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表示,如果說過去多年資本市場的主要目標是加大融資,那麼註冊制和科創板的推出,讓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機制、價格發現機制變得越來越重要。
新華財經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 閆鵬) 「如果說過去多年資本市場的主要目標是加大融資,那麼註冊制和科創板的推出,讓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機制、價格發現機制變得越來越重要。」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王涵在近日接受新華財經記者採訪時說。
一記開市鑼聲,迎來一個中國資本市場新時代。三十年的櫛風沐雨,資本市場哪個時刻最令人難以忘記?「在我看來最值得銘記的是科創板的推出並運行,尤其是2018年首屆進博會上宣布將會設立科創板那一刻。這是中國資本市場定位的一個重要變化。」王涵說。
在談到對資本市場30年的總體感受時,王涵用「從做大到逐漸變強」進行了描述。
「在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歷程中,資本市場開始是蹣跚起步的,起初只有幾家公司上市,但是到今天有4100多家公司在資本市場上運作,首先它規模的擴大,對於實體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王涵說。
「但是在過去幾年,資本市場的定位發生重要的變化。註冊制的推出,常態化退市制度逐漸形成,意味著我國資本市場從總量規模不斷擴張,轉向能更好體現它的價值發現功能,實現對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從而形成更良性的動態循環。」王涵表示,這個過程是我國轉向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從變大到變強的一個重要轉變。
展望未來,對中國資本市場有哪些期許?王涵表示,一方面,希望資本市場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更多更好更優質的上市公司投資標的,使得投資者能夠在資本市場的投資過程中完成財富的累積、財富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希望資本市場充分發揮價值發現的作用,不斷反哺實體經濟,對資源的配置變得更加高效。
「同時希望在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中,能夠進一步誕生出更多偉大的金融機構。隨著這些金融中介機構不斷做大做強,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整個金融體系的凝聚力、抗風險能力以及對於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他說。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