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禪院中,有很多的學僧在此學習,其中有一位名為道岫學僧,來的時間最長,可是一直無法開悟,眼看著後來的學僧都有所體會,心中不免感傷,覺得自己是在是沒有學禪的資格,沒有師兄們的幽默,也不及師弟們的靈巧,學習了這麼久依然不得入門之法,這樣下去,還不如下山去做個行腳的苦行僧。
想到此,道岫收拾了自己的行囊,準備次日就下山,收拾好東西,道岫來到了法堂向廣固禪師辭行。道岫來到禪師身邊說道:「師父,學僧辜負了您的慈悲,如今入您座下參學已有十年,卻仍然無法參悟禪理,看來我是真的沒有參禪的修行的悟性,今日是來跟師父告辭的,我想下山去雲遊四方。」
禪師聽了道岫的話,也是非常的驚訝,於是問道:「為什麼沒有開悟,就要走呢?在此處沒能開悟,難道到了他處就能覺悟了嗎?」聽到禪師的問話,道岫說道:「在這裡,我每日出了吃飯 睡覺 堅持修行,雖然用功但卻無果。再看同修的師兄弟們,都有契機和根源,這樣我的內心感到非常的焦慮和倦怠。也許我更適合去做一個雲遊的苦行僧。」
禪師慈愛地看著道岫,為其開示道:「『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本性流露,這樣的本性無法形容,更無法傳達給任何人,學不來,也急不得。他人所悟,那是他人的境界,與你參禪修道是兩回事,為什麼要拿別人和自己比呢?」雖然聽到禪師這樣說,可是道岫還是回道:「師父,我知道您的意思,可是,每當看著日益精進的師兄弟們,我都有一種麻雀遇見雄鷹的慚愧感!」
禪師假裝不解地問道:「如何是大鵬展翅的雄鷹,如何又是小麻雀呢?」道岫說道:「雄鷹展翅翱翔幾萬裡,而我卻只能圍繞著周圍的草地不停地轉圈。」聽到道岫這麼說,禪師意味深長地反問道:「展翅雄鷹飛越萬裡,可它是否飛躍了生死呢?」聽到這句話,道岫不語,沉默了很久心中若有所悟。修自己的禪,悟自己的道,不要過於比較 攀比,只要回歸平等自性,自然也就『悟』了。