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孩子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不是全部,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2020-09-07 小城風鈴生活vlog

今天無意間刷到一條新聞,湖南一12歲學生因作業未做完擔心報不了名而跳樓身亡。近幾年類似未成年孩子跳樓事件時有發生,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都倍感痛惜。很多家長和老師都不能理解,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為何一點點挫折就承受不了。

僅僅因作業未完成的問題,12歲的孩子就選擇如此極端的方式,是什麼樣的心理導致他們如此輕視生命。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家長老師都值得深思,學習成績固然重要,可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更不容忽視。殊不知現在的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背負起種種壓力,從早教班到各種學習興趣班,每天做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課,孩子身心常年處於一種超負荷運轉狀態,當某一天心態突然崩塌的時候,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成為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上個周末一家人在外吃完飯散步回家的時候,兒子突然和我聊起了他童年時的很多趣事,母子兩人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不經意間我問了兒子一個問題,你覺得你的童年過得開心快樂嗎?兒子不假思索地作了肯定回答。我開玩笑地說,你不快樂才怪,從小到大在學習上從未給你施加過什麼壓力,周末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各種興趣班換著上,而我們從沒有把自己個人想法強加於你,每個周末不是我帶你出去玩就是你自己跟小朋友玩,不玩到天黑不回家。你有一個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那是因為你有一個開明通情達理的父母,你應該為有這樣父母而感到榮幸,兒子嘿嘿地笑著不語。

事實確實也如此,我們家孩子從幼兒園到現在高三,除了正常上學以外,從未開過一次小灶,當然也沒有上過一天的補習班。孩子一直以來成績雖然談不上最好,但也還不錯,現在青春期也不是很叛逆,有自己的主見,自律性也還好,也比較明事理,看到旁邊這個一手帶大比我高了一大截的小夥子,我對自己多年塑造的這款「作品」還是很滿意的。如果說在以前我對孩子的教育理念還存有一絲擔憂和顧慮的話,那麼通過這麼些年的實踐結果,現在我敢肯定的說自己當初的做法百分之八十是正確的。

今天無意間翻到自己10年前寫的一篇關於兒子學習方面的日記,兒子在讀幼兒園的時候,我就開始堅持記錄一些關於他成長、生活、學習方面的博客日記,一直零零星星的記錄到至今。當初寫日記的目的也很單純,就是想記錄一下孩子成長點滴以及在此過程中的一些趣事,希望自己老了能有點回憶的東西,不曾想多年後的今天竟然終於開始用到了。

那時候兒子剛好在讀小學一年級的第二學期。轉眼間十年了,在感嘆歲月流逝無情的同時,也通過以前的文字看到了當時的一些想法,猛然回首發現我那時教育孩子的思想還是比較前衛和先進的。日記內容如下:

((2010-05-09 15:24:59)最近天氣逐漸熱了起來,人也變得懶散了,日常除了忙工作、生活、孩子之事外,剩下的時間就是看看電視、玩玩遊戲,感覺日子也還過得挺滋潤的哈!其實,人生活得好不好,心態很重要,心態決定心情,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態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因素。

上個星期四下午我去參加了兒子學校舉行的家長會,這是一年級的下半個學期,這次半期考試兒子數學考差了,不,更準確地說應該是考失誤了。雖然在家長會上被老師列入在成績下滑的名單中,而且老師還一直在暗示分數的重要性,儘管心裡聽起來不怎麼舒服,但是我可以理解,因為現實確實如此,學校通常是以分數的高低來衡量老師的教學質量好壞,老師固然也只能拿分數來衡量學生成績的好壞了。散會回家後,我沒有去更多的責怪兒子,因為根據平時的表現,我清楚他已經掌握了知識要點,只是由於考試時粗心大意罷了。粗心大意是兒子的慣有毛病,我一直在努力嘗試幫他改掉這個壞習慣。

其實從學生過來的我們,曾經也經歷過無數次考試,我一向很討厭拿分數來評判一個學生的好壞,這個分數不知道扼殺了多少孩子應有的快樂時光。可是面對一個靠分數來決定孩子未來前途的教育體制,我們更多的時候也只是無可奈何,希望能像某些專家預測的那樣,2020年的中國將取消全國統一高考制度,那時的教育體制會靈活多樣,朝著一個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呵呵,現在看來那時的專家預測也不準,此時此刻就是2020年,可現實還是一樣)。

我非常贊成這樣的說法,我們不能把教育的功利性抬得太高,包括善良人們的一些美好願望。比如說,如果搞教育的人功利到我們一定要培養出諾貝爾獎獲得者,其結果就未必一定能培養出來。如果去採訪那些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他們在小學、中學、大學的時候,學校肯定不是把他們當做諾貝爾獎的苗子來培養,這就是教育的非功利化對人的重要影響。如果太急功近利,越急功近利越急死你。教育的本質不是讓人升官發財,而是塑造人生。所以,2020年的時候,我期望看到小學生背著不再沉重的書包輕鬆快樂地去上學,中學生能從考試的指揮棒下解放出來,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我希望我們的學生在初中畢業後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任意選擇發展方向。如果真是那樣,我兒子他們高中畢業正好趕上。(題外話: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感覺自己那時候的想法還真有點異想天開哈)

我不會改變以前對兒子的教育引導態度,我依然會按照之前的想法堅持下去,因為個人覺得童年原本就應該是在快樂輕鬆的環境中度過,在完成應有的功課之後,玩才是他們這個年齡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我們從沒有強迫孩子去參加各種興趣班,讓種種興趣課程去莫名其妙地佔有孩子玩樂的時間。如果真有孩子自己想要去參加的活動,那我們也一定會大力支持。就如前不久,兒子他們學校與少年宮聯合開展了各種興趣學習班,剛開始徵求兒子的意見時,他沒有明確表示,我們也就罷了。可是等各種興趣班都開課一個星期了,兒子此時強烈提出要求參加繪畫興趣班(他其實從一兩歲不太會握筆就開始喜歡上了畫畫),於是我又打電話找他們班主任,通過她再聯繫少年宮老師給兒子報上了名。兒子在繪畫興趣班呆了將近一個月,由於老師一味地只讓學生臨摹一些簡筆畫,比起他自個兒隨心所欲地「創作」,兒子感覺枯燥乏味,於是不願意再去了。這是兒子有史以來唯一參加的一次興趣班,就如此草草地結束。

所以對待兒子的教育問題,我和孩子他爸都一致贊成讓兒子在寬鬆快樂的學習氛圍環境中成長,我們不會莫名地去擔心孩子會輸在第一起跑線上,更不會因為大人的攀比心理而給孩子施加一些莫須有的壓力。我們不會讓兒子成為一種為了讀書而讀書的人,死讀書,讀死書,如此的教育得不償失。

固然,學習是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也不是全部。孩子的成長除了學習教育以外,還有生活教育、品德教育等諸多教育有待去學。孩子在學習中探索,我們家長也在探索中學習。

照片是2010年5月8號帶孩子出去玩時拍的,日記是第二天即5月9號寫的。

相關焦點

  • 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麥克米倫•佳睿幫您完成!  曾幾何時,沉重的書包壓上了孩子們柔嫩的雙肩;  曾幾何時,繁重的作業取代了孩子們晚飯後開心的遊玩;  曾幾何時,無憂無慮天真爛漫幾乎和孩子們絕了緣。
  • 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生命結束,快樂的童年不僅是一生中最美好的記憶,也是快樂人生的基礎,無疑對自身身心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何為快樂童年,怎樣才能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是值得所有父母和全社會共同思考的重要課題。這一課題雖然至今仍沒有科學準確的定義,也沒有得到專家學者的破解,但課題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化,其研究成果有助於解決培養教育下一代的認識誤區和實踐困惑等現實問題。
  • 讓孩子有一個快樂健康科學的童年並不難
    今天兒童節,祝孩子們都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健康成長!孩子本都該是天真爛漫的,單純可愛歡樂的,看著現在的孩子,本應該是非常幸福,因為現在的孩子成長在好年代、好歲月,大多孩子有舒適的經濟條件、有更好的學習環境、更方便的學習渠道,人們總說,現在的孩子真聰明。當看到一些孩子不缺經濟,但卻不快樂的時候,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不禁讓人心生感觸。
  • 請不要以愛的名義控制孩子:最好的母愛,是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請不要以愛的名義控制孩子:最好的母愛,是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原創/靜月荷 導語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裡有這樣一段話:「我願意用一生的時間,去等這個小男孩把花束束好,用他5歲的手指。花繩繞過來,剛好要系上的時候,另一端又突然滑走了。
  • 原生家庭那些事——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相信大家對「原生家庭」這個詞並不陌生,我們的一生中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從小生活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另一個是我們長大以後,自己結婚成家的那個家。我們通常把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可以說,人的一生都繞不過去我們每個人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經歷,因為我們無法選擇父母,無法選擇生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因此,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對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至關重要。
  • 一個家長的懺悔: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可是我大錯特錯
    看了一個家長的懺悔文章,題目大致類似於:我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可是我錯了。在看完全文後,筆者(超人爸爸)頗有些感慨,他們這個家庭的經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又有不尋常的東西在裡面,可以拿來為各位家長們分析、借鑑。
  • 教育孩子不是越快越好,父母應該降低期待和要求,給孩子快樂童年
    在他們的眼裡,讓「自己家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學得好、學得快,這不但關乎孩子的前途未來,還關乎家庭的尊嚴和臉面。可是教育孩子,真的越快越好嗎?我看未必。我發現大多數「中國父母」都是如此,對於教育孩子自始至終都懶於學習,不是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就是覺得只要自己起早貪黑地含辛茹苦,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感激自己的付出,感恩家庭的養育。可是,在這樣自以為是、一廂情願的教育中,孩子感到情感觸動和幸福快樂了嗎?
  • 楓林書苑讀書吧感恩顧客開展《告別死記硬背,還孩子一個快樂童年》親子交流公益課.
    告別死記硬背,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 可以讓孩子快樂學習嗎?
    除了逃避痛苦外,人還追求快樂呢,如果你能想辦法把他與學習聯繫起來就行了。假如學習過程能夠變得快樂,孩子就有動力了。西方的教育內容相對於我們的中小學而言,那是不知道簡單了多少級呀。相對而言,他們的教學過程也顯得輕鬆很多。尤其他們提出一個概念,要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 孩子童年的快樂,是我們養育的首要任務
    3歲的他大小便還總弄在身上,哭起來哄也哄不好。上面的孩子所在家庭無論是父母,還是家中長輩抑或家庭環境都存在著不同的問題。同樣,在幼兒園表現良好,呈現出快樂狀態的孩子,都有著良好的家庭環境。2歲7個月的媛媛,有個上小學的哥哥,媽媽三十幾歲才有了她。
  • 放下手機,還孩子一個快樂童年!!!
    自從網絡發達以後,生活上的確方便了很多,但我感覺,現在的孩子不如我們以前幸福,缺少了很多快樂。我們家大寶,上學期間,一周兩次手機,一次半小時,平時陪著一起畫著畫,做做手工,彈彈琴,下下棋,看看電視,偏偏有人天天掛嘴上說我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我就不明白了,難道只有玩手機才是讓她快樂嗎?
  • 父母必須明白的五條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若家長問孩子對某事物或某人物的感覺,通常最直接的回應是開心、不開心,又或喜歡、不喜歡。愉快的感覺和成功的經驗,最能令孩子留下正面的回憶,有助建立積極人生觀。各位家長,凡事多從孩子的角度去看他們的需要,讓孩子多些快樂的經驗,你們也可以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 究竟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還是要好好培養TA的技能?
    之前我寫了如何努力說服孩子學鋼琴的過程,有網友留言說,幹嘛非讓他幹他不喜歡的事啊,鋼琴又不是人生必須品,人生苦短,童年更短。 這話聽起來多麼像我多少年前沒孩子時候的想法。當我還始終以子女的立場來思考問題的時候,我確實只希望擁有單純的快樂——於是,跟這位網友一樣,我希望天下父母都不要逼迫孩子去學什麼亂七八糟的技藝。
  • 動因體育,讓孩子在運動中收穫快樂童年
    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是沒有疾病及虛弱現象。"隨著時代發展,健康成長的定義也逐漸細化。軀體健康成長、心理健康成長以及是否具有社會適應能力是健康成長的三個基本要素。其中,具有社會適應能力是國際上公認的心理健康首要標準。全面健康成長包括了軀體健康成長和心理健康成長兩大部分,兩者密切相關,缺一不可,無法分割。  青少年運動不足或過度對身心健康都有不良影響。
  • 孩子的童年和快樂是必然的搭配嗎?
    現在的孩子根本沒有快樂和童年,社會的竟爭和焦慮都傳染到了學校!可憐的孩子們!但今天我們必須先放下善良,來討論一個更根本的問題:童年和快樂是必然的搭配嗎?要說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把目光撤遠一點,回頭看看歷史。我們人類大體就經歷了三種社會形態,最早的是採集狩獵社會,中間的是傳統的農業社會,今天則是商業社會。那讓我們靜下心來猜猜看,哪種社會形態中的童年是快樂的?
  • 什麼是快樂的童年?孩子的快樂在孩子的心裡!!
    什麼是快樂的童年?往往我們都是用家長的視角去看待!孩子快樂不快樂,最本質的體驗來自孩子自己!,她是快樂的!孩子能夠感受到被關心愛護,她是快樂的!孩子能感受到自己是被人需要的,她是快樂的!孩子能在受到失敗挫折時自己是有能力戰勝困難,繼續前行的,他是快樂的!孩子能感受到自己是受歡迎的,他是快樂的!孩子能感受到對自己的評價是正向積極的,他是快樂的!孩子能發自內心的喜歡欣賞自己,他是快樂的!
  • 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童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我鄰居姐姐前幾天賣房了,以一個幾乎沒有利潤的價格極速轉手。問其原因,說是在某某知名小學周邊剛好有一老舊小區的學區房在出售,於是趕緊買下鎖定名額。可是,她家小朋友明明才上幼兒園小班呀。孩子還沒出生,就開始胎教;孩子落地了,開始早教;仔細挑選環境和師資,上高價幼兒園;小學6年在哪兒讀是頭等大事,寧可賣掉即將拆遷的房子也要搶到入學名額;從小學到高中,形形色色的興趣班(技能教學)和應試輔導妥妥安排上
  • 《小藍與小黃》:一個看似簡單的繪本,卻藏著孩子童年的快樂密碼
    繪本故事大概可分為三個部分1、第一部分講述了小藍和小黃這對好朋友和小夥伴們玩遊戲,一起玩「藏貓貓」,一起「轉圈圈」。讀到這裡,我一下子就被帶回到自己的童年時光,回憶起和小朋友開心玩耍的場景。這些簡單卻充滿童趣的遊戲,有著孩子們難以抗拒的無窮魅力,幾乎每個孩子都能從中獲得快樂。童年的我們通常一玩就是一整天,有時玩足一天依然意猶未盡,對下一次遊戲又充滿期待。想必李奧尼的孫子們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也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生活中的自己,也會由衷地發出微笑:我們就是這樣玩的呢!
  • 《小藍與小黃》:一個看似簡單的繪本,卻藏著孩子童年的快樂密碼
    初看到這個繪本的時候,我心裡其實是持懷疑態度的:不是吧,幾個小紙片拼湊在一起就成繪本了? 但隨著繪本的深入,我卻不知不覺喜歡上這個故事,原來好的繪本故事就是這樣,看似簡單無奇,卻有著讓人越看越想看的魅力。
  • 「我沒陪孩子,還不是為賺錢嗎?」這並不是讓孩子缺失父愛的理由
    父親和母親都是孩子童年中必不可缺少的人,母愛細膩而溫柔給孩子更多溫暖,父愛如山更能給孩子依靠感和安全感。完整的家庭,父母的陪伴是孩子童年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無論缺失哪一個都會讓孩子的童年有所缺憾。一般母親陪伴孩子的時間較多,父親的陪伴則相對較少。記得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新聞,在一條車流擁擠的道路上一個6歲的小女孩突然闖了進來,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稍不注意小女孩可能就會有生命危險。幸虧被當時的輔警發現小女孩,立馬將小女孩抱走了,才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