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6 0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食通君 食通社Foodthink
四年前,一群接觸並開始實踐澳洲活力農耕的中國農夫集結在一起,秉持實踐者傳遞實踐者,注重土壤轉換時效精神的澳洲活力農耕,為全國各地的農夫和農場提供服務和支持。他們翻譯出版了有關活力農耕的指導書籍,改造並供應適合的農機與土壤改良劑,組織培訓並開展農場巡訪。幾年來,越來越多的農場開始用活力農耕的方式改良土壤,修復土地,種出健康美味的食物。
這些年,食通社在走訪全國各地生態農場的時候,發現有不少農夫在鑽研種植技術的路上選擇了活力農耕,有的已經參加過培訓,正在學習和實踐,有的讀了活力農耕的相關文章,躍躍欲試打算一試身手。
2019年,協會入選食通社「聯禾計劃」的小額行動資助項目,食通社有幸資助協會印刷了500本《活力農耕實踐指南》和部分農場巡訪活動,支持他們展開更多的活動,讓實踐生態農業的小農有更多學習、交流的機會。
三年前, 食通社發表的文章, 介紹了國內最早開始實踐活力農耕農法的農人大黑,他同時也是活力農耕協會中國部的理事和講師。
2019年北京有機農夫市集邀也曾請他做了他實踐路上的心得分享。(直播回放連結:https://www.yizhibo.com/l/HA2g7X9xuqhaovNm.html)
▼點擊圖片,閱讀文章
本周六,我們又請到了大黑,讓他來講講四年多來他在自己實踐活力農耕之外:
活力農耕協會又是如何開展工作的?
參與培訓的是怎樣一群農夫,他們如何學習和互助?
農場巡訪的過程中出現過哪些問題和有意思的事情?
農夫們之間的交流能讓他們更快的成為一名優秀、具有覺察能力的農民麼?
……
感謝這些默默耕耘,為我們改善土壤的農夫們,希望大黑本次的分享能給走在生態農業路上的夥伴帶來一些啟發,以及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農業和農人。
- 關於分享嘉賓 -
大黑
綠我農場創始人,活力農耕中國部理事,2014年開始,在西安實踐澳洲活力農耕農法,是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實踐農夫之一,也是國內首批由澳洲活力農耕全體老師特別指定的本土講師。
斯唐
曾是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工作人員,2019年隨家人遷至蘇州,開始接觸並致力於推動澳洲活力農耕農法的本土化發展。
- 如何參與 -
活動形式
現場+網絡直播
時間
2019年9月19日 (周六) 19:30
直播地址
騰訊會議 會議ID:799 977 248
(錄屏回放請關注本號後續推送)
報名方式
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食通君微信
備註「活力農耕」,進入講座交流群
▼
* 現場開放10位名額,群內報名
關於活力農耕
「上工治未病"——澳洲活力農耕農法 Australian Bio-Dynamics(簡稱BD),源於澳洲一線BD農夫們七十多年的實踐經驗;通過農夫有意識地與自然協作,運用保護性耕作,純天然配方和特有的綠肥方式,系統性修復和活化土壤生命系統,令作物真正順應自然規律又高於自然效率地茁壯生長,從而實現「不消耗大地母親而出產高品質食物「,並持續增益於生態系統和諧共生的農作目標。培 訓 預 告
10/16-10/18
|陝西省鹹陽市涇陽縣,綠我農場|限定人數:40人,報滿即截止▼
*課程內容將隨學員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進度和深度
編輯:小超
海報 排版:蒔梧
掃碼打賞,支持原創知食
▼
▼
原標題:《什麼技術和信念讓這群中國農民相互拜訪、共同學習|食農講座報名》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