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我還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曾給一位韓國留學生做家教,教她漢語和中醫學的基礎課程。她人很好,學習也很刻苦,有一次上完課後她帶著我去中央大街的一家韓國料理店吃烤肉。我印象中的烤肉都是烤好後用生菜包起來吃的,可這家烤肉店與眾不同,用了一種我沒有見過的一面是紫紅色、一面是綠色的葉子,於是我問她這是什麼菜?她說這就是新鮮的紫蘇葉。雖然中藥中學過也見過,但那些都已經是製成的藥物飲片了,新鮮的還是第一次見到。雖然紫蘇在中醫臨床上是比較常用的一味中藥,但在日本和韓國則多用在料理中,留學生告訴我尤其是吃生魚片的時候經常用新鮮的紫蘇來搭配,他們韓國人還把紫蘇做成泡菜。
學中藥的時候記得紫蘇葉除了有發散表寒、理氣和中、安胎的作用外,還有一個功效就是解魚蟹毒,那麼在生食料理中佐用紫蘇葉和它的功效之間到底有沒有關係呢?帶著這個問題,我查閱了許多書籍,也請教了教中藥的老師。原來早在我國漢代枚乘在其名賦《七發》中即寫到了「鯉魚片綴紫蘇」的佳餚,可見紫蘇葉作為肉類的調味品,從西漢時期就已經開始了。而紫蘇茶,在我國古代也是極為盛行。而到如今,大概只有南方某些地方還有食用新鮮紫蘇葉的傳統,其它地方卻難有口服,也難怪我這個北方人不認識新鮮的紫蘇葉。
老師告訴我,許多有生魚片、烤肉之類的料理店,都會提供新鮮或者醃漬的紫蘇葉,這一點並不是因為紫蘇可以「解魚蟹毒」,因為現在中魚蟹毒的並不是特別多,即便是中毒了,也很少有人去用紫蘇葉煎湯服用來解毒。那麼食用紫蘇在料理店主要是基於「開胃」的用意。而在臨床上它特別適用於那些經常應酬、飯局多,大魚大肉吃慣了的人,而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體質特點就是痰溼內盛(他們的脾胃負擔太重了,根本無法消化每天吃進去的食物,所以在體內化痰生溼),而紫蘇恰恰能行氣和中、化痰開胃、下食溫中。這樣的人將紫蘇煎湯服用一段時間之後便覺得神清氣爽、全身輕鬆。所以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請切記「若要身體安,淡食勝靈丹」。
(杏花島作者王平,中醫學博士,講師,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經方門診出診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