×3=1×1×1×3……一直都沒完沒了,而且因數個數也就無法計算了。
  • 簡單理解光的幹涉和光的衍射
    光的幹涉或光的衍射的問題經常出現在光通訊行業的工作中,專業不是光學的同學們可能會對這兩兄弟比較困惑和好奇。
  • 大學物理——光的幹涉和衍射(二)
    ——《中國合伙人》大學物理——光的幹涉和衍射(2)已經進入了光的偏振,而我還在第九章光的衍射這裡鹹魚。9.2.1 半波帶9.2.2 單縫衍射明暗條紋條件9.2.3 單縫衍射的位置 明條紋寬度9.2.4 縫寬和照射光波長對衍射圖樣的影響9.3 光柵衍射9.3.1 衍射光柵及其條紋特徵9.3.2 光柵衍射條紋的形成9.3.3 光柵光譜9.4 圓孔衍射 光學儀器解析度9.5 X射線衍射
  • 科普一下,假如一顆巨大的磁星出現在太陽系,我們會怎樣?
    磁星屬於中子星的一種,它們本身可以產生非常強大的磁場,可以源源不斷的釋放出高能量電磁輻射。磁星就好像是宇宙中一塊十分巨大的磁鐵,假如人類靠近磁星,組成人類身體的原子就會被粉碎。今天我們提出一個十分有意思的話題,假如太陽系出現一顆磁星會怎樣?
  • 數學中的「希格斯玻色子」-質數
    那是因為在20世紀60年代,有科學家提出物質世界中存在17個基本粒子,而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直未被發現的基本粒子。如果希格斯玻色子不存在,就表示得到廣泛認可的「標準模型」構想是錯誤的,由此也會引發一系列的嚴重問題。也就是說,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如果得到證實,就是一個「跨世紀的大發現」,可以補全歷經50年發展至今的基本粒子物理學中缺失的一環。
  • 科學腦洞:假如你的手被卡進了粒子加速器LHC裡,會發生什麼?
    質子不同於光子沒有質量,而帶質量的物體以如此之快的速度運動,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所產生的能量是驚人的,以至於西方有些社會團體對歐核中心提出抗議,他們擔心在LHC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碰撞的粒子所產生的能量會製造出可以吞噬萬物的黑洞。當然,這種擔心直到目前並沒有發生。但這並不代表LHC中的粒子束沒有破壞性。
  • 用Python判斷質數的嘗試
    周末開始Python的循環語句學習,於是就想到了一個經典的問題,尋找質數。這是第一次寶少用程序來解決實際的應用問題,看看會有什麼結果。
  • 何時攻破質數難題,探尋神奇的質數
    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數學英雄」歐拉、「業餘數學家之王」費馬、「數學王子」高斯……都曾痴迷於質數的無窮魅力。費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孿生質數猜想等印證著人們探索質數神秘表象背後潛藏的奧秘的堅持和尋找通往未知道路的努力。質數神出鬼沒,分布得極不規則,而且無窮無盡,怎樣從自然數中把質數找出來?
  • 科研教程|X射線衍射(XRD, X-ray diffraction )知識歸納
    讓連續的X射線照射到晶體上,且在晶體後面放一黑紙包著的照相底片來探測X射線,會發現底片上存在有規律分布的斑點,即相干散射幹涉加強。每種結晶物質都有自己特定的晶體結構參數,如點陣類型、晶胞大小、原子數目和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等。X射線在某種晶體上的衍射必然反映出帶有晶體特徵的特定衍射花樣(衍射位置、衍射強度)。為了強調 XRD 譜圖本身的重要性,採用合金的形成與否作為例子進行簡單地介紹。
  • 不可不知的鏡頭冷知識:光圈葉片數量與衍射導致的品質和成像問題
    假如你知道光圈葉的數量、形狀和開合角度給照片成像質量和效果帶來的影響,相信以後再選購鏡頭時,或多或少也會仔細考慮這個因素,並且還能知道如何利用它拍出更好的照片。光圈基礎先說什麼是光圈。鏡頭光圈用於調節通過鏡頭的光線流量,也就是所謂的通光率。
  • 粒子加速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帶電粒子的速度極限是多少?
    那我們是怎樣通過加速器加速粒子的?粒子加速器是怎樣加速粒子的?如果你把一個帶電粒子放在電場中,帶電粒子會受到力的作用並加速。帶正電荷的粒子加速的方向與電場相同,帶負電荷的粒子受到的力與正電荷相同,但方向相反。 帶電粒子一旦運動,也會對磁場做出反應。
  • 怎樣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質數: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 如:5,11,19(在非零自然數範疇研究)合數: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其他因數的數。如:4,8,10二:怎樣分解質因數?每個合數都可以由幾個質數相乘得到。
  • 質數若是有限個,哥德巴赫猜想會怎樣?
    質數又叫素數,指的是在大於1的自然數中,只能被1和其自身整除的數。如2隻能被1和2整除,2是質數;6能夠被1、2、3、6整除,故6不是質數。對質數的研究屬於數論中的工作,在至少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展開。直到現在,還有很多關於質數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 小學數學——怎樣記住100以內的質數?
    小學數學——怎樣記住100以內的質數?同學們經常會遇到判斷一個數是不是質數的問題,根據定義完全可以判斷,但是如果每一個都用定義來判斷的話,無疑增大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在考試的過程中影響答題的效率。因此,很多人都在想一些方法,使得一看到這個數,就能快速判斷出它是不是質數,現將各種方法羅列如下,請各位讀者根據自身情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 質數的狀態很痛苦,但每個人都會經歷
    《質數的孤獨》中文版發行 作者保羅·喬爾達諾稱———本報訊 義大利小說《質數的孤獨》還沒有在中國出版就已被一部分中國讀者熟知,因為2008年該書剛問世就一舉拿下「坎皮埃羅文學獎」最佳作品獎和義大利文學最高獎「斯特雷加獎
  • 用放大多少倍的顯微鏡才能看到亞原子粒子?
    利用透鏡觀察放大的物體可能有上千年的歷史,16世紀末有人發現將兩個凸透鏡放在合適的位置能夠將物體放大很多倍。17世紀時科學家製造出了真正意義的顯微鏡,並被用來觀察細胞、微生物等。光有波動性,遇到比較小的障礙物會發生明顯的衍射。光經過一個很小的障礙物時可能會繞過它,即使被它反射後也容易擴大為一個光斑。
  • 你我都是質數?《質數的孤獨》掀起「孤獨」風暴
    4月12日報導:近日來,一個普通的數學概念——「質數」成為了網絡紅詞,原因是因為一部名為《質數的孤獨》的小說。這部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的新生代作家、80後粒子物理學博士保羅?喬爾達諾的作品引起了網友們的追捧。網友們自比為「質數」,認為人像質數一樣孤獨,再接近彼此也無法觸碰。    全書1907頁全由質數編碼    據了解,《質數的孤獨》於2008年在義大利出版後,一舉拿下「坎皮埃羅文學獎」最佳作品獎和義大利文學最高獎「斯特雷加獎」。
  • 質數——彩票號碼?還是構建數學的基石?
    他會談論我們不知道的事情,而不是我們已經證明的事情。他用 23 個未解決的問題來挑戰新世紀的數學家。他認為「問題是數學的生命血液」。在數學家的發現之旅中,如果沒有任何問題,數學就會停滯不前。這 23 個問題為 20 世紀的數學探索者奠定了基礎。它們的存在,像一座座山峰,等待數學家們徵服。隨著上個世紀的結束,所有的問題基本上都解決了。除了一個:黎曼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