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透過當國際志工認識世界,不可以嗎?

2021-01-18 公益慈善論壇
來源:公益交流站  作者:褚士瑩(阿北)困惑大學生:

大學生參與國際志工的那篇文章充分表明我現在的情況 。

想參加國際志工前,一定要在臺灣做志工嗎?難道這樣才有資格做國際志工嗎?我參加國際志工不只是幫助他人,我其實滿想了解當地的文化,但家長總對偏僻地區有許多危險與未知的想法,拒絕小孩做國際志工 。國際志工真的有許多危險嗎(例如印度)?

年紀愈大愈沒耐心的褚阿北:

沒有什麼是一定的啦!但結果要自己承擔!

什麼叫做「一定」、什麼叫做「可以」?

想參加國際志工前,「一定」要在臺灣做志工嗎?

這位鐵齒的大學生(人身攻擊)那我問你:「想去國外念電機系以前,一定要在臺灣念過電機嗎?

大多數人都會回答:「當然要。」

但因為你很鐵齒(是嗎),所以大概會回答:「有當然最好,但沒有一定。」

老實說,我並不反對你的答案。

驚訝嗎?事實上,我身邊確實有位中文系畢業的朋友,後來選擇到澳洲去念建築研究所,還果真拿到了學位。但因為他不會畫圖,所以不能做設計。因為不懂建築,所以也不能做建築評論。他熱心的指導教授,最後幫他找到一個論文方向,是專門「評論別人的建築評論」。

拿到了這個奇妙的建築研究所學位之後,不會畫設計圖的他,你覺得他「可以」蓋房子嗎?

或更重要的是,你願不願意冒險讓自己跟家人,住這個只評論過別人建築評論的建築師,親手蓋出來的第一間房子?

「志工」是一種資格嗎?

我這位念建築理論評論的朋友,拿到建築碩士以後有沒有蓋過房子?沒有。他在做什麼?他後來也跟我一樣,成了 NGO 工作者,目前在高雄一個叫做「臺灣希恩」的育幼院工作。

那他出國有意義嗎?當然有啊!

出國之前,他從事好幾年採訪記者的工作,所以不能說是個沒見過世面的人,但到澳洲後他因此看到一個之前沒看過的世界,以及無止境的可能性。原本中文系畢業的他,也因為在澳洲念書期間對英文的掌握力增強,所以當 2007 年由加拿大人孟荷莉與美國人康翠娜共同創立這個保護未婚媽媽的「危機懷孕中心」、並且坐落於高雄市的育幼院「希恩之家」時,他相信只要有這個機會,他確實「可以」做好這份工作。

事實證明,將近 10 年後,原本完全沒有 NGO 工作經驗、也未曾受過任何正式訓練的他,已成為這個組織的核心工作者。

雖然他有建築方面的碩士學歷背景,沒有保護未婚媽媽所需要的社工資格,但是我能相信他處理未婚媽媽案件的能力,卻無法相信他蓋的房子,即使他頂著建築碩士的光環。

同樣的,在國內當過志工,也不一定就能保證變成好的國際志工。可重點是,平常在國內就不會想要幫助別人的人,絕對不會因為突然出國就變成熱血青年。

想透過當國際志工認識世界,不可以嗎?

想透過參加國際志工了解當地的文化,幫助他人只是其中一個附帶的「附加價值」,可不可以?

這就好像問「沒有念過英文的人,可不可以出國去語言學校念英文?」

跟出國念電機、學建築不同,我會說「當然可以」。

可不可以去哈佛大學念暑期班語言學校?

當然可以。

去哈佛參加英語夏令營跟去哈佛大學念英語系一樣嗎?

當然不一樣。

在這樣的情形下,去當國際志工真的有很危險嗎?不是當志工嗎?為什麼想到的都是自己?難道不覺得被你幫助的人比較危險嗎?因為你什麼都不會啊!

你覺得印度危險?實際上,印度的NGO搞不好覺得什麼都不會的志工,帶給他們很多危險哩!

臺灣人相當熟悉的印度德雷莎修女的「垂死之家」,有許多包括來自臺灣的志工,雖然同樣是志工,卻不是所有志工都可以「陪伴」垂死的病人,只有所謂的「長期志工」才可以接觸病人,至於那些只待幾天參訪的「體驗志工」,只能去做一些環境整理或是周邊的雜事,因此有不少付費式的體驗志工覺得:「我都自己願意花錢來當志工了,怎麼只讓我做這種『不重要的瑣事』?」

甚至有更離譜的:「反正是垂死的病人,即使不會照顧,讓病人早死早超生,不是剛好嗎?我想陪伴怎麼不讓我陪伴呢?」

如果無法認識「志工並不是組織的主體,只是組織運作中的一個小環節」,總認為出錢出力當志工,就可以自己決定如何服務、對誰服務,那種傲慢,跟志工本身需要具備的謙卑精神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別忘了,志工不能、不會、也不該只想著自己,不能自己決定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志工的任務分派,當然是由接受志工的 NGO 決定。不能脫離以自己為主體思考的人,就還沒有擔任志工的條件,無論在國內、國外,就算出了銀河系都一樣。

 


公益入門書推薦:《公益原理》


《公益原理》節選內容回顧:

書名:《公益原理》(簡體中文版,全一冊)

作者:魯達

出版社:香港學而時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16年4月

ISBN:978-988-14-9060-5

定價:港幣260元(人民幣220元,港臺地區的書價普遍比大陸貴是真的~) 。

購書諮詢:請添加微信zhang_yixun,註明「公益原理」。


相關焦點

  • 臺灣靜宜大學社工系美女王稚鈞公益講座:我在泰國做志工的經歷
    我是就讀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簡稱就是社工系,不知道大家對這個系有什麼認識?通常大家聽到我是讀社工系,都會問說社工不就是志工嗎,那到底這兩個有什麼區別呢?那我就簡單的先和大家介紹一下兩者的區別。其實志工大家應該比較常看見,大部分只要你有願意有心就可以去擔任,就是服務人群,但是社工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它是有一個專業在的,這個專業不只需要熱情還有你想要去做,還需要有很多助人的知識去幫助這些人。
  • 慈濟志工的「善因緣」:慈濟是可以實踐佛法的平臺
    慈濟是可以實踐佛法的平臺(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曾經是收入優渥的計算機信息老師,因為2004年南亞海嘯重創斯裡蘭卡,看到家鄉漢班託塔受災,放棄在繁華城市優渥的工作,想要回到家鄉為鄉親盡心力自小學佛的蒂露旭總是定期參加佛學班,但她覺得過去只是吸收「佛學」,沒有用在日常生活,認識慈濟後,她認為做慈濟是可以實踐佛法的平臺。因此當慈濟在漢班託塔需要有人在當地長期工作,蒂露旭就承擔起臨時辦公室的職工,儘管薪水只有過去的四成,每天來回通勤須搭公交車加走路近6個小時,還常常要加班到晚上10點,但蒂露旭甘之如飴。
  • 慈濟志工監獄鼓勵受刑人 過來人分享動人故事
    慈濟走入臺中女子監獄為人文關懷活動進行圓緣,不僅演繹現代版新西遊記還有更生人轉變為志工的現身分享,慈濟志工更期許受刑人可以堅定戒毒的心攝影/遊平如慈濟志工蔡天勝以過來人身分分享「生命的轉彎處」,勉勵獄中同學改過遷善轉命運並要及時行善行孝攝影者/遊平如
  • 志工分享:對於《志工精神十二條》的理解
    我是六項精進第598期學員,明德老師在第三天的課程中提到,要想對六項精進有更深一步的體驗和認識,就去當志工。非常幸運成為六項精進616期志工中的一員。三天半的高強度工作讓我感悟到了做志工的真正意義。志工精神第一條:傳播正能量,把愛傳出去的人才可以當志工。
  • 慈濟青年志工演繹「勤行頌」:願敲響善念 讓愛共鳴
    參加「勤行頌」演出的慈濟青年志工(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2017年6月初,一群臺灣實業家為廣邀社會大眾援助國際難民,舉辦了國際大愛心蓮滿人間祈福音樂會,其中一段「勤行頌」頗受人關注。組成鼓隊的92位年輕人中,多數由慈青(慈濟大專青年)及慈濟志工的家庭成員組成。這群年輕人來自各行各業,他們中的多數人正處於事業起步期,還有部分人正在求學,他們願意參加三個多月的彩排與義演,只盼能啟發大眾悲心。負責鼓隊彩排的楊老師,任職於中學,是一位慈濟志工。楊老師的母親為慈濟志工,原本楊老師只想做好工作,但因母親於2010年往生,她為了延續母親的愛,而繼承母親的遺志。
  • 做阿彌陀佛的「志工」
    我們若發心做彌陀手腳,就是與彌陀同志、同願、同心。    不管是出家、在家,不管什麼身份,在阿彌陀佛的底下,即便是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都算是打工的,都是工作者,都是志工。我們就是彌陀手中的一支筆,任由彌陀使用我們只是彌陀手裡的針線,繡成什麼樣的圖案,我們是不知道的,只有衣服繡成了,才知道,我們做的事情,整體會呈現一個什麼效果,只有阿彌陀佛知道,或說只有等我們往生之後,回頭往娑婆一看,才清楚明了。
  • 【美在路上】韓翼之:我為什麼去做志工?
    2.有錢有閒的人才能做志工嗎?  雖然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和學生族不能隨時外出,也有經濟負擔,但志工並非要去千裡之外。就拿環保志工來說,在自己所在的單位、所生活的小區和就讀的學校就可以隨身撿垃圾做環保。
  • 臺灣寫真:海峽兩岸青少年臺北交流志工理念
    臺灣寫真:海峽兩岸青少年臺北交流志工理念
  • 慈濟志工施哲富:告別帶殺業的工作,是有福報的
    慈濟志工施哲富(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慈濟志工施哲富參加慈善志業活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慈濟志工施哲富參加慈善志業活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能夠脫離帶殺業的工作場所,是很有福報的」,慈濟嘉義志工施哲富在2019年1月5日慈濟基金會嘉義歲末祝福,分享了自己早年經歷
  • 揭秘慈濟「福田志工」:福從做中得歡喜
    福田志工(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您知道在志工體系裡有一種名稱叫「福田志工」嗎?在慈濟各會所,「福田志工」要等候排班才能排得到,甚至還有白領階級、教師,都極為期待能在假日可以獲得承擔「福田志工」的機會,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歡喜耕福田」?證嚴法師於7月份行腳到臺中時,「福田志工」分享了他們如何「福從做中得歡喜」。
  • 大陸人看臺灣:志工臺灣 你不必刻意找尋(圖)
    中新網3月25日電 臺灣《旺報》25日刊載文章《大志工文化-志工臺灣 你不必刻意找尋》一文,文章稱,在臺灣的短短一段時間裡,我們雖以「志工」為主題開展旅程,但我漸漸發現,其實不必刻意去找尋帶有「志工」標識的人或事,只是在平時經過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志工服務的存在,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就可以感受到志工精神的傳遞,因為志工服務不只是一種情懷,它更是一個個體的生活態度,一份對於社會的體察和關懷
  • 大陸慈濟:武漢志工呈現勸人行孝心靈盛宴
    參與冬令發放的志工,曾經有過的疑惑,在參與過2013年3月24日武漢慈濟小區志工研習第一期培訓後豁然開朗。 看看慈濟 葫蘆裡有什麼寶在武漢志工們的努力下邀約,參與本次研習學員除了武漢地區外,還有來自湖北鄂州、宜昌、孝感、紅安、襄陽及河南駐馬店等地的學員,不辭辛勞地前來參與此次盛會。
  • 大陸人在臺灣:志工隨處可見 助人也是自我修行
    中新網5月9日電 在臺灣,志工是一種很重要也很普遍的存在。臺灣《旺報》9日刊載投稿文章,作者稱「個人最大的感覺就是:臺灣的志工從事志願服務,就像做平常的工作一樣,要不是他們衣服上的志工標誌,你不會知道他就是志工的」。  文章摘編如下: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嘉義。我姓陳,很高興為你們導覽」。
  • 90歲慈濟志工化身環保尖兵
    ,他仍日復一日透過日復一日「做環保」方式,實踐心中那份永不言退,至今仍堅守在崗位上,執行著守護土地的任務。因為大時代的無奈,傅火元先是和父親陰陽兩隔,其後,又與母親分隔海峽兩岸,當他再回故鄉時,母親已經不在世間。一想起無法克盡孝道,他總是激動地潸然淚下,然而,證嚴法師曾開示「行善、行孝不能等」,頓時讓他放下心中阻礙,他把不能行孝的心,轉換成行善的腳步,不但做環保,還參與慈濟更多元的志工功能勤務,把握任何可以付出的機會。「人身難得,所以要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 「張老師解憂熱線」志工招募培訓說明會成功舉辦
    項目發起人,婦慈會張紫婷會長主持了培訓說明會,詳細介紹了」張老師解憂熱線「志工招募的要求和課程介紹,前來參加說明會的朋友們都非常踴躍積極,不停地參與提問互動。衷心期盼」張老師解憂熱線「能推動蘇城心理志工服務的高速發展,更期盼」張老師解憂熱線「能為蘇城群眾帶來真正的幫助和溫暖~所有給出去的都是你有的,現在大家其實不是缺$缺物質,有很多其背後都是缺愛。
  • 彩繪人文地圖:雲南少數民族慈濟志工與西南風情
    從西南邊陲的傣族部落、走到瀘沽湖畔永不熄滅的摩梭火塘,本集彩繪人文地圖,將帶您體驗中國西南風情,並認識流著少數民族血統的慈濟志工。這一天,德宏自治州正在舉行潑水節,一位有傣族景頗族兩族血統的姑娘依蘭香靜特地回到故鄉參加這場典禮。過完潑水節,走進景頗族寨子裡,舂米勞動的歡歌笑語,依蘭香靜無一不熟悉。依蘭香靜父親是景頗族,母親傣族,跟隨母親的傳統,自幼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
  • 透過現象看本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認識
    我們身處在社會中,對於事物的認識,認識的深度,可能各自有差異,面對一個事物的認知了解,應該是通過現象和看本質,而不是只關注於其表面的認識,總結起來也可以說是追起溯源。這就是好比我們在學習中,對於知識的學習,難題的理解,有人只是理解大意,而有的人則會探其本質,尋找題目中的真材實料,掌握要點,可惜解題的技巧,從而遇到這一類題目,都可以找到解決的衝破口,只有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識。
  • 歸心之旅‖第656期《六項精進》志工感悟
    為了「挾持」合伙人以及我兒子參加《六項精進研討會》,我聽從廣東盛和塾中山分塾理事長雲國兄的意見,報名成為656期志工。以前我從沒想過要當志工,一來自己50多歲,缺少鍛鍊,身體肥胖,還是一個30多年的「老煙槍」,擔心身體吃不消。二來覺得自己心性低,身上正能量不足,感覺難以擔起志工的大愛。中山分塾理事新萍兄得知我報名志工後,非常開心,因為她也報名這一期的志工。
  • 14-22歲柬埔寨國際志工項目 這個暑假等你來!留學背景提升神器
    不是鬧著玩的一個項目 你會獲得真正的快樂視頻 | 不說空話 先看小夥伴的實況NO.1 柬埔寨國際志工計劃宣傳片最獨特的經歷 自我的成長接下來說點兒實際的項目適合人群+申請美國大學、希望體現志願精神與世界公民意識的中學生;+對國際志願者幫扶有興趣、希望改變貧困地區的青年;+大學計劃就讀文科、商科類專業的中學生;+申請中缺乏實踐活動、需背景提升的中學生。
  • 直擊臺灣地震災區:兩百慈濟志工隨物資赴花蓮救災
    慈濟志工為災區祈福(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花蓮強震後各方捐助災區,各區慈濟志工不斷馳援提供物資,臺灣北區慈濟志工於2018年2月9日動員約200人,一人至少帶著1箱物資前往花蓮愛接力海外五大洲慈濟志工也主動發起為臺灣花蓮強震募心募款,包含曾因強震受臺灣慈濟幫忙的土耳其、日本、尼泊爾、墨西哥等,也有貧窮國家南非。各方愛心不斷,無論是姜、睡袋,還有知名手搖飲「日出茶太」捐贈市值百萬的衝泡式奶茶包,都是為了提供給受災鄉親與救災人員最實時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