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了童年快樂時光?專家:家長應注重孩子心智發展

2020-12-11 新華教育

  明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讓孩子擁有幸福的童年」是社會、家庭、學校共同的願望;然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的「至理名言」當下被很多人演繹,影響著兒童成長的快樂與幸福。過度過早的知識填鴨、過量的知識技能訓練,擠佔了童年的快樂時光。專家建議,家長應更注重孩子的心智發展。

  各種輔導班壓力大 造成孩子心理脆弱

  武格格今年上小學五年級,每天晚上她都要寫作業到很晚。看著格格瘦小的背影,爸爸媽媽總覺得心疼。但是,看著別的孩子都上各種輔導班,格格的爸爸媽媽還是沒能忍住,給孩子報了舞蹈班和英語班。「我們就是不希望她長大了比別人差。明年就要『小升初』了,不抓緊怎麼行?」爸爸媽媽無奈地說。其實,像武格格的爸爸媽媽這樣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他們都不想孩子「輸」。記者採訪了十五位幼兒園大班和小學四、五年級孩子的家長,十二位家長都有這樣的想法。

  西安遠東第一小學校長馬玲告訴記者,學校每周三是無作業日,積極引導學生開展主題實踐活動,但許多學生由於要上英語、奧數等輔導班,周末家長們更是忙得團團轉。有些孩子在周記和作文中反映,自己的周末全被輔導班的課佔用了。

  「受教育環境的影響,孩子們的學習壓力從幼兒園就開始,而且越來越大,導致現在的孩子出現了許多問題:首先,過度的疲勞和心理壓力造成孩子心靈格外脆弱,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其次,課業負擔過重,導致學生視力和身體素質下降。現在幼兒園就有小孩戴眼鏡,小學更多,而且學生體質測試不過關者甚多。」馬玲說。

  專家:家長應轉變身份注重孩子心智教育

  「學校都在倡導減負,下課時間早了,但為什麼現在孩子們依舊很忙碌呢?究其根本原因,是擇校熱和升學的壓力,還有家長『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觀念造成的。」 高級教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何虹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是一種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態,是「精英教育」的盲從行為。一些家長不懂孩子的成長規律,望子成龍,在過高期待和焦慮中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甚至因補習班不讓孩子參加正常的活動,孩子們「被學習、被安排」。童年的快樂,就這樣消失了。

  何虹建議,首先家長應多學一些兒童發展、教育方面的知識,從自然的家長身份轉變為社會的家長角色,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和孩子一起成長。「其實,兒童階段的心智教育才是最重要的,這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尊重孩子天性 針對性培養興趣愛好

  西安市教科所教育質量評價監測中心主任陳海蘭,就如何在兒童時期教育孩子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她說,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天真可愛、好奇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兒童階段,父母既要引導孩子學習必要的知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更要尊重和滿足孩子的天性,儘量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引導孩子發現生活中的樂趣;同時多陪伴孩子,從而讓孩子形成樂觀向上的性格。

  陳海蘭說,要鼓勵孩子交朋友,引導孩子學會交友,讓孩子在與朋友交往的過程中養成樂觀包容、真誠熱情的性格。「另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建議家長積極主動發現孩子的興趣點,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切莫盲目跟風、加重孩子負擔,使孩子喪失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失去快樂的童年。」

相關焦點

  • Hellokid注重寓教於樂,讓孩子快樂童年、英語技能雙豐收
    視頻中媽媽要求孩子必須背會乘法口訣,否則就見不到媽媽,以至於孩子在短短的三分鐘時間內一直在背口訣,沒能和媽媽說上一句話。現如今,快節奏的生活讓很多家長忙於工作,壓縮了陪伴孩子的時間,但激烈的社會競爭又逼迫家長不得不對孩子的教育異常重視,最終的結果就是既沒能給孩子一個快樂陪伴的童年,又沒能提升孩子的個人技能。
  • 是誰「偷」走了孩子的快樂
    作者:李兆良 教授《AI爸媽》首席教育官國務院兒童教育工作智庫專家心理學博士,哲學博士後,吉林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教育部國家公派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具體來說,積極情緒能夠開啟、擴展個體的思維、認知、注意和行為的範圍,能夠建構個體的心理優勢、心智習慣、社會關係和身體健康,對人的認知能力、注意力、心理健康、創造力、心理韌性和主觀幸福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 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生命結束,快樂的童年不僅是一生中最美好的記憶,也是快樂人生的基礎,無疑對自身身心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何為快樂童年,怎樣才能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是值得所有父母和全社會共同思考的重要課題。這一課題雖然至今仍沒有科學準確的定義,也沒有得到專家學者的破解,但課題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化,其研究成果有助於解決培養教育下一代的認識誤區和實踐困惑等現實問題。
  • 家長和學校要呵護孩子的童年時光
    個案中的兒童得到了社會的關愛,但反思不應就此止步,而應該從個案出發觸及深層問題。無論是線上討論還是線下行動,都應該努力為所有的兒童編織一張保護網。保護兒童免受利益驅動引發的傷害,就應樹立「兒童不是搖錢樹」的共識。
  • 童年農村的那些快樂時光,上山捉鳥、下河摸魚,窮並快樂著
    我的童年在農村長大,直到如今仍深深烙印著農村的印記,雖然家徒四壁,小時候沒有坐過汽車、看過彩色電視,生日也沒有吃過蛋糕,吃的都是地瓜、野菜、小米粥!一年吃不到幾次肉,都是下河摸個蝦、逮個魚,上樹掏個鳥窩、捅個馬蜂窩改善生活,玩的花樣百出,可以說在農村的童年時光是窮並快樂著的。
  • 4個方面看出孩子的心智模式
    這次課我們來講一下心智模式。心智模式這個詞你最近在早教的文章裡面經常被提到,那麼什麼是心智模式呢?它是指一種思維定勢,是我們認識事物的方法和習慣,它決定了我們觀察事物的角度和分析的態度。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一個孩子童年。而形成了心智模式,對於他未來的生活、學習習慣呢具有重要的意義。
  • 教育注重全面發展,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長要因材施教,切莫把孩子們變成&34;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教育應該順應孩子身心健康發育、成長的需要。很多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不管孩子是否在這個領域有所特長,就&34;一定要讓孩子在這個領域學有所成,最後孩子們充滿枯燥與無趣,很難學好。
  • 爆笑童年趣事:偷西瓜還做出這樣的事情,誰也受不了
    想必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美好的童年,當我們小時候總想著快點長大,但誰有曾想,長大後,並不是我們當時想像的那麼美好,又開始懷念我們的童年,童年可以說是我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了,無憂無慮,什麼也不用想,那你們的童年是怎麼過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童年吧,看看我們當時是多麼的可愛又可笑
  • 動因體育,讓孩子在運動中收穫快樂童年
    隨著時代發展,健康成長的定義也逐漸細化。軀體健康成長、心理健康成長以及是否具有社會適應能力是健康成長的三個基本要素。其中,具有社會適應能力是國際上公認的心理健康首要標準。全面健康成長包括了軀體健康成長和心理健康成長兩大部分,兩者密切相關,缺一不可,無法分割。  青少年運動不足或過度對身心健康都有不良影響。世衛建議青少年每周應運動最少 7 小時。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噠噠英語注重用興趣引導孩子學習
    但是如何讓孩子愛上枯燥的語言的學習呢?找對方法,英語學習就會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而提起孩子的英語學習,相信很多媽媽都會有一部辛酸史。隨著現在諸如幼升小考試等競爭越來越激烈,家長們也陷入了矛盾中,一方面想給孩子營造快樂童年,另一方面又不想他們輸在人生起跑線上。許多家長迫於焦慮和壓力,盲目嘗試各類教學,由於方法不當,在孩子的英語學習上走了許多彎路。
  • 孩子的童年和快樂是必然的搭配嗎?
    現在的孩子根本沒有快樂和童年,社會的竟爭和焦慮都傳染到了學校!可憐的孩子們!但我猜,那時候由於人少、果子多,生存壓力和競爭壓力小,如果刨除疾病、夭折、捕獵時的危險、部落之間的戰爭之外,童年應該還是快樂的。你想啊,一個部落幾十號人,大小十幾個孩子,爬樹摘果子、下河摸魚的生活豈不是悠哉悠哉?但不幸的是,他們開始定居了,開始種地了。現在所有專家的看法基本一致,農業社會給人類帶來了無盡的苦難,生活質量遠不如採集時代的祖先們,也包括孩子,因為孩子也要幹活。
  • 一個囊括了80、90童年小遊戲的盒子:親子重溫快樂,更激發孩子的...
    「   不只是有趣的玩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重溫童年的故事和快樂的時光  許多盒子除了讓孩子有興趣玩,都是直接將各個實驗羅列出來,不會有情節的設置或者情緒的渲染,而這款《尋寶時光機》,家長和孩子們在玩遊戲的同時,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大人童年的樂趣,還能加深孩子與父母間的情感羈絆。
  • 「最殘忍生日蛋糕」走紅,小壽星當場情緒崩潰:還我快樂童年
    孩子們快樂的童年,無非就是節假日、寒暑假和新年了,因為這樣的小長假能讓他們無憂無慮,開開心心地玩耍,這也是童年時期的一段美好的回。除了這些,生日的時候也能夠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論是蛋糕這樣的美食對孩子的誘惑力,還是生日會當天會收到許許多多的禮物,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既高興又難忘事情。
  • 學習是孩子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不是全部,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近幾年類似未成年孩子跳樓事件時有發生,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都倍感痛惜。很多家長和老師都不能理解,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為何一點點挫折就承受不了。僅僅因作業未完成的問題,12歲的孩子就選擇如此極端的方式,是什麼樣的心理導致他們如此輕視生命。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家長老師都值得深思,學習成績固然重要,可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更不容忽視。
  • 三歲看到老,家長了解「吸收性心智」,才能抓住小孩成長黃金期
    蒙臺梭利在《吸收性心智》中寫道"兒童有一種天生的能量,促使他通過吸收性心智適應當下的時代與文化。這就是人類漫長童年存在的意義。"這個小朋友從小吸收到的周圍的各種因素,才讓他有了對眼前情況的鎮定與表現出非凡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不經意的模仿,其實是源自他們具有"吸收性心智"。孩子在嬰兒時期的這種吸收是完全無意識無選擇的"全盤吸收",而且他們就是在這個吸收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心理個性。
  • 給孩子快樂的童年,就是讓孩子自由生長?聰明的父母會這樣做
    今日問題:父母怎麼做才算是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呢?每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常常聽見有家長抱怨,時時刻刻的管著孩子,孩子說沒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嫌煩嫌嘮叨。
  • 寒假做了376張試卷,童年「不需要」快樂,現在的家長怎麼了?
    與其他小朋友相比,明顯小凱少了快樂,而多了一些「老成」。將提到作業的時候明顯是不開心的,但他又不能拒絕,吃完飯就自覺寫作業去了。「我對小朋友的教育理念是,沒有快樂童年——他們是需要一個嚴格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態度的。」
  • 快樂童年VS精英教育——小學前的幼兒時光如何選擇
    大學同學J和M分別是快樂童年和精英教育的踐行者。J事業有成,育有一女一兒,大女兒剛上一年級,讀的是國內排名前三,號稱注重素質教育的外國語學校。M移居美國,育有一女,剛滿五歲,身邊的孩子家長很多北大清華,於是M一直以爬藤為目標。爬藤是啥?就是培養孩子上藤校,而藤校就是常春藤聯盟,裡面是代表了頂尖學術水平的大學,我們熟知的哈佛,耶魯,賓夕法尼亞大學等等。J的女兒小學前沒有上過知識類的培訓班,興趣班倒是上了不少。
  • 孩子行為惱人咋辦?兒童心理專家:別生氣,那是他心智發展的飛躍
    赫蒂.範德裡特、弗蘭斯.普洛伊等國際知名兒童發展心理專家30多年研究成果:寶寶的這些「惱人行為」的背後是心智發展的每經歷一次心智發展的飛躍,寶寶的體驗都是強烈的,因為他要面對如此之多的變化。當每一次心智發展的飛躍來臨之際,寶寶會更加頻繁的哭鬧,總是要讓你抱抱,就像變了一個人。
  • 什麼是快樂的童年?孩子的快樂在孩子的心裡!!
    什麼是快樂的童年?往往我們都是用家長的視角去看待!孩子快樂不快樂,最本質的體驗來自孩子自己!,她是快樂的!孩子能夠感受到被關心愛護,她是快樂的!孩子能感受到自己是被人需要的,她是快樂的!孩子能在受到失敗挫折時自己是有能力戰勝困難,繼續前行的,他是快樂的!孩子能感受到自己是受歡迎的,他是快樂的!孩子能感受到對自己的評價是正向積極的,他是快樂的!孩子能發自內心的喜歡欣賞自己,他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