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創板的成功,註冊制在中國資本市場循序漸進不斷擴圍。中共中央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為此,企業提供服務的理念和方式是不是會發生變化?個人投資者如何轉變投資思路?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未來又面臨什麼障礙或者挑戰?
12月16日,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新發展新格局,資本市場再出發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興業證券投資銀行業務總部總裁徐孟靜、華菁證券董事總經理、投行事業部負責人朱權煉、農銀匯理基金投資副總監李瑋以及德勤華北審計A股市場領導合伙人童傳江進行了深度對話。
徐孟靜
伴隨著註冊制全面推進,機構研究實力成重要競爭賽點
興業證券投資銀行業務總部總裁徐孟靜表示,最終新股發行的定價會逐步回歸企業自身價值。
徐孟靜表示,新股出現破發是市場日趨成熟的表現,新的發行定價模式對投行的定價能力以及對投資人的價值判斷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挑戰。
「過去的定價模式,投行部門與研究部門合作鬆散。註冊制推行之後,我們在合規前提下,必須充分藉助集團研究院強大的研究能力,充分展示每個客戶的價值,興證研究院還專門設立了產業研究中心專門服務一級。」徐孟靜表示,從行業發展趨勢看,發行定價將越來越回歸到企業的自身價值。
對於機構投資者,徐孟靜指出,伴隨著註冊制規則實施,未來有研究實力的機構投資者會越來越受追捧,居民財富管理資金會加速流向有專業研究實力的機構投資者。
對於個人投資者,證監會、交易所、證券業協會、證券公司等多方都在不斷加大投資者教育力度,投資者相關知識不斷豐富,相信投資者會日趨理性。
此外,徐孟靜稱,從市場參與者的角度來看,註冊制以來,中介機構都感受到工作壓力比過往大幅增加。「現在監管導向是壓實中介責任,把對企業的價值挖掘和核查責任都放在中介機構身上,我們在內部的管理體系上,包括員工培養上都在與時俱進主動改變。」
徐孟靜表示,伴隨著註冊制的開閘,越來越多的新經濟企業選擇國內資本市場,投行展業也相應地從原來的地域覆蓋過渡到行業與地域相結合的戰略上。我們在人才選拔上也青睞專業背景與金融結合的複合型人才,在第一道防線上給市場做出一個更合理的價值判斷。
朱權煉
全面推行註冊制可能面臨審核等方面挑戰
今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證券法》中提到了全面推行註冊制。對此,華菁證券董事總經理、投行事業部負責人朱權煉表示,未來註冊制的全面推行,可能面臨來自「審核」與「市場」兩方面的挑戰。
就審核方面,在朱權煉看來,面臨的壓力會比較大。「現在排隊的企業600多家,如果全面推行,預計明年峰值可能會突破800家。IPO市場最高峰是在2017年,發了400多家。如果按照這個發行速度,即最高峰時的400多家參照,800多家企業排隊意味著我們排隊狀態的企業兩年才能發完。」監管部門的審核壓力,可想而知。
註冊制全面推行後,投資者要從裡面選擇優秀的企業,實現供需平衡。為何現在市場上會有人說「打新」都可以賺到錢?朱權煉認為,目前整個市場約束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需要深入改革市場機制,「達到一個新的均衡,註冊制改革才可以順利推下去」,但「『收』和『放』之間的平衡很難。」他坦言。
此外談及科創板,朱權煉表示,「科創板的推出,不在於上了多少家上市公司,也不在於募了多少錢」。
在他看來,應從兩個角度具體看這個問題。首先,科創板的推出給資本市場帶來了完全不一樣的審核理念和制度。「過往我們強調盈利,現在我們強調以信息披露為中心,並開始構建出一整套的運行機制。」
「過往IPO最大的問題是不確定性,科創板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上市時間基本是六個月。上市標準相對來說也是公開透明的。」這些在他看來,都給資本市場帶來了比較大的變化。
其次,從產業的角度出發,朱權煉認為,「我們構建了五套上市標準,通過今年初的科創板第五套標準,很多過往根本不可能登陸國內資本市場的新經濟企業,實現了上市目標」。
李瑋
註冊制下更關注新制度帶來的新經濟行業機會
農銀匯理基金投資副總監李瑋談到「註冊制影響」這一話題時表示,不管是註冊制上市公司登陸科創板還是其他板塊,從投資角度而言,主要關注新經濟細分行業中的獨角獸或企業的競爭力。定義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找企業的競爭價值,作為機構投資人,珍視手中的定價權,倡導長期投資價值。
從產品設計方面來看,李瑋提到,註冊制加快了公司的上市節奏,可以看到基金有更多打新機會,但這只是非常簡單的觀察層面。作為公募基金,更關注的是一些新經濟行業中的產業鏈投資機會。
此外,李瑋稱,全面推進註冊制改革下,更好、更優秀的中國企業能夠更快速地加入資本市場,這是非常好的投資周期,歡迎廣大投資者積極參與。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投資者會選擇去深入了解公司,長期陪伴企業成長,也有投資者選擇短期的投資行為,說明大家在參與資本市場時也有一些差異化和選擇性。
李瑋認為,公募基金應該更珍視註冊制帶來的投資機會框架下定價權的作用,這是公募基金參與角色的積極一面。 往前看,如果參考一些海外市場的定價機制,更期待戰略投資人能扮演更好的角色,公募基金也可以起到更多、更積極的作用。
童傳江
企業要重視尋找好的商業模式,而不是僅把利潤做多好
談及科創板成立至今的成果時,德勤華北審計A股市場領導合伙人童傳江表示,科創板給很多企業帶來好的選擇,企業主要精力不是把數字做多大、利潤做多好,而是把企業的基礎做好,尋找好的商業模式,同時加大研發。
「從科創板今年前三個季度上市企業的財務表現可以看到,這些企業的總體增長和同期相比都是比較好的,科創板給高科技企業提供了很好的通道。」童傳江進一步表示,一些企業曾長期被前期研發投入較大困擾,現在科創板給他們提供了很好的融資通道。上市標準制從開始就把估值作為標準,未來會促進更多企業在商業模式上不斷創新,在技術上不斷追求。科創板能夠發現和培養更多的獨角獸企業。
此外,談及註冊制下為企業提供服務的理念和方式是否發生了變化時,童傳江表示,現在企業的數據化是一個趨勢,傳統的審計方法也需要不斷改進,大數據分析等技術需要逐步廣泛地應用到審計上,才能更好地把控風險,履行好註冊會計師的職責。
他同時表示,註冊制下更強調中介機構盡責,是機遇也是壓力,不僅要懂財務,更要懂業務,因為只有深入了解業務,才可更好地識別審計風險。此外,有關會計準則方面,因為很多企業業務模式在創新,會計準則也在不斷修訂,註冊會計師學習的任務越來越重,要在深刻理解準則的基礎上,更準確把握創新模式的會計處理是否符合準則的要求。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黃鑫宇 程維妙 胡萌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