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這是增強我們主權要求意識的好舉措,我們的國民必須意識到西菲律賓海(即南海)領土的重要性。」對於菲律賓國家電視臺播出的南海問題紀錄片,菲律賓軍方發言人卡奇拉拉上周末這樣評論。作為菲律賓對華「宣傳戰」的一部分,這部紀錄片匯聚了一系列對中國的指責,很有煽動性。視頻播出後不僅成為新聞熱點,還像病毒一樣在社交網站上蔓延,甚至引發一些諸如「抵制中國貨」的極埠號。有菲律賓媒體直言:菲政府通過紀錄片向民眾灌輸「保衛主權」的民族主義。紀錄片播出同一天,菲律賓再次把南海問題鬧到聯合國,指責所謂的中國「擴張政策」。菲律賓為何持續煽風點火?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朱鋒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菲律賓現在似乎信奉「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不斷在南海問題上唱高調、秀悲情。然而無論它怎麼「哭鬧」,都不可能改變南海島礁主權歸屬的歷史與法理事實,也不會改變中國維護南海主權的決心。
借紀錄片搞「主權覺醒運動」
《菲律賓星報》14日報導稱,菲律賓人民電視臺第四頻道(PTV4)播出的南海問題紀錄片引發國內外媒體關注,並在「臉譜」等社交網站上迅速走紅,預計將引發人們對南海地區緊張的進一步關注。報導稱,由菲律賓外交部主導推出的這部紀錄片旨在向全球菲律賓人灌輸愛國主義。菲律賓軍方發言人卡奇拉拉稱,全國現在必須意識到南海主權問題的重要性。菲律賓武裝部隊公共事務辦公室負責人卡布諾克稱,這次「主權覺醒運動」將有助於在菲律賓人的內心與頭腦中注入愛國主義。
據了解,這部紀錄片的名字叫《自由》,共分為三集。PTV412日傍晚播出的是第一集《海洋權利》,這部22分鐘的視頻,主要聚焦中國南海活動給菲律賓帶來的經濟影響。《環球時報》記者看完該片後,感覺片子整體很有煽動性。視頻開頭,通過拼接把多個人對中國的指責串在一起,再配上快閃的畫面和越來越急促的背景音樂,營造出一種異常緊張的氣氛。接下來,紀錄片以菲律賓知名電視主持人洛德·威拉的視角進行採訪,講述菲律賓漁民如何遭中國「欺負」。洛德·威拉與一批菲律賓海軍人員乘坐運輸機前往黃巖島海域,視頻顯示三艘中國海警船正在該地巡邏。隨後,接受採訪的菲律賓漁民稱,2012年黃巖島對峙事件後,中國阻止他們駛往黃巖島,他們「從此失去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一名漁民在紀錄片中宣稱:「我們還沒靠近,他們就將我們包圍,將槍口指著我們,要求我們離開。我們非常害怕,只好離開,別無選擇。」
紀錄片還通過對其他一些人的採訪,質疑中國主權主張,渲染中國「恃強凌弱」。菲律賓外交官亨利·本索託在視頻中聲稱,中國的領土要求中包括了菲律賓等國根據《聯合國海洋公約》享有漁業和其他資源開發專屬權的區域。主持人洛德·威拉在片中說:「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我們可能沒有任何遺產能留給下一代。問題是,我們的一個鄰居在偷偷潛入我們的領土,搶走所有的資源。這些本該屬於我們。」
菲律賓GMA新聞網稱,北京也許發現馬尼拉關於南海的視頻冒犯無禮,但菲律賓國防部以此紀錄片作為向菲律賓人灌輸民族主義,增強他們對此問題意識的工具。菲律賓國防部發言人加爾維斯13日呼籲每一個菲律賓人都了解「我們所面對的問題」。報導稱,三集紀錄片《自由》從歷史、經濟、法律角度介紹菲律賓對南海的部分主權要求。第一集的播出恰逢菲律賓慶祝獨立117周年紀念日之際。第二集與第三集將分別於6月底和7月初播出。
《環球時報》駐菲律賓特約記者感覺,紀錄片通過PTV4播出後並沒有產生多大影響。但是視頻經過網絡轉載後,一些人開始藉機宣洩對中國的不滿。比如在GMA新聞網報導下面,一些網民留言批評中國,有人還呼籲抵制中國貨。路透社稱,這場「視頻戰爭」恰逢中國擴大南海足跡之際,菲律賓外交部表示,馬尼拉還計劃出版一部漫畫書,增加菲律賓人對南海問題的意識。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院長莊國土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菲律賓大部分民眾關心的是政府腐敗、經濟發展等問題,對南海問題並不太關心。菲政府想喚起民眾對南海問題的關注,一是轉移國內對民生問題的不滿,借民族主義團結民眾;二是在國內醞釀出「中國威脅增大、需要美國幫忙」的情緒,為引進美國駐軍創造條件。紀錄片不會達到菲政府期望的效果,目前阿基諾政權已進入尾聲,菲國內經濟發展問題重重。
中菲代表交鋒聯合國
在國內挑動反華情緒的同時,菲律賓還把南海問題鬧到紐約聯合國總部。菲律賓GMA新聞網14日報導稱,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大會上,菲律賓指責中國「擴張政策」引發的領土爭端應當引起國際關切。菲律賓常駐聯合國代表在會上說,中國的「強硬行動」始於2012年,中國拒不從黃巖島撤出海軍力量。她還指責中國不僅違反《聯合國海洋公約》,也違背了2002年東協與中國籤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及《生物多樣性公約》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菲律賓海洋科學研究所榮譽教授格米茲宣稱,中國在南海水域的填海造地造成2.8億美元的生態產品損失。
「中國常駐聯合國官員反擊菲律賓的指責。」《菲律賓星報》14日報導稱,針對菲律賓的批評,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王民做出反擊,他表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大會不是討論南海問題的場所,但「某個國家」在會上大談特談南海問題,企圖欺騙國際社會,向中國施壓,迫使中國在主權和領土問題上妥協退讓。「我在此正告這個國家,你們打錯了算盤,算錯了帳。中國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意志堅如磐石。無論是在締約國大會,還是在聯合國,即使你們講一千、道一萬,你們的圖謀永遠都不會得逞。」
同時傳到美國的還有部分菲律賓人的反華示威。繼數個激進團體於12日菲獨立日之際在馬尼拉中國駐菲大使館前示威後,有在美國的菲律賓團體也在紐約等地組織反華示威。《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14日稱,「美國菲僑良政協會」會長洛伊達·劉易斯12日在紐約曼哈頓蘋果旗艦店前舉行的集會上抨擊中國。這次示威針對主要銷售在中國製造產品的蘋果和沃爾瑪連鎖店。劉易斯稱:「我們個人不能從軍事上與中國戰鬥,但我們可以通過抵制在中國製造的產品從經濟上這樣做。在美國,最大的中國產品經銷商是沃爾瑪和蘋果。」
菲律賓為何鬧事不斷
《菲律賓星報》14日稱,菲律賓軍方在一份新的報告中也提到中國。這份40頁的報告稱,菲律賓的海上主權和安全因為過去政治領導人數十年來的疏忽和漠視多次受到損害。「當前,這個群島國家面臨多重問題和挑戰,例如,包括高發的人口拐賣和武器走私問題,中國在西菲律賓海咄咄逼人。」研究報告還警告,今天戰爭雖然受到國際法的限制,但國家出於主權和自衛等原因而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雖然中美也多次因為南海等問題爭吵,但雙方也有冷靜下來尋求合作的時候,比如12日中美籤署協議建立兩國陸軍對話機制,美國陸軍參謀長奧迪爾諾和訪美的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範長龍出席籤字儀式。白宮當天通報,歐巴馬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會晤範長龍,強調雙方需要縮小分歧,加強風險抑制措施。而菲律賓則顯得像個愣頭青,對挑釁中國無所顧忌。德國Ad-hoc新聞網稱,在美國支持下,菲律賓近兩年加大對中國的抗議。2013年1月,菲律賓就南海問題提起國際仲裁,質疑中國在南海的合法性。本月早些時候,阿基諾三世把中國比喻成納粹德國,引起爭議。
朱鋒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菲律賓不斷唱高調、秀悲情,一是為了把美國的注意力拉到南海,特別是菲律賓身上來。再者,菲律賓清楚自己在南海的主權聲索存在內在邏輯的重大缺陷,所以費盡心機將自己打造成「受害者」,突出和中國在國家大小、實力方面的差距,以博取國際社會對「弱者」的同情。
中國社科院海疆問題專家王曉鵬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阿基諾政府希望通過不斷「出聲」博取國際社會同情,為美日深度介入南海問題製造藉口。但是美國僅把幫助菲律賓作為其更大計劃——平衡亞太的一個支點,一旦美國在亞太的政策有變,菲將會被美國棄如敝屣。菲律賓試圖以綁架美國來實現其目的的做法完全不可能,不斷挑事只會讓菲律賓自身承擔不良後果。【環球時報駐菲律賓、美國、德國特約記者付強 李勇 青木 王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