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論 U型理論-思考的邊緣

2021-02-19 智慧雲董事會

導讀:U型理論提倡問題出現後,先沉靜下來觀察,和自己的內在聯繫、反思,然後再去做決定。這不同於我們一般解決問題時依賴邏輯或直覺而達成決策的線性方法。本文內容為《中歐商業評論》資深編輯對《U型理論》一書作者奧託•夏莫的採訪。讓我們一起跟隨奧託•夏莫的腳步,用全新的視角審視世界,探索一種革命性的領導方式。

人們一般解決問題的方法是線性的,依賴邏輯或者直覺,基於既有的信息和自我認知,達成決策,基本上,大部分決策是由A點到B點的線性思考。

U型理論則不然,它提倡的是情況出現後,先沉靜下來觀察,和自己的內在聯繫、反思,然後再去做決定。「U」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先沉澱再上升。應激vs懸掛,最近的體會是克服自己立刻下判斷的衝動,懸掛哪怕0.5秒、0.1秒,都能變成更好的自己。

採訪者:羅真《中歐商業評論》資深編輯

受訪者:奧託•夏莫(C.Otto Scharmer)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資深講師、組織學習協會創始人,Presencing Institute創始人,赫爾辛基經濟學院創新與知識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曾為戴姆勒、普華永道、富士通等企業進行領導力項目培訓。

向未來學習Vs.向過去學習 《中歐商業評論》(以下簡稱CBR):你在書中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人們共同製造著沒人想要的結果,而關鍵的決策者對此也覺得無能為力。這是U型理論提出的重要背景,為什麼會這樣?

奧託•夏莫:在我看來,領導力是一個系統感知和塑造未來的能力。我們也許可以在個人和機構層面改變一些事情,但在更大的系統層面,領導力常常是缺失的,這導致人們共同製造了沒人想要的結果,比如全球範圍內的環境破壞、幸福感下降,等等。

為了擺脫制度化集體行為的舊機制,我們必須認識到「盲點」的存在。盲點是注意力和意願的發源地,是我們行事的源頭,但它也是我們在日常活動中不易察覺的部分。當你往一個特定的方向看時,就難以看到別的方向,所以我們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注意力和意願究竟從何而來,容易被舊的行為模式束縛。

意識到這一點本身是很大的挑戰,而改變舊的行為模式更加困難,尤其是要克服評判之聲(Voice of Judgment)、嘲諷之聲(Voice of Cynicism)、恐懼之聲(Voice of Fear),要堅持自我反省與自我監督,要一次次地放下舊有的慣性模式,做出有意識的負責任的決定。

CBR:U型理論在改變這一現象方面能夠提供怎樣的幫助?

奧託•夏莫:U型理論既提供了一個框架,也是一種方法。從框架的角度來看,它揭示的是向過去學習與向未來學習之間的區別。U型理論提倡向正在發生的未來(emerging future)學習,而所有優秀的傳統學習方法都是向過去的經驗學習,如常見的「最佳實踐」。隨著我們步入一個破壞性變革頻發的時代,向未來學習的意義變得日益重大。當我們開展破壞性創新,或者當組織或社會、文化進行根本性變革,嘗試獲得突破時,我都在不知不覺中向未來學習。

另一方面,U型理論也是一種方法,或者說是一套流程。要想向未來學習,必須經歷一段包括3個重要階段的旅程。

第一個階段是觀察、觀察、觀察,簡單說就是跳出自我和現有機構的小圈子,走到你所在系統的邊緣或者邊緣之外,打開思維、心靈和意願去傾聽、觀察。正是這些地方蘊藏著解決現有問題的巨大潛能,而非系統的中心地帶。

第二個階段是靜修和反思,允許內在覺知去湧現。你不僅要站在外面看,要回到內心。問自己,在所有正在生成的可能性中,你最有共鳴的是什麼?你最想成為未來哪個故事中的一部分?這時你就會產生靈感、目標和關於未來的想法,進而制定探索未來某些特定可能性的原型計劃(prototyping in initiative)。

第三個階段是將原型計劃付諸實施。首先要進行預實施(pre-pilot),即先在小範圍內創造一個可以反映大系統關鍵特徵的微觀世界,快速實施計劃,快速得到反饋,快速改進升級,再去運用到真正的大環境中。

CBR:U型理論強調克服普遍存在的認知盲點,強調運用者的靜修反思與自我覺察,會不會導致實際運用該理論比較困難?

奧託•夏莫:可以說難,也可以說不難。之所以說不難,是因為U型理論描述的並非難以運用的抽象理念,它其實一直在實踐中被運用,這是我通過對150多位各界領導者、革新者、高效能人群進行訪談後發現的。 之所以說它難,是因為在現實社會的很多領域,尤其是在一些大型企業、機構、組織中,U型理論的這些原則未被實施或植入。日常實踐往往被一種「下載」式的慣性思維主導,傾向於重複過去的模式。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這也許行得通;但在一個破壞性變革層出不窮的時代,就會成為問題或軟肋。

U型理論融合了西方科學與中國文化。科學意味著你可以將之按照流程應用到具體情境中,而非憑藉偶然性才能做到。中國文化給我的靈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南懷瑾對孔子學說的理解,他認為孔子並不教導人們遵循舊制、忠於權威,而是強調先認識自己,完善自己,偉大領導力的根源是自我教化;二是道家學說強調的循環、動態、二元性,這使我認識到非線性的動態思維方式的重要。在動態發展中達到自我與自然、自我與他人、自我與自我之間的平衡是目前領導力管理面臨挑戰的本質。

破壞性變革呼喚邊緣力量

CBR:談到破壞性變革,它強調對傳統的顛覆,而U型理論提倡向未來學習,兩者之間有何聯繫?

奧託•夏莫:在過去十年尤其是最近幾年,破壞性變革越來越常見,僅憑過去的經驗直接作出決定不可能是正確的。過去與未來之間沒有直線,領導者必須與利益相關者一起走過一個「U」型的旅程,經歷暫懸陳見、轉向放下、內在覺知等一系列過程,與行為的源頭連接,才可能取得突破。

另外,以往領導者個人、團隊、組織與社會系統四個層面的變化多是彼此分離的,而在發生破壞性變革的時刻,四個層面的變化常常一起發生。根據我過去跟企業、政府、社會團體打交道的經驗,幾乎沒有領導者或領導團隊可以憑一己之力來應對領導力方面遭遇的根本挑戰,因為它往往關係到組織外的多重利益相關者,需要影響大家的行為一起發生改變。但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我們不能去要求、教給別人做什麼,等級式、集權式的領導方式早已行不通,必須引領利益相關者沿著一條逐級進化的道路前進,最終共創一個生態場域。

奧託•夏莫:首先,必須跳出現有系統,去打造一個面向未來的學習之旅。抵制新生事物的力量都在系統的中心地帶,而新生事物最先出現的地方則往往在組織邊緣。所謂邊緣也可以說是前線,即與其他機構、客戶直接接觸的地方。很多人提倡「傾聽顧客的聲音」,這也是前線的一種,但要傾聽的不只是現有的顧客,也應該包括未來的、潛在的顧客。但他們尚未存在,所以你要傾聽來自內心的聲音,這正是史蒂夫•賈伯斯所做的。所以,如果你想在組織內部組建一個創新小組,你應該引入來自邊緣的人,而且是較為年輕的人,年輕人與未來的聯繫也更為緊密。

第二,你必須相信自己的直覺,跟隨自己的激情與內心。這是我們能夠擁有的另外一種智慧,存在於深層的感知和反思中。

第三,通過實施原型計劃來探索未來,動作要快,不要整天在那裡想為什麼不行,而是要在一個小環境中去快速嘗試。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的「免疫系統」,它會扼殺所有外來的、不符合原有基因的新事物,這在各類組織中十分常見。這也正是創新是領導者的任務的原因,領導者可以通過實施原型計劃,快速探索新事物和新方向,快速獲取相關技能,避免它們成為大型組織免疫系統攻擊的對象。

|文章來源:《中歐商業評論》

|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dandelion

智慧雲董事會,定位於「高成長企業的外部董事會」,為高成長企業的企業家和高管提升領導力,並用群策群力的方法解決戰略問題,核心產品是為企業家定製的私人董事會,以及為企業高管定製的群策群力工作坊,致力於提升企業家領導力,助力企業高速成長。

相關焦點

  • U型理論-向未來學習的思考
    第一個階段是觀察、觀察、觀察,簡單說就是跳出自我和現有機構的小圈子,走到你所在系統的邊緣或者邊緣之外,打開思維、心靈和意願去傾聽、觀察。正是這些地方蘊藏著解決現有問題的巨大潛能,而非系統的中心地帶。第二個階段是靜修和反思,允許內在知覺去湧現。你不僅要站在外面看,要回到內心。問自己,在所有正在產生的可能性中,你最有共鳴的是什麼?你最想成為未來哪個故事中的一部分?
  • 解讀U型理論(1)——U型理論的本源
    ,由麻省理工大學(MIT)資深研究員奧託·夏默(Otto Scharmer)基於10年的研究於2004年提出,經過近十年來的實踐與不斷發展,U型理論開始受到越來越多實踐者的關注。這第三個構面就是U型理論所關注和研究的焦點,也是人們長期以來的一個「盲點」。  探究組織變革的「社會背景」與「內在狀況」  在研究訪談過程中,一些重要的見解也極大地激發了研究者們的思考。
  • ...思考與討論的盛宴——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MPAcc「財務管理理論...
    這就是中國人民大學2020級MPAcc《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課堂。下半年國內疫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MPAcc中心開設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課程得以同往年一樣在線下順利開展,王化成教授、姜付秀教授為同學們設計了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贏得了學生的一致好評。
  • U型理論與自組織
    U型理論中非常重要的,就是真正放下自己去聆聽,不要判斷和定論,而是與案例分析者共情,在傾聽中感受。這裡還涉及到一些靈修的內容,很奇妙,從下載式聆聽—》靜下來去聽—》聯結過程——》去感知----》……。大衛張跟我們分享了他去上海參加U型教練(註:案例診斷)的感受。
  • 青色概念庫Y12: U型理論
    【理論提出起源】U型理論提出者奧託·夏莫2013年在中國一期領導幹部「U型理論」培訓班結束時接受《學習時報》記者專訪時說,他最早提出該想法是1999年,作為學習型組織理論互補的理論提出。這第三個構面就是U型理論所關注和研究的焦點,也是人們長期以來的一個「盲點」。在研究訪談過程中,一些重要的見解也極大地激發了研究者們的思考。例如,漢諾瓦保險公司前任CEO歐白恩(Bill O'Brien)在接受訪談時提及:在實踐組織學習項目、推動公司變革數年之後,他最大的體會就是「一項組織變革幹預措施的成敗,取決於幹預者的內在狀態」。
  • U型理論視域下的認知建構
    一、奧託·夏莫和他的U型理論奧託·夏莫——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高級講師,組織學習運動先驅,自然流現研究所 夏莫的研究跟自身的實踐緊密相連,因此U型理論不是學院裡束之高閣的無用而正確的廢話,而是接地氣的可實踐理論。「U型理論真正提出來是1999年,它與學習型組織理論是互補的。18年前,我在麻省理工學院彼得·聖吉創建的學習中心做研究時就發現,彼得·聖吉在做案例應用的時候,有些案例很成功,也有一些不成功。這時我突然想,一樣的工具,為什麼有些組織就能成功,有些就不成功呢?
  • 《管理理論構建論文集》後記
    我們所邀請到的所有譯者除已取得主流所認可的管理學研究成就之外,對於管理研究的範式與理論構建也有著深刻的思考,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是「中國本土管理理論構建青年論壇」的創始者與核心力量。事實上,管理理論或本土管理理論的構建本身就是這一論壇的主要議題。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將徐老師給予的壓力原封不動甚至加大力度地傳遞給了各位譯者,任兵老師本著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斷與各位譯者交流溝通,以使譯文不斷趨於盡善盡美。
  • U型理論:讓學習逾越精神的鴻溝
    編者按:日前,浙江省委組織部與清華大學聯合舉辦了一期領導幹部「U型理論」培訓班。U型理論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奧託 夏默博士對學習型組織研究試驗時,發現並開創的一個新的學習理論。在清華大學,本報記者對U型理論的創始人奧託夏默博士進行了專訪。   為改變而學習     記者:浙江省委組織部與清華大學聯合舉辦的領導幹部的U型理論培訓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您與彼得鴒聖吉先生專程來參加結業典禮,足見您對這個培訓班非常重視。U型理論是不是學習型組織的升級版?
  • 談理論物理與獨立思考
    談理論物理與獨立思考:理論物理其實就是你腦子裡要有對宇宙大自然萬物運行機理的通盤解釋。而這種通盤解釋在以前沒有。以前沒有,你就沒得學,你怎麼學?也許你會說學舊物理。舊物理不是通盤解釋,你學的越多錯的越多,你學的分數越高錯的越嚴重。那怎麼找到通盤解釋?
  • 《管理學理論》:理解員工行為與動機(行為管理理論)
    這種轉變將管理從生產導向(經典領導理論)轉變為重點關注員工滿意度和工作條件的領導風格。理論的轉變早在理論家開始撰寫有關員工滿意度和工作條件的文章之前,管理層就認為經典領導力,只關注高生產率和高效率,因為這對組織的成功至關重要。後來,對員工滿意度和工作條件的關注構成了行為管理理論的基礎。
  • 奧託·夏莫:U型理論的實質其實是中國文化
    Otto Scharmer) ,「U型理論」的提出者和創建者,Presencing Institute創始人,探索變革深層動力的組織學習大師。同時,他也是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資深講師,組織學習協會創始人,赫爾辛基經濟學院創新與知識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曾為戴姆勒、普華永道、富士通等知名企業進行領導力項目培訓。此外,夏莫也是「學習型組織理論之父」彼得·聖吉的合作夥伴,《第五項修煉·心靈篇》的合著者。
  • 理論探討|檔案後保管理論與檔案多元論比較
    以多樣性和差異性為核心、倡導多元主體和微觀話語體系的檔案後保管理論和檔案多元論由此而產生。     2.1.2 現實背景。二者皆源於個體和社會群體建構社會記憶的訴求。檔案後保管理論和檔案多元論都反映了建構和保存社會記憶的現實需求,強調檔案在構建社會記憶和增強身份認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求檔案工作者關注被忽視的邊緣群體,幫助其構建個體和群體記憶。
  • ABC理論--溝通與情緒管理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個非常簡單易懂的心理學小秘籍—ABC理論,從我多年教授該理論的經驗及實踐中,我越來越發現,這個理論具有普世智慧的特點,可以解決很多領域的類似問題。我今天就通過該理論在情緒管理、人際溝通及創新思維三個方面起到的作用給大家展開分析。首先給他們大家簡單介紹下這個理論。
  • 翻譯的定義及理論研究:現狀、問題與思考
    翻譯的定義及理論研究:現狀、問題與思考 2015年11月28日 09:12 來源:《中國翻譯》2015年03期 作者:穆雷 鄒兵 字號 內容摘要:【摘要】本文圍繞翻譯理論研究的核心議題展開討論
  • 美好的未來正在自然流現:世界頂級U型理論如何創變未來
    浙商傳習進修閱讀空間舉行了農曆新年後的首場活動,來自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的知名學者、U型理論的創始人奧託·夏莫博士(C.Otto Scharmer)不遠萬裡來到中國變革和創新的前沿陣地杭州,與50餘名來自各個行業的浙商代表共同探討在當下這個顛覆性的時代,如何通過系統性思考和訓練,感知正在生成的未來。鑫合匯CEO楊君與奧託·夏莫博士結緣,U型理論的種子在鑫合匯的求知土壤中發芽。
  • 陳曉萍:經典管理理論是怎樣煉成的?
    這個理論的提出也實現了巴尼自己關於優秀理論的界定。我們現在也相當認同從這個理論推導出來的結論:其實社會上存在結果的不平等是平常自然的現象,而且這種不平等可能對大家(包括受益者和非受益者)都有好處。如果企業因為其卓越的能力可以滿足客戶的需求而獲得了更多的收益,那麼這種結果的不平等其實與最大化社會福祉的理念具有完美的一致性。
  • 原創 邱昭良:我為什麼看好U型理論?
    在得知我是《U型理論》的第一譯者,是我在8年多以前把U型理論引介入中國的之後,許多人都會提出一個問題:你當初為什麼會翻譯《U型理論》?我理解,大家提出這個問題,目的是希望探究U型理論的價值。那麼,我為什麼看好「U型理論」?換言之,如果你不是為了「趕時髦」或純粹出於好奇,你為什麼要學習了解「U型理論」呢?我為什麼看好「U型理論」?
  • 紮根理論方法與國內公共管理研究
    誠如該文回顧指出的,紮根理論方法在國內公共管理研究中的使用尚待加強,故釐清相關基本問題、形成對其更為系統和全面的認識正當其時,這也是本文目的所在。由於在特定領域引入一種新方法主要緣於藉此能改進該領域研究或能克服其中一些既有困難,就紮根理論方法之於國內公共管理研究而言亦如此,故本文先闡明國內公共管理研究為何存在對紮根理論方法的需求。
  • 心力管理理論受到廣泛關注
    心力管理理論  受到廣泛關注  □ 成吉昌  由於受國際大環境和自身基礎管理薄弱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5年。如何實施中小企業管理一直是這類企業管理者頭疼的問題。一家只有51名職工,專業從事膠粘劑開發研製的小型化工企業——江蘇黑松林粘合劑廠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鵬凱,潛心探索20年,別具一格地總結提煉出「心力管理」這一適應我國中小企業現代管理的理論體系,得到了廣泛關注。  何謂「心力管理」,其核心內容和應用價值如何,對現代中小企業的管理具有哪些借鑑作用?
  • 必備衝刺名解15 基模理論、詳盡分析可能性理論、鏡中我理論
    (特點)社會心理學家理察.佩蒂等在研究說服性信息傳播之際,提出了一種稱為「詳盡分析可能性」的理論。(提出)每個人都會以兩種不同的方式處理信息,一種是以詳盡方式,用嚴謹的思考來處理信息,另一種是以較為簡單粗略的方式來處理信息;前者是沿「核心路徑」處理,後者則是沿「邊緣路徑」處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